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尤立增

来自:常识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阅读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说: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在当前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情况非常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课上朗读的时间少;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能朗读得琅琅上口的少;学生朗读兴趣缺乏.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人联系教学实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落实“以读为本”的思想,从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程序入手,采用“读通→读熟→读懂→读好”的教学程序,探索读的策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一、读通“读通”,即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 唱读,不重复字词.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首要环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学生试读.在学生自由试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明确“读通顺的朗读目 标”,自主思考“达成目标的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读”的方法,养成试读的好习惯:(1)边看拼音,边读汉字.(2)读正确每字、每词、每句,一句一句慢慢地读.(3)试读课文至少两三遍.随着学生“试读”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养成,教师可逐步培养学生“课前试读”的好习惯.第二步:合作对读.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逐个试读.因此, 为了能达到全体学生读通的目的, 进一步激发学生试读的兴趣,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 欢的伙伴合作对读,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试读成功的喜悦.第三步,汇报反馈,教师指导.在学生自己试读,伙伴合作对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 促使学生体验读书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在班内自愿示范试读.待学生试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反馈,再相机纠正指导那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易读破的句子、难读的长句、词语间停顿等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示范.第四步:学生再读,达到“读通”要求.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可以相信, 即使那些出错较多的学生也会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把课文读通了,一可以减缓识字教学的坡度;二可以为“读熟”作铺垫.二、读熟“读熟”是在“读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通顺流畅,有一定的速度.通过充分熟读,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情境.“读熟”的教学步骤一般也分为四步:第一步:示范朗读.教师可以抓住重点句段自已亲自示范,也可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示范朗读时都要注意速度和节奏感,便于学生在阅读时模仿.第二步: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时,要求学生只看汉字,不看拼音,并注意读出一定的速度.第三步:合作对读.第四步:汇报反馈.通过充分地熟读,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通过充分地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读 懂”课文铺路搭桥.三、读懂.所谓“读懂”,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做到读中感 悟,读中理解.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孩子的思考;具有开放性,能引起孩子的思维兴趣;具有趣味性,有引起孩子对话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教学过程的. 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 教学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识特点,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重点句”、“从课题入手”等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猜想、 带着向往进入阅读, 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学生掌握“读、 思、划、议”等解疑释难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读懂课文.四、读好“读好”就是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次回读课文,做到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出语调. 在倡导多元化朗读的今天, 更有必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已的理解, 读出自已的感悟, 读出自已的个性,达到熟读成诵.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更需注意巧妙运用“音乐渲染情境”、 “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等方法,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等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儿童精神世界的强烈需要,激发孩子们大胆地发现,自由地探索,尽情地体验,快乐地诵读.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为此,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读出各自独特的体验.摇头晃脑地读,行;眉飞色舞地读,好;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轮读均可自由选择.以多彩的形式,释放学生内心丰富 的情感,激发学生创新的精神; 以不同的语调、 语速、语气,喷涌出学生们富有个性的感受, 激活学生的多元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对于那些难读的句段,教师必须亲自点拨、示范.然后让学生练读,直至读出语调,读出感情.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即时评价.如:朗读 的人自己可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其它同学可以评价“读的好,好在哪?”“你认为 不好,为什么?你想怎样读?”使学生从课堂富有针对性、导向性的即时评价中受到启发, 明确今后朗读的努力方向.读通→读熟→读懂→读好的教学程序, 既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又提高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该是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精彩的情境导入:是学生感兴趣,也就是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精准的问题设置:问题的提出与设计,是展示本课学习内容的关键。 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是引起学生思考,这是变教为学的第一步。
三,及时的帮助与引导: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在此要做的是及时引导,再不行就要帮助(可以讲解)。这是教转学的主要环节。

尤立增:如何实现高转化率的阅读教学——“转化教学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名课赏析——变教为学,促进内化
《虞美人》课堂实录

(人教修订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 尤立增)

