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商鞅变法。功过如何评论?~

  商鞅变法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不但商鞅是现代中国落后的罪人,而且整个封建制度都是使中国落后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的原因。商鞅变法对历代统治者思想的保守都是一个致命的缚束,有其落后性和破坏性。可是,如果把商鞅变法放在商鞅本人所处的那个时代来看,我们就能从中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是何等的重大和深远。绵延了近两千年的奴隶制度到了春秋晚期,已经完全暴露了其严重落后和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本质。通过变法完成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已经势在必行,只是商鞅顺应了该时代潮流,在他手中完成了变法而已。
  至于商鞅用比较严厉的手段来完成变法,后世人对此颇有异辞,一般都是褒少贬多。当然是因为商鞅的政策和儒家学说基本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之下,所以在以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倍受儒家学者的严厉批评,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不否认商鞅本人的性格之中有着极端固执的思想,这一点和王安石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商鞅用法家的学术观点来进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必然会用一些比较强硬的措施。他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要用一些不符合当时礼教的做法来进行改革,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突破旧的思想,大胆对阻碍当时社会发展的一切不良因素进行强硬的变革。他的这些观点放在现在都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极端和激进的,何况在两千多年的以周礼为思想统治基础的那个年代。可以从秦国进行变法一跃成为强国看出,商鞅变法不但对秦国的强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当时其他诸候国的社会发展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商鞅变法之前,就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在经过前几次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改革之后,商鞅汲取了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经验,使当时的中国社会顺利完成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至于商鞅的变法对于学术上的破坏作用,这点很有道理。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尽快结束战争,使中国统一起来,这是一个大目标,商鞅的变法对于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的。诚如兄所言,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的开放的学术氛围在秦朝建立的时候已经被压抑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可这是秦始皇为了统治的需要,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况且,这也不能做为商鞅的罪状。
  重农轻商也是商鞅被后世人所指责的重要原因,但当时的现实是,由于连年战争,农业发展遭受了到极严重的破坏,使国家贫弱,人民穷困。摆在统治者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发展本国的经济,而且最重要是的统治者如何尽快战胜其他国家而统一。而且,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发展经济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如果实行轻农重商或农商并重的政策,这对弱小的秦国来说,结果无疑是毁灭性的。在经济上,最强大的是齐国,就是赵魏楚等国也要比秦国强大许多。如果开放商业流通,会使秦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这些国家。使得贫穷的秦国更加贫穷,根本无法在诸候中立足,更谈不上统一大业了。在现在经济交往中,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财力来不平等的和经济不发达家国进行贸易,结果吃亏的也只能是经济上不发达的国家。所以,我们不能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对中国经济落后所应负的责任完全推给商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觉得商鞅变法从总体上来说,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是有巨大贡献的。

我们都知道,在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变法,司马光是作为保守派强烈反对变法的。但是从司马光记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看,他对变法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的。

周显王八年,秦孝公追慕穆公建立的功业,下令招募强秦的能人志士。秦孝公说“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商鞅听说这个消息后从魏国来到秦国。

商鞅,本姓公孙,“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因为他是卫人,所以有的书上称之为卫鞅,商鞅的“商”则指的是封地“商”。

显王十年,商鞅变法。商鞅刚开始要变法的时候,秦国人是很不高兴,不支持的。为什么呢?因为“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但商鞅认为“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是从立信开始的,这点是很受司马光的赞扬的。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搬木头的故事: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司马光这样评价商鞅的“信”: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其实我看商鞅变法除了“立信”之外,最重要的是禁止言论自由,这才是成功的关键。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商鞅软硬不吃,说不好不行,说好也不行。意思就是不用你议论,我讲信誉,令出必行,你们只管照政令行事就可以了,好不好我心里有数。少了议论的人,或者没了议论的人,多了执行命令的人和遵守命令的人,法令的执行当然容易成功。

商鞅变法是循序渐进的变法,显王十年,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1、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2、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3、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4、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显王十九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显王二十一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显王三十一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从显王十年开始,到显王三十一年商鞅死结束,中间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政令虽然可以取消,但商鞅变法的成效却因为时间的关系被巩固下来,无法改变。我们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的许多措施其实都是从商鞅变法的政令措施中来的。

司马光是儒家,商鞅是法家。儒家和法家的许多东西是互相抵触的,儒家讲仁义,法家好刑名。两家各执一端,但是中国历代的帝王却融合了两家之长,并吸收各种有用的东西,真实的帝王之道是“道儒法并举”、“霸王道杂之”。汉宣帝有句名言“汉家本有制度,霸王道杂糅之”。司马光能从“信”的角度理解、认识商鞅变法,已经算很给商鞅面子了。在历史上,王安石的变法曾被司马光等完全给反过来的。

其实合理的治国之道,就应该是多种方式并行的。我们单看现在的中国既讲完善法制建设,又讲以德治国就可以了。

改革是激进的措施,社会发展太激进了,往往矛盾太多,太容易激化,纵然改革会取得一定的成效,如果不合理处理一直激进的走向,产生的矛盾积累激化后反而阻碍社会发展,让改革受阻,甚至让改革失败。

商鞅对自己的变法是自视甚高的,然而并不是没有人看不明白他: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这个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其实《资治通鉴》与《史记》中重复或相同的地方太多了),也许司马光正是看明白这一点,再加上他儒家的立场,所以对王安石的变法才持反对态度的。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商鞅变法,为中华第一帝国夯实了地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他废除了三皇五帝以来的分封制、公田制,设立了军功授爵、开垦荒地等法令,打通了经济流通和个人上升渠道。

商鞅变法 是秦国由弱变强的一个分界点 秦孝公的时候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在经济、政治及社会其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是一次比较深刻、彻底的改革,相对于其他的诸侯国的的改革,比如魏国吴起的改革,虽然最后商鞅被旧贵族势力迫害车裂而亡,但是他的变法的思想被秦国的继任者传承了下来,使秦国逐步强大,为嬴政吞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以后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变法的成功,并不在于人有没有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商鞅后来虽死,但他的目的达到了,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富强的封建国家。




怎样评价商鞅变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7342129861应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卞力宝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变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5、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

  • 17342129861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卞力宝1. 积极影响经济:商鞅变法推行了改革的经济政策,通过推进农业生产、加强军事力量等措施,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这种发展对于国家的强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增强了国家权力:商鞅变法改革了国家的政治制度,通过推行法家思想,强化了法律的权威,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增强了国家的统治力度。这种改革使...

  • 17342129861史记李斯列传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卞力宝进步之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

  • 17342129861对商鞅的评价如何?
    卞力宝2. 李斯肯定商鞅变法带来的积极影响,认为其改变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乐业。3. 司马迁提到商鞅离开自己的国家卫国,前往秦国,凭借其才能使秦国强大,并且其政治理念被后世所遵循。4. 桑弘羊称赞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严格刑罚,整顿政教,使得国家内部秩序井然,外部则...

  • 17342129861商鞅变法,你怎么评价他的变法呢?
    卞力宝首先它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消极影响:1,轻罪重罚,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2,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3,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

  • 17342129861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卞力宝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度 2、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在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3、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为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4、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 17342129861对商鞅及其变法做一客观评价
    卞力宝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2)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

  • 17342129861评价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卞力宝问题一: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提醒: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 17342129861历史对商鞅的评价?
    卞力宝一、正面评价 1、革法明教 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为秦国将来统一六国,建立一统天下的秦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朝历代对于商鞅进行的富国强兵的变法都有极高的评价,例如:蔡泽评价商鞅: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

  • 17342129861怎样评价商鞅改革?
    卞力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局限之处 在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