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饮食文化,生活特点,与众不同的节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蒙古族饮食文化论文~

蒙古族饮食文化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等省区。自古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族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品。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最具特色的是剥皮烤全羊、炉烤带皮整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喜食炒米、烙饼、面条、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食品。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 多数蒙古族人能饮酒,多为白酒、啤酒、奶酒、马奶酒。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年节”,也称“白节”或“白月”。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五过春节,称为“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除夕户户都要吃手扒肉,也要包饺子、制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一些地区,夏天要过“马奶节”。节前家家宰羊做手扒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里,牧民要用最好的奶制品招待客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游牧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其中传统的食品主要以白食即奶食制品;红食即肉制食品为主.而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非常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每种食品在品尝时,再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早期曾从事狩猎,主要以猎获物为食品。从事畜牧业后,既吃猎获物,也吃家畜的肉和奶o《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鞑靼人完全以肉食和乳品作食物,一切饮食来源都是他们狩猎的产物o”长期以来,特别是牧区蒙古族的传统食品主要为肉食品、奶食品及饮料。蒙古族的饮食:
大致分为奶食、肉食、粮食三种。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牧区蒙古族以肉食和奶食类为主,以粮食为辅。一日三餐,重视早餐和晚餐。早上通常奶茶泡炒米,再加少许奶皮、奶豆腐等;晚上多吃羊肉混汤面、鲜奶面饼或手扒羊肉。喝奶茶不分饭前饭后,只要想喝或客人来,一天都不断。肉食以羊肉、牛肉为主。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这是蒙古族的传统佳肴。其中蒙古族“手扒肉”,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用清水煮成七八分熟即可食用。可用手拿着吃,或用蒙古刀剔着吃。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而蒙古族肉食招牌菜烤全羊是从元代宫廷燕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颇受清廷青睐并称“诈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发诗兴,作诗赞美此宴。“诈马”即蒙古语“珠马”或“招木”的异译,指的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之后,热水煺毛,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白条绵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讲究烹调技艺的上乘大菜。 据《元史》记载,十二世纪时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饮膳都有了很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枝盖覆土封,以熟为度。”这说明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专门的烤炉。在清代各地蒙古王公府第几乎都用烤全羊招待贵宾,是高规格的礼遇。 清代初康乾年间,北京“罗王府”(即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名气就很大,其蒙古族厨师嘎如迪名满京城。从清末明初到新中国成立初,各地蒙古王府中虽有烤全羊,唯有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最有名,因为该王府有一批以胡六十三烤全羊师为首的名厨掌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政府对蒙古族传统名菜的重视,不但恢复了这道名菜,而且有了许多改进。现在我区财经学院已将烤全羊列为蒙餐课烹调技术中的重要一章。 烤全羊的制作法简单说来,即把“珠马”白条绵羊带头蹄用特备的装置吊好,再将各种调味品放入预先切好的切口和腹腔内,然后在表皮上涂一层食用油,再装入特制烤炉中烤制。大约烘烤三个多小时,便是一只外皮酥香,味美肉嫩的烤全羊了。按照一般规矩,宴席上五道菜后,才把烤全羊置于大盘端来,请宾客观赏之后,再把它端回去,按皮和肉分别切成片或块重新上桌供食用。吃时可随意用合叶饼,夹着肉和大葱、甜面酱等佐料吃,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奶食色白,象征纯洁,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蒙古语作“查干伊德”o其种类主要为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等。在清代,察哈尔八旗是清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其奶豆腐是指定向清宫廷进贡的奶食品。以奶制作的传统饮料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蒙古民族喜欢喝茶,特别喜喝奶茶,奶茶是砖茶与牛奶交融的产物,奶茶又叫蒙古茶。
白(奶食)、黄(茶)、红(肉食)三色描绘的生存空间,构筑了蒙古民族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三维一体色彩世界又折射出其附载着丰厚文化内涵的蒙古族独特的饮食器具。蒙古族饮食具极为丰富,它首先要适应奶制品与肉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而且还要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游牧迁徙并在马背上驰骋颠簸,所以其饮食具需经久耐用,因此,蒙古牧人常用铜制品、木制品及皮制品。这件“鲨鱼皮鞘多用蒙古餐具”极具游牧特点,将筷、勺、刀、叉、镊、签、盅等十六件餐具集于一身o“龙纹银碗”木胎包银,其工艺精湛、图案优美堪称饮食具之上品o‘‘莲瓣箍铜东布壶”其形源于藏族的多穆壶,盛奶或茶。东布壶的种类很多,有银制、铜制和木制,一般铜制居多,结实耐用o“奶豆腐模”为木质,其上雕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用它制作出的奶豆腐不仅色香味美,而且其造型也让人赏心悦目,称得上奶食工艺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审美天赋与智慧的作品。这些作品似乎又追逐着历史赋予其多元文化的深厚内涵。龙纹、八宝纹、祥云纹、莲瓣纹等等,这些印在器物上的符号文化无不蕴涵着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经济历史等这个民族所积淀起来的全部群体性质的文化。当精致美观的银碗、多用蒙古餐具与较原始粗糙的奶豆腐模、岩羊角勺并存于同一民族的文化系列时,我们似乎从中透视其在饮食器具上既追求艺术性又讲究实用性的民族特色。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包括其饮食特点与习惯,这些特点与习惯又从不同角度反映着这个民族的血统、经济历史、生存环境,成为民族传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这种对食物的称呼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民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关。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游牧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族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其实跟蒙古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是分不开的。
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着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内蒙古着名的菜点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菜、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蜜麻叶、德兴元烧麦等。
蒙古族的饮食习俗具有家庭、社会、宗教信仰的多种功能,当辛苦一天的牧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回到蒙古包里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蒙古族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整羊席上的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蒙古族的饮食模式还有信仰功能,自明代以来,喇嘛教祭火时也让火神分享各类蒙古族食品。

