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的防治病害

来自:快递评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斑节对虾养殖的管理工作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早期即在虾苗放养后的30-40天幼虾体长6厘米以内。这个阶段虾苗从育苗池进入养殖池,由于生长和生态环境起了很大变化,虾体幼小,活动范围窄,游泳摄食能力弱,抗御敌害和病害的能力差。因此,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还要制订相适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以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加速生长,为以后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好基础饵料
通过人工施肥的办法,繁殖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而繁殖浮游动物和小型的底栖动物,以适应对虾摄食的需要,这是养虾过程中特别是早期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4厘米以内的幼虾,由于受其游泳能力和摄食能力局限,底栖硅藻,浮游动物和小型的底栖动物,是其必要的饵料。
二、控制水位
虾池经过曝晒、清淤、消毒后,便可灌入海水,水位视季节、气候差异而有不同。早春(2-3月)光照较差,水位可控制在0.6-1.0米;夏季特别是盛夏季节,光照强烈,池水要相应加深。
三、合理施肥
肥料分为有机肥(禽畜肥)和无机肥(化肥)两种。瘦漏的虾池要施用有机肥,肥效较长;而一般的虾池可多施化肥,快捷省事。如施禽畜肥每亩第一次施用量为200-300千克(干品);化肥的用量为尿素1.5-2千克,磷肥0.5-0.6千克,均匀泼撒。此后,视水色的变化,每隔3-6天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1-2千克,磷肥0.3-0.6千克。整个施肥阶段,从放苗前的10天左右开始至放苗后25天左右结束。
四、理化因子控制
培养基础饵料期间,使池水pH值维持在8.4-9.2,透明度25-45厘米,水色控制在茶褐色或黄绿色为好。根据基础饵料培养情况,掌握好放苗时间。在第一次施肥后,池中浮游生物开始繁殖起来,如果水色渐变呈黄绿色或茶褐色,便可以放苗。但由于受光照和气候的影响,早春时间要适当长些,一般10-15天。谷雨过后,光照时间相对较长,水温较高,一般7-10天放苗。如培养基础饵料的时间过长(超过30天),造成水质老化,五须虾繁殖起来,则应重新使用敌百虫和茶麸毒塘,继续施肥培养基础,待药性消失后再放苗为好。

