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问题~

烦恼无尽,苦海无边,众生难渡。有机缘你可以读地藏经,读过你就明白了。
地藏菩萨因其母生前不信因果诋毁三宝堕落恶道,而后得度,才发此宏愿广设方便之门。
你可以先看下地藏经第一品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否?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倘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 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 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 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 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 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 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 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把社会人生的一切判定为苦,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原因,灭谛就是要人们消灭造成痛苦的原因,道谛是向佛教徒指明解脱的途径,可概括为八正道。

扩展资料:
佛教观点:
1、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佛陀所教化的是怜悯众生告诫众生,不要在做恶了,不要在执著了,不要在贪、嗔、痴、慢了,因果是相报的,可佛陀在世传了那么多年的法,人们听吗?信吗?以至于还是有这么多的众生在往地狱里跳。地藏王菩萨悟道后见此地狱中这么多众生在受果报很可怜立誓愿救度地狱中的众生一个不出永不成佛,这有多慈悲啊。
注意你这“情”字,你所说的这情是世间执著的情,妄想的情,佛家所说的情是慈情、悲情,这慈情、悲情就是你说的四大皆空所生的,因你我众生有相所造出的及想出的情是和佛家的情不同的。要想修出这样的情来,那得按次第才可以做到的。试想:一个人连世间的同情心恭敬心发起来都难,别说什么菩提心了大悲心了,想都别想谈更别谈。所以各位同修啊,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好好修吧。南无本师释伽摩尼佛、南无本师释伽摩尼佛、南无本师释伽摩尼佛。

因为佛菩萨不愿也不忍看着众生继续受苦,所以不管你以前再怎么作孽为恶佛教的大门都会永远向你敞开,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空”和“慈悲”并不矛盾。佛教讲究的是觉而有情悲智双运,也就是说假使你悟性再高悟得再多果位如果不以众生为根本的话那也只是枉然,而以众生为根本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发菩提心也就是佛家的大慈悲心。其实佛是最多情的,因为心系众生。
至于佛教所谓的“空”也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什么都没有的意思,一个“空”字既包含了有也包含了无。事物没有绝对的事物,只有相对性的统一。用佛经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佛教讲因果不虚,作恶要受苦要下地狱。地藏菩萨解救的方法就是让众生明白恶有恶报,从而行善积德,明白后修行就得救了,地藏菩萨并不能用别的方法去解救。地藏菩萨所作并不违背因果。
2.正如世间监狱,干了坏事要抓进去,抓进去后又要花力气去挽救他们重新做人,政府鼓励立功减刑。这与地藏菩萨一样不矛盾。
3佛教著名的一句话叫“四大皆空,因果不空”,既然因果不空,菩萨的大慈大悲是来自菩萨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修行之时发救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是“因”,成佛菩萨后有大慈大悲的情怀是“果”。
4.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性空缘起”,来自于空,回归于空,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慈悲情怀也是如此。

1.是的,是的“恶有恶报”,但是众生之所以造业受报,乃是因为迷妄无知。若是觉悟,是不会去造恶业的。佛智者们,具大悲心,帮助一切众生背尘合觉,脱迷入悟,从而得到解脱。但是佛菩萨是不能违背“因果律”,用神通救众生的,所以采取 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众生自己生起忏悔心,从而消除恶业,达到救众生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说是众生自己救了自己。
所谓“万恶当不起一个悔字,罪从心起将心灭,心若亡时罪亦亡”。
2.四大是空的,但是空里面有“妙有”。这个“妙有”就是我们的自性真如(佛性),这个是不会毁坏的。佛菩萨的大悲情怀,来源于 一切众生与诸佛同体。 佛是已觉的众生,众生是未觉得佛。 也就是“同体大悲”,佛菩萨看众生 就如同看到自己的肢体,自己的肢体若受伤了,哪有不救的。

佛与众生本质无异 佛只有救苦救难方称为佛 如果没有众生 也就没有佛了 这么说你能听懂么 四大皆空是说六根清净无有挂碍 自在解脱的意思 如果执着四大皆空 那就是不空了
我回答的字数少了点 但其中道理希望你认真悟


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5054143557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问题
    雍很哀佛陀所教化的是怜悯众生告诫众生,不要在做恶了,不要在执著了,不要在贪、嗔、痴、慢了,因果是相报的,可佛陀在世传了那么多年的法,人们听吗?信吗?以至于还是有这么多的众生在往地狱里跳。地藏王菩萨悟道后见此地狱中这么多众生在受果报很可怜立誓愿救度地狱中的众生一个不出永不成佛,这...

