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皆兄弟”的出处是哪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四海皆兄弟”出自两汉佚名的《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
“四海皆兄弟”全诗
《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

两汉 佚名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翻译
兄弟的亲密关系就像树叶长在树枝上,朋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亲。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谁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
何况我们是枝干相连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个身体。
从前亲近的如鸳鸯,现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与居于东方的商星彼此出没不相逢。
从前总是在一起,现在遥远的像北方的胡人与南方的秦国人。
在即将离别之际,越发觉得情谊日益亲切。
麋鹿遇到好草总是嗷嗷呼叫它的同伴一起来吃,它可以用来比喻我宴饮嘉宾的心情。
我有一樽酒,想赠给远行的兄弟。
希望你再多留一会酌饮此酒,以叙我们平日的亲爱之意。

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鉴赏
今人谈古诗,常常会有不同的角度。研究者注意较多的是作品的真伪及本事出处;而一般读者欣赏的则是诗的本身所能带来的审美情趣。例如关于旧题为汉代苏武和李陵的五言诗,就存在这个问题。宋代文豪苏轼因不满《文选》的编选,首先在相传为苏、李的长安送别诗中读出了“江汉”二字,便据以怀疑是后人的伪作。而以博学著称的洪迈,也在《文选》所载李陵《与苏武三首》诗中发现了“盈觞”之“盈”犯了汉惠帝的讳,于是愈坚苏轼之说。后来明清及近代学者顾炎武、钱大昕和梁启超等人也展转相承,于是苏、李诗之伪几成定谳。而今人汪辟疆先生却力排众议,以为《文选》中《苏武诗四首》为别李陵之说起于唐代,“江汉”、“盈觞”也难定二人诗之伪,他主张“与过而疑之,宁过而存之”(《汉魏诗选按语》)。至逯钦立先生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即基本采取了“存之”的态度。不过他采取了一种比较审慎的方式,这就是既不认为是苏、李之作,同时也不认为是“六朝拟作”,而是把这些作品均归入东汉卷,并系之于“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以上是历代学者从考证角度来谈苏、李诗的一些概况,与今天从欣赏角度来读这些作品有所不同。不过,至少有二点是不应忽视的,即《文选》和《古文苑》所传苏武、李陵诗是汉代作品(苏轼亦谓这些诗“非曹、刘以下诸人所能办”),但所写内容又与历史上西汉时苏武与李陵之别无关。这是考据为今天鉴赏这些诗作提供的基本点,读者需注意。
“骨肉缘枝叶”是《文选》所录《苏武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这首五言诗抒写兄弟骨肉的离别之情,用笔浑重朴厚,风格淡中见醇,近而犹远。
诗一开始,作者就用“骨肉”二字直接说出诗中“我”与“远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然后再以“枝叶”作比喻,进一步暗示和强调这种关系的亲密。按理次句应顺着这层意思往下写,可是诗人却把笔触转向了与“骨肉”不同的另一种关系,这就是人世间亲朋好友间的交往。“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二句继续由此生发,写天下朋友之交都能亲如兄弟,不忍相别。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知己挚友托出“兄弟”二字与前“骨肉”二字相应,同时又借朋友相别预为后文骨肉之离作陪衬。“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二句紧接进层递进,不仅回映首句,离而复即,而且退而后进,领起下文,其用笔直中有曲,折转顿挫。前人曾谓“况我连枝树’承上四海兄弟,言此密友亲交,尚为兄弟,况真兄弟乎?”(方东树《昭昧詹言》)诗人用意在写兄弟之亲,而先借密友为喻,从而使兄弟之亲更为突出。“昔为”以下四句想象与兄弟相处时和离别后二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前者“常相近”,一如“鸳与鸯”,何其相得;后者别如“参与辰”、“胡与秦”,几多哀愁!在此相处时的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与离别后的相距千里、后会无期,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这四句一前一后两两相对,看似重复拙钝,却也反映出诗人处于人生变故中那种不堪回首、无法预期的复杂心态。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二句既承上而言,说出了兄弟平时相处弥觉珍贵、离别后尤感痛苦的原因,又为下文对临别饯行、樽酒留人的描写预作交代。汉诗转折、联结高妙,浑然一体而不见针迹线痕,于此可悟。然而这二句的好处还不仅见之于它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以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一种人生中的宝贵体验:这就是当一个人要失去某件东西时,会超乎异常地体会到它的珍贵。人与物的关系是这样,人与人的关系更是这样。诗人正是在离别在即时,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在为将要远行的亲人饯别时,一再要以酒相赠,以酒留饮,以酒叙情。酒是消愁物,诗人当时的心情和行人当时的心情,都在这种赠别和留饮中表露无余。“鹿鸣”二句系化用《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意,有兴起和借喻设筵饯别之妙;末四句状写赠别留饮情状,言近意远,词浅味浓。人至临别而以杯酒相赠,愿以此挽留片刻而畅叙平生之亲,此景此情不能不令人唏嘘。后代不少传诵千古的名句,如梁代江淹《别赋》中的“可班荆兮赠恨,唯尊酒兮叙悲”、唐代诗人王维《阳关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所写也正是这种景和这种情。


“四海皆兄弟”的出处是哪里视频

相关评论:
  • 13326511015四海皆兄弟出自哪几句话
    强性咏四海皆兄弟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孔子的弟子子夏曾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关知识如下:1、这句话的意思是: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像兄弟一样相处。其中,“四海”指的是天下,全国。四海皆兄弟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意思是全世界...

  • 13326511015“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于哪个诗人的哪首诗?
    强性咏“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于孔子的《论语·颜渊》。详细解释如下:一、孔子的《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其包容与和谐的理念。二、孔子的思想背景 孔子是中国古代...

  • 13326511015四海之内皆兄弟下一句是什么..
    强性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下一句是君子何患乎无兄弟。该句出自《论语·颜渊》。《论语·颜渊》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论语·...

  • 13326511015“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指的是哪四海?
    强性咏典故 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我国的教育家孔子的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司马牛是孔子的一个弟子,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坦荡荡,不为身边的事物忧愁,也不害怕面对问题。司马牛继续问,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还要...

  • 13326511015四海皆兄弟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
    强性咏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汉 无名氏《别诗》其一 [今译]:普天下的生灵,都是休戚相关的人间骨肉,有哪一个是离世独立的路上行人?[赏析]:“四海”,即天下,旧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如《博物志》云:“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其中。”这是用“四海一家”的壮怀勉励行人的两句赠别诗。

  • 13326511015五湖四海皆兄弟下面还有一句是什么?
    强性咏四海之内皆兄弟 没有下一句 释 义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出 处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

  • 133265110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整首诗
    强性咏《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 【拼音】: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解释】: 四海:指全国。全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 13326511015“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的上下文是什么?
    强性咏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完整的句子上下文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皆兄弟也。”典故来源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于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司马牛问道:“不忧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

  • 13326511015五湖四海皆兄弟是什么意思
    强性咏《论语·颜渊》:“ 司马牛 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 曰:‘ 商 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快休说这话;你我丈夫行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亦省作“ 四海皆兄弟 ”...

  • 13326511015四海之内皆兄弟是谁的书?
    强性咏《水浒传》啊,英译书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美国作家赛珍珠当年翻译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