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当代文学??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

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德国汉学家顾彬为代表的“垃圾说”,把中国当代文学看得一无是处,形同“垃圾”;一种看法则认为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中国现代文学。但持这两种看法的论者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没有阐明自己的评价标准。顾彬把中国当代文学视为“垃圾”,但为什么是“垃圾”则语焉不详;持肯定看法的论者,如陈晓明和孟繁华,也只是列举了一些作家和作品的名字,并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因此,我们同样不太清楚他们进行肯定的标准是什么。
有鉴于此,我认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提,首先应该明确衡量标准,才有利于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出公允的、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才有利于讨论进一步地深入下去。
我认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不妨首先进行比较与鉴别。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说到文学,任何时代平庸的、二三流的作家和作品都占绝大多数。中国当代文学尤甚。但标志一个时代文学高度的作品,数量越多,这个时代的文学成就越高。以中国古代文学而论,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代表了各自时代的文学高度。我们今天看到的作家作品,是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后流传下来的,而当时那些海量的平庸之作则被过滤掉了。唐诗的兴盛,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还有许多高质量的诗人及其作品,形成了一个众星闪耀、大师云集的景观。再看中国现代文学(五四至建国前),它的最高成就是由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体现的,而在这些大师之外,还有张爱玲、沈从文、叶圣陶等一大批作家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前30年为第一阶段;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前三十年,虽然有大量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存在,但代表这一时期最高创作水平和有影响力的作品,则是以“三红一创”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管这些作品自身有什么局限性,但出版后都一版再版,广为流传。尔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毒草加以批判;到了新时期,由于受西方文学观念和思潮的影响,因这些作品的“革命”意识形态和“宏大叙事”而被贬损。但今天,人们在回望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时,又不得不承认它们是“红色经典”。这就是说,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老人的检验。
新时期三十年,文艺得到了解放,作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先后出现了伤痕、反思、改革、先锋、实验、新写实、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阶段,其中也有一些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但有没有堪称新时期的“三红一创”?有没有当今的“鲁郭茅巴老曹”?有没有堪称伟大或大师级的作家和作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大概都感到底气不足。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一些作家的作品被介绍到国外,但真正堪称世界级的中国作家,似乎还没有。有人可能会说,高行健应该算一个。但遗憾的是,他在获得诺奖之时已经加入了法国国籍。不过,我觉得现在就断言中国当代没有伟大的作家和作品,还为时尚早。新时期文学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过滤。莎士比亚、李白、杜甫在世时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倒是后人发现了他们的伟大。但愿当代作家也会有被后人重新发现的幸运。
就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来看,虽然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但一是数量太少,二是群龙无首,而二三流的、平庸的和不入流的作家和作品又实在太多。所以,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平”不高。这种状况很像没有盖完的宝塔:有塔身而无塔顶。
然而,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好的文学?什么是堪称伟大或大师的作家?古今中外的研究者却难有一致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者何?我觉得与文学自身的复杂性、多面性、流变性有关。文学就像一个圆球体,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使得置身其中的作家和理论家无法窥其全貌,只能从自己的(有局限)角度来认识文学。这种情况颇像苏轼描写庐山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会有众多的文学流派和学说此起彼伏?其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伟大的或大师级的作家,也都互不相同。相反,倘若他与某位大师类似了,恐怕也就难以被称为大师了。
尽管我们不能给文学下一个都能认可的定义,尽管大师与大师不同,我们仍然能可以从“不同”中找到“同”;从变化中寻找到某些不变的东西。正是有了这些“同”与“不变”的东西,文学才成其为“文学”。比如,伟大的作家一般都具有丰富、甚至是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渊博学识;具有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思想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超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意识;具有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而他们的作品,都具有特殊性、创造性、丰富性、新奇性和深刻性诸特征。
但是,大师毕竟是少数。所以,堪称伟大的作品也必然是少数。因此,文学是分层次的。具体来说,我粗略地把文学分为这样几个层次或级别:一是理念化和宣谕式的文学。这些作品大都来自某种既有的理念,由此结构故事、设置人物。因此,人物是理念的化身,其目的是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二是生活体验的层次。这些作品显示出作家有着深厚的生活积累,也有自己的某些体验和真情实感。但这些作品往往缺乏对生活与现实的整体把握而欠应有的深刻,让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叫做不能“说明生活”。三是人生体验的层次。这些作家和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又实现了对生活的超越,上升到了对人的命运及其精神世界的探寻,富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四是形象化的哲学层次。所谓“形象化的哲学”,是说这些作品具有哲学的高度和人类意识乃至进入了宇宙境界,然而这一切都被形象化了,即是说,作家的哲学观念是完全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细节融合在一起的,就像盐溶解于水一样。更为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的哲学观,不是在重复、演绎某个哲学家的观念,而完全出自作家自己对人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哲学化了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红楼梦》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如果上述的划分可以成立的话,就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处于一、二层次的作家和作品,在当代文学中占绝大多数;进入第三层次即人生体验层次的作家与作品已是屈指可数;而进入形象化哲学层次的作家和作品则几近于无。那么,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平究竟如何,难道还用再多费口舌吗?
当代作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作家的文化水平也普遍高于建国初期的“工农兵”作家,历史转型期的大变革也为作家的创作提供着丰富的素材,可是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总是难以出现大作家和大作品呢?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讨。

