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改善青少年的行为不良呢?我孩子上初中了,有很多的不良习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孩子行为习惯不好怎么办|青少年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教育~

1、提高自我认识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往往与错误的认识有联系。比如,认为赌博只是玩玩,再比如,少年偷窃者说,自己只是小偷小摸,又是拿家里和同学的东西,何必大惊小怪呢?这些都是糊涂的认识。错误的认识不但促使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而且似乎为不良行为的存在找到了理由或借口,使得不良行为继续下去,越陷越深。

  因此,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该调整自己的认识,从而改变对某些问题的错误认识,树立新的正确的认识。

  具体地说,可以听听其他对各种不良行为的看法,了解一下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是怎样评价的。人们的认识与自己的认识是否不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呢?从中应当悟出自己认识的不正确,以及错在哪里。要重视他人评价的意义,因为对某些行为和活动的评价,是具有一致性、经常性的,所以可以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应该像他人评价的一样,看到自己的认识错了,并确立正确的认识,这样就与他人的认识趋向一致了。

  也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我认识。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自己的不良行为:比较一下自己在滋生不良行为前后的情况,不良行为究竟给自己带来了进步还是不好结果;这种不良行为是不是辜负了父母、老师和集体的希望,他们期望的自己的行为形象又是怎么样的;如果自己的不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自己又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以冷静的、沉着的状态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观察是最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才能清楚地充分地完成自我分析、自我观察,对矫正错误的认识最有帮助。

  要自己教育自己。如果觉察到自己认识方面的问题,那末就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力量,从而确定改正不良行为的目标,有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从旧的不良行为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良好行为的模式。

  2、摆脱孤独感

  青少年不良行为与孤独感是有联系的。国外的某些研究表明,孤独感与酒精依赖、吸烟、吸毒、赌博、自杀等问题行为有密切在系。我们生活中的经验也显示,一些青少年正是为了排遣孤独而沾上吸烟、迷恋游戏机、打麻将、不正当性行为等不良品行的。

  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对付孤独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找同学或同伴谈心,可以遣散孤独心情,有品行障碍的中学生可以向知心同学或朋友诚恳地检讨自己的不良品行,以获得他人同情和帮助;(2)参加正当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如看小说或电影、游泳、打球、体育锻炼等,既能松弛心情、缓解孤独感,又能人中受到教育或激励;(3)刻苦学习,摆脱空虚的情绪而转移到读书中去,一方面从中汲取知识,另一方面从呀儿得精神享受,所以,与好书交朋友,是找到了不说话的好伙伴;(4)写日记和作文,既可在多余的时间中充实活动,遣散孤独感,又可提高自己的文化和修养;(5)帮助家庭做一些适当的家务劳动,也可帮助周围的老人、残疾人等做一些好事,既排除了孤独感,又得到了情感上的补偿,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3、控制发怒

  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常常是在个体的愿望不能实现或行动持续受到挫折时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愤怒往往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特别是在激烈地愤怒时,主体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失去意志控制力,易造成严生的社会危害,暴怒之下伤害人,甚至杀死人等,就成了激情犯罪了。

  青少年容易在感到自尊心受挫的情况下发怒,以至与他人发生冲突而实施攻击行为,因而,通过制止发怒可以预防和遏制攻击行为的发生。青少年制怒可采用下列是措施:(1)主动回避,这是一种消极退让的方法,尽可能避开易引起发怒的刺激物(包括人、物、事等)。比如有的中学生说:“我一看到某某心里就不高兴,跟他合不来,他惹我发火,我就要揍他了。那末,就可以尽量不接触他,跟其他的同学或朋友多交往就是了。(2)注意转移,当面临着易激怒的情景时,应立即转移注意力,去注意另外的有兴趣有意义的事物,这样就自灰不发怒了。有的青少年被人挫伤了自尊心,如果老是想着这件事,就易产生报复攻击的心理;如果主动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积极的活动上去,把不愉快的事和丢在脑后。时间一长,过去的事就淡化了,呀者想起来就心平气和了,就会妥善处之。(3)主动发泄,为了消除怒气,主动地把有关的事情向信得过的人倾诉出来,少年学生碰上了委屈,感到十分不满,千万不要积怒于心头,而可以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心心吐露,甚至哭诉一番,在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下,心中的怒气会渐渐消掉的。此外,还可以写日记、写信、打电话等,把自己的心情释放出来,得以息怒。(4)意识控制法,通过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来制止发怒。青少年当面对着冲突情景时容易发怒,特别是在对方先有错的情形下,自己就会怒气更大,这时应保持清醒的意识,尤其不能头脑发热,自己要提醒自己:不能发火,千万不能发火。在这种情景下,自己内心可以默念数字,默念老师对自己教导过的话,情绪放松了,理智就更清醒了,冲动的行为就不易发生了。(5)升华法,把愤怒的情绪转向从事其他活动上去,这种替代作用具有升华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常说化悲痛为力量,其实也可以说化愤怒为力量。有的中学生被人讽刺,自尊心受到伤害,心中当然很气愤,但可以把怒气压抑下去,转化为一种力量,去积极地从事读书、写作、唱歌、绘画等有意义的高尚活动,结果既消除了怒气,又获得了新的成绩,可谓一箭双雕。

