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的文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描写故宫美景的文章~

在我国首都北京,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它原是历史上最后两个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宫,现在叫它“故宫”。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全部宫殿和庭院共占地72万多平方米,合1087市亩。当时劳动人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建了这座集中体现中国建筑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从总的布局来说,分前后两大部分,俗称外朝和内廷。前部主要宫殿,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为中心,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这部分宫殿是封建皇帝行使专制政权的主要场所。后部以乾清宫、坤宁宫和东西6官组成,是封建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区域,在清代也作皇帝进行日常统治活动的地方。前后两部宫殿,按中国建筑以4根柱子当中的空间为一间计算,全部宫殿共约九千多间。宫殿群的外围,用 10米高的紫禁城和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起来。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像是一幅千门万户的绘画长卷。紫禁城的正门叫“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墩台上,有1组建筑。正中是9间面宽的大殿,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这种布局,给人以极大的吸引力。登上太和门,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1座大殿堂——太和殿出现在眼前。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前后排列在一个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这就是外朝的3大殿。基台3层重叠,每层周围都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种构件垒砌,造型优美。下层基台最大,通过龙墀走道上达中层,再通过中层龙墀到达上层台面。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雕“御路”,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玲珑秀丽,重叠起伏,像是白玉砌的山峦。这是我国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25000平方米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唇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大雨如白练,小雨如冰柱,千龙喷水,蔚为大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太和殿高35.05米,用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构成4大坡的屋面。我国古代建筑屋面呈现坡度,这跟建筑技术有关。这种构架习惯上称抬梁式。先在基础上立木柱,在柱上架大梁,又在梁上立小矮柱 (瓜柱),然后再架上一层比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而每层的梁却逐层缩短。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 (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于梁架逐层加高,而小梁逐层缩短,就构成具有坡度的屋面。太和殿的四大坡顶就是这样构成的。

太和殿殿座南北纵深37.20米,东西横广63.96米。由南北纵深计算,木柱是6根为一组;东西横阔计算,是12根为一组。殿内支承梁架的柱子名金柱,高14.4米,柱径1.06米,都是整块巨材。以每四柱的空间作为一间计算,太和殿是由55间组成的大殿堂。殿里的“天花”、“藻井”,殿外檐下的“斗栱”,都加彩绘,富丽堂皇。“斗栱”是我国建筑中的一种特殊构件。斗的形状像一个小方木斗;弓形又像船形的木块叫做栱。斗在下面,栱安放在斗的上面槽里,总称斗栱。这种构件,装在柱头上的叫柱头科,分组装在外檐两柱之间额枋上的平板枋 (又名坐斗枋)叫平身科,装在角柱上的叫角科。像太和殿这样出檐深远的大殿堂,各组斗栱可以重叠挑出多层,术语叫做几跴。檐下斗栱,在建筑上具有两重作用:主要在结构上起到支撑作用,支托屋檐重量通过斗栱过渡到立柱上;另外,由于在檐下重叠挑出,并加彩绘,远望如重峦叠翠,具有装饰作用。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它是封建皇帝向全国发布号令和举行大典礼的场所,建筑形体要求庄严雄伟,富丽堂皇。这个建筑是达到了所要求的效果的。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垂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太和殿就是这种造型的大殿。中和殿高27米,是屋顶有4条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保和殿高29米,是屋顶有9条脊的殿堂。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在3大殿之后,有一片大广场,正北是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前金狮金缸相对排列。门里是后3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后,是皇后的寝宫。在两宫之间夹立着一座方殿,名叫交泰殿,是内廷的小礼堂。皇后每年过生日的庆典和所谓亲蚕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在后三宫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以及管理宫廷日常生活的处所。此外还有左右对称的日精门、月华门、龙光门、凤彩门、基化门、端则门、隆福门、景和门,通妃子居住的东西六宫。这种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有秀石叠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上述这些宫殿建筑,都在紫禁城围绕之内。紫禁城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在紫禁城四隅还各有角楼一座,角楼高27.50米,十字屋脊,三重檐叠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面对紫禁城北门,有高耸的景山,是用土、石筑成,满山松柏成林。山分五峰,每峰各建一亭,巍峨矗立。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的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紫禁城里每一块砖瓦,每一座殿宇,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丛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不知有多少采石民和运石民工在采运过程中就此伤残和丧生。

Louzhu very pleased to be able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FORBIDDEN CITY (紫禁城)

(In front of the meridian gate)

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pleased to serve as your guide today.

