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迎宾鼓的意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苗族鼓舞的表演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自古以来,苗族鼓舞的表演即蕴涵了苗族人民的虔诚信仰和勇于创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湘西苗族鼓舞对研究如墨戎苗寨这类苗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爱情、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价值苗鼓是湘西苗族的圣物,自古以来,苗族鼓舞的表演包涵了苗族人民的信仰和民族精神,保护苗族鼓舞这一艺术形式,对提高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构建和谐,培养苗族人民勇于创造,顽强拼博的精神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艺术价值历史上苗族鼓舞产生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常与傩歌、傩戏交替表演或联合表演。更深入地对苗族鼓舞进行发掘、抢救,对中国舞蹈、中国音乐、中国傩文化的深层次研究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外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苗族鼓舞这种深受苗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舞蹈艺术,多次派出舞蹈专业工作者深入苗寨村落,搜集、整理、传承、保护苗族鼓舞的舞蹈素材及表演艺术。1953年,凤凰县落潮井苗族艺人麻管送、麻顺太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表演了精湛的苗族花鼓并获奖。1955年,古丈县苗族女青年龙彩莲被选拔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波兰举行的第五界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了苗族女子单人鼓舞并获得好评。此外,苗族第一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女鼓王龙大姐,被原中南民族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专门传授苗族鼓舞。1991年,第二代鼓王龙菊兰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表演苗族鼓舞获得极大成功。 湘西的苗鼓有庆年、庆神两种,随着苗族人民审美情趣和鼓乐承传的变化,一般在农历四月八、每年春节前后、赶秋、椎牛、丰收喜庆、婚嫁、迎宾客等重大活动里,他们都以鼓乐相迎,以鼓乐作为抒发自已情感的特殊方式。苗鼓溯源,笔者赞同苗族学者石启贵的观点,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论述: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无以进展,故文化知识较落人后,而所居之地,又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入息,少与汉人接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而有裨益于人身者,仅鼓乐一项。此时,苗鼓的社会功利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苗鼓诞生于苗族的社会生活之中,也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苗鼓文化中,所伴随的很多舞蹈动作都是模拟生产、生活的。有的也直接表现了苗族历史上的战争行为。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行为叙事,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爱情等的真实态度,也表现出苗族群众的内在精神。就其社会功能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争辅助功能

据历史记载,苗鼓最初是用于战场的。苗族自古骁勇善战,在远古时期与炎黄部落大战之时,苗族先民就曾使用鼓来振奋士气。后来苗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甚至直到今天,苗鼓一直都是激励苗族人民斗志的工具。他们用鼓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络,传送军情。

另一方面,人们还可以利用鼓声激励战争中受挫的情绪,让幸存的将士从失败中振奋,恢复族群的战斗力。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苗族而言,鼓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传递功能

鼓声可用来传递信息。苗鼓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因为声音强大,传播远,被用来作为族群之间的联络工具是十分有效的。崇山峻岭中间的苗族山寨相隔甚远,每逢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大事,如果靠步行通知往往是来不及的。但是,在合适的地方置一面大鼓,用约定俗成的敲击方式进行联系,即减少了山间往返的辛劳,也为应付突发事件节约了时间,从而对族群的生存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今天由于通讯工具的发达,而使得苗鼓这种功能逐渐消亡,但它在苗族发展史上曾经发挥的特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全民欢庆功能

每当年节之际,苗族群众都会打出“年鼓”、“喜庆鼓”、“坐堂鼓”、“邀请鼓”、“迎宾鼓”、“拜客鼓”、“拦路鼓”等来欢庆节日。“年鼓”主要在每年农历正月上半月举行,它与各种戏剧、舞狮相得益彰。“年鼓”敲响以后,全村寨男女老幼都会聚集于公共场所中进行娱乐活动。其中情趣最浓的为年鼓中的“拦路鼓”。“拦路鼓”包含了迎宾、喜庆等,反映出苗族人们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每当丰收年成、立秋日、挑葱会等,都有舞狮、跳鼓等欢庆活动。“跳鼓”时,最多时用大鼓达99面,号称“100 面”,场面宏大。每当望村望族取得重大成功、举办婚事等,均“跳鼓”相庆。到时候,鼓声、锣声、唢呐声,鼓舞、人舞、群体舞,鼓声一片,欢声一片,千山万岭,村村寨寨,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苗族鼓舞除有很强的娱乐性以外,还具有极强的竞技性。许多苗族同胞用高超的鼓技来获取观众的赞许和尊敬,甚至以鼓为媒,借此赢得爱情。那些鼓艺精湛,表演出色的姑娘小伙,还不时推陈出新,变出许多花样来,令观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心驰神往。在湘西苗区还流传着一种习俗 ——“鼓王大赛”。届时,苗区所有鼓艺高超的姑娘小伙都会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进行角逐,最终决出“鼓王”。在苗区,“鼓王”的地位很高,倍受人们的尊敬。建国以后的湘西苗族第一代鼓王龙大姐、第二代鼓王石顺民,还曾受到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呢!




