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言文什么意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关于语文古文,"精神"一词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精神" jīng shén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天地万物的灵气。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於山川,地也。」

心神、神志。儒林外史.第五回:「精神颠倒,恍惚不宁。」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精神渐长,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

(本文摘自《汉典》)

2. “精神”用文言文怎么说

神、气、精、灵、魂。

一、神:精神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在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啊,就会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却。

二、气:指精神状态,情绪

未尝敢以矜气作立,惧其偃蹇而骄也。语出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

三、精:精神;精力

人死精亡而形存。——《论衡·论死》

译文:人死后精神消失而形体存在。

四、灵:指人的精神状态

不可内于灵台。不可入于灵府。——《庄子·德充府》。注:“皆谓心也。”

译文:不可放在灵台。不可以进入到心灵。

五、魂:精神,神志 。

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魂害怕因魄动。

3. 这段文言文什么意思

你看玉柔润而有光泽,体现的是“仁”的品质;质地致密而坚刚,是“智”的表现;虽然有棱有角,但不割伤人,这是“义”;玉体正而下坠,像谦恭待人的君子,这叫“礼”;玉制的乐器,你敲击它时,发出的声音清亮悠长,不敲时马上就停止(没有余音响个不停),这才算真正的“乐”;美和丑互不掩盖,是什么就是什么,是“忠”;色彩明明显显表露于外,丝毫没有隐掩,这就是“诚实”;玉的精气如白虹上达于天,这是通“天”;玉埋在山川之中,它的精气显现于山川,这是通“地”;人只要手执圭璋,就可以在交际中直接通达,这不正和有道德的人无所不通一样吗?这就是“德”!天下的人没有不看重玉的,这正如天下人没有不看重万物运行所遵循的规律———“道”一样,

4. 古文什么意思

(1)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2) 同本义 [press down]

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说文》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项王按剑而跽曰。——《史记·项羽本记》

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4) 控制;抑止 [control;restrain]

以按徂旅。——《诗·大雅·皇矣》

按强助弱。——《管子·霸言》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召类》

何不按兵束甲。——《资治通鉴》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不行。——《三国演义》

(5) 又如:按下此事不提;按不住心头怒火

(6) 考察,考验 [examine]

按诛五人。——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影胡公按部。——《明史·海瑞传》

(7) 又如:按杀(查实处死);按讨(查验究治)

(8) 打 [strike]

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9) 又如:按曲(击节唱曲);按键;按拍(打拍子);按板(拍击板眼);按鼓;按丝竹;按乐;按风琴

(10) *** ,用手在人身上推、捏、揉 [massage]

其治导引按蹻。——《素问·异法方宜论》

按金驹,立长沟,枇杷落尽茱萸秋。——袁宏道《拟古乐府》

(11) 又如:按跷(抚摩导引)

(12) 巡视 [perambulate]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3) 又如:按察(巡行视察);巡按(官名);按察司(官名。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明、清时一省的司法和检察机关);按临(按察考核;巡行到达)

(14) 通“安”。安置;安定 [emplace;resettle;arrange for]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汉书·高帝纪》

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三国志·郭淮传》

这样可以么?

5. 下面这段文言文什么意思

原文:

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故曰:『夫谓啬,是以蚤服。』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故曰:『重积德。』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故曰:『蚤服是谓重积德。』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无不克』。无不克本于重积德,故曰『重积德则无不克』。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 *** 人从。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故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译文——————————

听力、视力和智力是自然生成的,它们的动静思虑是人为的,人为的是指,要依靠自然生成的视力去看,依靠自然生成的听力去听,依靠自然生成的智力去思考。所以视力用得过度,眼睛就不明;听力用得过度,耳朵就不灵;思虑过度,智力的认识功能就混乱。眼睛不明,就不能判断黑白界限;耳朵不灵,就不能区别清浊声音;智力的认识功能混乱,就不能弄清得失根据。眼睛不能判断黑白颜色就叫做盲,耳朵不能区别清浊声音就叫做聋,心智不能弄清得失根据就叫做狂。盲就不能躲避白天的危险,聋就不能知道雷霆的危害,狂就不能免于社会法令予以惩罚的灾祸。《老子》所说的“治人”,是说的适应动静的节律,节省脑力的消耗。所说的“事天”,是说的不要用尽听力、视力,不要用过智力认识功能的限度。如果完全用尽,就会过度费神;过度费神,盲聋狂乱的祸害就会到来,因此要节省。节省是指爱惜精神,节省脑力。所以《老子》说:“治人事天没有比得上节省的。”

众人用神浮躁,浮躁就浪费,浪费叫做侈。圣人用神安静,安静就少费,少费叫做音。节省作为一种方法,产生于大小规律。能够节省,也就是服从于大小规律。众人遭受灾患,陷入祸害,仍不知退,而不服从大小规律。圣人虽然不曾看见祸患的苗头,就虚静无为地服从于大小规律,这叫“早服”。所以《老子》说:“正因为圣人节省,所以能够早服。”

懂得“治人”的人,他的思虑安静;懂得“事天”的人,他的器官畅通。思虑安静,旧德就不会丧失;器官畅通,精气就每天摄入。所以说“不断积德。”能使旧德不失,新的精每天到来的人,就是“早服”的人。所以《老子》说:“早服,指的是不断积德。”积德然后神静;神静然后精气多;精气多然后计谋得当;计谋得当然后能驾驭万物;能驾驭万物,打仗就容易胜敌;打仗容易胜敌,理论就必然称雄于世;理论必然称雄于世,所以说“无往不胜。”无往不胜本于不断积德,所以《老子》说:“不断积德就无往不胜。”打仗容易战胜敌人,就会拥有天下;理论必然称雄于世,民众就会服从。进可以拥有天下,退可以使民众服从,这种法术非常深远,众人也就看不到它的首尾;看不到它的首尾,因此不能知道它的究底,所以《老子》说:“无往不胜,就没有人知道他的究底。”

