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如何解释?~

意思是:“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出处: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文: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极远极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扩展资料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因此《道德经》开篇即言“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处处都在阐发他关于“道”的哲学和智慧,企图引导读者思道、悟道,进而得道、行道。
可以说,老子的整个哲学,实质上就是一种智慧的提升,一种境界的升华,一种指导人们为人处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老子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的结晶,是老子的真实生活和生命的精华,是老子启迪人们智慧的钥匙。
老子所著的五千言的《道德经》,重在引导人们去认识、体会、领悟“道”的深奥智慧,去开启人们的理性思维。
《道德经》的第一章,讲的就是有关“道”的智慧。在普通人的眼里,“道”是道路,是方法,是途径,是规律。但是,在老子那里,“道”则是智慧的代名词。
这种智慧,是我们的日常经验所无法把握的,是我们的日常语言所无法表达和言说的;它是“不可道”的“常道”,超越了人们的经验思维和日常感觉;它既是有,又是无;它深邃奥妙,不易掌握;它无形无声,超越了人们感觉的认识范畴。
一言以蔽之,“道”就是一种智慧,犹如佛教的“佛”一样——在佛教中,“佛”就是掌握了大智慧的人。

道德经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讲的是什么?有哪些深意?“ 无和有”又该怎么理解?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其中"无"字代表着世界刚刚形成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有。天地宇宙都是空荡荡的,而这个时候慢慢的形成了一些生物,世界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这个就是后来一切的开始。

    而其中的"有"字就代表着世界刚刚形成的时候,天地初开。宇宙里出现了非常多的植物和生物,慢慢的进化演变。 一代繁衍一代,最后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

   那么这句话结合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他在当时是一名非常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他看来,这个宇宙和世界到底是怎么样来的,是一个非常玄妙的问题。

    对于他自己而言,可能也在迷惑世间万物 究竟是怎样繁衍生息的呢?最终老子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开始世界就是一片空旷的。 这就是我们整个宇宙的本质,但是经历过数万年,我们整个宇宙在不断的变化,慢慢的产生了生命,所以说在以前,什么都没有,就是宇宙的本质。

   到了后来,宇宙慢慢的进化,由单一的生命慢慢向复杂的生命开始演变。这个宇宙就变得多姿多彩了起来。慢慢的空旷的宇宙变得多样化,我们如今的世界就这样慢慢的形成了。

   所以说通过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对这句话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追溯宇宙的形成。并且还形成了比较超脱的见解,而这句话就是老子通过许多的思考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而这句话也成为了一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世界就是通过不断的繁衍进化,从有到无的一个繁复的过程。 



有和无是道生的两种状态,无是虚无,有是有相。天地未产生之前是虚空虚无状态,也可以说是天地的初始态,故为天地之始。有是虚空中产生有相的物质,由这些物质再逐渐形成万物,故为万物之母。无,是无为,是静态,有是无不为,是动态。道不仅能生天地万物,而且也能生起对有无,天地万物的认知和智慧。

就是说:无,可以被认为是天地开端的本源,而有,是指万物产生的根本。有和无是一对矛盾,是天地之中所有奥妙的总门。

无,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让万事万物回归到他本来的状态,就是天地初开的混沌。有,就是存在。是世界乃是宇宙存在的状态。

《道德经》讲"有无",区别于阴阳。懂得"有无"就懂得了万物,懂得了《道德经》。"有无"是源于道,道是原力,是万物的自然变化,指冬夏、刚刚饱刚刚饿,睡觉与醒来,有益的不吃力的动与静,自然的呼与吸,……。把自然表现出来的当下的显现称为"有",相对的反方向的未表现出来待表现的称为"无"。此时是"呼"就是"有",未表现出来的"吸"就是"无"。此时是"吸"就是"有"。所以"有与无"既是始又是母,是天地万物变化的原始,是"天地万物"当下的基础。"有无"的源头在道,对于人在于人的思维与道同工,共同完成"有无"变化。人乃自然一部分。


怎么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视频

相关评论:
  • 15829431374无名天地之始原文
    桑严独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 1582943137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求该句解释.
    桑严独本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这么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实大意差不多,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的初期,什么也没有,即无名天地之始。生一之后就是万物,然后就是有了。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义差不多。就是有无的...

  • 158294313741:无名,天地之始:白话文:"没有"我们把它叫做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在...
    桑严独我觉得是瞎翻,文句都不通顺啊。不过,其根源在于不同版本的断句,古文没有标点,都是后人注解时做的“句读”,不同的“句读”就有了不同的理解。以道德经为例:第1种: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

  • 15829431374如何理解《道德经》中 “有名,天地之母”,谢谢
    桑严独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无名:无,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没有,是指客观事物根本不存在;第二层意思是,客观存在,但我们没有感知到,注意到,不管是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东西;第三,不是有形的东西,而是无形的东西;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精神的东西,因此,这个“无”,是“有”,就...

  • 15829431374道德经"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是什么意思
    桑严独天地之始,为老子道德经中章节。意为“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可以用语言说出来...

  • 1582943137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怎么理解
    桑严独先说读法,历来有两种读法。其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安石以无和有为读,王安石说:「无,所以名天地之始;有所以名其终,固曰万物之母。」通行本老子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战国楚墓竹简老子作:「天下之物生於有,胜於无。」)所以,以有和无来...

  • 15829431374道德经第一篇经典讲解视频
    桑严独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理解:道是一种规律、能量、物质等等的混合体,然而我们对规律、能量、物质的认识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把到今天为止的所有的...

  • 1582943137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意思是什么?谢谢
    桑严独1. 无名天地之始:这句话意味着在天地尚未形成、混沌未分的状态下,宇宙万物尚未显现其具体形态,一切都处于一种无法用名称或概念定义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无名”。2. 有名万物之母:而当宇宙开始形成,万物从无中诞生,它们有了具体的形态和名称,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像是万物之母,孕育并...

  • 15829431374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是什么意思
    桑严独意思:“无”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出处:《道德经 第一章》——春秋-老子 全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

  • 1582943137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桑严独“无名”可以认为是天地的开始。“有名”可以认为是万物的来源。所以,可以用“常无欲”的方式去观察天地万物的“妙”也就是“小”,可以用“常有欲”的方式去观察天地。本段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原文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