场地选择 适合斑节对虾生活习性的沿海、河口滩地,都可用来建池养虾,水源要纯净,无工业污染,温度、比重、pH值的变动范围要适合于斑节对虾的生物时限范围之内。附近有淡水注入或有地下水,便于引导或打井与海水混合来调节比重。以砂为主,砂泥混合,砂的成分占60%以上。虾苗饵料供应方便。以减少运苗的死亡率及有廉价饵料而降低生产成本。有电力供应、交通方便。便于排灌、增氧以及生产资料、产品(尤其活虾)运输。虾池建造 建虾池是人为地模拟适合斑节对虾的生长环境,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精养和半精养池标准:虾池内外堤是一定要牢固,外围大坝的堤顶建3~5米,坝高要比当地最高潮位和洪水水位多1米以上,面海堤坡以1∶2~1∶3倾斜,并用石砌护坡,保持堤岸不被潮水冲刷;池塘面积以20~40亩为宜,虾塘内堤堤顶为50~70厘米(沙质地则需加宽)一般坡度为1∶1.5,(沙质底为1∶2~3),堤高以池水深度加大雨时水量所增加高度及因波浪所涌升的高度为准,池形以长条形为宜,池深能保持1.5米以上;有独立进、排水系统,进出水闸门对立而建,其大小视池的面积而定。一般40亩池进水闸门的宽度1.2~1.5米,排水闸门为进水闸门的1/3~1/2。沙质土闸门的基础应加牢,闸门上要留有三道闸板槽,做为挂铁丝网、水门板及纲尾用。若使用抽水机抽水则于堤岸上使用塑胶管或砖切小水沟,其注水口应伸入水池,避免冲激到堤岸;池塘内要挖环沟或中央沟,以增加水流和水深,也利于高温时避暑,池子外围要建引、排淡水渠,既排洪,又可引淡调节比重。总之,要按照以上标准,统一规划,修建或改造虾池,以利斑节对虾生长。放养前准备 做好苗种、清塘、肥水准备。判断虾苗优劣的标准是,个体大小要整齐,规格1~1.5厘米以上;体表干净,切忌附着细菌、脏物;额角的第一触须前端分叉呈V字形,其中两条小须是并拢的,偶而分开稍做功能试探,即又合并,若见两条触须经常分开,甚至无法并拢的即非健康苗;腹节(斑节对虾有6个腹节)较长,呈甘蔗长节,虾体成长快,较为短节的为较差之虾苗;尾扇在游泳时,经常张开呈扇形,张开的程度愈大,表示虾苗的生长度够;肌肉饱满程度好,游泳速度快为好苗。幼虾有“沾壁”行为,若用水瓢舀起时,虾苗会很快向瓢边游去,紧靠瓢边静止不动或游动不快则为不健康的苗。不具备育苗条件的养虾场需进行运苗,运输方法视路程远近及交通条件而定,陆运、水运、空运均可。装苗容器可用方形或圆形的敞口帆布桶、聚乙烯薄膜袋等。一个容量为10升的袋内盛水1/3,放苗1~1.5万尾左右,挤出空气,充氧2/3,扎紧袋口,置于桶内或纸盒内便可运输,如果距离较远,途中尚需补充氧气。清塘包括清底和除害两个方面,具体是清除和杀灭病原体,与虾争饵、争氧、争水体的竞争生物和直接危害草虾生命的捕食性动物;铲除池底的有机沉积物等。首先进行清淤。在对虾起捕后敞开水闸,让海水反复冲洗沟底,尽可能带走一部分有机沉淀物。排空池水、封闭闸门,使塘底经过霜冻日晒。养过虾的池塘,一般1~2年应将滩面翻动1次(即翻耕),翌年开春再反复注排水浸洗数次。池底污染程度较重的池塘,还应组织人力或使用机械将淤泥搬到塘外。清淤工作可结合冬季修理塘坝、沟渠进行。进排水沟的清淤也应同样重视。其次要进行除害。其防除措施是在收虾后将塘水排空,霜冻和照晒一冬,让各类生物基本死去,翌年注水时,在闸门需设置严密泸水网,防止有害生物进入虾塘。在虾苗放养前施放药物毒杀也即清塘。清塘药物选择速效性的,即药性在几天内能消失,不留余毒,并根据用药浓度和剩余水体精确计算用药量。要注意安全,避免伤害人体和皮肤。常用的药物和用量为漂白粉30~50ppm,生石灰375~500ppm,茶籽饼15~20ppm。根据需要,这几种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交叉使用,一般是在施用药1星期后,待药性消失后才能放苗入塘。肥水 养虾塘内繁殖基础饵料是解决斑节对虾早期饵料、加速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其生产程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从清塘进水后,放苗前5~7天内进行。首次进水不要太深,20~30厘米即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减少施肥量。以后每隔3~5天施肥1次,使水保持黄绿色。如水色适宜就可以不施。目前多用有机肥料,氮肥有尿素、硫酸胺等,磷肥有过磷酸钙。氮磷比例为10∶1。尿素用量为1~3ppm。放苗 放苗密度取决于苗种规格、虾塘面积、池水深浅、塘底状况、换水条件、饵料种类、饲养方式、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应参考生产者提出的亩产要求和规格指标来确定。放苗密度的掌握十分关键,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一般精养和半精养池每亩放苗量应掌握在1.2~1.5万尾左右,粗养池则应减少。由于出室虾苗规格小,放入大池养成不能适应大水体的环境,容易造成死亡,必须利用养成池的暂养池(可按10∶1的比例在大池围建一暂养池),如无建暂养池,可用尼龙筛绢布或彩条塑料布按上述比例,在进水口处临时围一角落暂养虾苗。暂养时间为10至20天,待虾苗长至3厘米以上再放入大池养成。放苗时,应选择虾塘避风的一边,切忌迎风放苗,也要避免在浅水处或闸门附近放苗。1个虾塘应1次放足,避免多次放苗。放苗时要重新计数,同时,可取少量虾苗置于虾塘网箱内饲养观察,并再次计数,以估计虾塘放苗成活数量。在放苗季节,常遇雨季,若池水比重过低,在放苗前应用卤水或食盐调节(每立方米水加进1千克食盐,可提高1‰盐度)。放苗时,应注意使大池的水温、盐度与育苗室条件接近。投饵 草虾的食性杂,除鱼贝虾等可摄食外,花生粕及米糠等亦可摄食。