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镇的历史沿革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镇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峡山镇概况

  一、位置面积
  峡山镇位于练江中游平原,居东经116度23分,北纬28度18分,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东邻和平镇,北与铜孟镇隔江相望,西边司马浦镇,西南与两英镇接壤,东南通胪岗镇。广汕公路从峡山中心地带东西贯穿,路段长6公里。

  二、山丘河流
  峡山境内东部自西北走向东南,突起龟蛇二山,龟山海拔113.87米,蛇山高约48米;连结隔河的狮头山(蝴蝶山)地势平缓偏低,形成峡山墟的屏障。峡山西南靠近大南山。大南山水源丰富,水多流向东南,水流落差大,故东南部多水渚,汇上源无数坑流至秋风岭,水流平缓,汪洋广阔。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地蓄水筑起秋风水库。由此逶迤流经古厝乡入两英镇,分支几道支流,一支向西注入司马浦镇入练江,另一支流入峡山镇,名为峡山河。峡山河又叫峡山大溪。源出崎沟,注入上东浦、莲塘、陈禾坡附近,流经下东浦至西港、刘前又纳白水带系之水至胪岗镇、桥东等村,流经和平镇出练江龟头海;在西港又纳大隙沟、泗联之水流入沙溪、桃陈,又在来自陈禾坡经沟头、西沟等之水入练南、东溪出练江。练江航运入练南间或东溪温可通航至峡山镇。峡山河水量充沛,灌溉着本镇大部分耕地。
  十八湾水由两英分支之水,流经下店入仙港至练江之滨,再折向西南,流入洋陈、拱桥,蜿蜒曲折至义英附近,形成十八湾曲入南里向北流,注入南凤、潮东、陇美出练江,为峡山镇西北灌溉、水运大动脉。

  三、土壤
  按地质年代划分,峡山镇原系沼泽冲积平原,由于大南山水土大量流失,夹带泥沙冲积而成。靠近大南山一带,属半沙质土,约占全镇耕地40%,适宜于种植水稻、小麦、甘蔗、花生等作物。毗邻练江一带,属粘质土,约占全镇耕地60%,适宜于种植水稻、小麦、生柑、甘薯、香蕉等作物。

  四、气候
  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20℃左右,最低月份一月为8.4℃,但1961年1月18日出现低气温l℃,,常年一般最高气温为36℃,其中1962年8月2日曾出现最高气温37.4℃。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日降水量最多一般在100毫米。4-8月份为雨季。

  五、居民人口
  据考证,峡山镇居民大部分来自闽南泉州、漳浦一带。有的是因战乱避难南迁,主要来自河南中州一带至闽南。到了宋代,又有一批北来避难者,因晚于来潮的“福佬”,称为客家。今南山边缘居民中仍有部分操客家话,东沟村九斗则是浅山客。峡山镇村落较早形成于宋代,如峡山、洋内、义英、华桥等村。至明初,峡山已成为潮阳重点都(名黄陇都,辖83个村)。峡山镇现有常住居民17万人,暂住居民4万余人。峡山镇侨居海外的人数达10万人。据镇侨联统计,旅居港、澳、台约4万多人,侨居泰国约5万余人,马来西亚、新加坡4000多人,菲律宾400余人,印度尼西亚100余人。此外,美洲、澳洲、欧洲以及东非海岸的毛里求斯也有峡山人。

  六、历史沿革
  峡山古称“合山”,因地处龟山、蛇山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大理寺卿周光镐于峡山建“明农山房”隐居,但见山峦草木碧绿如玉,遂镌刻“玉峡”二字于石上,故峡山又称“玉峡”。
  晋隆安元年(公元399年)置潮阳县,县治置于临昆孤山之麓,峡山属潮阳管辖。唐永徽元年(公元665年)并潮阳入海阳,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拆海阳置潮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县治从临昆迁至新兴乡(即今棉城)。是时潮阳已设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4乡,峡山属兴仁乡。
  宋绍兴二年(公元l132年)复并潮阳入海阳,至十年(公元1140年)又拆海阳置潮阳。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监县达鲁花赤熊按摊不花于新兴乡筑土城为城廊,管辖县内14团;元末为土人所据,陈遂占据邑治,谢均正据歧山都(今和平),胡禄据荆陇(黄陇都一带)。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县杨智奉例丈量境内田土,稽民数定赋役制图,更14团为16乡都,峡山属黄陇都,乡都设于峡山;嘉靖年间,潮阳区域变动,设置10都,峡山仍属黄陇都。
  清雍正十二年乙卯(公元1735年)吉安巡检司移署峡山。
  民国初年,潮阳撤都置区,全县设9个行政区,峡山属潮阳第五区,区署设于峡山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峡山属潮阳,为第五区。1956年拆区并乡,1957年合并大乡,1958年峡山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区,1987年撤区建镇。
  峡山镇现管辖36个村(居):峡山、寨外林、东山、泗联、洋内、董塘、沙溪、桃陈、南里、义英、汕尾、桃溪、练南、西港、东溪、陇美、溪南、华桥、潮东、拱桥、拱上、洋汾陈、沟头、洋汾林、东沟、上西沟、西沟、陈禾坡、上东浦、下东浦、莲青、英光、溪心、大宅、李围、上家。

