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玉玺上字体是什么字体呢?

来自:蜂蜜生活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李世民的玉玺上字体是篆体的。
该玉玺,黄玉材质。麒麟钮。麒麟裹挟着钱,蜷身伏云,为左侧面雕刻图。整个玺件呈八棱柱体。八棱柱体转动视图,为小梯形、大梯形相间隔,并为倒置相间隔。
该玉玺,高2.3公分,八边形体最宽处5.5公分,最短处5公分,内心是3.5公分的正方形。重量为150克。正方形中,篆刻着“李世民印”四个篆体字。为阳刻。
该玉玺,品相好。字体:疏朗,流畅,淳朴,厚实,婉转,富态,华贵,雄浑。


李世民的玉玺上字体是什么字体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5278001911秦朝的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是怎么样的?最后到哪里去了
    衡贺郊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 15278001911李世民玉玺是什么材质做的
    衡贺郊李世民的玉玺,一开始自己命人做的玉玺用玉做的,后来是是承自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传说中的和氏璧做的玉。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秦朝灭亡后传到...

  • 15278001911谁能给我讲讲据说由和氏璧造成的那个传国玉玺的事情,以及现在在何处保存...
    衡贺郊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

  • 15278001911玉玺为什么很大?有什么象征吗?
    衡贺郊玺是帝王的象征,从玺字行上的“尔”“玉”就能知道,这其实是皇帝“天使尔驭(玉)天下”的意思。 在中国,第一个拥有“玺”的人是嬴政,在他之前,最高权利的象征是“鼎”,在他之后,就变成了“玺”。 中国的“玉玺”是因为是用和氏璧刁出的,才能显出来它被赋予的特殊意义。拥有这个玉玺才是真正作为天命的象征...

  • 15278001911梅花篆字体出于是哪个朝代?
    衡贺郊梅花篆体的发展历经了七朝的风雨沉浮。早在秦朝时期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梅花象形文字;汉代的梅花篆字成为了欣赏收藏佳品,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名帖;到了唐王李世民即位,京城出现了“梅花大侠”闹京都之事,皇宫玉玺被盗,留书梅花三朵,皇帝大怒下令将...

  • 15278001911中国玉玺的发展史——中金收藏品的璧成玺
    衡贺郊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帝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

  • 15278001911李世民用什么玉玺
    衡贺郊据说是传国玉玺,是秦王嬴政上位第九年以和氏璧制成的。不过更多的说法是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 15278001911历史上秦始皇铸造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衡贺郊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以后,就命令丞相李斯打造一块能够代表君主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当时李斯找到了一枚最好的和田玉,让数位工匠制造成了传国玉玺,从那时候开始,传国玉玺就变成了君权的象征,而且在传国玉玺上有“受命于天”这几个字,所以有传国玉玺的皇帝,才能够算是真正...

  • 15278001911李世民得到的玉玺是不是和氏璧玉。
    衡贺郊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11慰。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

  • 15278001911鸟虫篆——几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衡贺郊散骑长侍刘洎,几次都没有争到手,十分着急,看到他快写完了,就跳到他的床上去争,终于抢到了手。群臣看到刘泪跳到太宗床上,认为是大不敬,跪在地上请唐太宗治刘泪的罪。太宗笑了笑说:“今天请大家吃酒,心里很高兴。刘泪喜欢鸟虫书,求字心切,君臣同乐,不必计较。”司徒长孙无忌,史部尚书扬师道说:相传旧俗...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