  4、正确对待错误,提高自信心

  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往往有落后的一面,有缺点、错误,甚至受过学校处分,因此,对他们来说,首先有一个怎样对待错误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自我评价。要勇于承认错误,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任何一个人都难免犯错误,青少年在发展时期,沾上了不良行为,这点错误不会也不该毁掉他们的一生。所以,有品行障碍的青少年要正视自己的错误,有自责心,有羞耻心,像脸上脏了一样要自己动手洗脸,严肃地做自我批评。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把错误变成正确的先导。放弃错误和改正错误,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品行良好的青少年,错误是一种特别的财富,它使人领悟,它意味着磨炼真正的人格,直到品行高尚。当然,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艰难的事。因此,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还要十分重视提高自信心。可以说,自信心是成败的关键。同谁也不能代替我们呼吸、代替我们思考一样,谁也不能把自信心赐给我们,自信心只有靠自己才能获得。

  所以,在矫正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青少年经常要自我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在取得那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时,自己也要肯定自己,说明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也可以采取自我奖惩的措施,在确定矫正某种不良行为的目标后,下决心不达目标就放弃看电影电视,或不让父母给自己买新衣服等,起到激发积极情绪、增强前进动力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自己的行为变化一点一滴地记下来,经常比较、分析,从中看到进步,看到远景。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自己身上的品行障碍,是自己的问题,就要凭自己的毅力去改掉它,弃旧图新,换上新的面貌。
5、榜样学习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先进榜样是青少年不良行为自我矫正的一种重要方法。活生生的榜样,直观、具体、形象,标志着进步的方向,不但对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可以模仿攻击行为,也可以模仿利他行为。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模仿倾向,模仿榜样对形成青少年的良好行为模式、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要矫正不良行为,就应该在自己的周围,选择熟悉的先进榜样来进行学习。心理学研究显示,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与青少年本身越相似,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有品行障碍的初中生,应选择自己班上或校内的好同学为榜样,这样对照比较起来,既亲切又生动,容易模仿学习。同时,也可选择过去有过不良行为、现已表现良好的进步学生榜样,学习这种榜样,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励自己的自信心。

  为了有效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初中生在对榜样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模仿,而且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自己的认识,反复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逐步地从感情上真正真心变化。

  学习榜样,青少年一一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具体行为规范中,体现出学了榜样以后的新变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榜样也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这种自我矫正的方法,应该是步步前进、层层提高。

  6、矫正不良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同时都处于一系列的习惯的控制之中。事实上,习惯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每个人。它们逐渐由意识控制而转向自动化,自动化了的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

  与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关的是不良习惯,不良习惯是有害的。比如,小时候拿母亲皮包里的钱去买零食吃、把同学的小玩具拿回家中据为己有等,到了初中长成少年了,如仍不改坏习惯,到商店里去偷东西,那就是偷窃行为。再继续下去,必然会触犯刑律,成为犯罪分子的青少年品行障碍如暴力攻击行为、偷窃、说谎、迷恋游戏机、吸烟、吸毒和不正当性行为等,多次反复后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矫正的话,可能会毁了他们的一生。

  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来说,首先要确实明白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自己身上的某些不良习惯也是可以矫正的。下面,介绍有关的几种方法。

  (1)替代性反应法。

  这就是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来替代自己某种坏习惯,直到坏习惯消除。某些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某一坏习惯的出现。例如一位学生每看到一件喜欢的东西就要抢到手里,等到不喜欢了又把它仍掉或破坏了。在临床心理学家的办公室里,该学生看到一把小刀子,随手拿过来玩了一会,就一下扔掉了。这位心理学家让他小心地捡起小刀,放在手里,然后问该学生:小刀的颜色、形状、原料、轻重、型号、用途等是什么?然后又让他把小刀放回原处。学生的父母也像心理学家一样,接此法做了几次。这学生以后就不乱拿乱扔东西了,而是喜欢仔细地观察各种事物了。

  要用这种方法,先要了解自己的坏习惯,接着再适当选择一种行为作为替代。如抽烟的少年,想抽烟时就大声朗诵或读英语,烟就没法吸了;又如想赌牌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同学来下棋,既替代了赌博行为,又获得了高尚娱乐的情趣。

  青少年在自我矫正过程中,要作好记录,进行自我监督。每星期检查一次,当新行为能替代不良行为时,应自己表扬或奖励自己。

  (2)切断诱因法。

  由于各种坏习惯是在诱因影响下产生的,因而破除诱因就可能矫正某一种不良习惯。比如,中学生赌博,总是这么几个人在一起才玩赌的,那么有赌博习惯的少年在想赌的时候,就应特地选择跟反对赌博的同学或伙伴在一起,这样就赌不起来了。少年吸烟者也常常是群体吸烟,几个人一起就烟雾腾腾。为了戒烟,吸烟少年应与反对吸烟的同学在一起,而远离其他吸烟者,这样的环境压力不利于吸烟。坚持下去,是可以克服吸烟习惯的。

