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已经掌控所有的军政大权,皇帝也成为傀儡,但他始终为什么不当皇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曹操手握兵权,为何最后没有当成帝王?~

1、从整体利益出发。
曹操的待遇与称帝相同,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显然曹丕已经确定了是汉献帝后的当然皇帝,子为皇帝,父当然是死后的太上皇,所以曹操认为没有必要再去称帝而引起众怒。
2、从战略出发,防止吴蜀联合。
因为当时孙权曾劝他称帝。孙权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
吴、蜀之间长达十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孙权比什么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3、从政治出发。
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从名节出发。
因为曹操很早就举孝廉,如果称帝就会损坏自己的名节。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5、对曹操来说实权更重要。
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6、身体之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拓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曹操

1、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2、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
3、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

扩展资料: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将献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个傀儡和一张王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优势。
随着实力的增强,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
建安二十二年五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沣宫。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事实上,曹操的代汉意图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没有迈出最后的一步。他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东汉末年,曹操已经掌控所有的军政大权,皇帝也成为傀儡,但他始终为什么不当皇帝?
因为曹操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他不称帝的原因主要考虑到以下六点:
一、从整体利益出发。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五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沣宫。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待遇与称帝相同,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显然曹丕已经确定了是汉献帝后的当然皇帝,子为皇帝,父当然是死后的太上皇,所以曹操认为没有必要再去称帝而引起众怒。
二、从战略出发,防止吴蜀联合。
因为当时孙权曾劝他称帝。孙权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吴、蜀之间长达十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孙权比什么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孙权知道如果曹操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所以说曹操是从战略出发,防止吴蜀联合而没有称帝的。
三、从政治出发。
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从名节出发。
因为曹操很早就举孝廉,如果称帝就会损坏自己的名节。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五、从实际出发,这是曹操最重要的一环。
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六、身体之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总之,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应该说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高超的政治家!!!!!!!!!

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看一下曹操的一生,不管他自己怎么说,他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在一条通向帝王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着。如果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曹操在这方面的努力还只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铺垫,那么从建安元年起,他就开始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将献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个傀儡和一张王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后来因为袁绍不满,曹操才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自己改任司空,兼车骑将军,并从此开始主持朝政。
随着实力的增强,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五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沣宫。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就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曹操不但早已在事实上控制了朝廷的一切大权,使自己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皇帝,而且在形式上,他也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了。曹操惟一没到手的,只不过是一个皇帝的名号而已。

事实上,曹操的代汉意图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没有迈出最后的一步。他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曹操为什么自己不称帝呢?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孙权劝他称帝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首先,孙权认为这样做可以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吴、蜀之间长达十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他比什么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其实,孙权认为曹操如果真的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

其二,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三,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其四,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此外,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总之,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曹操自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是对自己的自我评定。

东汉末年,曹操已经掌控所有的军政大权,皇帝也成为傀儡,但他始终为什么不当皇帝?
因为曹操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他不称帝的原因主要考虑到以下六点:
一、从整体利益出发。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五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沣宫。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待遇与称帝相同,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显然曹丕已经确定了是汉献帝后的当然皇帝,子为皇帝,父当然是死后的太上皇,所以曹操认为没有必要再去称帝而引起众怒。
二、从战略出发,防止吴蜀联合。
因为当时孙权曾劝他称帝。孙权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吴、蜀之间长达十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孙权比什么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孙权知道如果曹操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所以说曹操是从战略出发,防止吴蜀联合而没有称帝的。
三、从政治出发。
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从名节出发。
因为曹操很早就举孝廉,如果称帝就会损坏自己的名节。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五、从实际出发,这是曹操最重要的一环。
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六、身体之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总之,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应该说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高超的政治家!!!!!!!!!