  (资料来源:根据峡山镇政府信息网整理)


  --------------------------------------------------------------------------------

  粤东中心城镇-峡山镇环境,人文,地理等各方面概述:http://www.ydtz.com/qiuxian/zhongxizheng/xiashan/index.asp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域内长海岸线19.6公里。方言主要为潮阳话和潮汕话,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镇,谷饶镇有一小部分人说客家话。区政府所在地:区人民政府驻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中华路。历史沿革  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历代隶属潮州府。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区划变更撤销县级潮阳市,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 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55.95万人(2008年末)。   2003年,潮阳区总户数299854户、总人口1536282人:文光街道 38764户、146649人;棉北街道 11861户、54942人;城南街道 22150户、108651人;金浦街道 13933户、79252人;海门镇 16758户、115221人;关埠镇 26107户、121930人;和平镇 27556户、162174人;谷饶镇 24582户、135628人;贵屿镇 25582户、133727人;铜盂镇 19554户、116044人;金玉镇 18519户、77977人;灶浦镇 11228户、49406人;西胪镇 28294户、154725人;河溪镇 14965户、79155人;区直辖单位1户、801人。   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在金玉镇政府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工作动员会议,部署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11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以粤民区[2003]163号文批准,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金灶镇管辖原灶浦镇和原金玉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总面积78.9平方公里,总人口126533人,其中常住户口人口126404人。金灶镇政府驻原金玉镇渠南路2号(原金玉镇政府驻地)。原灶浦镇区划面积21.801平方千米,人口49233人。2003年底,潮阳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共有93个居委会、202个村委会。   2005年12月31日,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   截止2008年末,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总人口1559582人。 编辑本段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氵戎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氵戎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政府。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镇。

峡山古称“合山”,因地处龟山、蛇山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大理寺卿周光镐于峡山建“明农山房”隐居,但见山峦草木碧绿如玉,遂镌刻“玉峡”二字于石上,故峡山又称“玉峡”。
晋隆安元年(公元399年)置潮阳县,县治置于临昆孤山之麓,峡山属潮阳管辖。唐永徽元年(公元665年)并潮阳入海阳,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拆海阳置潮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县治从临昆迁至新兴乡(即今棉城)。是时潮阳已设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4乡,峡山属兴仁乡。
宋绍兴二年(公元l132年)复并潮阳入海阳,至十年(公元1140年)又拆海阳置潮阳。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监县达鲁花赤熊按摊不花于新兴乡筑土城为城廊,管辖县内14团;元末为土人所据,陈遂占据邑治,谢均正据歧山都(今和平),胡禄据荆陇(黄陇都一带)。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县杨智奉例丈量境内田土,稽民数定赋役制图,更14团为16乡都,峡山属黄陇都,乡都设于峡山;嘉靖年间,潮阳区域变动,设置10都,峡山仍属黄陇都。
清雍正十二年乙卯(公元1735年)吉安巡检司移署峡山。
民国初年,潮阳撤都置区,全县设9个行政区,峡山属潮阳第五区,区署设于峡山墟。
浙江省宁海县峡山辖区解放军前属久安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峡山属潮阳,为第五区。1951年建峡山乡,隶属桥头胡区管辖,当时并无支部,随着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得到了加强,相继成立了乡党支部和乡政府。1956年拆区并乡,1957年合并大乡,1958年峡山成立人民公社,1956年1月撤消了峡山乡机构,由峡山乡、薛岙乡、下蒲乡合并,建立了薛岙乡党支委会,仍属桥头胡区委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党组织瘫痪,党员停止活。1969年成立中共峡山公社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峡山公社党委、隶属桥头胡区。1958年属黄墩大公社。1961年分出建峡山公社,1983年改建峡山乡,1984年撤社建区,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党政分开,成立峡山乡党委,1985年9月改为建制镇,成立峡山镇人民政府,1987年撤区建镇,直至1992年5月撤扩并为强蛟镇。1993年潮阳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潮阳撤市设为潮阳区和潮南区,峡山镇改设为峡山街道,并为潮南区政府驻地。




