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最正统的朝代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说元清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朝代~

“某朝是不是中国的正统/正朔”,一直是网络社区热门的争议话题,尤以元、清为最。但实际上“正朔”和“正统”并不是一回事,更不能混用。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正朔”是并列结构,“正+朔”,而“正统”是偏正结构,“正的统”。
而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误解,还远不止于此。本文尝试辨其异同,考其源流,以飨读者。
一、正朔:从历法概念到礼仪文化
“正朔”本来是历法概念,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所谓“夏历建寅,殷历建丑,周历建子”,夏商周三代的正月——据说,其实很可能是汉儒瞎编的——是不一样的,分别相当于今天农历的一月、十二月、十一月。因为根据公羊学派的观点,“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正朔是“受天命”的表现。
而汉以后的“改正朔”就很少这么折腾了,一般只改“元年”即改年号而不改“正月”,只有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等几个例外A。所以“正朔”很多时候就代指年号,“建正朔”基本上是“建号称帝”的同义词。《册府元龟·僭伪部·总序》:
凡十有六国焉,俱僭大号,各建正朔,或称王爵······
《玉壶清话》卷九:
广陵杨氏,当天佑戊寅间,江、淮无主,奄三十郡,自建正朔,制度草创。
而“称(用/奉/行/禀/尊)某正朔”即指使用另一政权的年号,则是对其称臣的表现。《晋书·地理志》:
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三:
上遗左副元帅宗维书: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
“颁正朔”则是教化四夷的重要手段。《旧唐书·刘仁轨传》:
于州司请历日一卷,并七庙讳,人怪其故,答曰:“拟削平辽海,颁示国家正朔,使夷俗遵奉焉。”
《殊域周咨录》卷七:
宣德元年,行人黄原昌颁正朔至其国。
另外,根据“存亡继绝”的原则,还会让前朝后裔在封地内保留其正朔。《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
此外,“正朔”又常与衣冠服色并称,泛指整个礼仪文化、典章制度。《汉书·韩安国传》:
自三代之盛,夷狄不与正朔服色,非威不能制,强弗能服也。
《南齐书·祥瑞志》:
获玺方寸四分·····欲献虏主。惠度睹其文,窃谓“当今衣冠正朔,在于齐国”。
同时,这也是今天的一些历史爱好者最喜欢使用的义项,毕竟年号不能重建,服饰却可以复兴。而汉服群体又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关于“元清非正统”的争论,因此我颇怀疑将“正朔”误以为“正统”之同义词而使用,就是发生在这一过程中。
二、正统之统:传承还是合并
正统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较为常用的,也并不难懂:正确的正,传统的统。“正”是用来修饰“统”的,而“统”就是“传承”的意思,可以是王朝之统,也可以是家族、学派、宗教、政党之统,所谓“血统”“道统”“法统”都是这个意思。
但是一旦涉及到“王朝”,就有人非要舍弃时间意义上的“传承”而把“统”解释为空间意义上的“统一”、“合并”,实在是耐人寻味。那我们不妨追根溯源,来看看“统”字含义的演变过程。