一代枭雄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并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把个日趋没落的东汉帝国股份有限公司(因东汉帝国王侯分有大量土地,且封建帝国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故称之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得不断成长,业绩连续翻番,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可以说使汉帝国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了,属于有大功又有实权的管理层。但其一直为丞相,最后也不过封为魏王。曹操至死也未搞个MBO(管理层收购)——称帝,实现对东汉股份法律上的掌控,直到其子曹丕才废汉称帝。曹操在《短歌行》中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般认为抒写了其求贤若渴的心情,但我认为此“君”未必就没有“君位”的意思。曹操是有心建立自己的曹家王朝的,那么他为何不搞个MBO称帝呢?
首先是市场法律道德环境不允许。曹操是卓有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此外,其书法,音乐,围棋技艺亦接近国手的水平。以他的知识、胆识和能力而言,算得上是盖世英豪,做个大股东、董事长执掌东汉股份应该是说得过去的。其封魏王,加九锡,但就是不敢称帝,当手下人劝进时,他说:“若天命归我,我当作周文王。”显然,统一了北中国的曹操非常明智,自己称帝就把以前所做过一切,包括在百姓心中积累的民望几乎全部抵消,这是桩不合算的买卖,而他的儿子曹丕则无历史包袱,但还是搞出个“禅让”的把戏,让献帝自己承认:“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终于实现了对东汉帝国国有资产的零收购。曹氏两代人处心积虑要克服的合法性难题,对刘备而言,根本不是个问题,因为刘备有刘氏血统,这是道德资源,其无形资产使他最具备做董事长的资格。所以刘备于西南一隅称帝,不是割据而是复兴汉室,人中之龙的诸葛亮不辅佐占据大半个中国的曹操,也不投奔有东南膏腴之地的孙权,而是在刘备无立锥之地时,因三顾茅庐出山,不能不说孔明先生也看好“刘氏宗室”的潜在价值。
其次是公开竞卖不能搞。曹操以善于用人而闻名,所谓任人唯贤,不论出身、等级,有才之人,在曹操那里多能得到重用。如他降低用人的道德标准,以英雄的眼光,而不是以圣贤的标准去评估人才,并把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例如,在官渡战后所获的战利品中有一批书信,都是朝廷大小官员、军中将领暗通袁绍的信札,有人建议曹操将这些脚踏两只船的投机者“收而杀之”,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烧了。曹操深信:人不可能神圣、无缺点。取其长,容其短,必有很多人乐于效命。不过在谁掌握国家政权的问题上,曹操自己也明白那是不好任人唯贤搞公开竞选的,因为当时曹以权谋,奸诈,残暴闻名,人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加上当时的道德环境,如果搞公开竞卖,曹操很有可能搞不到东汉帝国的资产。他自己拚搏出来的业绩是不会让别人来坐享其成的,所以曹操没有猴急的搞MBO去称帝,自己干脆来个不垂帘也听政,到时机成熟时让自己的儿子去搞MBO吧。
再次是收购资金说不清。曹操经营后东汉帝国的成就,当然主要是靠自己的智慧、汗水,靠网罗来的大批文武将帅共同奋斗取得的,但大家都知道,曹操的“第一桶金”是来自于“挟一天子以令诸候”,那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是“黑钱”,说明曹操是有原罪的。因此有大智慧的曹操明白,需要通过某种方法把“第一桶金”漂白,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时间。曹操的现有资金也不够雄厚,当时有刘家血统的刘备时时打着“光复汉室”的幌子与其过不去,并常联合孙权抗曹。赤壁之战使曹操大败而逃,曹的自有资产更是遭受重大损失,这收购资金问题可让曹操大伤脑筋。
再次是定价机制不健全。当时一帮所谓清流,包括一些文学家、医学家等可算是中介机构。他们的独立性似乎很强,一些名士就对曹操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如东汉名士祢衡,就曾当面历数曹操的罪过丑行,那个名医华佗还想将曹操的脑袋剖开瞧瞧。结果曹操不仅杀华佗、杨修等,还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如果让这些中介机构来为东汉股份国有资产的转让来定价,显然对曹操不利,而由曹自己影响和把持的中介来评估定价,更难得到大家的信任。曹操要搞MBO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曹操有心篡位却没有急于称帝,那是他的明智之举,否则就极有可能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不过也许是曹氏的MBO确有许多阴暗之处吧,其子曹丕MBO后不久,司马氏又仿效曹氏继续MBO,最后搞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古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窃国者虽可为王,但取之无道又怎能行之久远呢!一切想搞MBO的人都应深思。