  (3)中断改变刺激法。

  当引发某一习惯的刺激发生中断或者改变,不良习惯自然就会逐渐消失了。这个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意志力。比如,就是经常在学校不远处的游戏厅里迷恋游戏机的,自己在放学后就应故意绕过这个游戏厅所在地,从别处无游戏厅的路线回家。要改掉自己考试作弊的习惯,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和认真复习,另一方面可以征得老师同意,与表现好的班干部或同学等坐在一起,中断有利于作弊的环境,以此来消除作弊行为。为了改掉暴力殴打他人的行为,可以向过去被欺负过的小同学那里去作检讨,赔礼道歉,接受他伞兵批评;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帮助弱幼的利他活动,来滋润自己的心灵。

  (4)自我教育法。

  国外有一种心理剧疗法,是指通过扮演某一角色,主体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惯。青少年为了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可以运用心理剧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在心理剧中可以扮演家庭的一个成员、一个老朋友、一个陌生人或一位老师。剧情内容可以是一般性的,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家庭纠纷,也可以是与自己的情况相似的。在表演时,青少年扮演的角色与生活中的自己不一样,因而可以体验角色的各种感情,有利于揭示青少年内心深处的症结,达到发泄或控制自己的情感,并学会模仿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

  有的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处理不好,时常与父母发生争吵,是对父母有成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与子女一起表演心理剧,事前设计一些情节,可以在剧中让青少年把自己的缺点尽情表现出来,演出后共同讨论。这样做可以使青少年的敌对情绪缓和下来,逐渐减少。当然,这种自我矫正方法需要懂心理学的老师给予一定指导,同时也要有同学或其他人的配合。

你送孩子去上军 事化管理的学校吧,江西省西山学校认可度很高的,
他们各种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均按照国际级示范学校的标准进行配备。

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改变孩子不良行为及习惯的十四大有效策略
有效策略之一过度矫正法

冬冬今年7岁,是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可是常常将自己的东西丢三落四,而且最令人生气的是:凡是行经之处总会有些纪念物留下。例如,他会让房门大开,把外套随手扔在沙发上,客厅里有他的运动鞋,完全无视于他人的提醒、警告和惩罚。他妈妈每天都跟在他身后面替他收拾这收拾那的,根本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因此对冬冬的行为感到非常的头痛。

于是她和先生商量,决定使用自我矫正和过度矫正法。他们告诉冬冬,以后不再跟他屁股后面替他拾东西;而且只要一发现他又乱丢东西,不管当时他正在做什么,都必须停下来把东西放妥归位才能继续下去。不仅这样,只要当时家中有任何一样东西位置不对,他就必须使它归位,直到爸妈满意为止。冬冬的父母跟他详细说明了这些新规定后,他们还示范表演了一次,直到冬冬完全明白为止。

连着两天冬冬都表现良好,周围一切都是干净整齐的。但到了第三天,因为他赶着看一个电视节目,又忘了把房门关好,衣服和玩具也散了一地,冬冬的妈妈当场把电视机关掉,然后要他把房门关好并且将东西收拾好,接着又要他清理烟灰缸,整理沙发垫,直到客厅看起来干净舒爽为止。因为冬冬的动作太慢,结果他想看的那个电视节目,他只看到了最后的5分钟。

第四天他又忘了关门,可是这回他在妈妈发现前就赶快去把它关好。从此以后,冬冬很少再要别人提醒他做这做那的;而且每次他收拾完毕都会叫妈妈来看看他的工作成果。

曼华是个四年级的学生,她经常因为无法按时交作业而成绩不佳。在她连续两个月一直没有改善迟交作业的情形之后,曼华的老师告诉她再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那么要用下课时间15分钟来写功课;另外,她还必须待在教室里,而且必要时,还要请她放学后多留15分钟来写功课;除此之外她还必须完成同一单元的额外作业。这就是过度矫正法。

老师和曼华详细讨论了细则,并且回答了她所有的问题,直到她同意为止。为了确定曼华是否了解规定,老师还问了她有关的细节问题。

在有过两天没有课余时间,及放学后被留下来的经验后,曼华开始准时交作业。曼华习惯的养成,妈妈也是功臣之一,因为在老师跟妈妈联系过后,妈妈在家里也利用过度矫正法,使曼华在晚饭后开始做功课,而不拖延到睡觉前。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用自我矫正和过度矫正法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到厌恶,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

有效策略之二消退法

马凡在学校被视为“有问题的学生”,他的老师对他感到非常头痛。因为不管老师要求他做什么事,或指派做任何功课,马凡总是要和老师争辩一番,反问老师为什么他要做这些事或说老师指派不公平等。

后来,老师开始采用不同的态度对待马凡,每当马凡开始和他争辩时,老师就转过身去指导别的学生或埋头于他自己的工作。3星期后,马凡的争辩行为不再出现了;同时马凡似乎也改变了,他不但变得更快乐,其他那些惹人讨厌的行为似乎也消失了,马凡比班上其他他同学看起来并没有问题。

