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从前人们传递消息的故事 要简短~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旗语】

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状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参考资料:有的不用
回答者: 樱蝶霜 - 初学弟子 一级 5-19 21:22
青鸟传书 唐太宗一生信神,一天飞来一只青鸟,十分美丽(也就是后来的凤凰)唐太宗见了忙请教道士,道士告诉他说此鸟是王母的信使,他来了王母就该来了,唐太宗忙摆席招待,一会王母果然来了。 你是五年级语文的吧 我也是
回答者: 紫伊千惠 - 魔法学徒 一级 5-19 21:36
周幽王为夺妃子一笑,吩咐下手点燃烽火
回答者: 水滴紫 - 魔法学徒 一级 5-19 22:39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从前的时候,人们没有现在这么便捷的通讯工具和技术,他们需要通过传递信息来和外界联系。有一次,村庄里的人得知外面有一场大火,他们想尽快通知附近的村庄,让他们提高警惕。但是,这些村庄离得很远,不论是步行还是骑马,都需要很长时间。于是,他们想到了聪明的办法,他们在村庄周围的山顶上点燃了一堆篝火,然后让村民们在周围的山坡上点燃自己的篝火。这样,附近的村庄就能看到这些篝火,知道有事情发生了。在古代,人们还使用鸽子传递信息。鸽子能飞行很远的距离,可以从地方飞到另地方,将信息带回去。人们会绑上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需要传递的信息,然后将鸽子放飞,鸽子会按照自己的本能飞回自己的家。这种方法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很有效的。还有一种方法叫做烟信。人们会点燃一堆干草或木材,让烟雾向天空升起。不同的烟雾颜色、数量、形状等,都代表着不同的信息。有的烟雾表示需要帮助,有的表示有危险,有的则表示需要交流。这些古老的传递信息方法虽然已经过时,但是它们证明了当人们需要传递信息时,他们会想尽办法,跨越时空和地域,与外界保持联系。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
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不知道

烽火的故事。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
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z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鸿雁传书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风筝通信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军事上利用风筝的例子,史书上多有记载。汉初楚汉相争时,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韩信向汉王刘邦建议用绢帛竹木制作大型风筝,在上面装上竹哨,于晚间放到楚营上空,发出呜呜的声响,同时汉军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士气,赢得了战事的胜利

竹筒传书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用竹筒传书的故事哩。 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
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江南,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收复了京口、无锡等地,士气非常旺盛。于是,杨素一鼓作气,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军,一直追到了海边。面对绵延的山脉和茫茫的大海,杨素一面命令大部队就地驻扎,一面指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领军队两千人,翻山越岭穿插到叛军的背后发动进攻。
史万岁率部猛进,转战于山林溪流之间,前后打了许多胜仗,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当他想把胜利的战况向上级汇报时,却因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一日,他站在山顶临风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状随风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节竹子,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了进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几天后,有一个挑水的乡人看到了这个竹筒,便打捞起来打开一看,发现了史万岁封在里面的报告,便按报告上的提示将它送到了杨素手中。史万岁一去无音讯,不知生死,为此杨素正焦急不安,忽见乡人送来报告,大喜过望,立即把史万岁部队接连取得胜利的战况向朝廷作了报告。隋文帝听到喜报,龙颜大悦,立即提拔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然后,杨素率领大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反隋散兵,没用多久,就彻底平定了叛乱。

1.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纪,罗马式邮局已经消失,修道院遍布欧洲。修道院之间的通信通过使用称为撀尥祭瓟的羊皮纸卷进行。第一个修道院在纸卷上写上他们的传言,送达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们的传言,从而使纸卷越来越长。例如,传送圣·维落尔修道院院长死讯的纸卷长达9.5米,宽0.25米。人们称之为修士邮局。

大清邮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主要的通邮站之一。经历了民营的信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不同阶段。他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近代中国邮政历史的缩影。

1878年(清光绪四年),烟台“华洋书信馆”在周村设立分馆,是为淄博地区大清邮政 机构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邮局开办。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邮局设立,附 设八陡、西冶街2处代办所,并设信柜5处,有村镇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庄信差2人 ,通莱芜、泰安信差4人。1904年,临淄西关广顺号、卫生堂药店设邮政代办处。翌年 ,桓台设三等邮局,张店、索镇设分局。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设在原张店街里东四街,为商家 代办,办理信件和汇兑业务。时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镇、张店等局隶属济南总局, 博山、临淄、金岭、淄河等局隶属青州总局。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邮局”改称“中华邮局”。邮局内部设邮务员、邮务佐、邮差、局役 四级。原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迁至南北街。

1919年1月,临淄中华邮局在临淄城建立,始为三等邮局,翌年10月升为二等邮局, 乡间设辛店、淄河店、孙娄店、西古城4处分柜。1920年8月设立桓台县邮局(三等局 )、张店邮局(三等局,后升为二等)、周村邮局(二等局)、博山邮局(二等局)。桓台 县邮局在北石桥、曹村扒头桥设信柜,属商家代办。
1921年,博山邮局增设村镇巡外邮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庄均设信柜。

1924年,张店中华邮局改为二等二级局,租用民房3间,经营汇票、保价信、平信。南 定亦设邮政局。

1926年,张店邮局迁至原张店二马路(今西一路),并增设包裹邮寄等业务。同时在福 胜里、卫固设置信箱,马尚、卫固分别设立邮寄代办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31年,辛店分柜升为辛店邮局。

