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的源头是哪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景,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千米的黄河壶口处。要说壶口瀑布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它的流量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季节,最小时每秒流量仅150~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4月份,一旦冰河解冻,每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每秒流量达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吼,激湍翻滚,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壶口瀑布的声音令人振奋,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情被奔泄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这样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从此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战。

壶口瀑布不是黄河的主要源头。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黄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
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扩展资料
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当地称玛曲。“玛”即玛夏,藏语意为孔雀,“曲”是河,“玛曲”即孔雀河。
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山坡前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东股最大,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黄河源头),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5°59′24″及北纬35°01′18″。三股泉流汇合后,串联许多大小水泊,逐渐形成了一条6~9米宽的小河,东北流入约古宗列。
黄河流经星宿海,先后接纳西北方向流来的扎曲和西南方向流来的卡日曲,水量大增,继续东行约20公里,进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出鄂陵湖东行65公里流经黄河上游第一座县城玛多县。
黄河河以上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年水量5亿立方米,平时河面宽30~40米。
玛多至下河沿河段:河道长2211.4公里,水面落差2985米,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地质条件复杂。
下河沿至河口镇河段:河道长990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水面落差246米,河道比降2.5‱,是宽浅的平原型冲积河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

要说壶口瀑布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其流量却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时仅150至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冻,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到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至2000立方米之间,这时,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激湍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云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感飘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礴。在壶口黄河水跌落得地方,也即壶嘴得正当中,有一块油光闪亮得奇石,人称“龟石”,它能随着水位得涨落而起伏,不论水大水小,总是露着那么一点点,这又给壶口瀑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在壶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还有一块巨大的奇石,人们称它为“孟门山”。巨石上镌刻着“卧镇狂流”四个大字。说来甚怪,河水至此,就乖乖地分成两路,从巨石两测飞泻而过,然后又合流为一。另外,这里又是人们观赏“孟门夜月”的地方。每当农历月半,夜临孟门,可见河底明月高悬。站北南观,水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立南北望,水里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来。

在壶口瀑布偏北不远的地方,有座人祖山,据说“天下之合”即由此而来。伏羲兄妹成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就是因为在此山“隔沟滚磨”经上帝同意结为夫妻的结果。现人祖山上仍旧保存着伏羲庙遗址,庙内尚有“隔沟滚磨”画像,另外还有两眼泉井,终年不竭。

壶口瀑布的声音令人振奋,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及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壶口瀑布是黄河在陕西境内的一段,因离延安距离很近所以出名。所以壶口瀑布的源头也是黄河的源头是巴颜喀拉山吧。

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简单的说就是黄河的源头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为5464公里。自古以来,它象是一条自天而降、桀骜不驯的金色长龙,喷云吐雾,奔腾咆哮,飞舞在我国北方苍茫起伏的大地上。
据古籍记载,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河。找国著名的古籍《尚书.禹贡》中,曾有过夏禹"导河积石"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黄河的最早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治理黄河,改造黄河,造福人民,国家花了很大的力量,对黄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勘查。1978年,国家再次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更为详实的调查时,再一次肯定卡日曲为黄河的正源。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约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间。
卡日曲,本是藏语,意为红铜色的河。它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海拔为4830米。它的源头是5条从山坡切沟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过是一条宽约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这条溪流从平坦而又狭长的卡日曲河谷,由西南向东北而流,沿途接纳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逐步汇成一条宽约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卡日曲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两岸有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河水穿过100多公里的峡谷,在巴颜禾欠山与约古宗列会合,注入玛曲河。
约古宗列,本是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族群众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象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约古宗列在星宿海之上与卡日曲会合后,形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玛曲,当地藏族群众叫孔雀河。这一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玛曲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进入著名的星宿海。
星宿海,是一个略小于约古宗列的狭长盆地,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为10多公里。在这不大的盆地里,星罗棋布似的密集着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泊和海子,其中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平方米。乍看上去宛如一面面熠熠发光的宝镜,镶嵌在翡翠般的玉盘上。玛曲河流到这里后,便汇入了这些散乱的水泊和海子,分不清哪是河道,哪是水泊,天气晴朗时,那大大小小的水泊和海子,一个连着一个,恰似天上的繁星落在了盆地。《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描写: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少焉,风起波回,银丽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
黄河流过星宿海,继续向东流去20多公里,沿途接纳大小支流,形成一条6-7米宽,两米多深的河流,然后进入一条宽阔而广袤的平川,并在这里形成了两座巨大的湖泊,这就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景区面积约100公里2,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河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著称于世。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挟持,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3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束为50米余,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20米余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米余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形成壶口大瀑布中的“雷首雨穴”、“万丈龙槽”、“彩桥通天”等种种奇观。

