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张耳陈馀的劝说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译文

陈涉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余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余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

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说陈涉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

"陈涉就此征求陈余、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榨干百姓的民力,掠尽百姓的财物。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

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

给它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

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2、原文(节选)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後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3、出处

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扩展资料

1、作品赏析

这是张耳、陈馀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主要记述了他们从以敬慕为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的史实,不虚美,不隐恶,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使得善、恶俱张,功过分明。

该文以张耳和陈馀的相处关系为主脉,以其贤德名誉为支流,起笔就记述张耳之“贤”,陈馀“非庸人也”。他们忘年羁旅,“相与为刎颈交”。

极力渲染其友谊非同一般,高尚可贵,而这友谊又是在艰苦斗争之中凝结而成:屈处监门,忍辱负重;同谒陈涉,北略赵地;共佐赵王,得为将相;邯郸脱险、兵败李良……。他们共尝艰难危厄的苦辛,分享胜利与成功的欢乐,真可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挚友。

与此同时,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的贤德与才干。秦闻二人“ 魏之名士”,悬重金以“求购”,陈涉闻其贤,“见即大喜”,都是从侧面表现他们名誉早已远播。为陈涉设计“据咸阳以令诸侯”而成帝业的方略,反衬出他们的远见卓识。

请缨北略赵地,共立武臣为王,又从正面表现他们的韬略。行文至此,作者把他们的亲密友谊与令人钦佩的贤德才能推上了峰巅。然而,笔锋陡转,突写张耳困守钜鹿,陈馀拥兵自保,不肯相救,二人友谊出现裂痕;解围之后,张耳收缴陈馀印信,造成友谊的彻底破裂。

项羽分封,张耳为王,陈馀为侯,使二人矛盾激化,大动干戈,誓不两立。汉王召陈馀击楚,陈馀竟以“汉杀张耳”为条件。行文至此,什么贤名、友谊,已荡然无存,一下子又把他们跌入谷底深渊。

这种先杨后抑的手法,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张、陈贫贱艰难之时相与诚信,显贵之后以利相倾这种前后不一的处世态度,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性格转变过程,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2、《史记》简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3、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耳陈余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迁



张耳陈余劝说项羽称霸天下的内容,记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张耳、陈余二人劝说项羽,主要内容如下:

1.为天下苍生着想。挥军西进,固然能建大功立大业,但若想要真正获得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要为百姓居安思危,尽快回到关中,才能避免更多的战争和苦难。

2.珍惜自己的军队。长期作战已经消耗了很多人力物力,如果再继续西进,那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资源都会进一步减少,不利于将来的战争。而回到关中,则可以稳固根基,恢复元气。

3.警惕功臣之间的争斗。如当前就已经产生了项羽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张耳、陈余二人认为,这种内部斗争会导致削弱势力,损失实力,对于未来的王霸之路不利。

4.利用丰沛的关中资源。关中是中国境内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当时秦代的粮仓就设在关中,所以关中有充足的人民和物力资源可以利用。张耳、陈余二人建议,回到关中后,可以稳定国内局势,好好发展经济,积累实力,为在未来的争夺王位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劝说最终使得项羽回到关中,并在咸阳起兵抗汉。但后来,项羽败于刘邦,势力大涨的刘邦也在张耳、陈余的劝说下最终决定在汉中封禅,取得了天帝的祝福,最终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


史记中张耳陈馀的劝说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3938248794请问比泰山还重出自哪句名言?
    章雯霄1. "重于泰山,轻如鸿毛"这句话出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张耳陈余列传》。2. 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吾所以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者,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知生死之无常,贵贱之无定也。”3.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死对于宇宙来说,就像泰山一样重,但相对于天地之间的鸿毛来说,又...

  • 13938248794张耳陈余如何由患难之交变为反目成仇?
    章雯霄张耳,魏国大梁人,曾为公子门客,与陈余结为患难之交。秦灭魏后,他们改名避难至陈地,藏于里正卫。陈涉起义,张、陈凭借才识被赏识。陈地豪杰提议陈涉称王,但张、陈主张先灭秦再立六国后裔。陈涉未采纳,自封为王。陈余建议先攻函谷关,武臣受命北上赵国,招募义军响应陈涉,自称武信君,攻占赵国...

  • 13938248794张耳是怎么死的?
    章雯霄刘邦至鸿门与项羽相会,险遭杀害。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迁都江南彬地。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同时封王共18个,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项羽也素闻张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赵抗秦之功,乃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今河北邢台)。此为常山王之始。张耳立国,陈馀甚怒,对...

  • 13938248794史记.项羽本纪的翻译
    章雯霄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此文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13938248794史记的艺术成就
    章雯霄《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都是为知己者死;《孟尝君列传》中的得粟者,《魏公子列传》中的侯嬴,《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贯高,也都是为知己者而死。《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宝贵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史记》描写了许多人衣锦还乡的场面,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

  • 13938248794谁能详细说说项羽的生平
    章雯霄史记张耳陈余传:“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 章邯遭遇大败,准备休整后再战。此时项羽击退章邯军后,立刻马不停蹄杀向毫无准备的王离军。王离军围巨鹿,防诸侯。这几天在防备陈余的虚张声势,突然听闻项羽领军杀来,大吃一惊。由于此刻阵型松散,只好命大将苏角仓促迎战。此时项羽早作好战术部署,对...

  • 13938248794张耳陈余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的原因分析
    章雯霄起初,传记描绘了张耳与陈馀的非凡友谊。他们是敬慕的刎颈之交,不畏艰难,共同经历了监门之困与北略赵地的征途,共同辅佐赵王,成为将相。他们的友谊在患难中淬炼,如同风雨中的同舟共济,成就了英雄佳话。文中通过秦朝悬赏求购他们的贤名,以及陈涉对他们的赞赏,侧面突显了他们的声誉之高,智谋过人。

  • 13938248794范文正义庄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义庄
    章雯霄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覆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

  • 13938248794恒山郡人文历史
    章雯霄自清代乾嘉学派的学者开启,近两百年来,众多研究者对于秦朝行政区划的研究持续深入。他们普遍认为,秦朝设立的郡级行政区不止36个,而是多达46个,其中恒山郡的设立被广泛讨论。一些学者依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记载,如赵王武臣派遣李良略取常山,以及陈余在巨鹿之战后北收常山兵力,推断在秦二世...

  • 13938248794史记中哪两位有深刻的关联故事?
    章雯霄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