如果别人正在做一些你所不喜欢的行为,以引起你的注意,而你也已预先准备好态度不去注意他,这就是所谓消退法,俗称忽视法策略,也可以称为是“冷处理”策略,或撤销关注策略。所以不要去注意那些不良的行为,促发它的出现,这样一种健康而愉悦的关系就会发展起来。对于闹别扭、发脾气、撒娇、无理取闹、呜咽、搞恶作剧、班级小丑等行为采用故意忽视法较有效。

例如,一天晚上纤纤要吃糖果,而家里正好没有了。妈妈告诉她明天给她买,纤纤不从,哭着非要吃糖,怎么说也不行。后来,妈妈把平时放在糖果的空罐子拿到纤纤面前,对她说:“你就在这儿哭吧,如果能哭出糖果,你就吃,要是哭不出来,你就一直哭到明天,我可要看报纸去了。”说完转身走向书桌。奇怪的是妈妈刚拿报纸,纤纤不哭了,自己擦眼泪,抱起了她的玩具娃娃,自言自语地对娃娃说:“不哭,明天再买糖吃。”为什么妈妈言劝她不听,不理她走开了,她反而明白过来了呢?这里,关键是妈妈不再与她纠缠,并不再关注她,使她冷静下来了,也就明白了明天才能买糖的道理了。经历过这么两三次的“冷处理”,孩子一般以后就不会再无理哭闹。因为他知道了闹也没有用。如果父母能够从小就迁就不孩子无理取闹,就不会出现令父母无可奈何的大哭大闹的场面。

当孩子无理取闹,向父母有意挑衅,父母最好采取忽视法,也就是进行“冷处理”,从挑衅中撤退下来,无须应战。多数情况下,孩子发起的挑衅是为了与父母进行权利的较量,或是对自己的行为范围试探,看看自己能得到多大的自主权。如果我们卷入这场冲突,对孩子的错误动机是一种鼓励。从矛盾升级中退出,留下一个想闹的孩子,他自知无趣,又没对手,又不好玩,最终只好放弃。父母从他们的挑衅中退出,等于告诉孩子:“你走得太远了,这里就是界限。”孩子会很快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调整自己的行为,重新回到与父母合作的状态。

马克的父母对教训孩子并不陌生,他们对自己的小叛逆者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们打他、罚他站墙角、赶他早点上床、责骂他、呵斥他,但这些都不起多大作用。小马克的暴躁脾气依然如故。

后来,有一晚上,马克的父母都在客厅看报纸,他们说了些什么话惹怒了他们的儿子,马克便倒在地上雷霆大发,他尖叫,用头撞地,挥手踢脚。这次父母亲都被彻底激怒了,但都一时不知所措,于是他们便置之不理。他们一声不吭地继续看他们的报纸。

这恰恰是小马克最不期望的情形,他站了起来,看着父母亲,又倒下去把先前的好戏上演了第二遍。他的父母亲再一次对此没有任何反应。这一次,他们心照不宣地看着对方,然后惊讶地打量着马克。马克突然又倒在地上上演了第三遍。马克的父母亲继续不理睬他。最后,马克的反应是什么呢?他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实在太傻了。从此,他不再朝别人乱发脾气了。

马克的乱发脾气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然消失了。

比如,邻居阳阳虽然只有6岁,但是很有礼貌,一天早上见了你时喊“阿姨好!”由于当时你心情不好,不想搭理任何人,对阳阳的问候也置之不理,第二天早上,阳阳见到你向你问好的可能性就减小了。

本例是消退法一个错误应用的例子,把一个好的行为消退了也就是把本来应该强化的行为消退了。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行为得不到强化是易于消退的。依照斯金纳的看法,儿童所以要做某事“就是想得到成人的注意”。要使儿童的不良行为消退,可在这些行为发生的时候不予理睬,排除对他的注意。在儿童的眼中,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的强化,是他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练习的多少本身不会影响到行为反应的速率。练习在儿童行为形成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提供了强化的机会。只练习不强化是不会巩固和发展起一种行为的。

运用不理睬的消退法这一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多次使用方可见效;二家庭成员要态度一致,结成统一联盟;三与正强化配合使用。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用置之不理,故意忽略,撤消关注,当孩子出理良好的行为时要及时地补充关爱和赞赏;四连续使用,不能用用停停,否则会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

有效策略之三斥责法

王先生与王太太有一个3岁的女儿叫美美,经常把食物弄得满桌满地都是,他们觉得美美已经够大了,不应该再把食物弄得乱七八糟。因此,当下次全家人开始吃饭,美美又开始在乱搅食物时,王先生用劲捉住美美不让她碰食物,并看着她,用坚定的语气说:“美美!我们不喜欢你乱弄食物,因为你这样玩,爸、妈必须花很多时间来收拾这些脏乱。现在用你的汤匙好好吃!”美美好好地吃了几口后,王先生说道:“你吃得很好,美美!你吃得这么好,爸妈都高兴!”