但由于生饵易污染水质土质,应提倡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生饵为辅。在虾苗暂养阶段,由于虾苗摄食能力差,除了肥水提供生物的饵料外,可搭配投喂蛋黄、磨浆的贝肉、鱼肉等。投饵量主要根据对虾摄食量来确定。摄食量因对虾发育阶段而异,随体重变化而变化,随着个体生长而逐步增加。而日摄食率(即对虾日摄食量与自身体重之百分比)则随对虾体重增加而下降。投饵量要通过日常观察:即定点投喂来观察投饵多寡,观察斑节对虾胃饱满度、洄游寻食等情况而调节。斑节对虾有白天潜砂,夜间游动摄食的习性,游泳时喜欢沾边倚壁,因此,投饵时应掌握夜间多投,白天少投,旁边多投、中间少投。按其发育阶段,日投饵次数从3~4次,逐渐增加,在适温育肥时应增加到6次。投饵时,要顺风而投,并做到定时定点。为便于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可在虾塘的不同角落安装一些伞形吊篮,在篮子里投上饵料,一般地说,配合饵料在1.5~2小时、乌埝、6~8小时,小杂鱼2小时吃完,说明投饵量基本合理,否则就要适当增减。投饵时,还应注意:腐败变质的饵料不投,水质严重恶化时、对虾浮头时不投;水质恶化时、对虾大量蜕皮时少投,蜕皮后大量进食时多投;大潮汛时,虾塘内竞争动物多时应适当多投,发现对虾个体大小悬殊时也应适当多投,另外,在1天中,有时适停食一二餐,还会促进草虾摄食,对其生长有促进。水质控制 斑节对虾最适宜的盐度为12‰,而虾苗早期的培育盐度在30‰左右,所以刚放养的池水盐度应与虾苗池相近,放养过后可渐渐添水使盐度降到适宜范围。因此有良好的水源及完善的排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养虾的地方有淡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又无大河流出口最佳。斑节对虾可忍受水温在10~35℃左右最适温度为25~30℃。养成期若水温度变化过大,短期内可抽取地下水灌注,如长期性水温在20℃左右时又无太大风浪,可将水位降低,利用日光能以提高温度;水温过高可以提高水位或注入地下水。池水颜色受浮游生物密度而变化,绿藻类呈绿色,硅藻类、褐鞭毛类呈褐色。浮游生物的呼吸活动是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但夜间即消耗大量的氧气,繁殖太多不一定好,如达一定量即死亡腐败大量消耗氧气。池水盐度较低,较易使绿藻产生优势,绿藻较为安定。但硅藻繁生快,消失也快,不容易控制,一般池水以保持绿色为好,浅褐色也可。如果水色浓度太高,就要换水。除了用仪器进行浮游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外,了解浮游生物量,还可用肉眼看、口舐等加以辨别,一般的是用透明板测定水的透明度,以30~40厘米为宜。斑节对虾适宜在酸碱度7.5~8.5的范围生活,过高或过低都会受到影响。池塘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都会降低或升高水中的酸碱度,加上有机物质的腐败分解产生的气体,都会直接影响酸碱度。为此,从池塘开始就得注意,养虾过程要通过观察水色来判断浮游生物量,并可用石蕊试纸等测试手段掌握酸碱度。池水中铵盐、硫化氢主要由残饵生物尸体之腐败分解而来,并随养殖日数而增加。铵盐在1.6ppm、硫化氢在1.3ppm以下不致造成死亡。如超过,对其成长摄食有影响,甚至死亡。必须注意清理污烂底质,科学掌握投饵量和投饵方法,保持水质新鲜。氧气是斑节对虾生命体重要因素之一,池中溶氧量在3.8ppm以上就适合需要。但由于有机质增加之残饵粪便分解;天气的变化,如云雨天、高温、多雾、早晚气压低等原因常导致斑节对虾缺氧浮头,此时就需大量换水或使用机械(抽水、喷水、水车)增氧。养虾最怕天气闷热下小阵雨时,池面无风浪加以混合,雨水比重低而盖在水面上,形层分层现象,这样上凉下热,氧气不易溶到底层,造成缺氧引起死亡。遇到此情况就急需开水车(增氧机)增加搅拌机会,打破分层。在整个养虾的过程中,水量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暂养期间水位应保持在50~70厘米,不必交换水,以少量凉水为主。养成期在虾体5~8厘米时,换水量10~20%,8厘米后可增加到30%,水位保持1.2~1.5米,养殖的中后期,尤其在高温阶段要根据情况多换水,水位保持1.5米以上。病敌害防治 敌害主要有五须虾、鰕虎、鲈鱼等争食、争氧和直接伤害斑节对虾的鱼虾类;在纳水时其卵或稚幼体随水进入虾池,大量繁殖时会造成危害。防治的办法是,避开其繁殖季节进水;进水时在闸门的闸槽上安装滤网(网目要小于这些敌害生物),严防其进入虾池。对五须虾等可用分段养殖法,缩短其养殖期间,以避免其大量繁殖;在池内设吊网,内置饵料诱集,或利用夜间四游习性使用定置网捕获。对害鱼可使用茶仔饼杀除,在每个月的大潮水期间撒上10ppm以下茶仔饼,既可除鱼害,又可促进虾脱壳和起肥水作用。丝藻的大量发生会阻碍虾的行动并导致水中透明度下降,水清和低盐是其发生的条件,故保持水中肥分让微细藻略为发生减低其透明度,如发生应用人工清除或放入大型草食性鱼类(如虱目鱼)摄食。虾病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建立起虾情、虾病记录、分析、报告等虾病防治档案,及时预报测报虾情、虾病,以利各养殖场进行管理和防治。成长和收成 斑节对虾的成长依放养时间水温、盐度、投饵的量和质、放养密度、水流好坏、管理等情形而不同。因此,必须每隔1星期或10天测定虾塘中虾的成长情况推测池虾重量以做为每日投饵量的参考。一般在有淡水来源的夏季无特殊情况下,从0.2克养到33克(即每千克30尾虾)需100~120天。斑节对虾的捕获在台湾省均以捕获活虾为主。主要方法有:定置网,网前另架设1~2个网口,使虾能进不能出;投网,在虾池一定点投饵诱集后利用投网收获,也可用底曳网拖和电器虾拖网

