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为什么写《乡愁》?

来自:网名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朱自清乡愁全文~

朱自清的散文都写得缜密深厚、情真意切,但具体分析起来,其思想内 容又可概括为如下几类:
  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最擅长浓书彩墨、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 的风彩神韵。这类散文文笔优美、绮丽纤浓、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如《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尤其可贵的是,这些散文无不深 蕴着作者生命中的人生体味和感情色彩,表达出作者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复杂的思想内 涵。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都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 描写。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郊游六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 备极朦胧奇诡的美,作者在涂抹丰富浓郁的色彩来描绘秦淮河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时 ,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进去,让人深味作者心中隐藏的“幻灭的情思”。作者产生这样的 心境,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高潮已过去,他在文化思想界处于暂 时沉寂的苦闷氛围中,不免有些“寂寞”和“惆怅”,但他依旧踏踏实实地进行着探索和思 考;又如《荷塘月色》,文章一开头就将“我”的一时心情告诉读者,接着用简笔勾勒荷塘 四周的轮廓,再以浓墨描绘荷叶、荷花和月色、蝉鸣、蛙叫,其中直写荷塘独处的妙处,曲 写荷塘的清幽静谧,从而一起一伏地道出“我”由于夜游荷塘而牵引起一缕乡愁,折射出动 乱的现实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引起的时代忧思;即使象《绿》、《春》这种似乎纯粹写景状物 的散文,也流露出作者执着现实,向往光明与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此外,还有诸如《扬州 的夏日》、《白马湖》、《南京》、《重庆一瞥》、《潭柘寺 戒坛寺》、《松堂游记》等 写景记游篇什,也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水和乡土的热爱之情。总之,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 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朱自清的此类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正直 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积极探求,使之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东西。
   记人叙事散文。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神韵的,还有这类作者自叙性质的散文,如《背 影》、《给亡妇》、《儿女》、《择偶记》等,这类散文,用笔朴实平淡,写得本色自然, 甚至有点琐碎,但有着很强的感情冲击力,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做到以事传情,从侧面暴露 出旧社会的黑暗,洋溢着作者沉痛的无奈与申诉。《背影》所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琐 事:父亲在车站为远行的儿子送行。作者着墨,笔力老到,情感内含,平静自然。此文没有 从正面去刻画父亲的肖像、神情,而是以父亲的“背影”来作为全文布局的中心和行笔的线 索,文淡而情深,着力地展示了父亲的慈爱之情,也出色地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里中下层知 识分子家庭每况愈下的惨淡境遇。《给亡妇》是作者悼念亡妻之作,在这篇至情文字里,几 乎都是家庭事:妻子变卖首饰,为他助学;忍气吞声,为他受两家之气;操持家务,为他解 除后顾之忧;她时时想着丈夫的需要和爱好,却瞒着自己的病情,不愿打搅丈夫的安宁。这 一件件、一桩桩都集中叙述了亡妻无私的母爱和妻情,字里行间也浸透了作者深切的哀思和 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灰暗的世态,展示了日暮途穷的社会哀愁。在《择偶记》中,作者 老实、冷静地叙述了四次择偶的简单经过,揭露了牺牲于旧式婚姻枷锁下的青年男女的无限 辛酸。而在《儿女》中,他哀叹的则是自己儿女成群如同“蜗牛背了壳”的痛苦。这些深刻 地揭露人生凄凉与冷漠之作,实在是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而这类作品表露出来的 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又具有共通性,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成为朱自清的名作。
  在朱自清记人叙事散文中,除了他写个人和家庭的自叙性质散文外,还有一部分散文是 为怀念朋友而作的,从《我所见的叶圣陶》到《怀魏握青君》等,作者均在朴实平淡的述说 中,袒露出于朋友诚挚信爱的胸襟,散发着友情的温馨,从而也折射出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的影子。
  反帝反封建主题散文。朱自清的散文多为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或写疆内域外名地胜境 ,或写家人亲情及友人友情,一般说来,这些散文题材都不算很大;但也有好些作品是重大 题材的,这就是《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生命的价格──七毛 钱》、《航船中的文明》等。这类散文虽仍表现出他固有的细致沉着的风格,却细致中透出 抑郁,沉着中透出激愤,显示出他作为正直作家应有的是非观以及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 力,因而能尖锐地触及社会现实,具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意义。