  • 15054143557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问题
    雍很哀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

  • 15054143557关于佛教的3个问题?一直在纠结,想弄清楚。
    雍很哀1,“佛教让人心清净",您的这句话已经回答了您第一个问题.佛教是教人心清净的.您的矛盾是说现实与心之间的不平衡,那说明您的心被现实所缠绕得很深,如同我们平时讲的一样,您有多重视一件事就会被这件事伤害得有多深,佛教人放下执着从而解脱自心,并没有说放弃现实,因为您所看到的现实本来就是生...

  • 15054143557关于佛教的一个疑问
    雍很哀’释迦牟尼佛说:‘将来你要生到这儿,你回去后,要好好修行了。’所以,这回难陀昼夜打坐用功精进。难陀朝夕坐禅,心想做天主。佛知道难陀修道的目的,过了一阵子,便将他带到地狱,去看刀山、剑树、火汤、寒冰等各种地狱。最后到一地狱,看到两个鬼在烧一锅油。难陀生起好奇心,就问这两个鬼道:...

  • 15054143557关于佛教思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苦恼着我,谢谢大家解答
    雍很哀世尊说的和我们一般讲的所站角度不同 但因为世尊是讲根本,所以苦可以锻炼一个人,我们要吃苦耐劳,这个角度是好的,那在体悟万法无常的角度,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的角度,我们必须清楚,今天假设一个人他在加护病房他得了很严重的病,你告诉他“这不是苦,这是种人生的多姿多彩”他体会不出来的,...

  • 15054143557这是一个问题 佛教提倡不杀生 但人生在世,却有很多难以避免的事情,比 ...
    雍很哀再为阁下补充一下的话,一个人不论有意无意。许多生命因你而生,因你而死。即便是你自己,其实也何尝不是不断的死去又不断的重生呢?仅以新城代谢来看,一个人每六十日恐怕也经历了彻底的一次脱胎换骨了。虽然你还是你,但是你也不是你了。所以佛教的原教诣主义恐怕是最难存活的。因为如果不...

  • 15054143557关于佛教的一些矛盾疑问
    雍很哀虽然本质相同,毕竟样子形象不一样,有善有恶,有高兴有痛苦,高兴的想法可能会变坏变恶,痛苦的心情可能会变好,所以就有六道轮回,就是你思想境界的循环往复。所以说六道就在你心里,不要向外寻。2.你觉得什么是佛,佛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是成佛?先不说成不成佛的问题。比如你到了一个地方,迷失...

  • 15054143557关于佛教的一些困惑
    雍很哀1、“体悟自性”是佛教修行的第一阶段。悟后才是真修行,是第二阶段。悟前是盲修瞎炼。打个比方,“悟”是明白了镜子不能清楚地照见东西是因为上面粘满了尘埃。“修”是把上面的尘埃擦干净。佛教所说的悟不等于我们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经过比较思维得来的结论,属于成见(执着)(我们自认为正确的...

  • 15054143557新人关于佛教的一个小问题
    雍很哀这只是假设性的问题而已 其实,我们同样可以假设终点是1000米(比喻成佛)A纵然一路领先,但只要B不放弃,最终也能到终点,虽然来晚了,但是这和A的1000米没有差别。佛法修行,不是马拉松,没有胜负。这是站在假设的角度,另外一个人如果努力用功,善根是可以增长的,不会一直都维持在那个状态,所以...

  • 15054143557一个佛学问题:什么是"真我"?
    雍很哀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