6. 【请问这段文言文什么意思呢

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认识宇宙的奥妙,乃至执掌宇宙的运行,人生就完备了。

(丰铭按:一个“观”字,一个“执”字,显示了道家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尽矣”,广延之即为“这是智慧生命追求的极致”。)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宇宙间有五种形迹难以捉摸的物质,能够发现它们的人就有了昌盛之道。

(丰铭按:五贼——即五行——古人将万物运行归纳为五种相互作用的规律——推广言之即道。为什么说能够发现利用五行功用者昌呢?这就涉及到五行的妙用了。五行的作用关系除了基本的生克,还有相冲、乘侮等复杂的作用关系。五行涉猎广泛,拿火和金工业应用上的关系举个例子:

旺木生火—火旺则金熔—工业冶炼

相木生火—火相金才成器—锻造修饰

土泻火休—金火相安—譬如发动机与汽油等休火

水相火囚――火被金乘――打火机利用火石的摩擦点火

水旺火死――火被金侮――金属的利用反客为主,这个应用的更广泛,比如电线可见。

世间早已见用五贼了,所以才有今日之荣昌局面。还是那句话,古人的知性感受、古人的抱负理想,是在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下逐步深化和实现的。在古人眼里,世间事物莫不可归类于五行,反之,五行作用的利用也可以影响甚至左右事物的发展。其实古人也只是借五行讲世间的规律。)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人能够认识五行的运化规则,进而将之实施运用于宇宙自然。这样宇宙都成了我们的工具,所有事物都与我们心息相关了。

(丰铭按:这句的意思是,反夺五行造化,在于一心运用。)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宇宙自然的所向,(现阶段的结晶)就是人。而人的心灵意识,又是其机要所在。宇宙自然所遵循的规律,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

(丰铭按:单解释“机”有些抽象,但说到“契机”就好理解了,其实两者在这里意思差不多。四两拨千金的那个着力点,保持飞机不失衡的那个力量,各个影响事件的切入点都是机。)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象要是反常,星宿都要移位。大地要是反常,龙蛇都要由地上奋起。人如果反常(搞起破坏),天地都要变迁动容。人要是与大自然合理共处,世界就安定稳固了。

(丰铭按:什么叫天人合发呢?就是互相补益,大自然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人类则合理利用乃至改造大自然,比如沙漠绿化、开发无害能源而停止开采矿藏……)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事物的性质有巧有拙,我们可以有针对的加以利用。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九窍是邪恶物的入口,其中眼、耳、口是要点,可以通过动静机宜把握好。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火生于木,火燃烧时必然把木“反”克。奸党生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孳养出奸党时体制也就溃败了。知道这个道理而修炼,我们称之为圣人。

(丰铭按:火生于木,木生火时自己也被焚燃了,这对于木来说是祸。这两个比喻是用来说明邪念与心性的关系。邪生于心,心必克溃的意思,要想邪不入心,就要如上面所说的动静妙然间。)




精神文言文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3061762192但是曹贼是一种精神用文言文怎么说?
    史闵姚答:但曹贼是一种精神可用文言文这样说:但曹贼乃众之率也!精神可用“率”表示,楷模、表率的意思。

  • 13061762192用文言文表达先锋精神
    史闵姚答:先锋精神 先锋神 《百度文言文翻译》

  • 13061762192精神集中的样子用文言文怎么讲
    史闵姚答:神聚/神专/专于/痴于/痴中……

  • 13061762192以至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史闵姚答:在文学中,「以至」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坚持和信念。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了保护自己钟爱的人,不惜放弃自己的家族和权力,最终达到了人生的极致。在传统文化中,「以至」更是代表了一种真诚、忠诚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引导人们走向正义和进步。在今天,「以至」也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追求和决心。

  • 13061762192...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段什么意思
    史闵姚答:意思:人在幼年的时候,注意力高,容易专心,长大成人就不这样了,精神涣散,难以专心,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人进行教育,千万不要从过这个大好时机。出处: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文言文《求学须早》。原文节选: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

  • 13061762192文言文语什么意思
    史闵姚答: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强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

  • 13061762192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有什么用?学习古文有什么意义为什
    史闵姚答: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体有以下几点意义:1、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 13061762192有以在文言中是什么意思
    史闵姚答:四、在古代诗词歌赋中,"有以"常常被用来形容某种美好的景象或者崇高的情感。五、使用"有以"这个词汇,不仅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还能够传达出深刻的人文情感。六、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文言文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淘汰。但是,"有以"这个词汇的精神内涵,却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七、在当今社会,每...

  • 13061762192让我休息一会在古文里怎么说?
    史闵姚答:容我小憩片刻。休,一个人靠在树木上歇一会儿。《尔雅》解释:休,息也。息,《释言》解释:息,休也。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一样的,都是休息的意思。文言文表示休息,只需要用其中一个字。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或‍“景公猎,休,坐地而食。”在文言文中,休息还可以用以下字...

  • 13061762192初中文言文全解与检测内容简介
    史闵姚答:“总结与赏析”分析课文特点,拓展思路。阅读与拓展分为“课文检测”和“延伸阅读”,前者是课内练习,后者是课外阅读,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诵读课文”和“专题”则强调“文题简介”、“原文与译文”、“注释”和“总结与赏析”,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突出该学年语文学科中文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