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南北朝两晋时期民族流动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历史原因~

转至百度三国雕龙吧

东汉末年至晋初时,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乌桓,羯,羌,氐,巴7个民族.
匈奴的历史悠久,生活在大漠草原.秦汉时,冒顿统一,运用铁器,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奴隶制草原帝国,并且长期侵扰中原王朝.秦始皇夺会河套,汉武帝三征漠北,基本上解决了匈奴问题.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经过窦氏的讨伐,北匈奴西迁,最后到了东欧平原.南匈奴依附汉朝,后来逐渐迁徙到并州的汾河流域.彻底消除了匈奴威胁.建安十一年(206),曹操降伏高干,取得并州,令梁习为并州刺史.他上任后,运用各种手段使匈奴"单于恭顺,名王稽首,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蔡文姬也回归故土.
二十一年(216),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曹操使之居邺,派右贤王归离石监国,选汉人为司马监察之,将匈奴分为五部.左部万户居于兹氏(汾阳),右部6000户居于祁(祁县),南部3000户居于浦子(隰县),北部4000户居于新兴(忻州,我就是当地人,所以我就是太守拉~~),中部6000户居于大陵(文水),西晋时又有大批部落内归,就不多说了.他们多在内蒙和山西居住.
乌桓居于大兴安岭东,属于东胡.西汉的时候曾内迁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后三郡被称为三郡乌桓).灵帝时,大致分为四部.初平元年(190),塌顿总摄三郡,成为部落集合体的首领.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斩其于柳城.此后乌桓降服,居于幽州,并州,同汉人融合.塞外的和鲜卑融合.
鲜卑,居于大兴安岭北.起初是匈奴的奴役对象,后来乌桓内迁时,填充了乌桓故地.随着乌桓的进一步内迁,鲜卑也和东汉"始通驿使"由于匈奴的败退,鲜卑取代了匈奴的位置.桓帝时,檀石槐成为军事首领,统一各部.有控弦之士10万,"南抄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东西方二千里,网罗山川水泽无数."檀死后,分为三部:居于太原,雁门的步度根归附曹操,居于代郡上谷的柯比能,时叛时降,还有东部各部.其中柯比能最为强大,但是最终降伏于曹操.晋初,鲜卑又有新的发展,向中原推进.其中,慕容,宇文和段氏向辽水推进;拓拔向中原推进;秃发迁于河西,和乞伏向西北发展.吐故浑居于青海.16国中数鲜卑政权最多.
羯,可能是匈奴控制的西域或者中亚人,被称为"匈奴别种"他们高鼻,深目.多毛发,信火教.居于上党武乡(长治)和太行山.后赵就是他们的政权(后来被冉敏杀光了
羌族居于青海,种类繁多.由于与汉政府有多次战争,很多被迁徙于三辅和谅州.东汉对羌族发动过3次大规模的战争,羌族大规模内迁.其中有的是部落首领主动内迁,有的是战败被徙.这3次征伐虽然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东汉末年羌族一再叛乱,特别是和当地豪强联合,政府很难控制.范晔认为,黄巾起义虽然给东汉很大的震动,基本上使之名存实亡,但是3次对羌族的用武几乎耗光了东汉的财力,物力,是东汉灭亡的原由.汉末的马腾等就是和羌族联合,作乱一方,甚至曾经兵临长安.这一直到曹操入西北才得以基本解决.
氐,居于陇西.武帝开益州,置武都郡,把他们做为了汉朝的编户,但不久就叛乱.政府把他们迁徙到酒泉.东汉时,仇池杨氐和兴国氐王阿贵各有部族晚余,并联合马超对抗曹操.219年,夏侯渊出兵征讨,阿贵被灭,杨千万入蜀.曹操将其迁入扶风.后来又迁5万口于扶风和天水.220年,武都杨氏内附,居于汉阳.240年,郭淮又迁徙3000口于关中.蜀汉也迁付建等部族入蜀,16国中的前秦和后凉便是他们的政权.
巴,又称板盾蛮.汉末,刘璋汉昌巴民为兵,对抗张鲁.曹操灭张鲁后,巴人内附,曹操以其地为巴郡.后来被黄权所败.曹操迁之于汉中,后来又迁之于天水和略阳.
总的来看由于东汉末年的混乱,边疆的少数民族发生多次叛乱.由于政府无力控制,其势力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局部统一的完成,各政权开始对边地的少数民族进行征伐和控制.其中蜀汉对南中以及东吴对山越的征伐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都设置了管理机构对其地进行管理和控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曹魏对北方各族的管理可以说较为成功.但是由于西北地区一直是魏蜀的主要战场,双方政权都争取笼络各族,纷纷将其迁入各自的管辖范围,便于控制.另外,由于关中和西北地区在建安年间损失特别严重,造成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曹魏多次大规模的将少数民族迁入以填充人口和补充劳动力,为关中和西北的恢复起到了作用.但是也造成了这一地区的汉胡比例失调,汉族的比例严重下降,为五胡乱华创造了条件.魏蜀战争期间,双方都曾经借助于少数民族的兵力,并且军队中都有少数民族于其中,比如蜀汉的"无当飞军",政府为了笼络他们,也给以他们很好的待遇,放任了他们的发展,造成他们人口数量的激增.匈奴甚至已经迁入晋南,中原腹地已经敞开,汉族失去了地形屏障.随着民族融合的加速,汉胡矛盾也日益严重.晋朝的江统就这一现状写了>,提出了"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念,这虽然是错误的,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但是他也提出了"待之有备,御之有常","境内获安,疆场不侵"的要求,还是有道理的.自汉魏以来,少数民族的反抗常起,汉胡关系确实已经十分紧张.但是由于当时汉族劳动力不足,统治阶级又有占田荫客荫亲属的特权,隐瞒了很多人口,豪强大户和地主官僚都不得以用大批的少数民族作为佃农和奴婢,如果把他们迁出,就会失去剥削对象;另外,西晋王室各自拥兵,八王之乱,王室内斗,都需要少数民族作为兵员;再者,经过汉魏,时间以久,迁出也不是易事.所以江统的意见没有被采纳.谁想,西晋统一后政权迅速腐朽,内乱开始,把统一的江山拱手相送,中国大地在短暂的30多年的统一后陷入了更为黑暗痛苦和漫长的分裂,战乱中.时代也从三国变为了东晋和16国.这确实值得深思,让人感叹啊!

北方民族融合,经济恢复和发展。使中国人增添了少数民族剽悍的性格。中原汉人大举移居南方,开发了江南,我国的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东汉末年。
原因: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北方的战乱仍在继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


三国南北朝两晋时期民族流动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