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资料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海明威的个人资料~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老人与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

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取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埃尔内斯托•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澳亚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维西亚小庄园自杀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时的汽车行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他已经誉满人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那个小庄园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罗亚尔”拍手提打字机、狗坟、50只猫和他漫长人生旅途中创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许多年以后,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参观海明威的庄园后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少有的图书馆”。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扩展资料: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介绍:
1、《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
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2、《乞力马扎罗的雪》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一个作家哈里去非洲狩猎,途中汽车抛锚,皮肤被刺划破,染上坏疽病。他和他的情人在等待一架飞机来把他送到医院治疗。
小说围绕“死亡”和“即将死亡”来写,但根本的主题是哈里回到过去,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历程回顾。哈里热爱这个世界。
他有很多经历。跟不同女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经历,他都想写下来但却没来得及写。他最终没有能达到心中的目标。
死前,他悔恨至极。故事的结尾,他死于一个梦境:他乘着飞机,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山顶飞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
出生年代:1899-1961
名人职称:
名人国家: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9-1961
国籍:美国
所获奖项: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作家。生于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村。受家庭影响,酷爱打猎、钓鱼和拳击运动,对音乐、绘画也颇感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他见习记者,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其后参加战后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负重伤,经过13次手术,从身上取出200多块弹片。战后以驻欧记者身份长驻巴黎,结识了美国作家斯坦因和宠德等,开始发表作品。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是成名作,重要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和《永远了,武器》被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30年代,与“迷惘的一代”分道扬镳,海明威参交了左翼文艺运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参加过马德里保卫战。这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有的》(1937)、剧本《第五纵队》(1950)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等,后者标志着他创作上的一个新的至高点。
二次大战时,海明威曾用再见的游艇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海上搜寻纳粹潜艇,收到当局嘉奖。其后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
50年代,海明威又回到捕鱼、打猎等冒险生涯中去,应乘坐的汽车、飞机连连失事,在医院竟读到了关于她遇难身亡的讣告。这期间主要创作了《过何如林》(1950)和振撼欧美文坛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晚年由于多种疾病缠身,身心备受折磨,1961年7月2日,他用猎枪为自己戏剧性的一生画了句号。
海明威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在创作上,他最钟爱的主题是战争、死亡、男子汉气概和爱情。这也是他一生生命的主旋律。特别是“死亡”和“男子汉气概”,贯穿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成为他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再加上简洁有力,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语言,使他的创作在欧美文坛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在美国引起“一场文学革命”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老人与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

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取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埃尔内斯托•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澳亚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维西亚小庄园自杀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时的汽车行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他已经誉满人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那个小庄园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罗亚尔”拍手提打字机、狗坟、50只猫和他漫长人生旅途中创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许多年以后,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参观海明威的庄园后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少有的图书馆”。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
出生年代:1899-1961
名人职称:
名人国家: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9-1961
国籍:美国
所获奖项: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作家。生于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村。受家庭影响,酷爱打猎、钓鱼和拳击运动,对音乐、绘画也颇感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他见习记者,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其后参加战后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负重伤,经过13次手术,从身上取出200多块弹片。战后以驻欧记者身份长驻巴黎,结识了美国作家斯坦因和宠德等,开始发表作品。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是成名作,重要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和《永远了,武器》被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30年代,与“迷惘的一代”分道扬镳,海明威参交了左翼文艺运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参加过马德里保卫战。这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有的》(1937)、剧本《第五纵队》(1950)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等,后者标志着他创作上的一个新的至高点。
二次大战时,海明威曾用再见的游艇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海上搜寻纳粹潜艇,收到当局嘉奖。其后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
50年代,海明威又回到捕鱼、打猎等冒险生涯中去,应乘坐的汽车、飞机连连失事,在医院竟读到了关于她遇难身亡的讣告。这期间主要创作了《过何如林》(1950)和振撼欧美文坛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晚年由于多种疾病缠身,身心备受折磨,1961年7月2日,他用猎枪为自己戏剧性的一生画了句号。
海明威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在创作上,他最钟爱的主题是战争、死亡、男子汉气概和爱情。这也是他一生生命的主旋律。特别是“死亡”和“男子汉气概”,贯穿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成为他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再加上简洁有力,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语言,使他的创作在欧美文坛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在美国引起“一场文学革命”


海明威的资料视频

相关评论:
  • 17749516531海明威简介50字以内
    曲审樊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代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7月2日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参考资料:海明威自己的生命。

  • 17749516531歌手海明威的个人基本资料介绍
    曲审樊海鸣威,1982年7月10日出生于中国广州,是一名歌手。他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并签约于英皇星艺。以下是关于海明威的详细个人资料:基本信息:- 2000年,他获得了“新偶像”歌唱比赛的冠军。- 2005年,海明威参与了《雪狼湖》的演出。- 2006年,他在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节目中获得了亚军。- 2007年...

  • 17749516531海明威的详细资料
    曲审樊1.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1899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1961年逝世。2. 海明威的主要成就包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太阳照样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3. 海明威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他喜欢音乐、美术...

  • 17749516531海明威简介
    曲审樊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

  • 17749516531海明威怎么死的?
    曲审樊1961年7月,海明威因对自己才思枯竭和饱受疾病的折磨感到绝望而自杀,他把猎枪伸进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这是一种非常“男子汉”的自杀方式,以至于那支双管猎枪都被人们当成是一个“男子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象征。

  • 17749516531想了解歌手“海明威”和外国作者“海明威”的一些简单资料、
    曲审樊�8�3 5月首张个人专辑2007年初隆重推出 作者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1926年发表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作品表现战后青年人的幻灭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 17749516531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双语介绍
    曲审樊尽管福克纳在获奖上早于海明威,但他们的写作风格截然不同,这并不能否定海明威在文学殿堂中的地位。与福克纳复杂的密西西比叙事相比,海明威的作品结构简洁,人物叙述直接。他的标志性风格,如短小精悍的文字和对话主导的场景,赋予了其作品独特的易读性,让人一眼就能辨识出其作者的笔触。海明威的文学身份并...

  • 17749516531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作者海鸣威的资料
    曲审樊写《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作者全名叫做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并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却在1961年7月2日,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详细资料: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

  • 17749516531关于海明威的资料
    曲审樊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132.htm

  • 17749516531歌手海明威简介百度百科
    曲审樊四、个人生活 关于海明威的个人生活,他保持低调。他热爱音乐,也热爱生活,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情。他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以上是对歌手海明威的简介。如需更多关于海明威的信息,可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和专访文章,也可访问百度百科等网站获取更多资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