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的太监退休后一般去哪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代太监老了退休后去了哪里呢?~


在古代的皇宫里面,要说什么人最多的话,那么肯定是太监和宫女的,在明朝时,紫禁城一共有1万个太监和9千个宫女。宫女的结局一般都是到了年龄之后就出宫嫁人,可是太监却没有这么幸运了,那么太监退休之后,都去了哪里呢?

回家养老在宫里,有权势有地位,积攒了不少钱财、赏赐的大太监们,他们会在宫外买好房产,在退休出宫后就回到家里养老,这些太监在年轻时有的还“娶妻”买妾,过继本家子侄作为后代,他们的晚年生活与一般的退休官员差不多。
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慈禧死后就出宫养老了。李莲英的家在北京海淀黄庄彩和坊,是一座很大的宅子,有假山有花园,据说是修建颐和园时内务府大臣送给他的。

还有的太监是在自己娶妻生子之后才进入的皇宫,在他退休之后,可以找到自己的子女为他养老。
至于年幼就进宫的太监,他们是在没有成家之前就进入了皇宫,有一些权势了后,就会认所谓的干儿子,到自己退休之后,就让干儿子为自己养老。

寺庙道观养老其实太监这个职业的工资是非常可观的,一些太监进宫拿到工资之后就会对寺院、道观捐钱,从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募捐,到退休的时候,他们可以到寺院、道观出家或者养老,也算有一个比较好的归宿。
很多寺庙的翻修都是由太监出钱进行的,比如北京的一个寺庙,就是由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出钱翻修过的,只是魏忠贤没有想到自己连养老的机会都没有。

太监专用墓地因为太监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不能埋在自家祖坟里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清朝雍正时期,专门为这些太监批了一块墓地,太监死后就直接埋葬在此地。
比如北京现在的恩济庄就是当时的墓地之一,所以清朝的太监最后的归宿都是恩济庄。还有“中官坟” 也是太监死后埋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中关村。
太监的一生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而皇帝也为他们找了一块专门的墓地,这或许就是,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魂吧。

如果是结婚生子之后再入宫为太监,则年老之后则会回到生养之家,和正常人其实差不多,不过这一类是极少数。

如果进宫之后,还和之前的家庭有联系,一般也会考虑回家,如果可能,还会考虑过继一个孩子,来传宗接代,明代著名的太监郑和即是如此,以他兄长文明的儿子为嗣子,名赐。

但是,太监净身之后,有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祖训,所以大多难以被其生养家庭接纳,且大多死后无法葬入祖坟,也等同与无家可归。另外,还有是从小因为人口贩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所以,这类太监一般有两个去处:

一是朝廷设置的为太监养老送终的专门机构,如明代有安乐堂,是太监疗伤的地方,也有净乐堂,太监死后在这里火葬,清代还有专门设有恩济庄,作为太监坟地;

另一个就是佛寺和道观,像明代正德间太监在西山建了很多佛寺,清代太监也兴建了很多太监庙,如地安门娘娘庙胡同鸿恩观。

以清朝为例,大部分太监退休后都去当和尚或道士去了。因为太监习惯了过集体生活,当和尚,道士可以继续过集体生活,避免孤单寂寞。和尚,道士和太监有一个方面是相同的,那就是清心寡欲,所以志同道合,这样一来太监便不会受到刺激,还可以相互照应。尤其是在死后,可以有人送终,还能免费做几场法事。除此之外,大多数太监都是有信仰的,他们希望通过此生的修行,来世投个好胎,不要再做那样非男非女的可怜之人。

或者早年认一个干儿子帮自己养老,这条路通常只有那些比较受宠的太监才会选择还有些钱财颇丰的太监会三三两两合伙,自立门户,专门开创一家寺庙或道观,并且只接受太监,全是太监的养老院。

但是,毕竟是残缺之人,很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相比外界的帮助,太监们更乐于相互团结自助,所以他们会结成养老义会,北京万寿兴隆寺有乾隆年间的“万寿兴隆寺养老义会碑记”,太监与僧人一起,成立义会,每人缴纳三十金用于养老之用。

不过,所有上述这些,多建立在金银基础上,所以太监在职时期,都极尽可能地揽钱,也是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中太监贪婪的原因。



退休了之后一般都会去一些专门的养老的机构,像是安乐堂,或者是火葬场,或者是一些道观,最重要的就是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留在皇宫里面,会有一个地方去。

我国古代时期的太监,退休后都是会被皇宫清退出皇宫的,至于去哪里完全由太监自己决定。

古代时期的太监退休后一般都回自己的家乡,或者聚在一起过日子。

如果太监不能干活退休后会被安排出宫,有钱有权的太监可以好好的安享晚年,但是没钱没势的就会被随意安排,生活有着落但是精神可能会被摧残。


古代时期的太监退休后一般去哪里?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