This is the palace museum; also know as the Purple Forbidden City. I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well reserved imperial residence in China today. Under Ming Emperor Yongle, construction began in 1406. It took 14years to build the Forbidden City. The first ruler who actually lived here was Ming Emperor Zhudi. For five centuries thereafter, it continued to be the residence of23 successive emperors until 1911 when Qing Emperor Puyi was forced to abdicate the throne. In 1987,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recognized the Forbidden City was a world cultural legac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alace Museum, or Zi Jin Cheng (Purple Forbidden City), got its name from astronomy folklore, The ancient astronomers divided the constellations into groups and centered them around the Ziwei Yuan (North Star) . The constellation containing the North Star was called the Constellation of Heavenly God and star itself was called the purple palace. Because the emperor was supposedly the son of the heavenly gods, his central and dominant position would be further highlighted the use of the word purple in the name of his residence. In folklore, the term “an eastern purple cloud is drifting” became a metaphor for auspicious events after a purple cloud was seen drifting eastward immediately before the arrival of an ancient philosopher, LaoZi, to the Hanghu Pass. Here, purple is associated with auspicious developments. The word jin (forbidden) is self-explanatory as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heavily guarded and off-explanatory as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heavily guarded and off-limits to ordinary people.

The red and yellow used on the palace walls and roofs are also symbolic. Red represents happiness, good fortune and wealth. Yellow is the color of the earth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original home of the Chinese people. Yellow became an imperial color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when only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were allowed to wear it and use it in their architecture.

The Forbidden City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It is 960 meters long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750 meter wide from east west. It has 9,900 rooms under a total roof area 150,000 square meters. A 52-meter-wide-moat encircles a 9. 9-meter—high wall which encloses the complex. Octagon —shaped turrets rest o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 There are four entrances into the city: the Meridian Gate to the south, the Shenwu Gate (Gate of Military Prowess) to the north, and the Xihua Gate (Gate of military Prowess) to the north, and the Xihua Gate (Western Flowery Gate ) to the west, the Donghua (Eastern Flowery Gate) to the east.

Manpower and materia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ere used to build the Forbidden City. A total of 230,000 artisans and one million laborers were employed. Marble was quarried from fangshan Country Mount Pan in Jixian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Granite was quarried in Quya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Paving blocks were fired in kilns in Suzhou in southern China. Bricks and scarlet pigmentation used on the palatial walls came from linq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Timber was cut, processed and haul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远远望去,气势恢弘的午门印入眼帘,高十多米的红墙上刻着美

丽的花纹,尖耸的屋顶,一派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风格;屋顶上斑驳

的黄瓦向我们展示着故宫的悠久历史和它所经历的沧海巨变。

穿过那扇笨重的红漆大门,踏着古代君王所经过的花岗岩路,我

们进入了紫禁城。哇,我的眼前一亮:宽阔的广场使你体会到古代建

筑的大气;雄伟的太和殿屹立在广场之后。沿着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盘

龙图样的台阶拾阶而上,进入了古代君王议事的场所- 太和殿。空荡

荡的大厅内,两边粗壮的柱子撑起了金碧辉煌的屋顶,中间的龙椅上

铺着黄色锦缎,这个就是皇帝的龙椅了。看着雕龙的扶手和那块“正

大光明”的匾牌,我感慨万千:围绕着这把龙椅发生了多少宫闱密事?

又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崇祯皇帝从故宫匆匆逃往景山自缢;雍正皇帝

在此篡改诏书而登上了王位;慈禧太后在故宫演义的故事也就更加路

人皆知了……回目四望,长约三公里的长方形宫墙和宽阔的护城河使

紫禁城成为壁垒森严的堡垒,住在里面的王公大臣、后宫佳丽也就失

去了自由,所谓“伴君如伴虎”,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我觉得,当今

时代人们的居所虽然不大,但很温馨、富有人情味,不禁让我感叹:

时代进步了!