养虾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预防虾病要贯穿于养殖管理的全过程。放苗前要彻底清塘消毒。养殖期间要定期泼洒0.3ppm~0.4ppm强氯精或1ppm~2ppm漂白粉溶液,对池水消毒杀菌,还可以定期施放沸石粉以净化水质和底质,每亩用量为15公斤~20公斤。每半个月投喂一次药饵,按照维生素c3‰~5‰、大蒜素2‰、鱼肝油3‰~5‰添加于饵料,每天喂药饵两次,连喂5天~7天。用这些方法防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病因:由MBV杆状病毒感染引起,造成对虾肝、胰脏破坏,使之变白、萎缩或肿胀腐烂。
症状:厌食、不脱皮,生长缓慢,外观无特殊病状,一个月左右的幼虾易被感染,死亡率高达100%。
防治:同“白斑病”。
处理:同“白斑病”。
★致病细菌感染 病因病状:对虾发生断须、红腿、烂眼、荧光、黄鳃、黑鳃等细菌性感染症状。
①防治:根据病情施用“增氧水底净”500~800克/亩,第二天施用“绿威”1ppm全池泼洒,排毒解毒,稳定水质。
②按1%比例,用“强力威”拌饵,连用三天。
③按2%比例,用“强力素”拌饵,每天喂饵三次,连用十天后改为1%拌饵,每天傍晚一次,直到对虾收获。
④如使用渔乐(白斑净)拌饵口服,效果更好。 由于线虫大量寄生于表壳和鳃部,使虾体行动迟缓,活力降低,摄食量减少,严重时不能蜕壳,久则死亡。线虫多由中间宿主如下杂鱼、桡足类等将虫体或卵带入池中,育苗期间则多由丰年虫或藻类带入引起。
防治方法:饵料必须严格消毒,做好水质管理;池中投入甲醛15×10-6-20×10-6,硫酸铜1×10-6-2×10-6或高锰酸钾3×10-6-5×10-6均有一定的作用。 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微红,体表的甲壳上有稍带粉红色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最容易出现在对虾的头胸甲上,严重者整个头胸甲都变白色。其次是腹部背面和两侧白斑处的甲壳表面无明显变化,只是失去透明性。
预防方法: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注意事项:严禁排灌水,严禁消毒刺激对虾应激,每日投喂饲料减半。若是后期应及时安排收虾以减少损失,同时应注意隔离,以免传染周边虾塘。 长期缺氧或体弱、抵抗力差时,若鳃部组织受损,容易受细菌的二次感染,使鳃变红、变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部有树枝状的红色素,鳃丝局部弥烂性坏死,病症越重,颜色越变深,病虾活力较差,但仍能正常摄饵。
防治方法:用3‰氟苯尼考拌料内服,同时用二氧化氯连续消毒3次,每日1次。消毒前排掉水位20%,消毒后2-3天补水到原水位,并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5kg/667m2石灰加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内服活性钙、维生素C,强化补钙,促进脱壳,增强体质。 虾体呈蓝色,甲壳薄,收获时该品相的个体特别不耐打活从而减低经济效益。具体原因不详,多倾向于病因是营养性失衡。
治疗方法:外用:定期全池泼洒2-3g/m3磷酸氢钙。
内服:维生素E+维生素C+酵母+红糖,每日1餐,连续7天。 病虾消瘦,肌肉萎缩并与甲壳分离。发病初期腹部的背面出现白斑,以后整个腹部变为白色,鳃和肌肉坏死,最后死亡。发病率为2-3%。活虾运输过程中死亡率极高,甚至高达90%,极大的影响售价。病因未详,此病不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
治疗方法:1、养殖池塘在高温季节要防止水温过高或突然变化,应经常调换水,保持一定水位及充足溶氧。2、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斑节对虾的防治病害视频