  在牧区,肉食是最常见也是牧民们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尤其爱吃“手扒羊肉”,吃法有多种多样。除“手扒肉”外,还有“全羊”或称“羊背子”。

  全羊 这道食品的做法是:将全羊切成若干段,白水下锅,不加任何佐料,煮沸片刻即起锅。这时肉香味美,鲜嫩异常。“全羊”是蒙古族待客的上等食品,比较讲究。“全羊”是将羊背上第七根肋骨至尾部割为一段,再割四肢和头,带尾入锅煮熟,然后将全羊的各部分放在大铜盘里待客。察哈尔地区则把羊的下巴取掉,其他相同。

  烤全羊 锡林草原著名传统名菜。烤全羊在蒙古习俗中,是接待尊贵客人的一道名菜。蒙古语称“昭木,浩日和纳格”,色香味俱佳,别有风味,是最上档次、最为讲究烹调技术的上乘食品。烤全羊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很远,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使用专门烤炉。烤全羊精选土种绵羊作原料,经过屠宰、烫毛、整理、添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放进炉内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表泛红色,香味扑鼻,皮酥脆适口,肉松软鲜嫩,肥而不腻。烤全羊的吃法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先将呈卧姿的羊放在盘内,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依次分解装盘,由客人品尝。现代多用剥皮整羊烧制,效果亦佳。

  手扒肉 蒙古民族的传统食物中,尤以手扒肉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手扒肉的做法是:“掏心”将羊胸腔内的动脉掐断,然后剥皮,清除内脏,并将整羊切成若干段置于锅中,待水沸后放入少许盐和葱,不加其它调料,煮断血即可。食用时一手抓肉、一手持刀片肉,其特点是肉香味美,鲜嫩异常。

  血肠 原料:羊小肠,将盐、葱末、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调成血浆。用羊肺从羊肠一头清洗三至四遍,洗净后,将血浆灌入羊肠,边灌边用手搓匀,上锅煮熟,拌沙葱、韭菜花等即可食用。

  羊背子 是传统的名贵菜肴。一般在祭祀、婚嫁、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做法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在羊背上,似羊的趴卧姿势。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割取一条吃后就可以各取所需。