经过一重又一重的宫殿,最后来到了御花园。这儿楼阁林立、古

木参天、鸟语花香,各式各样的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更是千姿百态,

有十二生肖、空中云彩等,可以看出古代君王的奢侈,正是这些八旗

子弟纵情享乐,才导致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酿成了“火烧圆明园”

的惨剧。我暗暗发誓:历史的教训决不能重演。

我认为,故宫本身就是一座待人开掘的宝藏,下次来北京,我一

定会旧地重游。

自己想象注意要想象的丰富一点。

故宫断想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终于走近你——故宫。
当脚踩在那灰色的嶙峋的地砖上时,我知道我脚底下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正在无声地奔涌。
高大的城墙,庄严的圣殿,厚重的城门……已然让我闻到了封建帝王时期的森严统治,争权夺位时的勾心斗角。
在太和殿,人们挤在一起争先恐后从那唯一的一个小门往里望去,因为那里是当年中国皇帝的宝座。
自己也在人流之中悠来晃去的时候,突然心里就有了悲哀感。这可是中国人的奴性所在?当那些个皇帝们活着的时候,人们对他们卑躬屈膝,而今,就在他们作古百年后,他们当年的一个宝座也让现世的人们如此急切地瞻仰。
再想想也许是自己偏激了。怎么说这是中华千年文化的一部分吧,为何自己对众人前来观看天安门没有偏颇微词,却对欣赏古时皇帝的宝座有了感慨,大多是因为不喜欢那个封建帝制吧。

不只为何,故宫的上空有许多只可爱的燕子飞来飞去,许是它们在这些庄严的大殿做了窝?无意间却令这死气沉沉的故宫有了鲜活之气。
在眼睛随着燕子飞翔的当儿,目光就随之落到了大殿的屋檐上,落在了那侵淫了无数年风雨的砖瓦上,然后,就看到了砖石缝隙下生长着的小草,这些小草皆以一种寂寞的姿势生长,寥落地努力挺立在风雨阳光下的宫殿的屋脊上。
就这样有了些些的感叹,一株草的生命会有多长?如果这株株草儿真的就在这帝王的城府中经历了百转千回的流年,它是否目睹了旧时王侯的变迁?如果真的是这样,当年那些享尽荣华富贵梦想着长生不老的帝王们是否会在地下感慨自己的命数终究敌不过他们头上的一棵草。
世事沧桑大抵如此罢。

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巍峨冰冷的宫殿,终于来到了御花园,乍听到这个名字会以为眼前出现的一定是百花齐放争奇斗妍莺歌燕舞的一派美景,走进后才发现几乎满庭院全是嶙峋的松柏和为数不多的芍药花儿。
松树有长年不老延年益寿之喻,看得故宫中有如此多的松,晓得了世人对永生的渴望是千百年来就有的。
是不经意间看到的墙头一丛开得很静美的花儿让我停驻下脚步,恰巧盛开在灰色的瓦檐罅隙中,绿色的枝叶托起的是镶着宽宽白边有着紫色花蕊的花朵。想来这会是当年那倚靠在长廊下遥望皇帝身影却苦苦等不来而落泪的妃子的化身吗?不然,她怎会这般的凄美动人。

本身是对历史不大感兴趣的人,游人如织中只看见导游不停挥舞着的小旗和不断开合的嘴巴。所以一路走来,真的就没有记下哪个宫哪个殿的名称,只是因了感性的眼睛及心思,把看到了的一些触动了心弦的东西记在了自己脑海中。