在吃这顿饭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斥责了美美几次,但当她好好吃了几分钟后也称赞了她几次。这一过程在每次吃饭时都得到了实施,一星期后,美美便不乱弄食物了。当然爸爸、妈妈还会不时称赞美美良好的饮食行为的。张老师在幼儿园中工作,班上有一个男孩叫大伟,经常打其他小朋友,老师决定用斥责策略来纠正大伟的行为。

当下一次大伟再打人时,张老师抓住大伟的肩膀,看着他说:“大伟!你不可以打小凯,如果你再打别的小朋友,就没有人喜欢你了,你也交不到朋友。”不论何时,张老师只要看到大伟打人时,就会持续地用此方法来斥责大伟。此外,张老师只要看到大伟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好时,她总会笑着告诉他们,她很高兴看到他们和睦相处。有时她会拍拍大伟,或给每个小朋友一些饼干,这样过几个星期后,大伟打人的行为已逐渐少了。

运用斥责法的基本原则有:

(1)只有在具体说明下列三点后,斥责才最有效:①受斥责的行为;②受斥责的理由;③应取代的适当行为;

(2)语气坚定,但不可用尖锐的声音来传达斥责,更不可失去控制开始大吼,如此反复使音调显得不够坚定;

(3)用肢体语言加强表达,用眼睛直视孩子或瞪视着他;

(4)必须靠近孩子身旁,否则效果甚微。你若不靠近孩子也很难用目光注视,更无法抓住他的肩膀来增进斥责的效果;

(5)不要忽视不良行为,持续一致并且在不良行为尚在萌芽阶段时,即予铲除方为上策;决不能迁就孩子的“第一次”犯规,要狠抓“初犯”。因为那些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出现前总会有一些轻微的不良行为,而后者是比较容易用斥责技巧来修正。如在吵架之时就斥责,这样就可以避免打架行为出现;

(6)用身体接触来阻止危险或持续性的不良行为,凡对孩子或其他人构成威胁的行为皆应立即禁止。譬如,触摸电源、在街上乱跑、打架、破坏公物等行为即需用身体接触等方式给予斥责;

(7)经常称赞良好的行为;

(8)必要时要用具体的行动支持,当斥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配合使用其他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以增强成效。如隔离、过度矫正、剥夺权利等;

(9)情绪不要失去控制,在斥责时切记要控制情绪,不要脸红脖子粗。如果你不想情绪失去控制,最好是让孩子了解到,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却无法容忍他的不良行为。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来阻止问题行为的产生,可以使情绪得到控制,同时不会失手伤到自己或孩子;或用隔离法、过度矫正等技巧来支持你的斥责。最后要注意的是,在良好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称赞,如此可让孩子了解,你只是不喜欢他的那种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

有效策略之四制约法

一、规则制约法

丹娜早晨的动作非常慢,父母亲便决定用“时间卡”来改正她磨蹭的习惯。具体做法是要求女儿每天睡觉前上好闹钟,早晨起床后,先在“时间卡”的第一关上画个圈,如果是按时起床,就要求丹娜在起床后的40分钟内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刷牙、洗脸、做好弹钢琴的准备。如果延误了第一关她晚上就得提前半小时上床;如果再误第二关她就得提前一个小时上床,可以在床上学习,但不能打电话或看电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把原来由母亲担负的责任还给了孩子,由于目标是明确的,处罚的办法也很清楚,执行起来就容易多了,家长不必捶胸顿足,孩子也不会有太强的逆反心理。

制约法就是用纪律、规范、制度来约束孩子,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习惯的方法。孩子自觉性不高,需要一定的规则制约。要克服不良习惯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纪律、规范、制度的制约对孩子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一条没有岸的溪流只是一片沼泽,孩子的成长需要制约与引导。有了这些制约就有了警戒,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明明白白地规定着,它可以提醒孩子,防止孩子犯错误。用外在的规则、纪律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父母通过一些规则,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逐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和能力。如果没有规定,完全凭家长临时说了算,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它不利于培养出规范的行为。规范、规则的约束力,它对孩子成长很有必要。有了规则、制度就要认真贯彻执行。规则、制度定得再好,不执行也是无用的。建立了规则,又不执行,比没有规则还坏。没有规则,可以建立,建立了却不执行,以后就很难建立规则的权威。执行规则、制度是制约法的关键。规则、制度执行得好坏关键是家长能否用它们严格要求孩子“一以贯之”。要执行好就要经常提醒孩子按规则、制度去做,建立孩子执行规则、制度的意识,事事处处用规则、制度提醒孩子,事后用规则、制度进行总结对照,使规则、制度真正成为约束孩子的“法律”。

制约法要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就要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对于认真执行规则、制度的行为要给予表扬、奖励,使孩子执行规则、制度的行为得到强化,使其更好地执行它们;对于违反规则、制度的行为要给以批评甚至惩罚。没有奖励和惩罚,规则、制度就失去威严,所以奖励和惩罚可以说是制约法的生命。