首先别说你是漓院的,接下来是我写的:
我认为是指建国以来至当下的文学,它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思潮、重要文学现象、文学论争等等。“‘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期”,[1]应该说,发展了只有短短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还远不成熟,它仍有太多的问题与疑点,比如:当代文学这一名称究竟恰不恰当?我们如何研究仍处于创作期且风格有可能发生转变的作家?………也许正是由于当代文学的这种不确定性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研究者将目光放在这一领域。自五十年代以来,对当代文学的研究就没有风平浪静过。各种各样的教材、刊物纷纷出现。早期的文学史教材大多是高等学校自己编订的,如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写于是1958年,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中文系编的《1949—1959中国当代文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再往后又出现了郭志刚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董健、丁帆、王彬彬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等,20世纪末出现了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等。这些文学史教材的出现,使当代文学这一学科呈现出勃勃生机,严格说来,这些教材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这也是任何一门学科发展成熟所要经过的必经阶段。依笔者看来,这些文学史著作不外乎三种类型:侧重大的文学史问题,或将文学史与作家作品结合,或侧重作家作品,即从宏观,适中,微观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暂将他们称作大,中,小三种类型,分别以洪子诚、朱栋霖、陈思和的文学史教材为代表。1、由浅及深,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作用下的文学史写作;2、文学史教材的写作由简单到繁杂再到精化;3、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由集体写作到个人写作;4、文学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科学。这固然是我们所取得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关于其能指和所指的问题,如何对待当代文学史这一概念问题,如何对待学术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当代文学史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代甚至数代学人的的努力,也许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成熟、更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出现。

当代文学中最有可读性和文学性的是王小波的作品,例如《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白银时代》等等,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王小波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贾平凹和余华都是他的接班人。当代文学中最痞的是王朔的作品,例如《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整一个冯小刚电影文学版,韩寒是他的接班人。当代文学的网络霸主是安妮宝贝,她的《二三事》、《告别薇安》、《蔷薇岛屿》、《彼岸花》、《莲花》等都是青年一代读者的经典读物。当代文学话题性最多的是余秋雨,他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著作虽成为出版商一时的抢手货,但盗版也是最多,争议也是最大,估计是和余大先生的性格有关,易中天是他的接班人。另外,莫言、苏童、路遥、蒋子龙、史铁生、冯骥才等人也是中文学界响当当的人物,颇受追捧。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界点在于解放前和解放后,现代文学的泰山北斗诸如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赵树理等人都是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共产主义文学做出突出贡献的,因此当代文学是无论如何无法与其比肩的,好在当代文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新世纪以后我们相继迎来了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新兴文学,没有当代作家的引导和熏陶中国文学是不可能有长足发展的。


如何理解中国当代文学??急!!!视频

相关评论:
  • 17354036350什么叫中国当代文学?
    穆砖哑答: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自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当代文学大踏步进入世界先进文化行列,成为引领世界文学的先锋,并使中国当代文学达到历史的顶峰。“当代文...

  • 17354036350怎样概述中国当代文学?
    穆砖哑答:特别是从解放区文学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熟悉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状况,对农民的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中国民间文化形态也有着独到的认识,他们在创作时,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民间隐形结构”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同时,反映出来自于生活最真实的呼声,极富生命力。在五六十年代,人们认识到...

  • 17354036350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穆砖哑答:现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另外,文学杂志《当代文学》于2001年9月23日在香港正式创刊。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今...

  • 17354036350中国文学史上,现代与当代是如何划分的 ?
    穆砖哑答:中国现代文学:1917年起,至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一般大学中文专业都是把中国现代文学限定在1949年以前,而当代是指建国以后的文学。这主要是为了开课的方便。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

  • 17354036350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有什么区别?
    穆砖哑答: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9年到1949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1949年至今这个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2、研究内容不同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两大部分。主要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间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各种文学现象的变化和联系,以及其间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它...

  • 17354036350谈谈你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急需400字左右的回答
    穆砖哑答:我写的:我认为是指建国以来至当下的文学,它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思潮、重要文学现象、文学论争等等。“‘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期”,[1]应该说,发展了只有短短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还远不成熟,它仍有太多的问题与疑点,比如:当代文学这一名称究竟恰不恰当?我们如何...

  • 17354036350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
    穆砖哑答: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德国汉学家顾彬为代表的“垃圾说”,把中国当代文学看得一无是处,形同“垃圾”;一种看法则认为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中国现代文学。但持这两种看法的论者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没有阐明自己的评价标准。顾彬把...

  • 17354036350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
    穆砖哑答:中国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当然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必然冲击和改变了文学的面貌。这种改变有两个方向:首先,在二十世纪中,文学所激发的阅读的热情和想象力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它主导了文化的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功能。人们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获得一种对于社会的理解。但随着...

  • 17354036350如何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一词?
    穆砖哑答: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

  • 17354036350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怎么界
    穆砖哑答: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分界,学术界的共识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属于中国古代,在此以后到1949年10月1日为中国现代,1949年建国以后为中国当代。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