相关评论:
  • 14795042815养虾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柏亭聂答:虾苗放养;放苗密度根据虾池的蓄水深度来确定。水深1米~1.3米,斑节对虾每亩投苗0.8万~1万尾,南美白对虾每亩投苗1万~1.2万尾;水深1.4米~1.8 米,斑节对虾每亩投苗1.1万~1.3万尾,南美白对虾每亩投苗1.3万~1.5万尾。放养规格(体长):斑节对虾为1厘米~1.2厘米,南美白...

  • 14795042815小暑过后水产养殖病害如何进行预测和处理呢?
    柏亭聂答:俗称“偷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由于投苗密度过大、饲料投喂过量,养殖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二、防控措施:1、做好定期消毒和水质改良工作: 夏季气温水温持续升高,各类病原体活跃,易诱发各种疾病。应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清理,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

  • 14795042815养殖斑节虾的盐度和温度
    柏亭聂答:水温控制在27-29°C,海水盐度为10~20,ph值为7.8~8.5。斑节对虾最适宜的盐度为12‰,而虾苗早期的培育盐度在30‰左右,所以刚放养的池水盐度应与虾苗池相近,放养过后可渐渐添水使盐度降到适宜范围。因此有良好的水源及完善的排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养虾的地方有淡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又无大...

  • 14795042815虾苗有断节怎调理?
    柏亭聂答:虾苗断节需要做好养水工作,只要当养殖水体肥度达到适宜状态,才能确保池塘中有充足的浮游生物、有机物碎屑等。经过多年养殖经验积累与总结,很多养殖户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往池塘泼洒或投喂黄豆研磨后的豆浆或发酵过的米糠。这部分饵料幼苗可以自身摄食一部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育水体中可供小龙虾进食的虫体...

  • 14795042815斑节虾(基围虾)适应的温度
    柏亭聂答:能在pH值为7.0~9.0的水中正常生活。该虾为杂食偏动物食性。成虾阶段捕食以桡足类、多毛类为主,亦摄食人工合成饲料和其它有机碎屑及底栖生物等。养殖周期为100~120天,虾体可达8~10厘米。刀额新对虾海、淡水均可养殖,适应能力强,尤其是淡水养殖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

  • 14795042815在养殖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时为什么要加淡水?
    柏亭聂答:因为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是广盐性的虾类,适应盐度在0.5~45。事实证明,某些地方在养殖此两种对虾时,盐度几乎等于零,仍然养得很成功。整个养成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虾塘盐度必须与育苗厂的盐度接近,最好在20~23。(2)对虾长至5厘米左右,开始逐步淡化池水,即注淡水入虾塘,使池水盐度...

  • 14795042815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
    柏亭聂答:[2],进行斑节对虾生殖抑制激素的分离与鉴定[2],应用受体介导法筛选GnRH类似物,用于鱼类繁殖[2],建立了海绵细胞培养技术,用于进行药物筛选[2],建立了将海胆胚胎作为研究基因表达的模式系统[2],通过基因转移开展了海胆胚胎工程的研究[2],研究了人葡糖转移酶和大鼠已糖激酶cDNA在虹鳟胚胎中的表达[3],建立了通过...

  • 14795042815求养南美白对虾技术
    柏亭聂答: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

  • 14795042815求海虾淡水养的技术
    柏亭聂答: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amei Boone ,1993)旧译名凡纳对虾、国外叫白脚虾,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它们是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和中国外虾)。我国的人工养殖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湾地区早于大陆沿海。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酷似,体呈浅清色,无斑纹,与中国对虾...

  • 14795042815蛭弧菌是养虾用的吗?
    柏亭聂答:对海水的各类弧菌、爱德华氏菌等有害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针对性强,对有益菌无害,刺激性小,因此广泛应用在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石斑等高档海水养殖,在淡水河蟹、青虾等高附加值产品上也有所应用。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蛭弧菌是中询生物蛭弧菌,对弧菌杀灭率超过90%以上,有效防治白对虾细菌病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