名胜区内还有孟门夜月、壶口冰桥等著名景点。在壶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有一块巨大的奇石,人们称它为“孟门山”,河水至此就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飞泻而过,然后又合流为一。这里又是人们观赏“孟门夜月”的地方。每当农历月半,夜临孟门,可见河底明月高悬。站北南观,水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立南北望,水里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来。每到冬季,黄河上游的水夹杂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涌至壶口,叠摞堆积起来,和石岸相平,形成了连接陕西、山西两省的天然通道。“壶口冰桥”亦为一景。

景区内还有明代码头、同治长城、四铭碑亭、龙门飞渡等人文景观,有唐太宗李世民带兵征战的挂甲山,宋元年间的坤柔圣母殿等。

自然景观

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唯一黄色大瀑布,誉为母亲河心脏。特色鲜明,奇绝壮观。四季变幻,诡谲迷离。八大奇观,悸魂摄魄。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是由黄土高原秦晋狭谷,黄河、瀑布等点、线、面组成的苍茫、厚重、粗犷、雄浑为特色的立体空间景观;而壶口瀑布因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水流变幻。在壶口这一独特地形地貌面前就形成了这种其它任何瀑布都无可比拟的动态奇观。

[ 八 大 奇 观]

水底冒烟:瀑布水雾,腾云接天。

山飞海立:仰观飞瀑,其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倒倾,游人无不叹喟"壮哉"。

晴空洒雨:烈日当空,雨雾沾襟,晴昼晦冥,风雨迷离。旱地行船河船文化遗迹,再现当年黄河航运盛况。霓虹戏水似长龙吸水,彩桥簇锦,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旱天惊雷:旋流激荡,吼声似雷,如万鼓齐鸣,晴空惊雷。

冰峰倒挂:隆冬冰封,溢瀑成柱,如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浮映其间。

十里龙槽:水切石穿,瀑布后移,谷中之谷,夹岸崇深,如黄龙蜿蜒奔腾,实乃地质奇观。

[ 其 它 景 点 ]

睡女峰

一座酷似躺卧的女人的山峰,传说是大禹的妻子幻化而成。 石窝宝镜:壶口岸边石床上,洪水旋流冲刷石卵从中盘旋琢磨而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石窝,坑壁光滑,圆如规制,内有清泉,清澈如镜,因一个美丽的传说人称“石窝宝镜”。实为难得的地质景观。

孟门山:壶口瀑布1500年间后移的遗迹,形成了雨块巨石组成的河心岛,史料记载颇多,“孟门夜”堪称佳景,千百年来,题咏不绝。实为罕见的地质奇观。

上山熊:睡女峰山坡上一块巨石,犹如一只爬山巨熊,传说为大禹所化。

[人文景观

史藉关于壶口的记载很多,最早见于春秋时代成书的《尚书禹页》:“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意思是说大禹是从壶口开始了他的治水大业,其它还有《吕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水经流》、《汉地理志》、《元和郡县志》、明《一统志》等,均有记载,关于壶口的民间传说就更多,不胜枚举。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题咏。

明清时代是黄河航运的鼎盛时期,因受壶口瀑布天险所阻,而使“往来舟楫一时穷”。因此在壶口上游的龙王辿和下游的圪针滩形成了繁华的古码头、渡口和集镇,这里成了“东西要道,南北通衢”。最多时每天停泊船只千余条,这里也出现了罕见的数里路之遥的“旱地行船”人文景观。

龙王辿、圪针滩遗址是壶口河船文化的历史见证。东龙王辿的十几通石碑,西岸的“民国石刻”,孟门山的“卧镇狂流”摩崖石刻,圪针滩的“官司碑”,壶口西岸的“二趾兽”化石群等文物都说明了壶口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奇特的自然景观溶以深厚的化内涵,加之最能体现黄河精神的深刻象征意义,就形成了壶口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和品位极高的景观价值。

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其特有的侵蚀性,潜伏式黄色瀑布属世界罕见园,区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稀有性和欣赏性,及国际对比意义。同时在地质学和生态性方面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资源利用价值。

主要地质遗迹有: 壶口瀑布群、悬谷、冲蚀、凹槽、涡穴、侵蚀台地、问心岛、侧蚀洞穴、陡壁跌水、棋盘格式节理、钭层理、冲刷面、压溶构造及植物动物化石点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遗迹特征,保存完善,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黄河壶口瀑布生成、演化的完整过程。

另壶口东岸还有因形似命名的“禹帽峰”和“镇河神龟”。

蟒头山森林公园:

99年被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壶口瀑布西南部,海拔1473米,山峦叠翠,奇峰屹立,登高远望,掩映云天,则南北景观迥然各异,每值暮春山花烂漫与松柏翠绿相间,风光绮丽诱人。素有奇、险、秀、峻之誉,更加山上有珍稀树种白皮松,集中连片约80公顷。令人叹为观止,动植物资源丰富,道教文化历史久远,山顶庙宇大都为明嘉靖年间修建,至今有500年历史,实为休闲度假、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壶口瀑布的源头是哪里?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