1、以情渲染,营造氛围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形象的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一个细雨蒙蒙的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沦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之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很悲惨。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的悲苦,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2、加强诵读,以评引情
(师范读,学生沉静)
师:学习诗歌要强调诵读。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读得更好。
(两名学生分别读诗)
师:哪位同学作一评价?
生:我认为两位同学读得各有特色,都能够把握这首词低沉凄楚、曲折迂回的情感基调,都力图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生:我认为男生读得较好,声音低沉,很适合传情达意;女生略显逊色一些,声音洪亮,但这种音色与这首词的情感基调不太一致。
师:剔除刚才这位同学发言中“男女性别差异”的因素,他的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两位同学的诵读整体上还行,但在诗句中的重音把握上不太好,有些需要重读的字词没有读出来。
师:能不能说一下你认为需要重读的词语?
生:我认为“何时”“多少”“又”“不堪”“犹”“只是”“改”“几多”“一江”等词语都需要重读。
师:说得不错,我想问,为什么这些词语要重读?
生:与词人的情感有关。
师:说到点上了,关于这些词语为什么要重读,我们在赏读环节再好好体会。还有吗?
生:第二位同学读的节奏显得有些快,有些诗句的处理应该要缓一些。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向东流”不能读成铿锵有力的停顿,而是要读成“向——东——流——”,这样感觉还好一些。
师:评得不错。诗句之间的停顿与连接要把握好“度”,应与词人表达的情感匹配,读,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每一个表意单位之间的停顿要长一些。好的,同学们再轻声读一遍,要注意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同时,看看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或诗句?
(生轻声读词)
3、质疑释疑,以点带面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东风”就是东面吹来的风吗?
师:“东风”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含义不同。大家能否举一些春风的例子?
生: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师:陆游的《钗头凤》,这里的“东风”与其他诗句不同,可以理解为封建家长。陆游用“东风”喻指逼迫他和表妹唐琬分手的母亲。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朱熹的《春日》,这里的“东风”可以理解为“春风”,春天的代名词。
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李商隐的《无题》诗。
生: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师:李白的《落日忆山中》。这两句诗中的“东风”都可理解为“春风”。结合《虞美人》这首词,大家想,“东风”做何理解?
生:春风!
生:“雕栏玉砌”指什么?
师: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在这里代指南唐宫殿。
生:“朱颜改”指的是谁?
师: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所怀念的人,可能是当年在南唐宫殿中词人所宠爱的嫔妃,相比现在已经容颜改变,变得衰老了;二是指自己红润的脸色变得憔悴。两种理解都有道理,我认为还是按第一种理解为好。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君”指的是谁呢?
师:结合语境看一下,“君”指的是谁呢?
生:我认为是作者自称。
师: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生:;老师,你能否给介绍一下“虞美人”这个词牌?
师:虞美人是一种话,夏初盛开,色彩艳丽。相传虞美人花与没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垓下,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消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忆柳曲、巫山十二峰、一江春水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个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4、以读代赏,强化诵读
师:大家还有问题吗?好的,扫清了词语理解的障碍,疏通了词意,大家对这首词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背诵这首词,看哪位同学背诵得最快。
(生背诵本词。教师巡视,不时与同学交流)
师:好,哪位同学背诵一遍,要饱含感情。
(一男生背诵)
师:这么短时间就能背下来,很好。现行课本,古典诗词量大,要求背诵的篇目多,多背诵一些诗词名篇,对于增强我们对祖国古典文学的了解,培养我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古典文学的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5、以赏促读,品味文本
师:在初读这首词的环节,有的同学提出这首词要读得“低沉凄楚、曲折迂回”,显然要朗读得好,必需要把握全词的情感。如果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是哪个字?
生(齐答):愁!
师:找一位同学再读这首词,大家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女生读)
师:读得不错,将“愁”表现得很充分。哪位同学说一下,词中到底包含了多少“愁”?
生:感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当然愁绪满怀。
师: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由皇帝沦为囚徒,流血的心灵最需忘记过去,平抚滴血的伤口。然而,眼前的春花秋月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故国的雕栏玉砌和昔日的良辰美景。今昔强烈对比,心灵旧伤更添新伤。于是,慨叹“朱颜改”而哀伤物是人非,悲苦无奈唱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腔忧恨。
生:曾为九五之尊的君王,而现在却成了阶下囚,一个王朝酒毁灭在自己的手中,当然会有亡国之恨。
师: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王朝,一时国力强盛,直接威胁到了南唐小朝廷的存亡。而这时的南唐后主李煜,袭位于国政日非的多事之秋,不但不思进取,不思重振国威,反而不理朝政,纵情酒色,南唐朝廷更加岌岌可危。公元974年,赵匡胤统军渡江,攻打金陵。及至大兵压境,李煜仍不知醒悟,依旧在宫中填写《临江仙》词。一时苦思冥想好半天,才写下“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两句,便听到手下慌忙报告,城已被宋军攻破。不得已,他只好仓促之间出城投降。李后主被俘以后,便开始了他“日夕只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涯。这“亡国之恨”怎能消除?
生:还有思亲之苦。
师: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这一点?
生:“只是朱颜改”。如果“朱颜”理解为当年他所爱的人,此时此刻,就会生发“思亲之苦”。
生:还有离家之痛。
师:是啊,当他脱去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的时候,当他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的时候,当他被封为含有屈辱意味的“违命侯”,日夕以泪洗面的时候,他会想到远在江南的故国,想到当年爱着的人。这离家之痛、思家之苦是多么的浓烈,怎不使人“愁肠寸断”!我们能够感受这浓浓的愁绪,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词,重点体会“愁意”。