许是忘不掉了。这些厚重的历史,这些世事沧桑,这些瞬间的感动。

从紫禁城到故宫

“紫禁城”多么美丽而神秘的称谓,就如这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最后的华丽篇章。然而却在公元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这一天,所有的华美都已成过去,美丽的紫禁城,神秘的皇家住宅已是昨日皇宫,只是“故宫”。
“故宫”多么美妙的称谓啊。是逝去,是历史,是曾经,是无可奈何时间的杰作。撩开神秘的面纱,一窥神秘的起始点。
“紫禁城”、“故宫”不论何种称谓,都是那么美妙的地方,总是忍不住的让我神往。总是顺着自己遐想的画面,让自己也随着遐想的镜头推移,仿佛从这个充满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回到个那个金碧辉煌却又腐朽陈烂的没落皇朝,似乎他就是让人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感叹,时间所带来的沧桑变化,却又止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心醉。那是曾经最神秘的最威严的皇家居住所,如今却是谁都可以买门票参观的地方。从一开始可以参观的欣喜,到现在平平淡淡的接受,不得不感叹时间这个造物主,对这世间的所有的神奇改变。
依旧鲜亮的老门洞,一如既往的发出沉淀着历史的哀嚎,吱吱咯咯的开门声,只会把我们带入那个历史的隧洞,深不可测,却又无法自拔。终于,在这个历史的某一天里,记载了那个没落皇朝最后的无奈的神武门的门洞上又添一块新匾“故宫博物院”。这个曾是迎来了多少女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门洞啊,曾是有些人荣耀的开始,却也是所有人走向生命终结的神武门,从这个某一天开始,不必背负这样的沉重,只需展开它的胸怀,开心看着来来往往的过客。没有了荣耀、利益、家族、悲欢与离合的承载,是多么的开心与轻松。似乎是进入迟暮的老人,见证了太多的皇家里的阴谋阳谋,而淡定从容的开始喝茶唠嗑,闲看小孩子们的惊呼与新奇,人生的潮起潮落。可是见惯了腥风血雨的老人那些或意气风发或悲伤失意,明白那些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有人生路上必须经历的不伤体肤的痛痒罢了。
在风雨中漂泊的故宫,到底经历了多少次诶於一旦的危机?到底经历了多少跌宕起伏,到底十几年管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才完整的走到了今天,才让这个沉淀了五千年文明的宫殿依旧屹立在这里,依旧承担着这个名族的骄傲的责任?故宫,曾经的紫禁城,是他们的家还是他们的国。迈过这道门是梦的开始还是梦的醒来?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

55

555

5555555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1.介绍故宫:《故宫博物院》

2.写情:

我与故宫 缘起只是一个偶然,那个做志愿者服务的清晨,随着一声若隐若无的闷响,我被锁在故宫那个不知名的一隅,尚早,要待到作完例日的清扫后才能同工作人员一起出去.坐在亭里,竟有几分莫名的不安,许是因为意外地得到在如此盛名之地独处的片刻吧.北国初晓的风是带了丝丝宛宛的凉意的,梧桐的深处,鸟鸣在沉寂中模糊成碧空下的绿意.
先前,我曾随着旅游的狂潮来过很多次故宫,而在这一刻,我意识到我从未来过这里,但一情一景又如此似曾相识,仿佛在血脉中留下的亘古的记忆.

褪去了人海的故宫,才是真正的故宫.就象潮汐退去后的银滩,带着珠贝般静默而熠熠的辉煌和伤痛.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向何方行走,你总会来到故宫,循着灵魂深处的脉搏.一个民族的心跳,在土壤的深处脉动, 不需任何导游的解说,你与它交谈,用一种无声而深沉的语言.

曦光从我的指缝流淌,仿佛千年的光阴,我将手放在朱门的金兽上,将轮回与掌纹一并深深印下.

朱砂

一方牙床,一角小橱,一盏铜镜,一件雕饰。

蜷缩在这小小的一隅的,应只是最普通的妃嫔的寝宫,未点长灯,落满了昏暗的尘埃。

为何?榻上总留一柄团扇?旧日女子的哀伤如香风未散,系在红木一端。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弃捐筪笥中,恩情中道绝。这屋的主人,应是一位未得宠爱的佳人吧?每日也应是从这时伊始,细画蛾眉,巧点朱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盛妆,只为了在朱阁前等待那一个从未见过的男人,盛妆,只为了等待韶华的凋零与死亡。

