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原生态的营养物质是怎样循环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冻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冻原的生态环境是极其严酷的。北极冻原气候寒冷,每年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漫长而严寒,最低温可达到-70℃,有半年看不到太阳;夏季短暂而寒冷,整个昼夜都有太阳照射,最热月平均气温0°~10℃之间。植物生长期很短,大约两个月左右。年降水量不多,在前苏联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东北部为100毫米左右,北美阿拉斯加为120毫米上下。降水次数多,气温低,蒸发弱,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大。此外,风大,云多,更增加北极冻原气候的严酷性。山地冻原的气候和北极冻原很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北极圈以外的山地每年都有白天黑夜之分,而且温差大,降水非常多(如长白山可达1075~1239毫米),日照很强,且紫外线强。
因为过于严寒的气候,再加上地面风大,积雪不均匀,永冻层分布非常广,它是冻原带所独有的现象。所谓永冻层是指土层下面永久处于冻结状态的岩土层。深度自几米至数百米,甚至达千余米。冻土层的上部冬冻夏融,称为活动层,其厚度随土层的质地而异,粘质土的为0.7~1.2米,砂质土的为1.2~1.6米。活动层的厚度对生物的活动和土壤的形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在活动层,植物根系才能伸展,动物才能挖掘洞穴,有机物质才能积累和分解。永冻层的存在阻碍地表水下渗,导致沼泽的形成。冷热季交替经常会使表呈现很多奇异现象,比如由由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形成的石环、多边形土、融冻泥流、冰丘与热融陷穴等地貌形态,它对生物尤其是植被的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按照植物化石的资料记载,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第三纪以前依然属于喜暖性森林,只是在第三纪末由于气候变冷和变干,这种森林渐渐被亚寒带针叶林所替代。第四纪初气候进一步变冷,才为冻原形成创造了条件。冻原最先出现在东西伯利亚北部,因为在冰期,欧洲大陆、西西伯利亚和北美大部分地区为冰川所覆盖,只有东西伯利亚北部,冰川影响较小,乃存在古老的冻原核心(即托尔马乔夫所谓的“原始北极植被”),它们从山区逐渐向平原扩散。依据动物群的特点,动物学家库兹涅佐夫分析认为东西伯利亚是北极动物群的发源地。
在第四纪初期的时候,古老的冻原分成东西二支,环绕北极伸展,形成带状分布,随着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北极大陆冰盖周期性地向南扩张和收缩。与此同时,冻原生物也不断向南迁移,在这过程中,有的种类大批死亡直到消失;有的种类幸存下来,并与从高山迁移下来的种类相会合。当冰川退却的时候,这些种类中的一些北移;另一些退缩到山上,在那里保存住,并成为山地冻原组成部分。比如动物中的黑缘豆粉蝶、雪兔和雷鸟等;植物中的珠牙蓼、矮桦、多瓣木、肾叶山蓼等。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冻原带北部的形成年龄比整个冻原带还要短,由于在冰期北部地区仍处在冰川覆盖,仅是在冰后期,冰川退缩以后,才逐渐形成。因此可以说,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冻原生态系统属于是最年轻的。

对于冻原生态系统来说,植物从岩石和土壤中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些贮存在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身体中,尤其是它们的根部,同时每年又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一多半吸收的营养物质还给土壤,就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生物小循环。

因为冻原土壤温度低、水分多、空气状况又差,所以,厌氧性细菌的活动占绝对优势,而需氧性的固氮细菌与硝化细菌的活动却受到限制;不但氮素养分贫乏,而且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或者分解不彻底,出现半泥炭化和泥炭化的有机物质积累,大大延缓了元素周转和生物循环。在冻原上,凋落物分解比率(凋落物总量/每年凋落物数量)是20~50,在草原是1~1.5,在泰加林是10~17。由上述可知,冻原的养分元素循环周期甚至比草原和泰加林都更长。




冻原生态的营养物质是怎样循环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5134445413冻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昌雷义答:深度自几米至数百米,甚至达千余米。冻土层的上部冬冻夏融,称为活动层,其厚度随土层的质地而异,粘质土的为0.7~1.2米,砂质土的为1.2~1.6米。活动层的厚度对生物的活动和土壤的形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在活动层,植物根系才能伸展,动物才能挖掘洞穴,有机物质才能积累和分解。永冻层的...

  • 151344454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几个方面的?
    昌雷义答:相反,在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遭到大面积破 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 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河流与土壤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通过自身的净化...

  • 15134445413冻原生态系统的介绍
    昌雷义答:1. 冻原生态系统,又称苔原生态系统,是由极地平原和高山苔原的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合成的综合体。2. 依据分布区域,冻原生态系统分为极地(苔原)和高山(苔原)两种类型。3. 冻原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包括极端低温、生物种类稀少、生长季节短促以及降水量少。4. 全球苔原面积大约为800万平方千米,占陆地...

  • 15134445413冻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昌雷义答: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冻原的生态环境是极其严酷的。北极冻原气候寒冷,每年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漫长而严寒,最低温可达到-70℃,有半年看不到太阳;夏季短暂而寒冷,整个昼夜都有太阳照射,最热月平均气温0°~10℃之间。植物生长期很短,大约两个月左右。年降水量不多,在前苏联欧洲部分为200~...

  • 15134445413冻原生态起源
    昌雷义答:根据植物化石资料,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第三纪以前仍属于喜暖性森林,但在第三纪末气候变冷变干,导致这种森林逐渐被亚寒带针叶林替代。第四纪初气候进一步变冷,为冻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巴音布鲁克的冻原,最早出现在东西伯利亚北部,因为冰期期间,欧洲大陆、西西伯利亚和北美大部分地区都被冰川覆盖,只有东...

  • 15134445413生态系统稳定性
    昌雷义答:当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表现为动态平衡,生物群落内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能量与物质输入与输出相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呈现食物链和金字塔形营养级的规律。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复杂程度。热带雨林由于其丰富的...

  • 15134445413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昌雷义答: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其结构的核心,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如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获取能量。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寄生生物,通过摄食获取能量。分解者,如细菌、真菌和某些动物,负责分解有机物,完成物质的循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营养...

  • 15134445413冻原生态生物量与生产力
    昌雷义答:在北极的冻原环境中,生物量和生产力因低温和光照条件的限制而显得相对较低。以收割法测定,全年平均下来,每平方米每天产生的干物质量一般少于1克,而在生长季短暂的时期内,这个数字可能上升到1到4克。然而,大部分生产物质被储藏在地下的根、根茎和鳞茎等部分,这使得冻原的总生产力略高于仅凭茎秆重量...

  • 15134445413高中生态系统的结构
    昌雷义答: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

  • 15134445413八大生态系统
    昌雷义答:苔原植物具有一系列的抗寒和抗干旱生理学特性,许多植物在严寒巾营养器官不受损伤,有的植物在雪下生长。苔原植物通常是多年生植物。苔原动物种类较少,主要是大型食草动物,在生理上具有抗寒特点。7、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