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文人谋士与著名将领跟随他呢?这是为什么?

来自:健康排行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历史,文学,哲学的课表~

不建议你来我们学校学历史文学哲学...重商的学校可没那个文学氛围...你说的企业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吗?星期二晚上6:30求索楼求三大~不过只有前九个星期有,现在大概是第六七个星期...

推荐文学吧——《诺贝尔文学奖全集》

你好
曹操身边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才,不是偶然现象,至少有一下几点原因:

首先,曹操善于发掘人才。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中,就有乐进、于禁两位是曹操从行伍中发掘出来的。

其次,曹操吸引人才的方式与众不同。我们知道,东汉时举荐人才的方式是“孝廉制”,要求德才兼备;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更重视一个人的德行,把品德放到第一位。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草包型“名士”,比如孔融、孔伷、边让、刘岱,这些人所有的本事就是整日里枯坐空谈,正事不干,酒倒能喝。郭嘉就很不屑的评价刘表“表,座谈客耳”,可谓入木三分。曹操就不同,他一向主张“唯才是举”,不管品行、道德如何,有才就行。他还多次颁布“求贤令”,表明自己渴求人才的决心。因此,真正有本事的人,乐于投靠他。

第三,曹操会用人。这一点和袁绍不同,袁绍也招罗了一大批人才,文有沮授、田丰,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都是一时难得的人才。可是官渡一战,这些人才都没派上用场,最后死的死,降的降,归根结底,袁绍不会用人。曹操就不同,就说张郃高览,在袁绍手下说话没分量,还比不上专出馊点子的郭图,但是一到曹操手下就被重用,张郃后来还成为“五子良将”之一,这也是曹操会用人的结果。我们知道,人都是有理想的,曹操给了他们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所以这些人才乐于投靠曹操。

第四,曹操知道每个人应该用在哪里。这一点又和袁绍形成鲜明对比,袁绍手下,人才是多,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用。荀彧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袁绍不把手下的人才安排好了,这些人就互相倾轧,彼此拆台,总之采取不合作态度,这一点马上被荀彧看出来了。后来这些人在内耗中几乎全部死光,也在荀彧的意料之中,实在因为是袁绍没有组织才能啊。曹操就不同,他善于安排每个人的职务,这一点得到了公认,连不喜欢他的宋人洪迈,也不得不称他“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具体的说,就是:“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岩,遂芟群雄。欲复盐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太守,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肃清。扬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盗,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慑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者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徙,惊骇欲变,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第五,曹操的性格使他能凝聚人才。所谓“生性多疑”,是指曹操对付敌人的心思,并不是说他对待手下的态度。事实上,曹操是很能容人的,陈琳把他骂的狗血淋头,还连带他十八代祖宗,他照样忍了;魏种曾经背叛过他,让他咬牙切齿,后来被他抓住,曹操叹息一声“唯其才也”,照样没杀。换到袁绍身上,田丰、沮授不过提点意见,就被关进牢里,田丰最后还被赐死,这样的下场,足以警惕那些跟随袁绍的人。

第六,曹操还善于协调手下之间的矛盾。比如郭嘉平素放荡不羁,令陈群非常不满。上面说了,曹操用人不拘一法,不会去找郭嘉的麻烦,但是他知道陈群的意见是对的,所以提升陈群,奖励他敢于说实话、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就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袁绍就不是这样,他手下都公然分成几派,在那里内耗了,他什么都不管,任其发展,最后终于闹得分成两派,彼此攻伐,被曹操占了便宜。

我个人了解不太多,这里说的也不是很完整。楼主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第11和12章,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谢谢 望采纳

第一,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篡汉;算是维持住了面子。
第二,北方战乱不已,人心思定,全靠曹操维持局面;
第三,曹操爱才惜才,任人唯贤;

汉 在当时气数已尽,不得人心。
有人跟随曹操,说明其说法做法得人心。


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文人谋士与著名将领跟随他呢?这是为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3290301741历史文选《明志令》原文和翻译
    于应虹答:翻译: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

  • 13290301741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于应虹答:周瑜说:“曹操虽然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凭借将军神武雄才,依仗父兄基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应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怎么能够去投降曹操?况且曹操这次杀来,犯了很多兵家大忌:他的北方还没有彻底平定,马腾、韩遂是他的后患,曹操却急于南征,这是第一忌;北方军兵不习水战。曹军舍弃鞍马上舟楫,和我们东吴在...

  • 13290301741曹操是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曹操的目的是什么
    于应虹答:《三国志.周瑜传》中,周瑜曾说过一句话: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中原军阀们对曹操的看法。这也是迄今为止曹操为世人所不容的罪过之一。大家认为曹操自命为汉朝丞相,实则干的是违背和绑架汉朝廷,挟天子令诸侯的勾当,并妄想有一天取而代之,建立曹魏天下。由此,曹操背上了千古骂名。但是,史书作...

  • 13290301741《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的原文是什么?
    于应虹答:昭曰:“曹操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名;近又得荆州,威势愈大。吾江东可以拒操者,长江耳。今操艨艟战舰,何止千百?水陆并进,何可当之?不如且降,更图后计。”瑜曰:“此迂儒之论也!江东自开国以来,今历三世,安忍一旦废弃?”权曰:“若此,计将安出?”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

  • 13290301741短歌行曹操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于应虹答:人多以为曹操"为汉相,实为汉贼。"于是太原商曜,汉中张鲁,关中马超,安定阳秋等一时俱叛,曹操分命夏侯渊、徐晃、钟由等讨平。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特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年)三月献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诸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二十一年(216年)五月...

  • 13290301741曹操真如刘备所言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吗?究竟是汉贼还是枭雄?
    于应虹答:东汉末年,战乱迭起,乱世中群雄并起,如果说起枭雄,那就非曹操莫属了。史料记载,曹操自幼天赋异禀,聪慧过人。他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最出名的莫过是控制天子来命令诸侯了,连刘备也说曹操是汉贼,其实曹操不是天生就是个逆贼的,曹操一开始是很忠心的,但是朝廷太过腐败,曹操不得不这样做,所以...

  • 13290301741世人是怎么评价曹操的
    于应虹答: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 13290301741曹操当初如果还政权汉献帝的话 刘备还能不能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吗_百度...
    于应虹答:先说曹操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说法也只不过是当时人对于曹操的故意抹黑。曹操在汉末天下大乱的时候,的确是抱着匡扶汉室的志向的,“起义兵以诛暴乱”可不是曹操随口说说而已。而且无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终曹操一生,也没有干出废立天子、自己...

  • 1329030174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没人反对呢?
    于应虹答: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天下诸侯各个讨伐的对象,甚至他被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如果真的是这样的,那曹操根本不会有以后统治朝廷建立曹魏政权的机会,因为他以后每一次出兵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然而真实的历史是曹操一直以“奉天子”为由,广纳贤...

  • 13290301741什么在三国演义中被作者塑造成 托名汉相 实为汉贼
    于应虹答:曹操是汉相,又是汉贼.诸葛亮是汉相,也是汉贼.曹操是“闻名天下”的汉相,汉贼.诸葛亮是“默默无闻”的汉相,汉贼.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