1943年,铁山、卫固、石桥设邮政代办所,后改为邮务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45年,张店、南定均为二等乙级邮局。张店邮局配有局长1人,邮务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马尚亦设有邮政代办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华邮局”即被战时邮局接收。
2.网上呼救
1997年的一天,美国德克拉斯洲登顿县12岁男孩桑恩放学回到家里,在电脑前坐下,进入网上聊天室闲谈.快6点钟的时候,他准备离开聊天室,忽然看见一个署名苏珊的女孩用黑色粗体大字"喊''道:有人能帮助我吗?
桑恩按键打出:出什么事了?
片刻之后,他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桑恩皱了皱眉头,他想,这肯定是恶作剧.
可是字句继续在字幕上出现:请帮助我,我呼吸困难,左半身没有感觉,坐在椅子上无法离开.桑恩十分反感,他最讨厌别人拿瘫痪来开玩笑.他刚准备关机,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万一她真是疾病发作呢,我得帮助她.
这个求助信号并非恶作剧.苏珊是芬兰赫尔辛基一所学院的学生.当时她在图书馆的互联网中查找资料,忽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这是他自小就有的怪病,疼起来直穿骨髓.严重时,他只能坐着,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楼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她只要稍稍一动,全身便灼痛难当.怎么办呢?爬过去吗?不行,太远了.突然她灵机一动,想到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帮助.她强忍疼痛进入网上聊天室,打出了求助信息.网上呼救
1997年的一天,美国德克拉斯洲登顿县12岁男孩桑恩放学回到家里,在电脑前坐下,进入网上聊天室闲谈.快6点钟的时候,他准备离开聊天室,忽然看见一个署名苏珊的女孩用黑色粗体大字"喊''道:有人能帮助我吗?
桑恩按键打出:出什么事了?
片刻之后,他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桑恩皱了皱眉头,他想,这肯定是恶作剧.
可是字句继续在字幕上出现:请帮助我,我呼吸困难,左半身没有感觉,坐在椅子上无法离开.桑恩十分反感,他最讨厌别人拿瘫痪来开玩笑.他刚准备关机,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万一她真是疾病发作呢,我得帮助她.
这个求助信号并非恶作剧.苏珊是芬兰赫尔辛基一所学院的学生.当时她在图书馆的互联网中查找资料,忽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这是他自小就有的怪病疼起来直穿骨髓.严重时,他只能坐着,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楼里只有他一个人.离她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她只要稍稍一动,全身边灼痛难忍.怎么办呢?爬过去吗?不行,太远了.突然她机灵一动,想到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帮助.他强忍疼痛,进入网上聊天室,打出了求助的信息.桑恩凝视着苏珊刚刚发出的信息,想起了小时候哮喘发作时那种痛苦的感觉.
他赶紧问道: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他非常吃惊,又问道: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苏珊头晕眼花,但仍然能看到桑恩的问题.她最怕的就是别人误会他的求助是在开玩笑.她把身子向右倾斜,以减轻左半身的刺痛和麻木,然后打出清楚的信息:我向你保证,我不是在开玩笑,请救救我.
桑恩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决定打电话给县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吩咐桑恩,让苏珊吧她所在地的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传过来.然而几分钟过去了,屏幕上仍无回答.桑恩心急如焚,打出:快点啊,跟我讲话!终于,一串数字出现在屏幕上,那是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
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我们已经打出了求助电话.
苏珊过了好久才回答:痛.痛的更厉害了.
桑恩两眼紧盯着电脑屏幕他让苏珊说出所在地址.过了好一会,电脑上出现了苏珊打出的地址.
"她在学校里!桑恩喊道,然后读出那个地址.这时的芬兰已是凌晨两点多了.几十分钟后,经济救急人员赶到那所学校,救出了苏珊.四天后,登顿县司法行政长官接到赫尔辛基方面的来电:多亏那位互联网上的朋友苏珊已获得医疗救助,情况良好.


关于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视频

相关评论:
  • 15516187415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100字以上)
    曲翟松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3、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

  • 15516187415古代、近代、现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曲翟松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

  • 15516187415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
    曲翟松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烽火台、驿站传信、书信寄情等。烽火台传递军情 在古代,为了应对战争和紧急情况的讯息传递,人们建立了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狼烟和火光。当有敌人入侵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守台人会点燃烽火,狼烟直冲云霄,远处的烽火台见到信号后,也会依次点燃烽火。通过这种方式,...

  • 15516187415信息传递有那些故事?
    曲翟松3. 鸿雁传书:这一故事源自《汉书·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多年。为了传递信息,他利用鸿雁的习性,将书信系在鸿雁脚踝上,让它们飞回汉朝。古代人们还创造了其他传递信息的方法,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4. 尼日利亚的猴子传信: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利用猴子来传递信件。他们训练...

  • 15516187415古代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曲翟松”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

  • 15516187415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故事
    曲翟松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x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

  • 15516187415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
    曲翟松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

  • 15516187415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这三个故事分别讲述了哪些事?
    曲翟松古人传递信息的三个故事是:鸿雁传书,青鸟传书,黄耳传书。关于通信,古代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

  • 15516187415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故事
    曲翟松边防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建筑一个高台,称为烽火台。高台上驻有军队,一旦发现敌人入侵,白天就会燃烧柴草产生烟雾,夜间则燃烧薪柴发出火光,以此逐台传递信息,迅速调兵遣将,求得援兵,以克敌制胜。在我国历史中,有一个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随意...

  • 15516187415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50字左右
    曲翟松烽火戏诸侯: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诺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袭姐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 虽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