(众生大声诵读)
6、自主发现,交流讨论
师: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亲之苦。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只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词人是怎么样来表现这种“愁情”的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会儿每组选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发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不时参与各组的讨论)
师:下面由各组代表发言,每组只说一个方面。
生:这首词选择了典型意象,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师:选择了哪些意象?
生: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师:这些典型意象的组合,在我们面前创设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境,一共有几幅?
生:三副: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
师:概括得很好。鉴赏诗词应把意象作为重要的鉴赏内容。好,下一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组认为词人采用了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师:说说看。
生:刚才第一组的同学说到了意象的问题,这些意象就是词人所写景物,“所有景语皆为情语”,当然是一种情景交融。“春花秋月”本为赏心美景,而词人却期盼它早日了却,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词人本就苦不堪言,痛不欲生。明月当空,春风拂煦,最易思忆,而偏偏春风又至,这就更加渲染了词人岁月难耐的悲苦不堪的心境。
师:很好。虚实结合呢?
生:眼前词人所见景物是“实”,回想当年皇宫生活是“虚”;“春花秋月”“雕栏玉砌”自然之物没有变,这是“实”,“朱颜改”,写出了人生无常,这是“虚”。
师:虚实结合,拓展了诗词的容量,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第三组。
生:这首词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
师:几重对比?
生:三重。“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春花秋月”赏心悦目,“往事”生活奢侈,锦衣玉食;“小楼东风”与“故国月明”的对比,“小楼东风”风景优美,“故国月明”让人伤感,这轮明月照过过去,也照着现在,但物是人非;“雕栏玉砌”与“朱颜已改”的对比,“雕栏玉砌”,歌台舞榭,雕梁画栋依然还在,而它的主人却无奈离去,沦为囚徒。
师:通过对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生:强烈地抒发了由一国之君而沦为阶下之囚的无限痛恨、无比哀怨的感情。
师:好。第四组。
生:我们组讨论了很多内容,结果让他们都说了。这首词运用了比喻修辞,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
师:哪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分析一下。
生:愁绪,本来看不见,摸不到,但比成流水,就成了有形的了。“一江春水”,写出了愁绪之多、之汹涌、之澎湃。
师:你们组的同学都想一下,还有哪些把愁绪比作流水的诗句?
生: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
生: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生: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生:严维的“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师:愁绪内涵因人、因事不同,但感觉却极其相似。刘禹锡和李白的过于直白,秦观和严维又不免有些过头。而作者李煜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无穷无尽,丰盈而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广度和深度。第五组的代表说一下。
生:我们组发现了“三问”:“问天“、“问人”、“问自己”。
师:哪些诗句中有“问”?
生:“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问天;“雕栏玉砌应犹在”,这是问人;“问君能有几多愁”,这是问自己。
师:词人问了这么多,有结果吗?
生:没有结果。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师:的确,词人由开始的问天、问人到自问,通过凄楚的音调将满腔的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组的同学?
生:这首词语言平实朴素,真切自然,雕饰不多,但感情真挚,何等悲苦!何等凄惨!
师:对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把握很准。几个组的同学讨论十分投入,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提出表扬。这首词的情感、意境,以及情感表现的手法,我们鉴赏完了。想必大家收获很多,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入了。下面每人再把这首词读一遍,体会体会!
(众生读)
7、迁移练习,学以致用
师:大家再看下发的助读材料,看看李煜的另外两首词,体会一下他的词风。同时思考一下,你怎样看待李煜?
浪淘沙令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生自读,讨论)
生:李煜是一个极其失败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很成功的词人;就像宋朝的徽宗一样。
生:作为皇帝的李煜死了,但作为文人的李煜却成为了中国文学星空中一颗不灭的星辰。李煜也着实的冤枉,坏就坏在那些富有魅力的文字上面。他本是一个纯粹的文人,怎么就偏偏生在帝王家?
师: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道:“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我们应该看到他作为词人的贡献。好,课下再认真读读《浪淘沙令》和《破阵子》,选择其中一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尤立增讲语文》语文出版社 103—109页)
二、名课解读——
1、营造氛围,引生入境
尤老师在导入环节中,首先营造氛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接着,尤老师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相机重现了风流天子李煜从被俘直至倒地而亡的情景。教师“以情渲染”,不仅为这首词在教学中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也把学生引入到李煜所处的时代,这样便较易拉近古今的距离,带领学生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尤老师通过讲述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有助于促使知识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素养,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另外,黄学林认为,情境创设须明快简捷而又水到渠成地引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不能只为吸引学生,不顾教学内容,过分渲染那些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轶闻趣事,以致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气氛。尤老师的导入非常成功,故事与词的内容紧密相连,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开门见山,又不显生硬,一切“水到渠成”。另外,执教者摒弃了教学课件,代之以声情并茂的语言营造氛围这一做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我国古典诗词注重意境相谋合。