羽翼未丰,他只是占了许都,当时最有实力的还是袁绍,而且还有很多诸侯,如果盲目称帝势必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东汉末年,曹操已经掌控所有的军政大权,皇帝也成为傀儡,但他始终为什么不当皇帝?视频

相关评论:
  • 17329898034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郑绍念答:1、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2、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3、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

  • 17329898034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下曹操主要占领哪些区域
    郑绍念答:曹操其他成就 1、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2、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3、...

  • 17329898034用英文翻译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想占领东...
    郑绍念答: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想占领东吴。周瑜调兵到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曹军是北方人,坐不惯船。曹操就叫人把船连起来,船稳了,等士兵练好水上打仗,就渡江。周瑜的手下黄盖说:“敌军多,我军少,相持太久,对我军不利,我看他们连着船,用火攻就可以胜利。”周瑜听了决定让黄盖向曹操...

  • 17329898034曹操器重的的2外姓将领都是谁?为何都死的不明不白?
    郑绍念答:才最终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统一了整个北方,形成一片最大的基业。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兵权,所以曹操把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和亲信手中,曹操手下的三大军区司令员全部是自己的亲信,比如说夏侯惇主管合肥战区,负责江淮一带的防务,曹仁主管荆州战区,负责襄阳一带的防务,夏侯渊主管西部战区,负责...

  • 17329898034三国曹操所有将军
    郑绍念答:五大谋士: 郭嘉、荀彧、荀攸(谋主)、贾诩、程昱。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

  • 17329898034三国中的衣带诏密谋是怎么回事?为何吓得刘备都连夜逃跑?
    郑绍念答:就是这样曹操名正言顺地掌握了献帝并把汉朝廷迁往了许昌。从这时开始曹操就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中原霸主。然而此时的献帝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满足,他认为自己这个汉朝皇帝并没有多少实权,治理国家的所有权力基本都被曹操依然掌控。而且曹操由于自己的野心已经不把自己这个汉朝皇帝放在眼中,经常派自己的军队...

  • 17329898034官渡之战前曹操控制了多少地盘?
    郑绍念答:所以袁绍虽然号称坐拥四州之地,其实除了冀州和青州之外,他对并州和幽州的掌控力度很有限,那么曹操的地盘又有多大呢?曹操的大本营原本只有兖州,196年迎汉献帝迁都许都之后,相继扫平吕布和袁术,又陆续平定豫州的黄巾军之后,拥有了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包括合肥以北的江北之地、司隶州的一部分,荆州...

  • 17329898034东汉末年,曹操扫平四放割据势力,一时有着雄厚的实力想一统中原,但为什 ...
    郑绍念答:在这一讨论中出现了两种论据:其一为宇宙论方面的,其一为实际的。在宇宙论方面,它干脆声言,所有迹象都表明天命已从汉室移到了曹操身上。从实际方面出发者则反驳说,汉朝的天命固然已经微弱得很,但是在整个中国被征服以前,明白无误的新天命是不可能有的。曹操基本上是个主张实际的人,所以同意后一种...

  • 17329898034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曹操为什么还要控制汉献帝?
    郑绍念答: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便是通过控制汉献帝来命令天下的诸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东汉王朝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当时谁也不敢第一个率先称帝。因为第一个结束东汉王朝的人,会失去人心,也会失去人才,失去争霸天下的资格。袁术便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称帝反而还会成为各个地方首当其...

  • 17329898034汉中之战曹操为何会败?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郑绍念答: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众所周知,在汉中之战爆发时,曹操已经消灭了中原之地的割据势力,成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也即天下的大部分州郡,都被曹操所掌控了。而就刘备来说,当时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和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并且,益州之前还是刘璋的地盘,也即刘备处于立足未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