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如法来修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听听六祖开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一般意义上,出家是为了成佛,那么,究竟什么是佛呢?慧能说:“佛者,觉也。”也就是说,佛就是佛教的觉悟和智慧,而这种觉悟和智慧就是慧能所说的本心、本性。
在禅宗看来,由心所决定的万法不仅包括人的善恶行为及其结果,而且包括佛教的经典教义。如果说万法是由人心决定的,那就可以说佛教的经典教义也是依赖于人才得以成立的。所以对于“出家”,慧能是不鼓励的。他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待,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

慧能皈依佛门后长期没有正式出家,他的顿悟体验也不是独自在深山里打坐时发生的,所以他提倡禅修要在世事上实践,他说:“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后世改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般若品第二》),强调佛法与世间两者的相即不离的关系。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疑问品第三》),认为修行重在心平行直而不是持戒修禅;要讲恩重义,孝顺父母,上下同情爱护。这是强调佛法、禅修不能脱离世间、人间,提倡在世间、人间修行。
在慧能看来,修习佛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明心见性,从他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心见性并不一定要在寺院中进行,所以修行并不一定都要出家,在家信众同样可以修行。修行者如果自心的迷惘没有清净,即使有出家的形式,也不能得解脱。出家后的僧人如果不真修实行,也不能得解脱。所以修行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内心的信仰、真实的修行和对觉悟的追求。所以慧能提倡的在家修行,只要求修行者遵守佛教的基本戒律,对自己的本性进行发现,一样可以成佛。

慧能所提倡的在家出家理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忠孝道德。认为任何一个人对父母要孝顺,对君王要尽忠,对朋友要诚信。此外,还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此种种,就和佛教出家为僧的做法是相矛盾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本土文化的伦理、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批评,不论是儒家还是道教,都批评过佛教的“不忠不孝”。所以,禅宗慧能“在家出家”的理论,可以说,巧妙地调和了这种矛盾,这个中国化的佛教门派提倡在家修行,可以使世人开明智慧,又可以保全中国的忠义思想。慧能的南禅宗,打破了佛教出家修行的传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学人,即居士。
慧能的这种“在家出家”的观点,对中国居士佛教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佛教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既然是居士,就要多做善事,多行善举,从“三皈五戒十善”开始,从“六度波罗蜜”做起。
“三皈五戒十善”是居士的基本要求,“三皈依”指的是要皈依佛、皈依僧、皈依法,“五戒”指的是修行者的行为规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指的是“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等十种善的行为。
“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理性,本质上是无形无相,没有形象也缺少内涵。但是要告诉众生,什么是佛的形象,是要借助于具体的物来表现。例如居士们供佛,佛像是供养的必需品,通过礼拜佛像,最终可以证明佛是和佛像一样具有立体性。但是理性是无形无相的,但是众生供上佛像,借助于有相,有形,居士就能了解具体的无相。理事不相分离,理离不开事,事也离不来理,只有理,没有事,佛就不可能表现出来;只有事,没有理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要吃饭,都要穿衣,都要学习,都要生活。总之,便是居士如何来做事。居士们做事如法,以事就合于礼,如法如律的按照“佛”的教训做事,完成最后其余的事相,便可以进入佛的理体。越明理的人,在事相上做的越好。如果自己不明理,甚至有时候在事相上有一些偏见。比如有些时候修行在家居士,只为了修行而抛弃家庭不管,导致家庭不和等恶果,无法实现自己的福田。因此修行不仅从事的角度得以明确,而且需要借助于事把“佛”具体地表现出来。
按照上述规则,了解从事相上依照“佛”的教育来行使自己的行为,因此可以先从敬佛、敬法、敬僧,开始学习。敬,讲恭敬,而恭敬的恭,可以通过篆字得以书写。“恭”字的下面就是两个“手”,两个“手”中间就是一个“行”,“行”是大家平时而言的顶礼,礼便是敬的意思,即为恭敬的敬。居士们礼佛的原因是居士对佛的恭敬之心,居士的心对佛的恭敬,人们却不知道通过何种方式来表达。当积累达到这种积点的时候,从内心现生于礼,五体投地,来礼拜佛。作为一位佛教徒,想得到修学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从恭敬开始学起。