2、以读贯穿,读赏结合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本的鉴赏,最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悟和富有穿透力的语感能力来完成。朗读作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更加是举足轻重的。本课中,尤老师本着“以赏促读,以读促赏”的原则进行教学。在营造氛围之后,在整个课堂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师范读,自由读,学生单独朗读等等,以及在鉴赏之后的美读。通过融入感情的诵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词的思想感情,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在尤老师看来,学生读得好不好,感情传达到位不到位直接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理解的程度。所以在整节课中,尤老师十分注重对朗读的指导。另外,读的过程,便是赏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诵读,相信一定会牵一情而动百感,诗歌的韵味不就油然而生了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老师以读贯穿,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绝不“越俎代庖”。
3、以点带面,拓展思维
尤老师善于用一个知识的“点”,牵引出知识的“线”,带出一个文化的“面”。这实质上从思维的角度、思维的深度以及思维的广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尤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尤老师坚持“以读促思,以疑促读,读思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课堂上,主要体现在把问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然后教师或自己解答学生的问题,或由学生解答同学的问题。这样的问答形式,能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质疑,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在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发展方面,如,课堂上,尤老师及时抓住契机,当学生提出“东风就是东面吹来的风吗?”这一问题时,适时进行辐射,拓展学生思维。执教者首先指出,“东风”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含义不同,进而让学生举出一些东风的例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了陆游的《钗头凤》、朱熹的《春日》、李商隐的《无题》、李白的《落日忆山中》等等。无形中,通过“东风”这一知识点,把学过的与“东风”相关的诗歌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面”,零碎的知识点顿时变成条条块块,形成了一个系统。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结合《虞美人》这首词理解到“东风”就是春风这一含义,同时还在无意中加深了对“东风”这一典型意象的理解。
4、抓着眼点,讨论交流
尤老师善于抓住本首词的着眼点——“愁情”,要求学生阐述词人是怎么样来表现这种“愁情”的。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代表发言中,学生从“词的情感”、“词的意境”、“词的情感表现手法”、“词的语言特点”等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整节课中,尤老师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适时点拨,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很好的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5、应用创造,读写结合
应用创造的过程,是个外化过程,是在与语文相关的人文素质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文素质之后的再创造。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老师通过《虞美人》这个例子,授予学生理解和鉴赏文本的方法,促使学生人文素养得以丰富,形成鉴赏文本的能力。
在课堂的尾声,尤老师要求学生读李煜的另外两首词,体会李煜的词风。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能力,进行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尤老师还要求学生课后仔细品读《浪淘沙令》和《破阵子》,选择其中一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1、读书的效率跟你的读书兴趣有关,对于不感兴趣或有难度的内容、知识,效率肯定是低下的。所以要逐渐的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

刚开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来读,慢慢增加难度,这样不会导致你一来就产生讨厌的情绪,当你的一些阅读思维、阅读技巧形成之后,读书的效率就会自然而然提升的。

2、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基本的要多读多思考。读的书多(不是走马观花、要勤思考),自然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维方法,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是有极大裨益的。
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然后落实计划直至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如,一周读一本书,每天抽1-2个小时作为读书时间。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后,要学会做一个简单的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籍、文章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以及事迹等以及阅读后的感悟,如果是学生还可以摘抄一些优美句子、段落等作为素材。读书笔记的用处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你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读书的效率,要掌握一个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太多,无论是读书的兴趣还是读书的效率都会直线降低;而且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工作者,能够挤出来读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所以一个高效的读书方法很关键。

我读书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我练习《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现在能做到3千多字每分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很多倍,读书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帮助也挺大的。如果你的读书效率真的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读书的技巧: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等。首先,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其三,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尤立增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