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袁枚的《苔》都有哪些感触和联想?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作者:清代袁枚

白日不四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写得十分的平淡,文字也十分的简约。袁枚就是写给我们普通的民众的,因而,我们无论是听过一次,还是读过一遍,我们就会立即明白他是在说什么或者他是在写什么。

袁枚是清代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等。他是钱塘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浙江杭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袁枚占领着十分重要的一个位置,他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

乾隆年间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了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其称号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经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当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担任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解说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样的职务。

这是个什么职务呢?这是皇帝的近臣,说白了就是在皇帝身边工作,担任起草诏书,普通任期是三年。后来他又在江苏的一些县,比方说溧水县、江宁县做过县令。应该说,他做官啊,为政还是十分有方,而且勤政、有名声。

但是后来他本人觉得,做官儿也有让他痛苦的中央,由于袁枚这个人啊,个性比拟疏放,比拟自在,所以他不愿意奉迎上级的官员。特别是在做官的过程当中,有时分动辄得咎(意义是动不动就遭到指摘或处分)。

他本人的性格又是好旅游、好朋友、好花竹泉石、好名人字画,这样的一种豪放的、自在的个性,跟这个做官有点格格不入。所以,在他33岁那一年,他本人就辞官回家。

在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的小苍山,买了一处园子,命名为随园,本人也称为随园先生。他后来就在这个园子里面写诗作画、撰著著作,招收弟子授课,不断在这儿生活到逝世。他逝世的时分曾经82岁了,所以世间之人都称他为随园先生。

我们如今来看这首诗。

第一句说,“白日不四处”,一方面是写了苔藓的这种自然的习性,一方面也写了苔藓一年四季所处的自然环境。

第二句话锋一转,我苔藓固然见不到阳光,但是我仍然有我本人的青春。从第二句开端,我们曾经感遭到了作者内在的这种写作的动机和写作的激情,我们仿佛曾经觉得到作者为什么要写《苔》这首诗。

三、四两句,尤为引人入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固然太阳照不到我,固然我地处暗淡湿润的中央,但我仍然有我的生命,仍然有我的青春。固然我的花儿开得太小了,像米粒一样,但是,我花朵的生命,我花朵的青春也像牡丹一样毫不逊色。

像毛主席的诗词那样:“欲与天公试比高”。你看我小,我人小志大,你看我小,我人小仍然有我人小的精彩。这首诗写到这,让我们一下子境地大开!固然写的是暗淡湿润的角落处的苔藓,但仿佛在我们面前反而绽放出了光荣、反而翻开了一扇光明之门、反而觉得到太阳此时此刻就映照在了这一片小小的青苔之上。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写苔藓的人,比方说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他的《再游玄都观》里边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意义是说在玄都观里边有一百亩的庭院,一半长的都是青苔。内心感受是这个院子很长、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了,备受冷落很久了。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也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这个陋室啊,台阶上长得全是苔藓。包括宋代的诗人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里所说的“应怜屐齿印苍苔”,意义是不当心我的脚踩到了人家院子的这个青苔上。

这几位诗人说到的青苔,入诗的时分,都是在写一种孤单的、寂寞的、备受冷落的时分才提到的青苔,在诗里边,这个苔藓的意象也是作为一个陪衬的、隶属的对象,它没有作为一个诗的主体来呈现。而《苔》这首诗里边,苔自身就是诗的主角儿,它不只是主角,而且它是青春的主角。它不只是青春的主角,它还是怒放的象牡丹一样的鲜艳的主角。



我读完这首诗的感想就是,苔藓是这么微小的一种生物,但是它却可以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同时折射出了人也是一种非常渺小的生物,但是却可以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让自己得到发展,说明人和苔藓是一样的。

看完这部作品之后可以看出来苔虽然生长在一样的环境中,但是坚贞不屈,虽然比较细小,但是一直都在付出行动,最后绽放,所以希望人们一定要有努力上进的心。

生命有着无限的精彩,我们不应该辜负生命,遇到逆境的时候,一定要鼓励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喝彩,这个作品是很励志的,可以了解到作品中蕴含的精神。


读袁枚的《苔》都有哪些感触和联想?视频

相关评论:
  • 18284757624又由袁枚《苔》想到的 作文800字
    蓬诗标袁枚的《苔》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原诗共20个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18284757624《苔》袁枚古诗诗意
    蓬诗标一、译文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二、原文 清代·袁枚《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18284757624《苔》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蓬诗标诗人在这里表现出对生命的尊敬和敬畏。诗人对于这个自强不息的小小生命的尊敬,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了对于环境不公的谴责。创作背景 在袁枚的《小仓山房诗文集》中有两首咏苔的同题五言绝句。另一首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袁枚奉贺恩师尹继善七十寿辰受乾隆...

  • 18284757624袁枚的诗《苔》诗意是什么?
    蓬诗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配被称为花。11. 苔花虽小,却能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这是生命的一大胜利。12. 苔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提并论,但它们依靠自身的力量自强,争取与花一样绽放的权利。13. 这个世界并非仅为少数的天才和英雄而存在,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权利。

  • 18284757624袁枚的苔讲述了什么处世态度?
    蓬诗标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生活态度。

  • 18284757624苔原文_翻译及赏析
    蓬诗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学 一作:亦)——清代·袁枚《苔》 苔 清代 : 袁枚 咏物 , 植物励志 赏析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

  • 18284757624植物学中,袁枚《苔》中的“苔花”是什么?
    蓬诗标因为苔藓的种类繁多,仅凭一句诗,我们无法确定袁枚所指的具体种类。《苔》中的苔花,既是文学的象征,也是生物学的启示。它教导我们,无论生命多么微小,只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都有可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而科学,则在揭示生命奥秘的同时,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 18284757624翻译袁枚的诗《苔》: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蓬诗标花草各有自己的情感所在,顺应自己的心意,或是趋向温暖,或是偏好清凉。就像青苔向红叶询问,那斜阳究竟是什么?这是袁枚所写的,用以描绘苔藓的诗歌之一。在这里,“各有心情在”揭示了诗人的表达意图:苔藓尽管生长在阴暗潮湿之处,鲜少见到阳光,却依然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保持着自己的喜好。对于青苔...

  • 18284757624世上最小的花,开在诗人袁枚的《苔》中
    蓬诗标无论是花是草,是蝶是蛹,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美丽。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懈自强,在于坚韧不屈;生命的美丽之处在于绽放的过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笔下的《苔》描绘了苔藓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精神。我赞美苔花,也赞美生命。植物如此,人生亦应如此,不受外界干扰,坚定地走自己的...

  • 18284757624这首《苔》,是怎样一夜之间打动了亿万中国人的?
    蓬诗标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源远流长,也有许多的古诗词流传于世间。有一首清朝诗人袁枚所写的《苔》曾经在一夜之间牵动了许多人民的心。但有些人提出了一些质疑意见,认为这首诗词藻并不出彩,格调也不高,为什么有这高的人气呢。其实它表代了普通人民的心声,小人物只要自强不息,也会有大作为。正是这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