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这篇课文里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出自虽有嘉肴的成语~

  出自《虽有嘉肴》的成语是: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原文: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
  其一是将其纳入教学原则的范畴,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依此而将其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相互促进”,如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就将其作为教学原则来解释,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
  其二是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
  本人赞同第一种见解。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是不知道它的甘美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不懂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是: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就是这个了 望采纳啊,就说是这个了,你还不信,,人家很伤心啊!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里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的解释和翻译?
    景安陈《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仅存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礼记》。这两书中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景安陈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13.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赏析: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
    景安陈《虽有嘉肴》赏析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中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从你读过的一本书中,列 ...
    景安陈“锥刺股”),最后去游说山东六个诸侯国君“合纵抗秦”,自己掌六国多印玺,再次回家的暑假,家人对他你仆人对待主子一样谦卑。这个故事出自《史记》。苏秦因为知道自己学问不够,别人不会尊敬自己,所以奋发读书,让自己有真正的学问,使自己强大起来——这就是“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典型例子。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 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景安陈《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即为“教学相长”,通俗的来说就是指教跟学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起到促进学问增长的作用。课文选自西汉经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正义》中,作者通过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告诉了读者: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
    景安陈在太子府供职期间,又选集上古圣贤遗传的修身、治国成败的经验教训,共二十一篇,日夜奋笔纂写而成《礼记》。二、创作背景 “虽有嘉肴”一文的创作背景,是《礼记》成为经典的过程。《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礼意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的翻
    景安陈结论:《虽有嘉肴》这篇文章深入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实践和教诲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知识的美妙。它通过比喻美味佳肴和至高道理,揭示了学与教的互动关系,即“教学相长”。这篇文章在《礼记》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以其对偶句式和流畅的论述而闻名,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

  • 15072505157课文《虽有嘉肴》中得出哪些儒家的观点
    景安陈《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整段翻译:我们在学习中应重视实践,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在给同学讲解习题的同时加深了对此类题目的理解,而且又发现此类题目的新解法,可谓实践出真知,“教学相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非常重视实践,...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景安陈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得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 15072505157《虽有嘉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景安陈《虽有嘉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