有人说,这女子定是秋水欲穿,目迫远殿,有人说,应是粉泪盈盈,哀怨黯默如那梅妃谢赐珍珠之时。我以为,也许,经历了日日夜夜的落寞,青灯黄卷,美人迟暮,她早已失却了渴盼与忧愁,行将就木。生前,是这小小的一檐宫寝,死后,是一阡弃乱的青坟。

那样的空洞与麻木,仿佛是一种故宫不能割离的注视。孩子们围着一眼小小的青草丛生的珍妃井,咀嚼着陈旧的流言,空气中萦绕着淡淡的哀怨,每一尺青砖都仿佛写着怅恨的隐痛,那是时代碾过的伤痕.组团来此旅游的民工们,排着像小学生一般整齐的队伍,失神局促地瞪着前面人的衣领,走进皇帝的后院,经过这间小舍门口,如那曾经的臣民,伏着脖颈,不敢多看一眼。都城,如此静默着,城墙如血,历历刷饰,永新般未曾改变。

历史的车轮呼啸而过,吞没了那夜夜宫闱深处的箫声,吞没了那融融的轻歌曼舞,吞没了悄寂的寒骨,仿佛她们从未存在。

C-H-I-N-A

瓷器与中国,在昔日西方人的眼中仿佛是一样的吧:那青花薄胎,金箔珐琅,取之不竭则弃它一地玉碎;那世纪来绵延的香薰歌暖,昌盛太平的东方梦,一炮之下,破碎的伤口中流出的,混着膏血的,是一地黄金.

曾有人说,彼时中原战火纷飞,国力衰败,倒不如将这些珍宝统统送给西方人了罢,还能求个全.

的确,那哥特式的博物馆,那欧洲名流的豪邸,确实比风雨飘摇的京城更能保全这些脆弱的艺术品.可是,当那中原俱焚,华夏丧志之时,我们只是一群亡国的奴隶,去看那别人施舍的被自己亲手出卖的的灵魂.

我们曾用自己的文明吞食了尚武而落后的蛮夷,而当国门洞开,留着辫子的东亚病夫成为野蛮人的标志时,天朝破灭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结局?文化,一如那瓷瓶玉器,名家真迹一般沉重而易碎.当年的中国人,带着这样沉甸甸的文明前行,被它破碎的残片割破肌肤,被那战火的烟云迫不得息,滴淌着浓稠的膏血,走过百年.

如今,这些价值连城的瓷瓶玉器,名家真迹,都在摄像头下,一并藏存在黄绢之中.不知有多少游人曾将脸贴在这油腻的橱窗上,只为能更看清一些这黑暗的室中所藏的传奇.我坐在城市的中央,看那高楼林立,像高大的西方人,将故宫围临着,看那国人的冷漠,看那迅速坍塌的宅院和拆拆盖盖的华厦.文化的浩劫,可曾停止过?中国人在昨天与明天之间的平衡,究竟还要流多少血泪?

二百年的辛酸犹如弹指,故宫的至宝,粹过烽烟与战火,浸染过守望者的鲜血,见了太多后来人如我汹涌而沉痛的泪水,但是它们是否能走过那毒过蛇唾,灼胜炽焰的贪婪?民族的灵魂又能否在纵横的物欲中存留?

曲终

薄薄的凉意纷飞,太和殿前已积了一层微雪,晶莹而沉寂,我踟蹰在原地,不敢踏前一步,仰望苍穹,瞬间,这数百年的光阴从我身边呼啸着穿梭而去,掳掠的战火在耳边炸起;盛妆的妃娥端着银盘从廊里走过;朝拜进贡的锦绣华盖绵延如游龙;连姓名也不曾留下的能工巧匠用生命雕琢着砖瓦;兵马倥偬,羌笛凄曲……最终,尘埃落定,归于漠漠的燕原。

喧闹的人声遥遥,是了,已是开放的时间了,沉沉的朱门已经打开,人潮从四方涌入,沉寂的故宫也如这大殿前的新雪一般,随着游人脚印的踩碾而藏隐消失。我在人海之中四顾,一时间竟不知自己站在何处。我逆着人流离开,听着足下土地深处那沉沉的脉搏,带着在我血脉中沉眠了千年的眷恋与伤痛。

高二十二吴昕悦


关于故宫的文章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