中国传统文化论争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客家历史老故事,以弘扬客家民俗、风情等独有的客家传统文化老故事~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15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权,边州因而空虚。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地的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地的人民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当时,福建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入汀的中原民众与当地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成为汀州早期客家人。唐朝二年,闽粤之间有少数民族不满政府的压迫,聚众反抗。朝廷命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政总管,统率大军入闽镇守。唐咸通年间,驻军因故反叛,以庞勋为首,率军进攻中原,后黄巢起义,十几年动乱,使得中国各地人民分头迁徙。其后,黄巢部下朱温弑唐昭宗,改国号梁,开始了五代纷争的割据局面。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当时中原氏族入汀者数以千计。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第三次大迁徒。在此期间,中原氏族流亡入汀者日众。据说陈朝皇室陈元光裔孙陈叔明共有九子,成为巨族,奉谕巨族分居,乃散布九州。“九子分九州,满子封汀州”的陈魁(其实为第六子),字参琬,敕封大夫,携带家室97口迁汀州,为汀州陈姓始祖。汀州宁化石壁寨是当时江西入闽和闽北南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原人入闽的中转站和客家许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就在此时,“散居于汀州、邵武各属的客家人,再迁梅州”。客家人从中原迁徒到中国南方,以及出海至南洋群岛乃至世界各地,有一大部分都经过了汀州宁化石壁。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旋又南下,史可法殉难,南都失守,福王出降,腥风血雨,遍于国中。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四川。”。


  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这是第五次大迁徙,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


  客家先民东晋以前的居地,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县境,弘农在今河南灵宝县南20公里境上,淮南在今安徽寿县境内,新蔡即今河南新蔡县,安丰在今河南渭川固始等县附近。客家先民未必尽出于此,然此实为他们基本住地,欲考证客家源流,不能不注意及此。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岁时节令的民俗活动起源很早,如春节,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过年”的传统也起源于上古。除过年过节,还有四时节令,以及其它俗信纪念。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善良心灵,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使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更加绚丽,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蓝、黑、白色最为流行。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另加“颈链”、“腰链”和“牙牌”、“手镯”等服饰。姑娘梳辫,少妇盘髻。劳动者则多穿对补救短衫的,俗称褂哩。读了书的男子多改着西式裤。


  鞋袜方面,多穿布鞋,是家庭妇女自制的。

潮汕民俗活动,女孩个个比网红漂亮,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秋时期是文化的勃兴期。这个时期,文化开始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表现在各个方面。从社会形态上看,农奴制布满了各个县邑,奴隶制相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民族政策上,楚人把自己定位於夷夏之间,实行抚夷属夏的国策。对於所灭之国,作法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而不以俘掠奴隶为好。从官制上看,楚官多称尹,从中央到地方,少有例外;从行政建制上,,后为各国效仿;在兵制上,称谓、建制也与中原多异。这些大的文化背景已经充分昭示了文化的个性与气魄,文化也由此成熟起来。

战国时期是文化的鼎盛期。此时,铜器生产登峰造极,铁器普遍推广,丝织刺绣兴旺发达,漆器木器应运而生,城市建设欣欣向荣,物质文化可算是达到了顶点。与勃兴期明显不同的是,鼎盛期的精神文化大放异彩,给予后世巨大的启迪,从哲学到文学,从字画到乐舞,无不独风骚,彪炳千秋,更为主要的是,政治社会体制、民族文化心理,日常生活方式等趋於成熟定型,使楚文化真正成了独特的"这一个",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秦汉之际为文化的转变期。秦国灭掉了楚国,并排斥文化,使文化遭受重大打击。但文化的精神因素方面远比物质因素方面根深蒂固,,使文化有复苏之势,但离开了物质文化根基的楚文化终究是不可能沿著自己的道路发展下去了。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一样,成为新的汉文化的组成部分。至此,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彼此促进,共同创造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儒道之争 儒墨之争 儒法之争 新文化思想与儒家思想之争

宇宙的无限探索

道之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新文化思想与儒家思想之争。


中国传统文化论争经历了哪四个阶段?视频

相关评论:
  • 17738964773新时期人与文化的反思(哲学卷)内容提要
    牧功肾答:这一系列的讨论,不仅丰富了文化研究的视野,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我国文化讨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引入、讨论到融合的阶段。在初期,人们更多地是从西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尝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对话。随后,随着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与探索,中国学者开始尝试将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

  • 17738964773中医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真的有非常厉害的中医医生吗?
    牧功肾答:中西医论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在论争过程中,中西医论争与其他论争交织进行,且学理论争与生存抗争结合。中西医论争不仅是医学界内部的论争,更涉及到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论争,其实质是中西文化的论争。中西医论争始于1851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

  • 17738964773文化批判历史概述
    牧功肾答:这场论争对中国现代文学、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论争的可能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进步。在论争中,鲁迅的思想得以深化,他的战斗方式也变得更加智慧。这场论争标志着鲁迅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文化批判是一...

  • 17738964773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流变目录
    牧功肾答: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既面临挑战,也具有适应性。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清代社会控制中的孝治理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秩序。这一理念在近代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迁,从传统文化的...

  • 17738964773京派文人与左翼作家论争的不同之处
    牧功肾答:1. 政治立场:京派文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他们注重审美和艺术的独立性,不愿让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相比之下,左翼作家则积极倡导文学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服务,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2. 审美取向:京派文人的审美取向以传统和自然为主,他们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

  • 17738964773中国传统音乐的境界与啥相偕?
    牧功肾答: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音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

  • 17738964773系统论的问题,请对此有兴趣的朋友来答疑,谢谢!
    牧功肾答:中医的整体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它没有经过分析还原时代,一开始面对的整体或者说‘系统’基本是一个黑箱,系统的内部结构尤其是解剖基本上是模糊的。” 这是皋永力先生在“中医系统观不同于现代系统论”文章中谈到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其实是很老的一个观点,但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在...

  • 17738964773清朝外国语大学,改变了近代中国吗?有怎样的意义?
    牧功肾答:何况他们提出的一些关系中国文化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值得时人与后来者认真思索的。 实际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奉与固守恰恰是当时社会的“常态”,而作为“变态”的洋务趋新力量仍很弱小,若想取“常态”而代之,那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方能实现的。“同文馆之争”仅仅初露端倪而已。最终,论争双方两败俱伤,这是一场...

  • 17738964773中外文学家如何看待中国戏曲的发展?
    牧功肾答:无疑,阿特金森是以一种憧憬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怀念的心情来歌颂这种"天真"的可贵,那将中华戏曲比拟为儿童游戏的口吻中,并没有丝毫的傲慢,而是仿若一个已经丢失了赤子之心的成年人在追忆逝去的珍宝。这不由令我们回想起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戏曲的认定中一系列广被引用的相关比拟:"中国文化在其他方面有很高的...

  • 17738964773你如何理解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这句话?
    牧功肾答: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