  《执政府大屠杀记》是朱自清散文中比较特殊的一篇,此文与他一贯的温文尔雅、老成 持重的作风略有不同,全文语调冷隽,竟有些“金刚怒目”之势。作者以自己的亲历目击, 控诉了“三 一八”惨案中段祺瑞执政府对北京学生和市民的血腥大屠杀,在事件的叙述和 场面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到作者的激情,虽然压抑,仍存激荡,其中交织着对反动当局的 愤怒、对无辜死者的痛惜、对英勇女性的钦佩以及作者自省的惭愧之情,表现了作者反抗暴 政、追求民主、热爱青年、挺身而出的思想内涵。《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作者描写自 己在电车上受到西洋小孩凶恶的逼视而痛切感受到民族歧视的屈辱,表达了自己反对民族歧 视、反对强权政治的思想,抒发了自己反帝爱国的感情。《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写的 是在旧社会里经常可以见到的悲惨事件──卖小孩,全文主题的揭示──表现了对受污辱、 受压迫的弱小者的同情,揭露和抨击了吃人社会的黑暗。在《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则从 航船中男女分坐的习俗写起,辛辣地讽刺了所谓的“国粹”和所谓的“精神文明”。
  朱自清散文的思想内容,除上述三类外,还有一些作品,内容以写女性见长,笔调高雅 ,别有情趣。如《女人》、《阿河》等。《女人》是一篇格调高雅的优秀散文,作者站在圣 洁高尚的起点,俯视和选材,令我们在欣赏女人时,原本是一些模糊的感受和体验,顿悟到 其中的奥秘所在,使人的情感超越平庸、浅薄,而向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升华。《阿河》则 是《女人》的姐妹篇,《女人》是宏观地描述艺术的女人美,而《阿河》是微观地描摹女人 的艺术美。但是《阿河》中,却又有《女人》里没有的“感时花溅泪”的伤情情绪。可以说 ,这些作品也是朱自清散文情趣不可忽视的一面。
   二、个性独特、风韵别致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笔就象一支万能的神棒,不论什么题材,都能 幻化成优美动人的散文。他的散文,内容上无不渗透着他个人经历与体验的社会内容与生活 内容,而这些内容,每事每物,他“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 的滋味”(朱自清《山野摄拾》),他认为,“人生的丰富的趣味,正在细端末节的千差万别 里,能显明这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的文艺,才是活泼的、真实的文艺”(《文艺的真实性》), 所以,他的散文,无论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寓意,在艺术上都是风韵别致、个性独特 的。正如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所言,他的散文“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 忠厚中来,腴厚从平淡中来”。这正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中肯概括。
   1、真挚深厚的感情流露。朱自清散文之所以亲切感人,脍炙人口,是因为他无论写个 人、友人、家庭、景观、时政,都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且率直细腻,朴素自然,或温厚、或 幽默、或感伤、或激愤,概因题材不同而强弱相宜、浓淡得度,以情动人。《背影》、《给 亡妇》、《儿女》等流露的是父亲的舐犊之情及作者悼念妻子怜爱儿女之情,《我所见的叶 圣陶》、《怀魏握青君》等流露的是作者怀念友人之感,《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等流露的是作者当时的迷惘与忧思之意,《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等流 露的是作者对时政的悲愤之旨,等等。这些感情的真诚流露,都深刻地打动了读者,令人难 以忘怀。
  2、情景交融的意境描画。“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朱自清善于将主观感受与 客观景物融化为有机统一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原是诗人,所 写散文自然不失诗情画意,作者笔之所及,无论是写春花、状瀑布,还是记秦淮灯影、染河 塘月色,都做到传情寄意,要么融情入景,要么借景抒情,使情随景生,景随意动,具有“ 情景合一,形神兼备”的艺术意境美。《荷塘月色》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那原是一个平 凡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那淡淡的月色、田田 的荷叶,薄薄的春雾、蓊蓊郁郁的树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 工笔画。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迷人的灯影、扬州城的风流古朴,威尼斯的异国情调…… 作者妙笔绘来,无不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又如《背影》,作者对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 下去又爬上来,去那边月台栅栏外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描写,父亲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黑 布马褂的“背影”,令作者流泪,也令无数读者心里感慨万千。
  3、精巧缜密的结构布局。朱自清散文大多篇幅精短,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或以“情 ”为线,或以“物”为线,或以时间变化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或先整体,后局部;要 么一线贯穿、前后呼应,要么明暗交错、穿插交融,要么分散重合、反复点染。总之,纵观 其文,布局缜密,衔接自然,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背影》中,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文中四次出现“背影”,首尾呼应,并以此为文眼,反复点题,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荷塘月色》开头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又写我“轻轻地推门进来” ,前后照应,缜密自然;此文立意本写“心里不宁静”,文中却处处见“静”。《冬天》一 文,作者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 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天里 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至于作者欧洲诸地的游记,行文力避“我”的出现,但“ 我”的情思及感受,却又历历可见。
