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师诸葛亮家训

来自:健康排行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诸葛亮家训?~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于乱。

诫外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养趣?何患于不济问?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承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 武春森要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诫子篇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评论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即扎硬寨,打死仗。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出于父子之情,便是不同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④,险躁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⑧,将复何及!

【注释】

①行:行为作风。

②淡泊:恬静寡欲,不图功名富贵;生活简朴,不追求享受。

③宁静:心情安静,专心致志。

④淫慢:放纵轻浮。励精:振奋精神,精益求精。

⑤险躁:浮躁,不冷静;治性:陶冶情操。

⑥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力衰,学无所成。

⑦接世:接触社会。

⑧穷庐:简陋的房屋。

释义:

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以静心来修炼性情,以恭俭来涵养品德。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学习需要心静,成材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年龄会同时光一起逝去,意志会随岁月一天天消磨,最后精力衰竭而学识无成,大多不被社会所用,到那时悲哀地守着没有前途的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阐述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写此书,以古代贤者所应具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素质要求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他以政治家的胸襟和眼光,结合切身经验,要求子孙从修身养德做起,励志勤学,为将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做好准备。

诸葛亮在信中指出,“淡泊”、“宁静”是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志向的前提。他还阐明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肯定了才能和学业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

诸葛亮还突出强调了“淫慢”与“险躁”是养性励志的大敌,从而更加肯定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最后,诸葛亮特别告诫子孙不要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要努力“接世”,经世致用,否则会老大徒伤悲,后悔莫及。诸葛亮在这封家信中的话,都是从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至今仍具有非常积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家训
远观青山年月依旧,近看人情时日无同。花开时蜂蝶聚,人困时亲朋稀。茶朋酒友,月会三千,急难相求,万中无一。平生无志喜入桃源,不敢望声名动地,不敢望富贵惊天,不敢望七步成篇,不敢望一言定国,不敢望珊瑚成树高百尺,不敢望琉璃瓦盖千层。但愿家不乏米,灶不断烟,茅屋不漏,布衣常缠,无荣无耻,骨肉团圆。退一步自然幽雅,忍一时何等清闲。让三分依然自在,耐片刻快活神仙。青山不管闲世事,绿水何曾洗是非。饮清净之茶,戒乱性之酒,交有道之朋,绝无德之友。人有二三件之能事,平生用之有余,尔二三之子若能如此,志之足矣!


三国军师诸葛亮家训视频

相关评论:
  • 13651272415三国军师诸葛亮家训
    邵骅司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④,险躁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⑧,将复何及!【注释】①行:行为作风。②淡泊:恬静寡欲...

  • 13651272415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邵骅司诸葛亮《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书信,文章从做人与处世两方面行正反论证。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全文通过智慧理性...

  • 13651272415诸葛亮写给家人的三封信,百世传诵,发人深省!
    邵骅司《又诫子书》集中体现了诸葛亮的教子饮酒合礼致性思想,可以说这是专门就事议事,因酒谈礼,他把设酒摆宴当作一种公关礼仪活动,并希望以酒为媒介,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调节人际关系。 诸葛亮在这篇家书中追求中和之美,认为饮酒太过和不及都不好。 图为诸葛村丞相祠堂。 诸葛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达200余座,...

  • 13651272415与《诫子书》有关的名人故事?
    邵骅司”诸葛亮亲自履行着“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也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他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来,诸葛瞻拜骑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升迁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并兼任军师将军...

  • 13651272415诫子书中的志与写写作文
    邵骅司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评论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

  • 13651272415<黑厚学>是怎样一本书,讲了些什么?
    邵骅司因为曹操这时还没抽出手来打他. 但好景不长,虽然有诸葛亮这个天才军师帮他,无奈兵力太少,干是新野又隹不下去了.逃到荆州,没想荆州又被孙权和曹操各自拿下,只有江夏了.孙权是乎又不想放过他,看来又只得厚作脸皮靠孙权,借人家荆州给自已留个窝.因为再跑就没人要人,唉!惨.试问历史上...

  • 13651272415文言文感想诫子书
    邵骅司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

  • 13651272415诸葛亮死后,刘禅查他家底后为什么大喊气死了?
    邵骅司还认为诸葛亮是个贪官,他感到无比的羞愧。不过诸葛亮一生清廉,一心辅佐他们,刘禅看到他的家底后气愤可能是因为刘禅相信小人谗言,误会了诸葛亮,反正我是搞不懂刘禅大怒的具体原因,按理来说朝中有这么清廉的宰相,应该感到庆幸才是,但是刘禅看到诸葛亮的家底后的第一反应却是大怒,实在不解。

  • 13651272415想不到刘备和诸葛亮都有这么血性刚烈的孙子
    邵骅司“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报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盖战死绵竹之心,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使当日甘心降魏以图苟全,则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家训,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则武侯存。” 诸葛亮有后人为国难而慷慨赴死,武侯之风骨万世留芳。罗贯中也有诗赞: “苍天有意绝炎刘,...

  • 13651272415同为蜀汉重要谋士,诸葛亮与庞统俩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邵骅司诸葛亮在临终前其《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以为,这正是他本人的写照,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为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从古至今,无数的知识分子献身国家,拯救民族的危难,心系苍生黎民,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功成名就的?最终能够归...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