  涮羊肉 锡林郭勒草原盛产优质羊肉,其中以苏尼特、乌珠穆沁羊肉为最佳,因此以其为主料的名菜涮羊肉闻名遐尔。提起涮羊肉,据说还与成吉思汗有关。相传铁木真来到锡林郭勒草原与塔塔儿部征战途中,一次部队屠宰活羊后正准备煮手扒肉,这时闻报敌军突然来攻,此时下锅煮肉已经来不及。伙头军看着那些将要下锅的羊肉和站在一边饥肠辘辘的士兵们,真是又愁又急。关键时刻,镇定自若的铁木真灵机一动,当即叫伙头军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沸水翻滚的锅中,待肉色一变即捞入碗中,拌上额吉淖尔青盐、野韭菜及野山葱等调料,迅速吃起来。饱餐羊肉后的士兵们士气大振,向远途奔袭的敌军发起反攻,取得了胜利。铁木真为纪念这次草原奇胜,因而经常吃这道菜食,并赐名为涮羊肉,随后便成了宫廷佳肴。如今涮羊肉在原有配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调料配制,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

  奶食与炒米:走进草原牧区,无论进了哪顶蒙古包,热情好客的女主人都会端出样式各异的奶食品,就像一位烹艺高超的厨师,向食客展示自己的技艺,概括起来说,这些奶食品有近二十种之多,这里简单介绍以下九种:

  鲜奶(苏) 鲜奶是加工各种食品之源。牛、绵羊、山羊、马、驼都可挤奶。挤牛奶最为广泛而产奶量最高。绵羊奶具有油脂浓厚、热性和凝乳多、乳油厚等特点。山羊奶却油脂少、清淡、凉性,所以适合发酵。驼奶可以对奶茶和凝结加工。马奶还可发酵酿制马奶酒,是具有治疗多种疾病和丰富营养的饮品。总之,鲜奶具有滋阴壮阳、除病解毒的珍贵保健食品。母畜产后一二天内挤出的奶叫浓初乳,三至五天内的为淡初乳。初乳的营养成份为奶中之精华。初乳可以煮沸饮用或焖稠食用。挤完初乳后的便是普通奶子。将挤出的鲜奶倒进器皿里,撇取乳油后剩余的叫凝乳,煮沸取奶皮剩余的称熟奶。在察哈尔地区以挤牛、山羊、绵羊奶为主。
  白油 制做的方法是将鲜牛奶放入桶内,搅拌后使其发酵,脂肪浮在上面,因色白而称之为“白油”。

  黄油 是将白油用纱布过滤,然后倒入锅内加温火煮炼,并用勺子频频搅动,待色泽由白变黄时取出,即成黄油。

  奶油(乳油、卓亥、涓肯) 将挤出的生奶盛进器皿中存放时,随着奶子的凝结,奶子里的油脂浮到上面,在奶子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脂体就叫奶油。奶油就此可以食用和对奶茶,也可以放糖拌炒米吃或熬汤喝。

  奶皮子 每逢夏、秋季,牧人们将鲜奶放在锅中,用小火烘至稍滚,用勺轻扬,使奶汁的泡沫浮在上面,然后点上生奶,冷却后用筷子挑起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即成。

  奶豆腐 是蒙古族最常见的奶食品之一。制做方法是将酸奶子放在锅中经慢火熬煮,放入布袋挤压而成。奶豆腐有酸味、甜味不等,依主人的口味采用不同方法而制成。

  奶酪(阿尔查、阿如勒) 回锅的酸奶叫熟酸奶,把熟酸奶包进布里用石头轧压或埋进沙子里榨干乳清便成了酸奶酥,将酸奶酥捏压成奶酪形状的就是酸酪。在酸奶酥中加进糖料,用鲜奶搅和食用能充饥解渴。酸酪保存时间较长,表面虽起醭,里面却不变质发霉。它的酸度很强,具有解毒助消化之作用。

  奶渣(楚拉) 将凝乳用温火充分煮熬,榨干乳清,使其形成凝乳稠,不经过揉搓便捞出晒干的叫奶渣。奶渣干结得快,保存起来不易发霉。绵羊奶最适合做奶渣。牛奶奶渣过于坚硬,难以咀嚼。

  黄油渣(楚其给) 炼取黄油剩余物叫黄油渣。黄油渣是淡黄色的稠性物体,油性大,酸度浓,加茶饮用香甜可口。

  炒米 在很长时期内是锡盟牧区群众的主要食品之一。炒米的特点是吃法简便,宜于储存,用奶茶泡食或拌奶酪均可。吃炒米,既不需要刀、勺、锅、灶,更不要烹、蒸、煮、炖,适应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制法为:先将水煮沸,将糜子投入锅内烀熟并炒干,用碾子压或者用捣窝捣去皮即成。也可煮粥或捞干饭。