上图是小篆的“统”字,左边是系字旁,表示与丝相关,右边描绘的是“缫丝”即将蚕茧抽出蚕丝的过程。
统的本义,就是指丝线的线头,也就是“开始”。所谓“王者大一统”,就是“王者尊崇最根本的开始”。所以,历法中的“正朔”才如此重要,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自然可以称得上是“最根本的开始”。
有了线头(统),就能理丝为线(纪),有了开始,自然就会有传承。统、纪二字互训,都可以作为“史”的别称,历代史书也多有名为某统某纪者。
而空间意义上的“合并”,是后起之义。欧阳修《正统论》开头即引用《公羊传》的“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却说“统”就是“合天下于一”,从他的后文来看,此处显然是故意的曲解:
私东晋者曰:隋得陈,然后天下一。则推其统曰:晋、宋、齐、梁、陈、隋。私后魏者曰:统必有所受。则推其统曰:唐受之隋,隋受之后周,后周受之后魏。
“统必有所受”的统,显然只能理解为时间意义上的“传承”,而要表达“合并”的意思,有“一”这个最简单的字足矣——想想《阿房宫赋》的开头:“六王毕,四海一”,何须“统”字?
然而欧阳修的这篇文章,又是将王朝合法性之争概括为“正统论”的开始,此前则只有“正闰论”和“继统论”(而“正统”一词,最早是形容家族血统和帝系禅代的)。所以其影(wu)响(dao)十分广泛。事实上这种解读不光从词义上是错的,也偏离了“正闰论”和“继统论”的重点。
所谓“正闰”就是正和不正,而“继统”则是“承谁家统”的问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统必有所受”。
打个比方,“正闰论”关心的是:前头那根线,材质好不好,接上去能不能导电?“继统论”考虑的是:前头那么多线,我应该接哪根?是就近接,还是挑一根好的接?
“继统论”虽然不直接提“正”,但其选择标准必然同时也是“正”的评价标准。可以说,它与“正闰论”本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后者更多的用来评价统一王朝,而前者只能是针对分裂时期政权的讨论。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结语中称,“以正统而论,正之为义犹重于统”,此言得之,而欧阳修《正统论》非但曲解了“统”字,更将“正统论”的重点转移到了“统一",这实际上是用实用主义取代了道德主义,也正是这种混淆,让梁启超做出了“正统论自相矛盾”的论断,其实是打错了地方。
三、正统之“正”: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
何为正,何为不正,众说纷纭,但是在我看来都可以归结为上面说的“道德主义”和“实用主义”两大类。前者以“德行”为准,后者以“功用”为尊。
汉初关于秦是否为闰位的争论,就是前者的代表。《资治通鉴·魏纪一》:
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
可见秦“不正”的原因是“暴政”。同样,以权臣篡位为闰、夷狄入主中原为闰者,这些都是“道德评价”的范畴,也就是饶宗颐所说的“历史之秤谓之正”。元、清以此类标准来衡量,恐怕很难过关。
而以“统合九州”为正统标准的,显然属于后者,如苏轼《后正统论》:
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耳。
而今天很多力主“元清为正统”的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在领土方面的贡献。此外,实用主义还体现为“私本朝”,也就是著者为了自身所处朝代的合法性而做出各种“强行解释”,比如习凿齿的《晋承汉统论》。
但是—— 别忘了,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某王朝好不好”,而是“某王朝是不是正统”,前者是一个开放性的评价类问题,而后者是一个史学史上的观念问题,关键不在于你怎么看,而在于历代史家怎么看。
“正统”的价值评价体系,是基于儒家经典的产物,古代的历史学,也基本都是秉持儒家史观的,那么——儒家是“道德主义”的,还是“实用主义”的呢?答案很明显:不讲道德的儒家还是儒家吗?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附录中收集了的历代关于“正统”的讨论,可以看出,唐宋时即有皇甫湜、张栻、郑思肖等以“夷狄”斥元魏为闰位,到明代这种观点则更进一步,成为主流,胡翰、方孝孺、徐奋鹏、杨慎、丘濬、费訚、章潢,皆持此论。除此之外,明人对重修宋史有极强烈的热衷,也大抵是不满于元朝将宋、辽、金并列而意图重新书写“正统”,其中影响最大的王洙《宋史质》和柯维骐《宋史新编》更是直接“以明继宋”,元代年号一概摒弃不用。清代文网森严,除王夫之、甘京这两位遗民明言“元清非正统”外,学者皆闭口不谈元明,但却大多极力批评此前历代王朝,冠以无统、绝统、变统、霸统、窃统等名义,则总而言之,“道德判断”是史家主流,以"华夷"别正统也不是现代人的发明。
事实上,道德判断正是中国传统史学“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之精神所在,饶宗颐先生就认为“对君主行为可作严厉而正义之道德评判,其由来甚远,实为中国史家之优良传统,不容忽视者也。”又称“持此论者,皆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态度”。书中但凡提到郑思肖、方孝孺、章潢等力斥异族政权者,无不大加赞赏,“持论甚正”“不屈服于某种政治势力”“其见识伟矣,其人格夐矣”,对清人“正闰不当论内外”的言论则认为是“在满清帝制下 ,立论不得不如此”。
很多人喜欢将“官修前朝正史”视为承认前朝正统的标志,但这显然无法解释唐初一口气修史八部,也无法解释明修元史以铁木真为起点。实际上修史更多的宣告前朝的彻底死亡,这也是明初修元史如此匆忙的一个原因。更何况,青史是非,本就不该是皇帝一言而决,连明人都不迷信这种“钦定”,我们难道要比他们还唯唯诺诺吗?
梁启超即认为正统论有“奴隶根性”,“成即为王,败则为寇,此真持正统论之史家所奉为月旦法门者”,其实这些话用来评价欧阳修、司马光等人“九州合一为正统”的实用主义标准,倒还真是挺合适的:实用主义史观,无论如何都脱不出“成王败寇”四字。“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是不太光彩的大实话,而“正统兵强马壮者为之”就很让人无语了。
更有意思的是,为本朝服务的实用主义标准,也会被别人拿去用。北宋文人喜欢将“统一”作为正统的标准,因为他们要强调自己和五代的不同。但是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这种“并有天下才能称正统”的逻辑,成为了促使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的动因之一。《元史·刘整传》:
入朝劝伐宋,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世祖曰:“朕意决矣。”
当然一句话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至少能够说明,实用主义的标准,是会有反噬自身之危险的。
其实,今天的实用主义者完全没有必要来争抢“正统”这种没什么用的虚名,今天不再是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了。欲为“暴秦”张目者,不必称秦是正统,大可以自建一套法家史观;欲为元、清正名者,更无需将“正统”这顶不合身的帽子强行戴到它们头上,或许“内亚史观”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正统论”这一曾经的“历史之秤”,现在也只是被摆在秤上被称量的一种物品而已。与其用它来褒贬历代王朝,不如以它为对象来研究我们的传统史学精神。超越“正统”之争,方能体会到历史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夏朝-商-周朝-秦朝-西汉-东汉-魏国-西晋-东晋-刘宋-南齐-南梁-陈朝-隋朝(灭陈朝后)-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灭南宋后)-明朝-清朝-民国-共和国。