  4、灵活多变的技巧运用。朱自清的散文技巧老练,灵活多样。他既注意“形与神、虚 与实、张与弛、动与静、详与略”等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又注意“对照、排比、比喻、拟 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上,更注重“白 描”手法的应用。如作者在《白水氵祭》中刻画瀑布的细薄轻盈时,是这样着墨的:
  “ ……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 那影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象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贴贴的 缩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 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这里有实景,有虚象;或比喻,或拟人;或白描,或议论。短短的一段文字,把小小的 一个白水氵祭描绘成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令人叹服他的灵活多变的艺术才能。下面再 着重论证他是擅用“通感”手法和“白描”手法的高手。
   通感手法。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而且是现代散文作家中运用得最好 的。例如《荷塘月色》有这么两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 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前句写荷花的“清香”,本来是诉诸嗅觉的,他却用“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这种听觉 来形容,让人感觉到香气的悠远、飘缈,若有若无,形象生动;后句写“光”和“影”的和 谐,却用“梵婀玲上的名曲”来比喻,将视觉通感为听觉。在《绿》一文中,作者形容梅雨 潭的水:“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 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这里则是视觉与触觉的通感,用“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形象地描 绘了潭水的柔滑、细腻。
  白描手法。擅用白描手法,是朱自清散文创作,尤其是他后期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写父亲、写亡妇、写叶圣陶、写韦杰三等,都是平平实实地述其行状,描其神韵,表现了 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最典范的便是《背影》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作者抓住几个细节,将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艰难动作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 前,写得平静自然,没有任何修饰,平平道来,简洁勾勒,但情景细致,情感含蓄,人物神态 栩栩如生。这种白描手法,在《给亡妇》、《儿女》、《我所见的叶圣陶》、《执政府大屠 杀记》、《扬州的夏日》、《伦敦杂记》等篇章中均运用得非常出色,形成了简炼、流畅、 朴素、平实的语言特色。
   5、平淡清幽的语言艺术。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 散文语言“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杨振声)。他的散文语言有着多样的风 格,显出了华美与朴素相结合的多种间色。《背影》质朴平实,《绿》绮丽纤浓,但总的说 来,大多自然流畅、清新淡雅,甚至是纯粹的口语。这种平淡,真醇而不虚泛,丰富而不浅 薄,朴素而不乏味,是他独有的“从朴素中来”的风华,“从平淡中来”的腴厚,“从忠厚 中来”的幽默。这种平淡是上乘的平淡、成熟的平淡。《儿女》中的“蜗牛背了壳”、“要 剥层皮呢!”都是平日生活中常用的口语,用来形容多子女带来的生活重负,可以说再也形 象不过了。文中转述妻子的两句话,一是“手太辣了”,二是“真心寒呢!”都是在幼小的 孩子无端的挨打后发出的,话语简短生动。《给亡妇》中的一段:“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结婚 生活,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你一点不厌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 为止。你对孩子一般儿爱,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也不想到什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只拼命的爱去。”这段文字可以说白到再不能白了,也精练到再不能精练了,它充分表 现出她那无私的奉献和母爱,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亡妻的深刻了解,在赞扬中有惋惜,在疼爱 中有哀怨,把感情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是真正至情的美文。因此,作者的得意门生王瑶 认为:他的散文用字遣句“十分凝练和贴切”、“在朴素自然中见精工”(《念朱自清先生 》),堪称确论。同时,爱用叠词,也造成了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节奏感与音韵美。《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用了72个叠词,《荷塘月色》用了26个。如“淡淡的”、“田田的”、“亭 亭的”、 “朦朦的”、“阴阴的”还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等 ,读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颇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的动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他反 映了真情实感,而至诚的感情总是朴素的、自然的,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种平淡是有着丰 厚的内涵和巨大的感染力的,所谓“豪华落尽见真纯”,便是这样的一种语言风格。