制定规则、制度要合理、公正。也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符合实际,过严、过宽都不利。为了便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在家里,每一个阶段应重点强调一两个规定,以便于集中力量养成或矫正某一两个习惯。简明扼要,少而精,规定太多,太滥是无益的。制定规则、制度最好征得孩子的同意,如果能和孩子共同讨论更好,孩子认同了才有自觉执行的基础,完全强制命令也是不行的。规则、制度一经制定就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但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增减内容。

执行规则、制度的坚定性来源于组织纪律的制约,没有一定的纪律制约就会出现规则、制度软化的现象,规则、制度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出现规则、制度软化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监督软化。如果在监督过程中不坚持原则,使“规范变通”,搞所谓的灵活性,或“规则、制度扭曲”,在执行的过程中走了样,就会失去监督系统的严肃性,使规范失去威慑力量。因此在贯彻规范时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奖惩制度。

二、家规制约法

家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全家人的,是家庭“公约”,人人都应遵守,同成长,共进步;另一类是针对孩子的,是家长用守则的形式来约束儿女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于任何家庭来说,两种家规都是需要的。

(一)家庭制度

宋女士孩子长到10岁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家务,成绩一般;丈夫上网成瘾;她也整天赌气不收拾房间,家里乱七八糟,常常连下脚的地方也没有。整个家庭处于“无政府”状态。为此苦恼不已,不知如何解决?她上班的时候看到学校的各种制度,上级的各种规定经常贴在宣传栏里,挂在墙壁上,时刻提醒大家对照执行,而且与奖惩挂钩,她就萌发了制定家庭制度的念头。当晚全家人共同商量,一致通过。

全家人围在一起,开始制定制度,你一言我一语,从生活到工作,从家务到学习,面面俱到,十分细致。几点起床,早中晚饭由谁负责,拖地、洗衣服怎么承包,上网时间怎样控制,每天学习时间怎么安排,休息日怎么活动、休闲,晚上几点睡觉……全都有所显示。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还用电脑设计了图案和边框,结尾处署上了家人各自的名字。

这样,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有章可循,任务明确,很少有人不遵守的情况发生。即使偶尔有,他们也会及时惩罚:他们的惩罚是增加劳动任务。

从家庭制度诞生以来,一家人的生活井井有条,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各司其职,照章办事,家里每天窗明洁净,让人十分惬意。孩子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宋女士和其先生也受益匪浅。2005年元旦宋女士和其先生对家庭制度作了适当的调整,对家人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也让它更适合他们现在的家庭状况。比如,加上了讲文明话语,不随地吐痰,家庭消费等问题。

家庭制度能培养成员良好的生活、学习、休闲、成长的习惯,有利于家庭和谐,温馨,积极,健康,向上。(二)好孩子守则

安女士的家庭获得过省和国家“美好家庭”的称号,他们夫妇还被评为河南省教子有方“十佳家长”。其女儿和儿子都是留美博士,女儿为双博士学位。她把成功归于家庭的三个守则:一是好夫妻守则;二是好父母守则;三是好孩子守则。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好孩子守则”。

好孩子守则主要是为处在学龄前和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制定的。孩子渐大,这套好孩子守则显得幼稚了,但是,这守则养成好习惯却让女儿、儿子终身受益。到孩子上初中后,他们几乎就不用管理了。

针对孩子年龄特点安女士把好孩子守则编成顺口溜:

1.小孩子长身体,早睡早起有规律。吃饭不闹不乱跑,不挑不拣不偏食,不要随便吃零食。

2.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睡前洗脸又洗脚,按时理发勤洗澡。

3.走、站要挺胸,坐、卧要端正,行路注意车,马路靠右行,红灯停,绿灯行。

4.来客先问好,送茶双手捧,有问必有答,礼貌又恭敬,告别道再见,迎宾说欢迎。爸妈不在家,莫领生人进家中。

5.人家吃饭不要看(注:当时住在杂院,边吃边看邻居),吃别人的东西叫嘴馋。午休切莫跑和叫,叔叔阿姨在睡觉。果皮不要到处扔,乱涂墙壁不卫生。公共场所讲礼仪,做个文明小先生。

6.能干的事自己干,推给别人是懒汉。今日事今日完,拖拉本是坏习惯。自己东西自己理,物品用过要复原。每天扫扫地,帮妈倒垃圾。

7.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谎话不骗人。不拿别人一针线,借人东西要归还。串门先要经允许,做客文明守规矩。