这个是中国正统的王朝,二十四史里面,再加上清-民国-共和国

这里面真正统一的,夏商周不说了,面积太小。魏国没统一,但是魏是正统。西晋司马炎才统一的三国。后来的南北朝、五代十国也不算,直到隋。民国虽然名义上统一,但也属于军阀割据。

很简单,嬴政贵族出身;刘邦是泗水亭亭长,汉朝的政权合法性仅次于明朝;李渊是贵族出身,赵匡胤贵族出身并且强行黄袍加身;忽必烈是异族入侵且贵族出身;皇太极也是异族捡漏加上满清大屠杀残暴立国,合法性最低;太平天国虽也是农民起义,但拜上帝教不伦不类,试图毁掉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做坏事太多;只有朱元璋是叫花子出身,彻彻底底的底层人士,本来只是想出家当个和尚,结果不曾想庙也被蒙古人毁了,而且投靠郭子兴前还是犹豫再三,去庙里抽签后才参加的革命,最重要的是明朝推翻元朝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农民起义,而且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成功推翻了蒙古人的“殖民统治”,所以明朝的政权合法性是历史上所有王朝中最高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正统的朝代。

你这个问题并不对。明建立之初很多知识分子并不认可其为正统。

这得去问那些在贴吧胡说八道的人,天天造谣生事还要不要脸。


为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最正统的朝代视频

相关评论:
  • 15681586988为什么南宋被后世认定为正统王朝,南明却不是?
    支牲甘但是,在历史上的几个分裂时期,偏安一隅的王朝是在不在少数,而其中有些政权被后世认定为正统,比如东晋和南宋;有些就不被历史所承认,比如南明。之所以出现这种区别对待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五点:第一、政治合法性上的区别 明朝末年的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表示, 中国的朝代更迭“可禅,可继,可革...

