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四、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
1.趣问法。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胜。
3.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4.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
5.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过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方面获得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个有效的手段。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追问,把提问升华,在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还需用追问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1.1 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的误区。《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指出:低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到高年级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进行对话、交往互动的纽带。在目前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几乎处于"师问生答"的状态,即使在优秀教师的数学公开示范课上,也很少见到学生提出问题或质疑的现象。一位美国教育家在观摩过北京一位小有名气的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后说:"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不上,因为课堂环节流畅得惊人,老师所提出的每个问题学生都回答的如此完美。"他进一步说:"如果是美国教师来上,学生甚至在课前还不知道此节课上什么内容。上课时,教师把这节课的中心内容介绍后,就让学生提问,甚至到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无法回答了。这时,老师会告诉学生,这些连老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上网、询问有关专家等方式解决,然后学生们就通过各种手段把问题解决掉,再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讨论。"
  而在中国的很多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提问,这是不争的事实。
  1.2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课堂教学的关键。《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才能投入地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走出小教室,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
  例如,在上"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课时,我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 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 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包括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增强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手段。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
  有一次在教"百分数的应用"练习时,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4,乙数是5"提问。学生想到了这样几种: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 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我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提吗? 学生都摇头了。这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位学生好像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于是我不断地鼓励:"还有问题的尽管说,讲错没有关系,就怕你没有勇气! "在我的注视下,这位学生终于举起手说: "甲数和乙数的和是几? "因为他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了,所以引来一片笑声,回答的学生脸一下子红了。我就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呀,老师只要大家提问就行了,并没有规定要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此后,那位学生有了更多的勇气,也积极参与到提问过程中来了。
  教学中或许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只有在学生有勇气提问后,才能慢慢引导他们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主动问"。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有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
  如教"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我使用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1/4来,折好后,让同桌之间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时一位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1/4, 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 "我表扬这位学生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也就是单位"1"不相等,所以它的1/4 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一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教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教师问个不休, 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2.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追问,深化数学知识的领会
  需要强调是: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有限,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体现出多而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意识并不是不加限制地使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直接参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如果放任学生提问,不但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所以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还要做好追问,最好是能做到学生的提问与老师的追问相结合。
  2.1 追问的作用。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有必要不断地进行追问,也就是追根究底的问。只有这样的追问,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问出源头;也才能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对知识认识的误区,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思维品质。
  追问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教师的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铁锹",也是提升学生思维高度的"云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挖掘概念内涵,明确概念外延。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诉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适时的追问,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在接受概念时不觉得枯燥乏味,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感受概念,理解概念。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