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造鲁迅的风格写作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鲁迅的文章风格

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

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

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

《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

《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 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鲁迅:举重若轻 言简意丰 《狂人日记》:“举重若轻”的绝妙 《狂人日记》开头第四行写到狂人发现世界不对了,感到恐怖,是这样描写的:“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短短数语,立即展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像子弹穿透身体,而不是留在身体内,鲁迅语言之锋利,真令人折服。

接下去步步深入,将狂人的癫狂状态显露无遗,如: “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

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 “过意不去。”

轻轻一笔,重若千钧。当语言该重时,反而轻了。

举重若轻,这是鲁迅惯有的写作风格。

3. 仿照鲁迅自传的作文300字

我的自传

我是一名15岁的初一学生,正值花季,身上充满着无限的青春活力。蓦然回首,在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爽朗、冬的严峻中,我度过了自己灿烂的童年…

听妈妈说过,婴儿时的我胖乎乎的,好聪明,刚到了九个月就会说话了,把妈妈叫得很开心;10个月就会学走路了,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但不让我扶,有一次从床上掉下来至今脸上还留有伤巴;奶奶说我四岁开始就很有礼貌,路上遇见熟人都会叫人。

一眨眼的功夫,时间老人已把婴儿时期带走了,幼儿时期缓缓走来,我对幼儿园很不喜欢,妈妈送我去幼儿园很不甘愿,有一次下课后,想回家了就去爬铁栅门,被老师和妈妈批评后才慢慢地安下心来……。.

4. 怎样仿照鲁迅的一面写一篇作文一面

我心中的鲁迅 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

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

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处处为他人着想,淡化自己。

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书:《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坟》等作品广为流传。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房间必定是最“热闹”的时候,他正演奏着“文字交响曲”希望这一首首动听的曲子能唤醒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意识到中国人“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

于是他决定拿起笔,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呼吁所有的中国人,所以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的笔是同黑暗作斗争最厉害的武器。” 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鲁迅先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

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我心中的鲁迅 在我开始识字的时候,我所知道姓鲁的只有三个。

一个是倒拔垂杨柳的梁山好汉鲁智深,再一个是班门弄斧中说的那个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鲁班,我还模模糊糊的记得有个叫鲁迅的,我只知道他的文章很难懂。上了六年级学了“鲁迅单元”才觉得他充满了正义感。

从此我开始读鲁迅的文章,鲁迅便在我心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它比鲁智深还英勇,比鲁班还聪明,是一个把杂文视为匕首和刀枪,勇于跟反动派作斗争的伟人。

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写些短小的结构杂文,小说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

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读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了解鲁迅的为人。

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卑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他敢抨击,抨击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击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封建礼教;报敢呐喊,为艰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闰土,为爱四大权力压迫的祥林嫂。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反动御用的文人们捉襟见肘,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

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他消失了,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把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人人内心中包含着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我心中的鲁迅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位成功的思想家,更是一位爱国的革命家。一提到他,我们心中无不生起一股敬佩之情,而且从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可以看得出鲁迅拥有着美好而崇高的品质。

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文笔很流畅的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与敌人战斗一生,因此,还被誉为“民族魂”。毛主席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非常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来写作,给青少年回信,默默关心着青年,并且用许多名言警句来教育我们,因此,我对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尊敬,还对他怀有感激之情。 我心目中的鲁迅还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这是鲁迅最关心的侄女周晔发自内心赞美伯父鲁迅的深切话语。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教导周晔看书,并没有批评打骂,而是和蔼可亲,幽默委婉,既维护了她的自尊,又很好地教育她。

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关心他人,做事讲究方法,难怪有那么多人都尊敬和爱戴他呢! 鲁迅受人尊敬,他不但朴实,而且很有精神,别人给的评价他根本不在乎,只是一直操心着祖国、人民。多么顽强的老战士啊! 千言万语都不足以描述鲁迅先生的可敬。

在这位宽厚、慈祥、知识渊博的伟人逝世之后,许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都来怀念他,或者以散文、诗歌等形式来纪念他。是啊,他那对民众无私奉献,甘作牛马的精神,我们都会铭记。

他永远是我们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我心中的鲁迅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每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出现这样一个面部特写。