  ◆饮料:锡察地区蒙古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饮料,其中有些饮料由于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已成为蒙医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用料。饮料的制作也反映出牧区妇女的勤劳和智慧。主要有以下四种:

  奶茶 又称蒙古茶,是本地区蒙古族最喜爱的饮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烧制奶茶,是先将砖茶打碎些许,放入一个特定的纱布袋,也有直接放入水中,待茶色浓度适当时,取出纱袋或滤去茶叶,兑入鲜奶即成。锡盟南北部地区烧茶有淡、咸之分。

  酸奶 用马奶或牛、羊奶发酵后加工而成。酸奶能解热止渴,而且营养丰富。

  奶酒 又称“蒙古酒”。制作方法是把发酵的牛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这种饮料酒精度不高,本地牧民常用它招。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七月十三至十五日的祭“俄博”、七月二十五日青海湖畔的“祭海”和十月二十五的灯节等。祭“俄博”,一般都在七月中旬。它是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会上,除了请活佛、喇嘛念经,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外,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白节(白月)

  查干萨日(意即白月或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现代蒙古族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拜祖先,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

  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的主要喜庆佳节有以下几个:

  明干朱拉(千盏佛灯):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辰日。是日晚,从各寺庙到家家户户均点燃佛灯,烧香拜佛;各家互赠烙饼、饭团等食品;男子们成帮结队走家串户去拜佛,给老人敬酒;各家则给孩子分发奶制品和糖果。这种活动俗称“赶二十五”。

  祭火神: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晚(台吉在二十四)祭火神,祭祀供品为用细羊毛线缠的羊胸脯、酒、奶制品、阿木萨(类似八宝饭)、系哈达的笈笈草和芦苇穗等。祭祀由长者主持,口诵颂词祈求万福。是日还要扫房子;扫完后还要在屋四角各摆一点灰尘,以备在除夕放篝火时将其扔进火里。这一活动叫“去旧迎新照天烧”。

  清明:祀日,家家户户食用乌审肉(冬月留存的部分肉),同时分送邻舍,表示过清明祭祖。

  祭桑什、敖包: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村民们把村中或村边生长多年的独棵大树(称桑什,意为神树)用五颜六色的布条装饰起来,由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阿木萨(粥饭)涂抹大树,然后先祭天,再祭桑什,以求风调雨顺,草茂畜肥。同时,村民们前往敖包(在山顶堆起的石堆),往敖包上添石头,摆供品,磕头求福。祭毕,杀羊煮阿木萨吃,还进行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
  达拉拉嘎日(招祥引福日):达拉拉嘎日是蒙古族人欢庆牲畜兴旺的节日,一般选在农历七月初十后的某一天。先堆起13个土包(正中的大些),然后用达拉拉嘎木桶装上马鬃、马尾、牛毛、五谷等物,在大家同时呼唤“福禄吉祥”的同时,再往桶上插上几支箭,表示定住了唤来的吉祥;最后赶着畜群从左至右围着土包绕3周,再把备好的圣水(经喇嘛诵过经的水)洒向畜群,以求牲畜兴旺。欢庆这个节日时,邀请村邻好友饮酒吃肉,互赠礼品;同时进行摔跤、射箭、赛马、摔马驹、摔别如(2岁牛)等比赛活动。
  我们蒙古人都是吃鱼的!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也是埔猎民族,其中我们蒙古的乌浪海部落是埔鱼走出来的!我是蒙古人所以语句不恰当,请谅解!
  还有一种说法蒙古人在饮食上不吃虾、蟹、海味及“三鸟”(即鸡、鸭、鹅)的内脏,也忌讳吃鱼,因为有些地区的蒙古人视鱼为神的化身。他们不爱吃糖和带辣味的调味品;不爱吃带汁的、油炸的菜肴,不太爱吃米、面食品和青菜;他们还不爱吃猪肉及糖醋类菜肴。