峡山镇的历史沿革视频

相关评论:
  • 19421624190峡山六都书院历史沿革
    全庭秆1978年,学校继续扩大建设,东山教室区前部新建了教学大楼,并将前楼部分改作科学馆。1985年,六都中学的名字再次恢复,学校的改造工作持续进行。到1999年,第一、二期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2125.79万元,其中汕头、潮阳两市政府各出资500万元,其余由峡山镇政府自筹。2000年,旅港同胞陈有庆和旅泰侨胞陈有...

  • 19421624190湖南省湘乡市有哪些镇
    全庭秆湘乡市辖4个街道、14个镇、4个乡:望春门街道、新湘路街道、昆仑桥街道、东山街道、山枣镇、栗山镇、中沙镇、虞塘镇、潭市镇、棋梓镇、壶天镇、翻江镇、金石镇、白田镇、月山镇、泉塘镇、梅桥镇、毛田镇、东郊乡、金薮乡、育塅乡、龙洞乡。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

  • 19421624190相州镇历史沿革
    全庭秆这一时期,相州镇的面积为96.2平方千米,人口达到4.9万,管辖着50个行政村,包括相州一到七村,以及胡兰、后莲池等村庄。2007年5月,郭家屯镇被撤销,其辖区并入相州镇,这使得相州镇的行政村数量进一步增加,增至79个,涵盖了西南楼、道明、小梧村等多个村落。同年10月,潍坊市成立了峡山水库生态...

  • 19421624190山东的历史,高密的历史
    全庭秆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秦置高密县后,治城阴城(今井沟镇前田庄东...

  • 19421624190湘东区历史沿革
    全庭秆2000年,湘东区的行政区划包括8个镇和5个乡,如湘东镇、荷尧镇等,总人口达到368,566人。然而,到了2003年9月4日,源湴乡和龙台乡被撤销,划归白竺乡管辖,泉田乡则并入湘东镇,这些变化在赣民字[2003]213号批复中有所记载。截至2004年底,湘东区的行政格局进一步简化,区划为1个街道(峡山口街道...

  • 19421624190潍坊市有哪些镇?
    全庭秆1、 至2015年,潍坊市辖奎文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以上均为县级市),昌乐县、临朐县4区6市2县。另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等4个市属开发区。2、 潍城区辖6个街道:城关街道、南关...

  • 19421624190杉桥镇的历史沿革
    全庭秆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2.2万,镇政府驻杉桥街。西(渡)杉(桥)、呆(鹰岭)方(大屋)公路贯穿境内。辖杉桥街、黄泥塘2个居委会和东木、荷叶、铁冲、乔木、峡山、丫冲、杉桥、伊山、集福、东日、宋湾、靛棚、石园、松山、两塘、上州、杨桥、聚众、白石园19个村委...

  • 19421624190赵戈镇历史沿革
    全庭秆赵戈镇,其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当时属安丘一乡。民国时期,改称安丘二区。1945年,赵戈镇分属潍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刘皇区和新二区。1948年,赵戈镇属于安丘县赵戈区。1958年初,赵戈镇改为赵戈乡。同年9月,成立赵戈人民公社。至1984年,赵戈乡得以保留。1984年,赵戈乡的称谓得以延续。1992年...

  • 19421624190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人口多吗
    全庭秆历史沿革1980年,萍乡市设立城关区、上栗区、湘东区、芦溪区(赣府字[1980]85号)。1986年2月15日,湘东区设置泉田乡,管辖区为农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个村(赣府厅字[1986]65号批复)。1993年5月29日,撤销麻山乡、老关乡,设立麻山镇、老关镇(赣民字[1993]65号批复)。1994年8月26日...

  • 19421624190湘东区的历史沿革
    全庭秆2000年,全区辖8个镇、5个乡:湘东镇、荷尧镇、下埠镇、老关镇、排上镇、东桥镇、麻山镇、腊市镇、广寒寨乡、龙台乡、白竺乡、源湴乡、泉田乡。2003年9月4日,撤销源湴乡、龙台乡,成建制划归白竺乡管辖;撤销泉田乡,成建制划归湘东镇管辖2004年底,全区辖1街道8镇2乡:峡山口街道、...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