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论的概念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生物进化论,简称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进化指的是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从那时起,生物不断地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中有详细的论述。进化论的三大经典证据包括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这些都是达尔文不懈努力的结晶。
在达尔文之前,关于生物变化的思想和关于万物互相转化和演变的自然观就已经存在。例如,中国的《易经》和《周易》中的阴阳、八卦说,试图用“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世界复杂变化的规律。古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软泥产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经过蜕变(类似昆虫幼虫的蜕皮)而变为陆地生物。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圣经把世界万物描写成上帝的特殊创造物。
从15世纪后半叶的文艺复兴到18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在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不变论。到了18世纪下半叶,伊曼努尔·康德的天体论首先在不变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随后,转变论的自然观在自然科学各领域中逐渐形成。这个时期的一些生物学家,往往在两种思想观点中徘徊。例如,林奈晚年在其《自然系统》一书中删去了物种不变的词句;法国生物学家乔治·路易·勒克莱尔·德·布丰虽然把转变论带进了生物学,但他一生都在转变论和不变论之间徘徊。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转变论观点,并且始终没有动摇。
18世纪末到19世纪后期,大多数动植物学家都没有认真地研究生物进化,而且偏离了古希腊唯物主义传统,陷入唯心主义。“活力论”虽然承认生物种可以转变,但把进化原因归于非物质的内在力量,认为是生物的“内部的力量”即活力驱动着生物的进化,使之越来越复杂完善。但活力论缺乏实际的证据,是一种唯心的臆测。最有名的活力论者就是让-巴蒂斯特·拉马克。19世纪后期出现的终极目的论或直生论,认为生物进化有一个既定的路线和方向,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
后人把拉马克对生物进化的看法称为拉马克学说或拉马克主义,其主要观点包括:
1)物种是可变的,物种是由变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2)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阶梯),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意志力量”驱动着生物由低的等级向较高的等级发展变化。
3)生物对环境有巨大的适应能力;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环境的多样化是生物多样化的根本原因。
4)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动物习性的改变,习性的改变会使某些器官经常使用而得到发展,另一些器官不使用而退化;在环境影响下所发生的定向变异,即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如果环境朝一定的方向改变,由于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最终使生物发生了进化。然而,拉马克学说的内在意志带有唯心论色彩;后天获得性则多属于表型变异,现代遗传学已证明它是不能遗传的。


生物进化论的概念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