  • 15681586988中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属于正统朝代
    支牲甘夏朝-商-周朝-秦朝-西汉-东汉-魏国-西晋-东晋-刘宋-南齐-南梁-陈朝-隋朝(灭陈朝后)-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灭南宋后)-明朝-清朝-民国-共和国。这个是中国正统的王朝,二十四史里面,再加上清-民国-共和国 这里面真正统一的,夏商周不说了,面积太小。魏国没统一...

  • 15681586988明朝时候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支牲甘第二:正统之后经历了土木之变,明王朝由盛转衰,一直到灭亡一蹶不振1:明英宗朱祁镇一度被瓦剌俘虏,明王朝由盛转衰,一直到灭亡萎靡不振 明宣宗之后,是他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不好,我个人认为是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大昏君。不管怎么样,二次夺得皇位。在位时间做的最好的...

  • 15681586988明朝真的像某些历史学家说的那么不堪吗?
    支牲甘这要看指哪个方面了。明朝作为一个持续了近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有过巅峰有过低谷。有很多方面确实很不堪,比如出现了最多的名太监,最严厉的特务机构,当人质的皇帝,当木匠的皇帝,四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沉迷嗑药的皇帝等等。而且明明还有机会,但还是把自己弄亡了国。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称道的,扫荡...

  • 15681586988为何明朝皇帝名声不好?
    支牲甘尤其是对于明朝的皇帝,几乎没有一个名声好的:杀人如麻的洪武、灭人十族的永乐、蟋蟀皇帝宣德、兵败被俘的正统、热衷仙术的嘉靖、二十七年不上朝的万历、木匠皇帝天启、亡国之君崇祯等等,似乎他们每一个都可作为帝王治国执政的反面教材。 按说,明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也是中国...

  • 15681586988为什么明朝皇帝评价不高:清朝统治者的贬值
    支牲甘虽然历史学家早就断定明朝是由伟大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但它持续了12年,16个皇帝,17个朝代,276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强大而有效的封建王朝。有评论说:明朝是中国继周、汉、唐之后的黄金时代,其历史被称为统一唐宋和远离汉唐。大明,没有汉唐的亲戚,也没有宋朝的古币,被皇帝统治,但是君主死在这个国家。应该会被...

  • 15681586988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推翻前朝的朝代,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支牲甘但根据后来大一统的元朝划分,宋辽金都属于正统王朝,所以虽然它们没有大一统中国,但是可以称之为朝,所以今天说起那段历史,可以称之为宋朝、辽朝、金朝。虽然很多人认为元朝灭亡以后,还有北元政权,所以明朝不算是推翻前朝统治,但是很明显随着徐达北伐成功,元朝全国性统治已经结束,北元只是地方割据政权,...

  • 15681586988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建国之后都会绞尽脑汁证明自己是“正统”,并且在之...
    支牲甘但是后来人还是觉得要当天子还是需要一个出身,因此要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因此才拼命证明自己的正统,不过也有例外,例如明朝开过皇帝朱元璋,在登基后大臣们忙着给他找显赫的祖先时,他却自称“我本淮右布衣”此等豪情令人仰视!大杀功臣其实也不是很多的,历史上以杀功臣出名的也就只有刘邦和朱元璋,...

  • 15681586988朱元璋承认元朝是中华正统,那是无稽之谈?
    支牲甘在朱元璋的努力推广下,拥有明朝特色的汉服很快在全国各地流行了起来,而统治中华400多年的胡化彻底消失于中原地区,汉文化再次得到了复兴。元朝入主中国,这是谁也没办法否认的历史事实。元朝是中国的历史,但朱元璋压根就没承认胡元是中华正统一说?就好像唐太宗李世民号称“天可汗”,但你不能因此说他是胡...

  • 15681586988明朝为什么叫明朝 明朝叫明朝的原因是什么
    支牲甘1、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3、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