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来自:听道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林黛玉性格特点之一:自尊、敏感、孤傲、脆弱。林黛玉性格特点之二: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林黛玉丰富性格特征的表现
(一)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那所谓的“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欢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
执著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二)人们在注意到林黛玉的“小性儿”的同时,又往往会被林黛玉的善良、纯洁、率直、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等所感动。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真正面目。


文学史评价
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
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语言“比刀子还利害”,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她在宝玉面前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贾宝玉才是她的“知己”。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站在现代社会的视角上,我们看林黛玉,她多疑,敏感,孤傲,缺乏安全感等等,反正一个从小缺少父母之爱,养在外祖母身边,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隔代教育造成的。

在大观园里,在贾府中,林黛玉很少有朋友,除了贾宝玉和紫娟,其他的都是对她敬而远之,远远不及薛宝钗有人缘,这就是她孤傲所在。她出身高贵,父亲是朝廷重臣,母亲是贾府千金小姐,五六岁前虽然多病,但是在蜜罐里长大,又加上自身条件,比如才气,比如美貌身材等,都是出挑的,也是她孤傲的资本。
因为从小寄养在外祖家,外祖家又不止她一人,而且人员众多,还复杂,她只能看人家脸色行事,心眼细小,多,又敏感。在和宝玉的爱情里就这样,老是试探,老是怀疑人家对宝钗,对湘云都有想法,一听见丫鬟婆子的话,或者其他人的话,都会联想到自己,然后独自落泪悲伤。宝玉跟她之间,总是不停的解释不停的赔罪,最后哄个十来遍才好。

其实所有的性格,都是这一点造成的。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觉得没有依靠,而且自小母亲去世,过几年父亲也去世,就担心身边的人随时会离开她,心里没依傍,没有安全感,外祖母吧,总觉得隔了一层,然后自怨自艾,悲春伤秋的,一有风吹草动,就觉得是与自己有关。所以害怕失去宝玉对她的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林黛玉是人不是神,也食五谷杂粮,也有喜怒哀乐。既有少女的天真烂漫,也有小女子的刁蛮任性。既有文化人的才华横溢、清高孤傲,又有大小姐的伶牙俐齿、尖酸刻薄。
林黛玉一生疾苦凄凉:纵有倾国倾城貌,奈何多愁多病身。从小聪慧机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苦伶仃。身体羸弱(病如西子胜三分),性格敏感多疑(心较比干多一窍)。

林黛玉爱情观纯真专一,对宝玉深情款款,痴心一片。向往吟诗作赋、花前月下,不屑人情世故、仕途经济!殊不知贫贱夫妻百事哀,她的生活方式,只存在于童话故事,不见容于残酷现实。
反正吧,在当今社会,这样的性格,同样是得不到大众喜欢的。

  由诗词看黛玉性格特征
  诗词是林黛玉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作诗方面花了不少心血,显示了很高的造诣。她的诗作一如其人,显得风流别致,清奇哀怨。元春省亲时,只命作“一题一咏”,不能施展,就代宝玉作一首《杏帘》,被元春评为“四首之冠”(18回);她作的白海棠诗“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37回);她的三首菊花诗“题目好,诗也好,立意更新”,独揽前三名(38回)。在《芦雪亭争联即景诗》和《凹碧馆联诗悲寂寞》两回中,更是才思敏捷,好句联台,与湘云不相伯仲。显然,作者在极力描写她的诗才,塑造出一个诗人的形象,一个具有纯净而贞洁灵魂的诗人。因此可以这么说,不理解林诗,不足于认识林黛玉。
  我们不止一次地品位着她那被愁与泪浸润着的诗篇。《葬花吟》中有“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咏白海棠》中有“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代离别秋窗风雨夕中有“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西施》中的“吴公空自忆儿家”,虞姬中的“虞兮幽恨对重瞳”,明妃中的“红颜薄命古今同”,桃花行中的“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而题帕三绝句中更是纯粹对流泪的铺陈,就连其作的酒令也流露出这样的意境:“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由上不难得出,多愁善感,好流泪,爱哭是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
  我们也不止一次地在其诗词的字里行间体会着她那颗热烈地渴慕爱情的心。她任情任性,率真自然,执著地追求着爱情和艺术,憧憬着那诗与美的天地。题帕中的“眼空蓄类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问菊中的“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菊梦中的“醒时幽怨同谁诉,哀草寒烟无限情”,向我们展示了一颗蠢蠢欲动的少女之心。很自然让人想起李商隐,一个作着与黛玉有相似格调——那渗透于字字句句中的屈而求伸的痛苦——的诗的诗人。林黛玉却称她最不喜欢李义山,只爱“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在是她面对贾府大大小小面前对这位擅写“情诗”的诗人的一种有意的避讳。在行牙牌令中,她更是将“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等作了潜意识的流露,我们知道,西厢记是被视为闺中“邪书”,而林黛玉却拿其中的唱词来行令,这可以充分看出新的爱情观对其影响之深。但同时应该看到,这种思想又是那样的软弱,由于黛玉十分珍视封建贵族小姐的地位,没有从思想上突破封建礼法,故而对宝钗的劝导反而会产生某种共鸣,欣然接受,并引为知己。这里,我们真实地看到了一个“春困发幽情”而又不敢触犯封建礼法,并想维护贵族小姐身份的具有复杂和矛盾性格的黛玉。

  由诗词看黛玉性格发展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红楼梦的主线,也是黛玉性格转变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因而分析不同时期黛玉的诗词最能体现黛玉的性格发展史。
  世外桃源和杏帘在望是林黛玉最先见于红楼梦的作品。“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有人很奇怪,林黛玉怎么会写这样歌功颂德的诗句,这不符合林的性格。事实上,当时的黛玉多疑清高,目下无尘,高度自尊,惟恐别人小看自己,因而非常自信,对自己和宝玉的感情亦是。这种自信使她有一种表现欲,她希望“安心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以赢得元妃的赞扬。在这样的心境下,在诗中体现为一种对社会和外界事物的积极认识。
  葬花吟的创作是黛玉性格发展中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元妃给了宝玉宝钗相同的表礼,给了黛玉于不小的打击。在23回中,黛玉又被“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曲文所感,心头一时涌上崔涂的“水流花谢两无情”、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和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等哀怨凄婉之句,想起从小多病,又无双亲呵护;又想起宝玉虽成知己,但苦于一无父母之命,二无媒妁之言,难以不悲恸万分。于是,黛玉遂怜花自怜,自怜怜花,将花拟人,又将人拟花,在荷锄葬花中开千古未有之奇,写就了效仿唐体的歌行,成为展示其性格的最重要的诗词作品。“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这是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对现实冷酷无情的控诉。“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是对自由天空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黄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棹陷沟渠”,是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性格。因而,这诗并不表现为一味的哀伤凄婉,其中有一种抑塞不平之气。这一时期,黛玉的主要性格是:一方面是对爱情的加深,一方面却预感离离爱情的成功越来越远;一方面更加封闭孤立和走向自我,一方面更加傲世以远离浑浊的社会。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