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登山队员表现了怎样品质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登上地球之巅 课文解析 谢谢你~

单从课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珠峰的关键性道路,则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注意几位冲顶的队员是所有队员中的佼佼者。)登山活动与其他探险活动相比,其集体协作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队友的成功,还要有勇气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
  登顶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着意描写的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而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为此,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总结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二、问题研究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设题意图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注意让学生概括得尽量简洁。
  参考答案: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 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二、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注意观察夜色,试着仿写几句。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喜马拉雅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笔精华──写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并学会模仿、运用。
  没有固定答案,可让学生当堂仿写,要提醒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夜景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
  三、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前文的劳伦斯·奥茨和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写一则心得笔记。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喜马拉雅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


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登山队员表现了怎样品质视频

相关评论: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 赞扬了我国登山运动员的什么精神?
    阮秋殃拼搏进取 勇于开拓 不畏艰险 敢为人先 勇于探索 吃苦耐劳 开拓进取 英姿飒爽 身姿矫健 为国争光

  • 14786575439课外阅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为《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一位登山队员...
    阮秋殃登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运动,一种不可完成的运动,一种拿生命去冒险,拿生命当赌注的运动。我向来不爱体育,但对于一些在体育上取得成就的人,我是很敬畏的。比如这篇文章的主角。文章的内容不说也知道:1960拈月,几名中国登山运动员开始了与大自然与冰雪山峰的斗争。他们誓言不到8848...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中1登山的有关情况是什么?
    阮秋殃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一些内容。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里,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阮秋殃课文主要叙述了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的380米的登顶过程。第一阶段,写队员们经过充分的准备,向山顶前进。第二阶段写队员们征服著名的“第二台阶”。第三阶段写队员们继续攀登,刘连满留下来,牺牲自己把氧气留给其他同志。第四阶段写三位队员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坚持登上山顶。1960年5...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 阅读短文答案 附题、短文
    阮秋殃”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zhì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课文研讨
    阮秋殃在1960年5月,中国登山健儿以无比的勇气和革命精神,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成功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刷新了世界登山史。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生郭超人深入西藏,作为随队记者,亲身经历了这次壮举。他的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节选于这篇课文,展示了登山队员们在艰苦条件下的集体协作和...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中的登山队员携带氧气瓶、防寒睡袋有什么用
    阮秋殃氧气瓶:高山氧气浓度不是一般的低,6500m以上没氧气瓶一般都登不上去。防寒睡袋:高处不胜寒啊,谁能保证不用在山上过夜呢?铅笔和日记本:记东西这不用说拉 电影摄像机:拍下这伟大的一刻(另外也是证据啊)五星红旗:一般都会带个旗子什么的。比如说阿蒙森去南极就插了旗子 毛泽东半身膏像:60年代...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表达了对登山英雄的高度崇敬和赞美,吧这些语句摘 ...
    阮秋殃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喜马拉雅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
    阮秋殃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顶峰。下面是我整理的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欢迎大家阅读!一、课文精彩语段阅读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

  • 14786575439《登上地球之巅》刘连满:为什么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帮同伴攀登第...
    阮秋殃这是舍己为人的精神,体现了刘连满的集体主义精神。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