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

5. 鲁迅的写作风格

剖根揭骨,冷嘲热讽 用现实主义手法描摹那些草木般无声地产生、无声地消失、在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化中受尽侮辱和损害同时自己也在损害和侮辱着他人的普通中国人,在形式上取大家常见的各种普通人的典型事例。

拓展资料一、小说写作风格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 *** 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二、杂文写作风格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

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三、散文写作风格 鲁迅所创作的散文不多但却可说篇篇精品,这些篇章收录于《朝花夕拾》和《野草》。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是对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断片的回忆,包含少年时代的绍兴印象、南京求学、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等基本的成长经历,尤以记述故乡生活者为最多。相比他的杂文这些文章多了明朗、纯真、亲切的情味。

四、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6. 作文 仿写鲁迅的故乡的写作手法

鲁迅先生于1919年12月,从北京回到老家浙江绍兴,变卖了故乡的房子,并接母亲到北京共同生活。

1921年1月,鲁迅先生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小说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并揭示出这种变化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鲁迅先生用慨叹的笔调刻画出了润土和杨二嫂等人物形象,反映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的非人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的本质。 笔者认为,鲁迅先生这篇小说结构严谨,情节单纯,笔调圆熟流畅,充满诗请,富有哲理,它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

下面笔者就《故乡》的写作特色作一浅析。 一、用白描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这篇文章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比如写少年润土:“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立于眼前。再如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其次,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也是文章的特点之一。二十年前的润土与“我”哥弟相称,二十年后,再同我见面时,语言极少,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辛苦麻木”的贫苦农民,从而写出了他二十年前后的变化。

又如“豆腐西施”杨二嫂,除了她的肖像外,作者主要运用对话来刻画她的形象。杨二嫂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在同“我”的那段对话中,并没有描写人物的模样,却更好地说明了说话人的心灵,达到了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

二、运用对比,深化主题小说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深化文章的主题。表现为:1、故乡前后情况的对比,描绘了农村小经济破产的惨境,揭示了导致破产的根源。

2、少年润土和成年润土的对比,揭示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指出了听天由命的辛苦麻木的生活道路是一条死路和绝路。 3、“我”和润土之间关系的前后变化的对比,揭示了在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深刻隔阂。

4、“我”货物润土之间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之间关系的对比,反映了对未来生活前景的热切向往。 5、杨二嫂妖模妖怪、放纵泼辣、明拿暗偷、信口雌黄的形象与润土麻木不仁、毕恭毕敬的神态的对比,起了烘托润土性格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农民破产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以上说明通过一人、一物、一事的前后对比,起到了突出强调、围绕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感情漾出画面,画面吐露诗情全文以“我”的感情为内在线索,它支配着人、事、景、物的描写,从而荡漾出一幅幅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同时,这一幅幅融情入画的画面,又诗意般地表现出了作者的感情。

如第一段描绘出一幅逼真的“寒江荒村归客图”,不仅在描绘故乡景物时浸染着一层浓重的感 *** 彩,而且用饱含诗情的笔来刻画故乡人物;通过各种画面的有机组接,完整地、若隐若现地显示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最后“船底潺潺的水声” 仿佛是作者抒情式畅想的伴奏。从“我”回到故乡以后的所见所闻,写到离别故乡时的慨叹和希望,整篇作品浸渍了浓重的诗情。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表现出优美的画意。

四、人物出场,各有千秋 作者很注意对人物出场的安排,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对闰土的两次虚写与一次实写,强调了他的变化。

这三次出场是采用三种写法:有对比,有照应,有抒情,显得意味无穷。 其次,“我”是在岁暮年尽、天气阴晦、冷风呜呜、天色苍黄、荒村萧索时出场的。

这既突出了农村的衰败破产,又衬托了闰土被迫害、杨二嫂巨变的环境和“我”茫然惆怅的情绪,这是一种以景衬人的写法。 再次,杨二嫂的出的出场宛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掀起了阵阵涟漪。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使“我吃了一吓”,接着对她回忆的虚写,与现实中的杨二嫂起了对比和照应的作用。这种安排,使人物由远而近,形象逐渐清晰。

五、在抒情与议论中运用充满哲理的语言 本文在抒情与议论中运用充满哲理的语言,让读者在艺术感染中接受深刻的真理。特别是在结尾部分,哲理性是十分突出。

闰土同“我”已经被“高墙”隔离开了,使“我”感到“非常悲哀”,所以当“我”离开家乡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宏儿和水生身上。文章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里的“路”是比喻“希望”。