《乡愁》作者是余光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对故乡的思念。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朱自清为什么写《乡愁》?视频

相关评论:
  • 19420265410紫藤萝瀑布,背影,乡愁 这三篇课文分别出自 人教版 几年级 几册 几单元...
    虞家孟你好!感谢信任。久等了!(语文陈老师)1、《紫藤萝瀑布》,宗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单元第4课 2、《背影》,朱自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 3、《乡愁》,余光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 愿对你有所帮助!

  • 19420265410余光中作为千面诗人,曾批过朱自清,最后被揭了什么老底?
    虞家孟余光中写的散文是诗化散文,但散文中没有半分无病呻吟,句子长短结合,张弛有度,意境的构造也是炉火纯青的高度,既有诗的美感,又有散文的韵味。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对比起他的《沙田山居》和《听听那冷雨》,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凭余光中的语言文字功夫,批判朱自清、戴望舒、闻一多...

  • 19420265410将朱自清的《背影》改成现代诗
    虞家孟您的背影,深深烙在我的心头。那满头白发,那佝偻的身影。送我踏上离家的月台。我目送您渐渐远去。说您害怕离别的伤心。我的眼中也不敢有泪水。只把您的背影,深深留在心底。

  • 19420265410用乡愁是什么写几句话要求构成排比句
    虞家孟排比句如下:乡愁是一弯弯的月亮,无数的游子寄托思念,希望月亮能够帮忙传递,乡愁是天空那绵延不绝的雨滴,如缕如丝,剪不断,理还乱,乡愁是心中最真实的情感,无须掩饰,无须过多的掩盖。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

  • 19420265410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散文、小说)
    虞家孟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城市过惯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地芳香,才...

  • 19420265410...A.朱自清的《春》、鲁迅的《故乡》、余光中的《乡愁》是...
    虞家孟A

  • 19420265410荷塘月色 朱自清 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虞家孟这一段文字,即景生情,忽远忽近,善放巧收,最见出疏朗又曲折的工夫。 综上分析,《荷塘月色》出神入画地描绘了月夜荷塘的迷人景象,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赏识和欣喜,其中也流露着一些淡淡的思乡之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有:1、结构严谨自然:...

  • 19420265410余光中不光有《乡愁》,他还被李敖鄙视过“诗高于品”
    虞家孟许多人悼念余光中先生,却也对他当年的“文坛打手、告密嫌疑人”身份讳莫如深。这里面的故事,大家可以自己去搜,里面牵扯到余光中的家世,的确很有料。余光中曾经写过一篇《狼来了》,批判台湾乡土文学,这篇文章被称为“血滴子”搞的台湾文坛“风声鹤唳,弥漫着肃杀的血腥气息”。他否定过朱自清、戴望舒...

  • 19420265410诗人的派别
    虞家孟《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诗歌集 而得名。江湖派诗人的生活年代不一,身分复杂,有布 衣,也有官宦。但其中以那些因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 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如刘过、姜夔、敖陶孙、戴 复古、刘克庄、赵汝□等,都是代表人物。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茶陵诗派 明代成化...

  • 19420265410朱自清为什么能把绿写的很好
    虞家孟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都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 描写。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郊游六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 备极朦胧奇诡的美,作者在涂抹丰富浓郁的色彩来描绘秦淮河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时 ,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进去,让人深味作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