8.孝敬爸妈和爷奶,不惹生气是第一。好东西大家享,少了先给爷奶尝。

9.有要求直接提,不能使性耍脾气。无理取闹要批评,通情达理受奖励。

10.爱读书,爱学习,打扑克,下象棋,学画画,讲故事,野外捉蝉去钓鱼,游泳爬树练跑步,聪明伶俐赛猴子。

三、原则制约法

制约法的一个延伸理念就是管教,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妥协、让步。

女儿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考完试了,到同学家去玩,玩得很开心,打电话来了:“老爸,我今晚不回家行不行,我和同学难得在一块,好好痛快玩一夜。”爸爸说:“不行!”“为什么不行啊?”爸爸说:“未成年人不得在外面过夜,这是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回家。”“怎么不行啊,我让同学跟你说。”她同学是一个女孩子,拿过电话说道:“叔叔啊,我们在一块玩得很好……”“我知道你们是好朋友,我也愿意你们玩得很好,但是你的父母不在家,你做不了主,今天她必须回家,没有任何余地,你们要是想哪一天在一块住,可以,到我家来,由我来负责向你们的父母解释。”

对孩子的不良倾向,危险的倾向,就要敢于说“不”,并坚持到底。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孩子因为上网,从偷家里的钱到偷亲戚的钱,最后甚至偷邻居的钱,爸爸妈妈无奈之下便主动给钱让孩子上网。这是原则性的错误,将加速孩子灾难性的来临。不管任何情况下,原则问题绝对一步不让,妥协一次,永无宁日!此时,父母完全可以告诉孩子,上网是一回事,偷钱的性质完全不同,我们还是不许上网,如果再发现你偷钱,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别人的,我们都会报警,警方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们决不心疼,盗窃罪对你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你应该清楚。孩子听后一般会有所顾忌,不敢再犯。

原则一定要坚持,即使你眼含热泪,也要坚决执行。爱和权威并重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和家人带来健康和幸福。没有权威,没有原则的教育是可怕的,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会葬送孩子的幸福。健全的父母之道是融合了两大要素的:爱和管教,两者彼此相依,取其平衡。如果在儿童时期,听凭孩子自由发展,缺乏外在和内在的权威与纪律约束,他们从不做任何他们所不喜欢的事,他们从不接受他们所不乐意的命令,他们根本没有养成对长辈尊顺的习惯,长大以后他们也很难自动自发地约束自己。

孩子成长需要相应的制约。特别是在成长中出现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如撒谎、偷拿、逃学、迷恋游戏、不交作业、交友不良等,教育者都要静下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制约矫正方案,以法治代替人治。有效策略之五剥夺权利法

一次,斯特娜夫人的女儿到一个朋友家去玩,去时说好准时回来。可是她并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赶回来,女儿虽然回来得晚了,但期特娜夫人并没有责备她,只是指一下手表,暗示已经迟到了。斯特娜夫人认为,女儿不守时间是一种不良行为,必须纠正。为了惩罚女儿,便取消了她正当看电影的计划。女儿见母亲不让看电影,连忙认错说:“今天是我不对,请原谅这一次吧!”斯特娜夫人毫不退让地说:“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我只能表示遗憾。”女儿受了这样的惩罚,真是刻骨铭心,从此以后,从未再犯不守时的过失。

曾经有位母亲咨询:我们8岁的儿子,是个“健忘者”,不管我们叫他做什么事,他似乎都记不得。指定他做一件事务,他忘了,要他带个口信给某人,话永远传不到,他年纪愈大,情况似乎愈糟。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他的记忆力?

咨询师回答:你的儿子不是“健忘”而是不听话。“我忘了”是一种回避的说法,用以代替“我不想”,或其他类似的不服从。

孩子忘这忘那,可是却从不会忘记冰箱里有冰淇淋,或者父母几个星期前曾经不经意提过要带他去动物园的事。为什么孩子忘记的总是那些叫他办的事情?

为了要让孩子“增进记忆能力”,不妨先开一张清单,列下他可享受的事物或某些“特权”,例如,骑自行车,去外边玩,请朋友到家里聚会,看电视等,反正要是一些孩子非常感兴趣非常喜爱的事情。把这个清单贴在冰箱的门上,每次他“忘记”一件事,就从清单上最前面的一项(骑自行车)开始画掉一件事。每画掉一项,那项特权便开始被取消,一直到下星期一才恢复。星期天晚上,送孩子上床后,便把一切记录一笔勾销,把旧清单拿下来,贴上一张新的。用这种痛苦的方式,让孩子为他所谓的“健忘”付出代价,也同时要他自己对这个问题负起责任。要是你能贯彻始终,那么,可以向你保证,几个月内,你便会发觉,他的“记忆力”将有惊人的进步。

上述两个案例的方法都是剥夺权利法,也叫限制权利法。行为心理上称之为反应代价或行为代价,是指在行为发生后使行为者失去自己所拥有的部分强化物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反应代价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着。例如,在一些公共场所,常有不准随便吐痰,不准吸烟,不准闯红灯等规定,一旦有人违反,就立即被处罚,如罚款、罚打扫卫生、罚维持交通秩序等。反应代价的原理是,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强化物的自然倾向,一旦在某种情境中,因某种特定行为而使自己失去了这种强化物,则以后就会避免在同一地方再跌跤,从而会使此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下降。

