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前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计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

一、合理处理主题图与情景的创设
主题图与情景的创设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是主题图与情景的丰富多彩也要我们教师理性思考合理引导,否则就会失去实际意义.1、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不能一味迷信教材.主题图中给出的信息做到能针对性地引出课堂教学的计算内容而又不大量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2、正确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一味地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冲淡计算方法的教学,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那么,计算课要不要情景,怎样用情景,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我认为,计算教学需要情景更要合理使用情景.
二、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有些教师又将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呢?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计算教学要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牢固的.寻求算理算法的平衡点是当前计算教学的关键
三、计算方法多样化与适时优化
传统教学下的计算教学,以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学生模仿为主,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计算教学,教师尊重学生意见,只要学生提到的再麻烦也是好方法,推崇计算方法多样化.而计算教学的理性与科学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适时进行优化.计算方法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但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有些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会固执地认为那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因为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喜欢用自己的算法,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而应该让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别人算得慢或是有时不适用从而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认知的规律.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同过去相比有下滑的趋势。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一,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真正的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是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如学生在计算125×28时,很多学生是这样算的:125×28=125×(20+8)=125×20+125=2500+125=2625.这部分学生知道这道题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在计算时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错而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错误。试想,我们的老师在教乘法分配律时,如果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质,知道该定律是把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变为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的和,学生在计算时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能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有平时多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会提高。不然,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5×20时,有学生解答成3.5×2,得到7,,忘记了“20”末尾的“0”。还有的解答成35×20=700,没有注意3.5中的小数点。这些都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第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我认为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看清楚。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看题目过快,有时会把数看错,如234看成24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楚题目中数的习惯,速度不要过快,要整体记忆,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原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写工整。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模糊不清;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注意了这点计算中的错误也会降低很多。

算仔细。计算中的错误有时也是因为学生计算马虎造成的,如把2×3算成了5,或进位忘了加,或退位忘了减等等。因此在教学时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查认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和验算,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如逆运算、估算、再算一次等),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另外也可通过恰当的时机让检查出错误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由于认真检查和验算所带来的成功,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观察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的训练可以在培养运算能力的过程中得到渗透,从而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打下基础。有些学生对计算题感到枯燥无味,没兴趣。因此在计算时不能全面准确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算法,题目未看清就动笔做完不检查而造成计算失误。 那么如何克服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 加强基本功训练,力求人人过关
1.注重口算基本功训练。数学课的前三分钟,安排学生进行自然、迅速的口算训练。训练中要注意:一是教师联系教学实际出示口算题;二是开放出题方式,让学生自己出口算题,全班同学人人参与,轮换出题。每节课前出十五道口算题,学生自己准备口算卡片,由上课时出题的学生出示题,其余学生口算。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灵活性。还可穿插学生常错、易混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这种紧张而有序地训练,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在口算训练中,要注意面向每个学生,尤其注意照顾较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多练使口算能力提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快速准确的口算能力。
2.加强学生运算速度的训练。在正确的前提下,要做到灵活、迅速,就要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计算法则来指导运算。在运算过程中,正确是首要的,但迅速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学生能合理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上,应该进行速度训练,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实践证明,重视纠正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当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学生会更加努力争取计算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计算正确率得到提高。
二、在培养运算能力时,注意严格要求
书面作业,严格要求书写端正、清楚、整洁,还要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从低年级起就应严格要求,养成他们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此外,在批改作业中,我也从严掌握。如在混合运算中,只要有一步做错就算全错,促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己计算负责的态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订正的习惯。凡是做错的题目,必须找出错的原因,认真订正,严禁抄袭他人作业的行为。不会的可向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使学生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通过严格的训练,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运算速度的训练,形成熟练的运算技巧
在正确的前提下做到灵活、迅速,就是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计算法则指导运算,灵活运用运算性质、定律,使运算简便。在运算过程中,正确是首要的,但迅速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学生能合理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上,应该进行速度训练。我首先教会学生注意看清题目要求,并注重看清数字和计算符号,然后合理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常规运算速度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总之,运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互相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使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如何在课前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