现在最传统的节日是腊月23祭火(有的24),疆那边有个祖鲁节(比祭火要早一段时间)。
有些东西不吃是因为觉得是不净之物,或者当时很少有或者什么其他原因,总之传统成分占很大部分,具体的根源应该没人说得清楚。
其实我觉得你问的问题不怎么确切,你再详细一点,比如你问这些干嘛用,要是当做知识的话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书。我是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的。。。。。。

信仰佛教,不杀生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蒙古民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关。蒙古民族的饮食有农业区域、半农半牧区域及纯牧区域的差异。在纯牧区,饮食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夏季从4月到10月,包括从母畜产犊到乳品加工结束及奶制品的冬贮。这一时期的口粮主要是奶制品,偶尔有些肉制品。冬季主要食用宰杀和贮备 的家畜肉、夏季贮备各类型的奶制品。蒙古族食物的突出特点是"肉食"和"奶食"。清代蒙古族学者松筠在《绥服纪略》中写道:"瀚海大漠积沙缺水之地,居人凿井而饮,赖天雨以生草畜牧,为之瀚海,蒙古语曰:’戈壁’树木稀少和半沙漠地理景观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其畜牧经济的类型及 与之相适应的饮食模式。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适应,仅仅是借用了进化论中的一个名词,而它的含义已与生物学的规律无关,这种适应,正如恩格斯所言,是创造性的、主动的活动,是历史的进步。以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主要食物成为其饮食模式的重要标志。在中亚一带居住的藏族、哈萨克族、柯尔克族等游牧民族都属于这一食品类型,但是由于地域不同所带来的环境的差异,蒙古民族的饮食模式又与其他畜牧共同体略有差别。游牧民族的饮食模式与农耕民族之饮食模式相比较,食用奶食品为主与食用谷类食品为主成为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食品模式差异的基本点。在食品的制作上,农业民族的烹调技术较为繁复,有炒、爆、烹、炸、煎、贴、瓤、烧、焖、煨、扒、烩、氽、炖等几十种做法。誊满世界的"中国菜"正是农耕民族饮食文化的精萃。

从现代科学观点看来,煮食比较多地保留了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 质等营养成份。游牧民本身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靠蔬菜果类供应,他们就喝大量的茶和乳酸饮料加以补充。这种调配,往往表现为独有的文化习俗。在饮食器具上,农业民族多用筷子,筷子的来源现虽无稽查考,"但毫无疑问,它同调合之事有关。由于调合把各种材料杂膘、才用得着发明一项器物从中一一挑选"。 而食用大块的肉和吃奶酪的游牧民族用得更多的是刀,如果说,筷子是对称均衡的象征的话,那么刀则是单一粗犷的象征。游牧民族的饮食模式不仅造就了其强悍刚健的体魄,而且是其粗犷、豪放的民族的性格的体现。

游牧民族的饮食习俗具有家庭的、社会的、宗教信仰的多种功能。在家庭生活中,它在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及促进家庭成员的协调合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冒着凛冽的严寒而辛苦一天的牧人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的时候,感到生理的与心理的满足与温馨,他憧憬着明日的劳作与歆享。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整羊席上的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在这里,物化的与心态的达到了和谐统一。游牧民族的饮食模式还有信仰功能。蒙古族的萨满教在祭敖包时有血祭,即屠杀牲畜做为祭品。在祭祀祖先时,他们也杀牲畜,《鲁不鲁乞东游记》载:"在一个最近死去的人的墓上,他们在若干高杆上悬挂着十六匹马的皮,朝向四方,每一方四张马皮,他们并且把忽迷思放在那里给他喝,把肉放在那里给他吃。"他们所供的肉食品是贡神的,通过这种方法,希冀得到神灵和祖先的赐福。自明代以来,喇嘛教祭火神时也让火神分享各类食品,可见饮食是游牧民族民俗信仰的物化。一方面人们以赖以生存的饮食而供奉宗教之神,另一方面民间对宗教的信仰又推动了饮食的发展。蒙古民族盛行一种"喇嘛茶",就是喇嘛教教规在饮食上的反映。可见游牧民族饮食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人与自然接触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之间接触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有了生产,所谓生存斗争便不再围绕着单纯的生存资料进行,而是要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