如瑞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如法来修行视频

相关评论:
  • 18820687657如瑞法师追忆梦参老和尚:老和尚是为众生而活
    广庭启壹:老和尚弘法路经香港,入住宾馆即问:「此房一夜何价?」居士答:「您老但住,无需问价。」老和尚曰:「看我福报能受得起否?」我在旁有所触动:有福知福须培福,自忖德行懂惜福,福报如水养智鱼,莫敢轻易损己福。贰:梦老和尚九十六岁高龄,应众生之请南北往来弘法不停。有居士问老和尚累...

  • 18820687657如瑞法师的介绍
    广庭启如瑞法师, 一九五七年生于太原市,在本市读中学、大学,后任中学老师。又于北师大中文院进修研究生。八十年代初期出家。

  • 18820687657如瑞法师: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广庭启问: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如瑞法师开示:佛教里有很多的佛菩萨,每个人的因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见观世音菩萨就觉得很欢喜,有的看到释迦牟尼佛觉得欢喜。这就是自己与哪尊佛有缘,和哪尊菩萨有缘,你供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供释迦牟尼佛呢?作为人,我们都应该有报恩...

  • 18820687657如瑞法师的师父
    广庭启如瑞法师是一代名尼上通下愿老法师的得意弟子。通愿法师(1913-1991),中国当代名尼。俗姓翟,名尧臣,祖籍山东。祖父辈迁黑龙江双城县。自幼读书,1937年念至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1940年从慈舟老法师出家,法名通愿,号妙体。1941-1955年北京通教寺参学,依止开慧比丘尼,开始弘法生涯。1956-...

  • 188206876572014年如瑞法师讲比丘尼戒本讲稿
    广庭启佛教有规定,出家人的戒律,在家居士禁止随便阅读。因此如瑞法师讲比丘尼戒本讲稿,仅仅出家人可以阅读。因此网上也找不到这个资料。

  • 18820687657居士供养念佛堂买水果蔬菜的钱,可以拿去寺院交火柴费吗?会落因果吗...
    广庭启如瑞法师类似问答:应该专款专用 问:居士到寺院吃饭,把钱放到大殿功德箱交饭钱,如果把钱用在工程上是否没交饭钱?答:是的。因为饭钱属于道粮款, 是用来买大米、白面等做饭使用的款,如果把钱用在工程建筑上, 和饭钱是两回事,所以饭钱你当然没交。寺庙里的钱都是专款专用,比如你这个钱是局于塑阿...

  • 18820687657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如瑞法师)
    广庭启根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唐天宝元年(742)时,鉴真大师在扬州大明寺为大众僧讲解戒律,当时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法师等,来大唐求戒法,以补日本戒律之缺。礼拜大师之后,日本法师说:“我国在大海之中,不知离中国几千万里。虽然有佛法,但没有能传戒之人。就像漫漫长夜里,要在幽室找东西,没...

  • 18820687657如瑞法师:为什么发菩提心的功德那么大
    广庭启如瑞法师:为什么发菩提心的功德那么大 说不舍菩萨业供养,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恶业不去造作,一切善业都要努力地来作。菩萨业,就是六度万行,专门忘我利他的事业。就是说发了菩提心当然要努力地来作菩萨的事业,让我们的心和行能够结合,就是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我们懂得了发心,就像五浊恶世...

  • 18820687657如瑞法师: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广庭启不是的,上香礼佛,用普通的香即可。佛菩萨教导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我们学佛的重点,你能改正过失,并行善积德,做佛菩萨的好学生,佛菩萨知道了,会非常高兴,你因此也会有很好的福气,运气的!试想,佛菩萨祝福老老实实改正过失,并行善积德的好人,还是祝福费心机择名寺上高香讨好...

  • 18820687657如瑞法师: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佛教网
    广庭启他不经意一回头,一个担柴的人在后面走着。他一下子知足心生起来了,便说:“不能比!比比前面骑大马的不如,但比比行脚的人却好多了。”人比比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知足感就来了。如果往前面比,永远比不上,就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求。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和别人去攀比。别人有小轿车,你也要有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