反应代价的优点是便于实施,费时较少,适用面广,能针对多种不良行为。比如第一例中,不剥夺看电影也可以,可以限制孩子一周内再也不能到小朋友家去玩,也不得请小朋友到家来玩。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又比如,孩子马虎、粗心,除了运用相应其他矫正方法外,也可用此方法:发现一周作业马虎两次扣零用钱一周,限制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三天,或取消某个向往已久的活动等。所选择的处罚必须对孩子有效、有意义。如你的孩子最喜欢听你讲故事的话,你就可以选择不讲故事作为处罚。在应用这一方法时,应尽量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前说明该处罚。如“孩子你这几天吃饭时表现不好,如果吃饭再哭闹,那今天妈妈就不给你讲故事”。要让孩子记住,并说出来。违反按规定执行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某些孩子来说,由于一再被剥夺强化物,被限制最感兴趣的事,和应享有的正当权利,内心产生过多的挫折体验,有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为此,一方面要确定合适的代价,另一方面要佐以疏导和帮助工作,亦即使孩子既被罚得“口服心服”,又增强了“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能力。案例运用指导:

孩子吃饭拖延时间,而且常掉饭菜;偏食,尤其是不吃蔬菜。针对孩子每天晚饭后喜欢打乒乓球、吃水果,周末喜欢打篮球或踢足球的情况,妈妈给他作了这样的规定:吃饭拖延时间,当天就不让他打乒乓球;掉饭菜,当天不让他吃任何零食;连续两天不吃蔬菜,周末不让他打篮球或踢足球。这样经过了两个星期他就养成比较好的就餐习惯,现在正在慢慢适应吃蔬菜。

剥夺权利法应用有个前提条件:行为者必须自己拥有一定量的强化物可供剥夺。当行为者并不拥有一定量的强化物而又想运用剥夺权利法时,可以做出某种安排,为其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强化物。因此,剥夺权利与代币制相结合使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先用代币制实施两至三个星期,让孩子拥有一定量的强化物,然后两者再同时结合使用,这样就能更好地矫正不良行为,强化巩固良好行为。

考虑下江西省西山学校,这是军事化管理模式的学校,他们各种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均按照国际级示范学校的标准进行配备,


怎么能改善青少年的行为不良呢?我孩子上初中了,有很多的不良习惯。视频

相关评论:
  • 19514821159青少年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酆背乐心理辅导:对于有偷窃行为的青少年,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不良行为。同伴互助:鼓励青少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监督,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同龄人的正面影响对青少年的行为有很大的约束力,可以通过同伴互助来减少偷窃行为的发生。社会支持:...

  • 19514821159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方法 青少年不良行为如何教育
    酆背乐1、孩子在青春期将会出现明显的叛逆,出现叛逆后,家长一定要学会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可以用暴力的手段来制服孩子。其次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理解孩子,让孩子在彼此之间交流过程中明白道理,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认识到错误。2、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处理一些事情...

  • 19514821159面对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现象,你觉得该怎么做
    酆背乐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在学校做一个文明中学生。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而当代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在加强来自家庭、...

  • 19514821159学生的不良行为想极力表现自己怎么办
    酆背乐1. 提高自我认识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往往与错误的认识有联系。比如,认为 赌博只是玩玩,再比如,少年偷窃者说,自己只是小偷小摸。2. 摆脱孤独感 青少年不良行为与孤独感是有联系的。国外的某些研究表明,孤 独感与酒精依赖、吸烟、吸毒、赌博、自杀等问题行为有密切在系。 3. 控制发怒 愤怒是人类的...

  • 19514821159青少年沉迷手机,现在还厌学怎么办
    酆背乐孩子叛逆厌学,沉迷手机怎么办?

  • 19514821159青少年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良的心理?
    酆背乐2.改善自己的性格。一般害怕交往的你大多都是比较内向的,这种类型的你要注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一些有益的公众活动,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慢慢地你就会改掉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朗、乐观、豁达的人。3.学会与别人交流。青少年你要把握好时度,在合适的场合充分地...

  • 19514821159青少年不良行为如何预防与改正
    酆背乐下面就来看看青少年不良行为都有哪些,该怎么预防和改正。一、防治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社会青少年能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

  • 19514821159我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好逸恶劳的行为,如何纠正青少年好逸恶劳的行为与习 ...
    酆背乐青少年的好逸恶劳行为与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青少年的父母促成的,因此,矫治这种不良行为的习惯,需要青少年的父母做出极大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1.改变父母轻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观念 父母们应当认识到,让自己的孩子从懂事起就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洗手帕洗袜子、洗...

  • 19514821159如何应对青少年不良行为
    酆背乐1.坚持正面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校园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对校方持信任态度,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的向校方求助。避免学生一时冲动,凭武力解决问题。2.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找准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及时解决,对问题学生做到心中有数。3.教育者要不断...

  • 19514821159孩子行为习惯不好怎么办|青少年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教育
    酆背乐2017-06-13 怎么能改善青少年的行为不良呢?我孩子上初中了,有很多的不良习... 3 2013-01-10 十岁孩子行为习惯不好怎么办?不遵守学校纪律 6 2019-10-24 孩子的生活习惯真的很重要,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应该怎样引... 2016-09-01 当你遇到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怎么办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