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文怎样断句?~

可分四步进行: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像本段容易断开的有 “香炉峰”、“遗爱寺”、 “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等。较难断开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曰”、“其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等。
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如上述文段中的“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可以根据对称的句式结构断成“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扩展资料:
文言文的特点:
1、语法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2、词汇特点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句 (文言文断句四步法)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作品出处
《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扩展资料:

写法
句式整齐,思路顺畅
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作品出处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
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礼运》首段是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又称为《礼运·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断句如下:匡衡/勤学/而无烛衡/乃凿壁/引其光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匡衡 勤学 而无烛
衡 乃 凿壁 引其光
愿 得主人书 遍读之


文言文断句视频

相关评论:
  • 15668419970文言文如何断句
    霍牧颖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二、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

  • 15668419970文言文怎么断句技巧
    霍牧颖1.熟悉常见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如“之”、“者”、“也”、“矣”、“焉”等。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这些虚词的出现,它们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断句。2.识别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相对固定,了解常见的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断句。例如,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宾主...

  • 15668419970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霍牧颖文言文断句的技巧,一般通过句首词语、句子结构、特殊词组等情况进行断句停顿,一般来说有以下六点断句技巧。一、句首语助词和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如《核舟记》中盖简桃...

  • 15668419970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霍牧颖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

  • 15668419970古文停顿划分依据
    霍牧颖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有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即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一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的成分关系和意义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确定文言文停顿与断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一、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时,一般应停顿,如“至”、...

  • 15668419970文言文断句停顿原则
    霍牧颖文言文断句停顿原则如下:1.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

  • 15668419970文言文断句注意事项
    霍牧颖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 15668419970断句文言文技巧
    霍牧颖断句文言文技巧如下:1、看关键词,凡看到曰字者必定是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要加冒号和前后双引号。也,乎,矣,哉,耳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子天尾表达某种语气,他可以提示句子结束的位置。又如夫,盖,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而故,是故,常位于分句之首,表示顺承关系。而岂常位于句首表反问语气。2...

  • 15668419970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六大规律
    霍牧颖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六大规律:技法一:凭借名(代)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技法二:凭借对话(引文...

  • 15668419970文言文断句技巧?
    霍牧颖1、通读全文 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2、循序渐进 先易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