蒙古民族的饮食模式与汉族饮食模式在相互交流与影响。蒙古民族在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已形成了具有自己历史文化特征和经济文化传统的饮食模式和饮食制度,其饮食模式虽具有独特性,但也受到与之相邻近的汉族、满族等民族的影响。《周礼·天宫》上记载了"八珍席",蒙古族创做出"蒙古八珍"。"吃全羊"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而"全羊席"却是蒙汉文化交流的结晶,它吸取了光彩煜煜妙不可百的汉民族的烹调技艺,把蒙汉的饮食文化推向高峰。元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所记述的近百种美味中;有五分之二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其中的驼羹;牛蹄筋、马乳等佳肴早为汉、满等民族所接受。游牧民族制做酸马奶的技术早就传至中原,《汉书·礼乐志》载有桐马酒;《说文》云:"汉有桐马官,作马酒。"。应劭注云:"主乳马,取其汁桐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中国的茶道传至海外;而奶与茶的调合-- "奶茶"却成为蒙古民族的专利品。游牧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它超越了自然界千百万年加于其他生物机体的塑造,使自己日趋完美地适应自然界,从而确立了在生态环境中所占的位置


蒙古人的饮食文化,生活特点,与众不同的节日、视频

相关评论:
  • 19160576042蒙古族饮食有什么特色?
    安杰淑2、以饮为主 以饮为主是蒙古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这种习俗的形成与蒙古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形式和饮食特点有关。即奶食、肉食品的营养丰富,喝奶茶时泡上奶食、手把肉等,既解渴又耐饿。蒙古族的食物 一、蒙特色的食品 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

  • 19160576042蒙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
    安杰淑蒙古人的主食是奶食和肉食,蒙语中有一个独特的词语可以形容他们的饮食文化,叫“查干伊德”,意思是“白色的食品”,具有纯洁、吉祥的含义。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人,经常和奶、肉打交道。冬天以肉食为主,夏天以奶制品为主,这是因为夏季的牛羊肉很快就会坏掉腐烂,蒙古包里没有冰箱,无法储存,...

  • 19160576042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安杰淑蒙古民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关。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游牧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族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其实跟蒙古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是分不开的。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着名...

  • 19160576042蒙古吃什么
    安杰淑米饭、面食以及蔬菜、水果等也逐渐成为蒙古人餐桌上的常见食物。4. 蒙古饮食文化中的饮品也有独特之处,如蒙古奶茶。奶茶是蒙古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总之,蒙古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同时也逐渐接受和融入其他食物和饮品,形成了独特的蒙古饮食风格。

  • 19160576042蒙古族的主要饮食是什么
    安杰淑蒙古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肉类和奶制品为核心。以下是蒙古族主要饮食的详细介绍:1. 羊肉:作为蒙古族的标志性食材,羊肉以其鲜嫩的肉质和独特的口感受到广泛欢迎。蒙古族人通常将羊肉切成薄片,用于涮火锅或烤制,还能制作成蒙古烤肉、手抓肉等多种美味佳肴。2. 牛肉:牛肉同样在蒙古族的饮食中占有...

  • 19160576042内蒙古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安杰淑5、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6、蒙古族婚礼,则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

  • 19160576042蒙古族有什么饮食风俗
    安杰淑葡萄酒和白酒等,其中以奶酒最为知名。奶酒是用牛奶或羊奶制成的酒类,口感香浓,酒精度数较低。总之,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他们将肉类、奶制品和面食等食材制作成各种美食,也喜欢喝奶酒和其他酒类。这些饮食习惯不仅反映了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特点,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 19160576042蒙古族的饮食居住习惯是什么
    安杰淑饮食习惯: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食品包括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等。传统食品有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等奶制品,以及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等。蒙古族视绵羊为生活保障和财富源泉,日食三餐常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牧民将奶制品称为“查干伊得”,...

  • 19160576042蒙古人的习俗
    安杰淑中亚地区。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其音乐、舞蹈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 19160576042蒙古人一日三餐吃什么
    安杰淑1、蒙古国的气候和地形限制了蔬菜的种植,因此当地人的饮食以肉、奶和面食为主。在蒙古语中,这种以奶食和肉食为主的饮食文化被称为“查干伊德”,寓意纯洁和吉祥。由于游牧生活方式,蒙古人常与奶和肉为伴。夏季,由于肉类易腐,他们主要以奶制品为主食;冬季,肉类则可放在雪地中保存,这时肉食便...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