这个比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在抒情与议论中的哲理性语言,起到了升华主题、加深思想、帮助读者认识真理、鼓舞斗志的作用。

六、语言凝练简洁,深刻含蓄 文章一开始就要言不繁,寥寥二十三字,便暗示了小说的矛盾,揭示了小说的序幕。又如对“我”来到门口的描述语言也是很简练、优美的。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这句明写景暗抒情,言简意深,既渲染了环境,又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再如闰土称“我”作“老爷”,由此引起“我”的感慨:“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仿造鲁迅的风格写作文视频

相关评论:
  • 13098146622模仿鲁迅的风格写作文
    项俘夜1. 我对林敦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2 古往今来,尽管人生虚无的悲论如缕不绝,可是劝人执著人生爱惜光阴的教诲更是谆谆在耳。两相比较...

  • 13098146622作文<我的老师>仿照鲁迅的《藤也先生》的写
    项俘夜我的老师 人生如一张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光辉的一页。无论它是色彩斑斓,还是暗淡无光,能在这张纸上谱写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这张纸上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酸甜有过苦辣。然而在属于我的那一张纸上,却有一个她,她是我的小学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她并不是一位特别优秀的老师,和普通老师...

  • 13098146622求 鲁迅 《故乡》这篇作文的仿写
    项俘夜记得小学时,曾有道作文题,说是描写童年的乐园,我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依稀记得是这样的; 鲁迅先生的乐园是三味书屋或百草园,而我的乐园是我家楼下的院子. 那时侯,我小,一直住在姥姥家的古典式宅子里,那四周尽是院子. 院里有很大的空地,我和姐姐常在那儿跳房子玩,或耍小桌,又或理院子.院里之所以有那么大的...

  • 13098146622仿效鲁迅的藤野先生写一篇自己妈妈的作文,要有题目
    项俘夜眼睛里射出赊求的光,表情如我母亲一样,才突然惊颤:我的母亲,女儿长这么大也不曾送你一朵花。 在我幼时的记忆里,我是怨妈妈的,因为她没有象别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妇女,她勤劳节俭持家有序,但母亲有个不良嗜好--唠叨并且没完...

  • 13098146622模仿鲁迅的风格写作文
    项俘夜我翻身下床,茫然四顾,无情的脚趾头在地板上微微磨搓。屋外的余光斜射进墙角,之瞥见两个毛拖鞋,一个是我的,另一个也是我的。许是有些叨扰,总是不能安静的坐罢,大抵是心中揣着事,争辩也不喜,岁数渐长,身体甚是不堪,承认不如青年作罢。言语不和,他们笑我,我也无颜此地久待,喧闹本...

  • 13098146622仿照鲁迅《背影》这课,用白描手法写一篇人的作文,情感真挚,500—600...
    项俘夜那是深秋,露寒风冷,寒蝉凄彻,北风肆无忌惮地摇撼着老树,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叫,地上枯黄的落叶,被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刚落下又被卷起……人的脸上尽是寒意。我和妈妈走在清静的街上。天很冷,即使穿着厚厚的毛衣,北风依然从毛衣的小孔里钻进来,直逼人心。看着一片被风卷过身旁的...

  • 13098146622模仿鲁迅自传写一篇我的自传作文300到400字
    项俘夜在初二上学期时,我经历了我目前为止最难忘的一次期中考试.那次考生物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试卷后面还有一半,结果后面一字未写,自然一分都得不到.即便我在前面只扣了2分,最后算下来也只有区区73分.从此之后,每次参加考试,卷子发下来后第一件是就是全面检查一遍试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13098146622模仿鲁迅的《藤野先生》写一篇有关自己老师的作文 800字以上 急求啊...
    项俘夜模仿鲁迅的《藤野先生》写一篇有关自己老师的作文 800字以上 急求啊 。  我来答 10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love蓝海棠 2013-03-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65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

  • 13098146622仿照回忆鲁迅先生的写法写作文
    项俘夜1. 写人的作文(模仿《回忆鲁迅先生》)300字 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

  • 13098146622作文“我的童年”,要求情节和鲁迅的《社戏》相似一波三折.600字以上...
    项俘夜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