苗族迎宾鼓的意义视频

相关评论:
  • 17395852725中国鼓文化苗族鼓文化
    经孙怖答:在“吃牯脏”仪式中,人们聆听古老的歌谣,如《开天辟地》等,同时跳起木鼓舞、铜鼓舞和芦笙舞,通过这些传统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据《永绥厅志》记载,这种活动在旧世纪的湘西苗族聚居区颇为盛行,男女聚集,围着木鼓和芦笙,共同欢舞,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好运。苗族鼓文化历史...

  • 17395852725湘西苗族鼓舞艺术特点
    经孙怖答:湘西苗族的鼓舞艺术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鼓的制作材料传统上选用黄桑或杉木树干为框,牛皮为鼓皮,铁钉为鼓钉,杉木干为鼓槌。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当时的苗鼓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祭祀和通神的重要神器,象征着雷神的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苗鼓经历了从树干和竹帮到铜鼓,再到兽皮...

  • 17395852725中国哪个民族打鼓
    经孙怖答:三、其他民族的打鼓传统 除了汉族,藏族、苗族和壮族等也有自己独特的打鼓传统。藏族的藏族的鼓舞激昂热烈,展现出高原民族的风情;苗族和壮族的打鼓文化也与其历史、宗教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民族身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打鼓的意义 打鼓在中国多个民族中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不仅是一...

  • 17395852725木鼓舞的传承意义
    经孙怖答:1990年反排木鼓舞表演队到中南海演出,倍受江泽民、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青睐,后到英、美、加、意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而遐迩闻名,誉满海外。反排村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至今仍保存着以反排木鼓舞为主要文化特征的苗族文化生态圈。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还是...

  • 17395852725苗族的踩鼓节是什么时间
    经孙怖答:苗族踩鼓节。 流传于贵州的凯里、丹寨、雷山等县的苗族地区。 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 这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前来翩翩起舞,...

  • 17395852725跳鼓详细介绍
    经孙怖答:在党的关怀下,苗族跳鼓愈发繁荣,它不仅是体育活动,也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历史悠久且形式丰富,对苗家来说,它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深得人心。跳鼓表演要求动作准确、技术纯熟,体现的是苗家民族特色和内功修为,而不受情感色彩影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观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湖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的...

  • 17395852725苗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特色舞蹈艺术
    经孙怖答:全寨人扶老携幼围着熊熊的箦火狂欢,庆贺胜利。亚雄等勇士剥下魔怪的皮,蒙成一面大鼓使劲敲打,据说,这便是苗鼓的起源。苗鼓从此成了苗家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一项民俗活动。贵客来了跳迎宾鼓,逢年过节跳四面鼓,婚家迎娶跳猴儿鼓,丧事祭坛跳“老人鼓”苗鼓代代相传,辈辈不衰;随着年代久远,花样打...

  • 17395852725苗族节日9.踩鼓节
    经孙怖答:舞蹈结束后,姑娘们会献上她们亲手编织的花带,作为对楠木鼓的敬意和感谢,这种仪式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感恩。人们沉浸在歌声和舞蹈中,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鼓场。最后,由鼓主将楠木鼓小心翼翼地抬回家,放置于楼上,成为节日的象征。踩鼓节不仅仅是一场娱乐活动,更是苗族...

  • 17395852725苗族鼓舞的鼓舞与文化
    经孙怖答:因为它以一个鼓为单位进行,是宗族的大事,在整个祭祀过程中都离不开鼓,以鼓开始,用鼓把祭祀活动推向高潮,最后又以鼓仪宣告活动结束。二、鼓舞与苗族农耕文化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苗族是我国内地最早的农耕民族之一。它早期活动在长江中游和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开创文化。

  • 17395852725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苗族为什么会有拦门酒?
    经孙怖答:2. 拦门酒的意义相当于藏族的哈达献礼,是一种表达敬意和欢迎的隆重礼节。3. 苗族擅长酿造粮食酒,特别是男子汉会被邀请品尝浓郁的包谷酒,而老人、小孩或女性则可以选择口感甘甜、温和的糯米酒。4. 苗族文化中,数字12具有特殊意义,代表一年12个月,也是苗族鼓藏节的周期。12道拦门酒体现了这一文化...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