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意思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1、释义: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
2、出处:东晋史家袁宏的《后汉纪》有句名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后来司马光把这句话写进他的《资治通鉴》。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
经师出处:晋,袁宏《后汉记.灵帝纪上》“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卖丝之质,附近朱蓝耳。“东晋史学家袁宏记载,汉灵帝时期,太原名士郭泰博学多才,为人正直,普被推举为“有道”(汉代察举制度中的特举科目)。
郭泰在太学任教时,深受太学学生爱戴,推为领袖,名震京师。当时洛阳有一位神童魏昭,11岁就入太学学习。他拜访郭泰,表示愿意向他求学,说:“尝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酒扫。”《后汉纪,灵帝纪》
汉代重经学,经师众多,但其中真正能称为“人师”的却难得一遇。而有心向学的学生,最看重的,不是“经师”,而是“人师”。后来北魏时,魏帝器重大臣卢诞,要他当诸王的老师,也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后汉纪》的撰写,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袁宏所以采取编年体裁记录东汉史事,是受了荀悦《汉纪》编写成功的影响。《后汉纪》继《汉纪》而作,但袁宏面临的写作条件却比荀悦困难一些。
当年荀悦撰写《汉纪》的时候,只有《汉书》这一部已确立了权威地位的纪传体西汉史,他运用较高的史学识见和编撰技术,对《汉书》加以剪裁,就写成了卓有成就的新著作。
袁宏著《后汉纪》的前后,关于东汉史的著作有好多种,它们各有短长,袁宏所依据的资料要比荀悦繁富,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功力更比荀悦多一些。
另外,在同类著作上,他有不少竞争对手,他必须在水平上超过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著作站住脚。经过历史的选择,现在关于东汉史的著作,只有范晔所著《后汉书》和袁宏所著编年体《后汉纪》保存下来,说明这两部书确有过人之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意思是指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为人师表的人却很难遇到。这句话强调了人师的可贵和经师的普遍性。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行、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能够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而经师则是传授知识的人,包括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教授等,他们只是传播知识而已。因此,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意味着找到一个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老师是非常困难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1、翻译: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2、意义: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行、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这表明了一位因材施教、以德服人的好老师是非常罕见的,也勉励教师们一定要以高尚品格去教化学生,而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来进行教育。

3、出处:东晋史家袁宏的《后汉纪》有句名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后来司马光把这句话写进他的《资治通鉴》。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颇为耐人寻味的话叫“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意思是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意思是: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书上道理大堆,但人很难像书上那样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意思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