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学历?

来自:学习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代的秀才 举人 进士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

举人起码是清华北大的难度吧,秀才大概是985高校难度。举人每三年考一次,每次各省录取只有百人左右,平均每年三十多人,各省上清华北大每年加起来约一百人。
当然也有人认为古代读书人基数少,所以虽然录取的人少,但录取率不算太低。可是古人科举是一辈子的事情,读书人考不上可以不用工作一辈子考,或者是边工作边准备考,那屡次不中还参加考试的人累积起来数目也是不少的。另外嘛,非要拿考生人数说事的话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到,秀才(需要连过三关,接连的县,市,省三场考试都名列当地前几十名)已经是古代人类精华的一批了,乡试考举人的时候还不是所有秀才都有资格的,得成绩好的才行,反观如今,高中生有多少摸鱼的?
撇开别的不提,举人是有资格做官的,一般起步是县丞和教谕,放现在就是副县长和教育局长。现在本科生出来能直接干这些?

我们从一些古装片和古装电视剧当中可以大致了解到,古人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的考试制度,而是采用科举考试制度!学子需要从全国各地赶赴京城,然后参加考试,考试之后才会定级别,一般来说就是秀才,举人,进士!那么这些称号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第一,秀才,秀才是每个省通过选拔考试出来的,也就可以相当于是现在的普通本科生了,所以我们通过考试制度也可以简单的测算一下,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一本学校的本科生。



第二,举人,秀才考中之后还是不能做官的,秀才需要到各省城来参加乡试,乡试完成考中的就被称之为举人!所以可以这样来看,大学毕业之后考入研究生,所以,举人也就可以简单地区分为现在的研究生。



第三,进士。在乡试结束之后,全国的举人要去京城参加全国性的考试,也就是会试,会试结束之后就是进士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说进士和举人之间还有一个贡士,相当于是博士!所以进士基本上就可以相当于是博士后了!



当然了,在古代,要进行考试并不像现在一样进行网上申报或者直接学完之后就可以考了。古代考试一方面来说是对于知识的储备的考试,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对于财力的考核,相当一部分人是有知识的,但是却并没有如此的机会和机遇,所以只能一辈子许大户人家做一个书童!当然啦,社会是发展的,时代是进步的,如此的考试制度进行废除也是很正常的,也慢慢地进行演变,发展成为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严格和越来越公平的考试制度了...



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论地位的话,秀才相当于高考考上大学的,举人感觉就是大学毕业后考了硕士,并且考了公务员的,进士可就是博士级别了,进国家大学当老师,培养新一代人才,或者进入国家重要机关,当国家领导人。

秀才由地方科举考试选出,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秀才拥有诸多的特权,比如见着官不下跪,受审不用刑,不用服徭役等等。在古代社会里,能够当上秀才,就已经在地方上是个人物了,因为在身份上他们已经与普通的“民”有了本质性差别。儒林外史里的匡秀才,原本家境贫困,但是中了秀才后,他的老师竟愿意将自己外甥女嫁给他。说明秀才很有地位的。相当于现在农村考出一个大学生一样,大家就对你刮目相看。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举人一个县能产生一个举人,已经算是教化有方了,是可以算做地方官的政绩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也是一个贫困家庭出了一个举人的故事,一旦成为了举人,全家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也相当于如今的公务员呀,可以吃铁饭碗了呀,从范进中举的疯狂劲可以看出考上举人,人的地位也得以提升一个等级。

在古代中了进士,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大概率注定了你这辈子的结局是实权省部级到副国级干部,如果成绩好的话(一甲或者二甲前几名),基本可以确定出阁拜相,实权国级干部了。

刘墉(宰相刘罗锅)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 太原府知府、 江宁府知府、 内阁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古代秀才、举人、进士不能拿现代的学历来衡量,若非要来衡量的话,从秀才、举人、进士的地位和官位来说至少都是相当于现在本科以上学历。就个人能力,官位逐渐上升。



秀才相当于现代的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因为考中秀才的难度相当于现在的985大学。举人相当于如今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古代举人是可以直接做官的,中举相当于考起了副处级干部。进士在如今就相当于博士生,中进士相当于考取博士的难度,考中进士,相当于考上正处级干部。

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扩展资料:

科举分级

1、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2、进士

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3、状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4、会元

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解元

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6、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7、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8、贡士

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9、举人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0、生员

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



举人就可能具有学者的水平。例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是个举人。进士相当于博士,如果考中进士后被选拔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就相当于博士后。秀才大致相当于大学毕业的水平。所以今天不要动不动就拿“状元”说事,一个省或者一个县考了个第一名就吹嘘是什么“状元”,其实差得远了去了。打个比喻,如果现在在全国每三年毕业的博士里选拔出一位最优秀的,那才能相当于过去的“状元”。要知道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学者蔡元培当初的功名也不过是进士而已,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教授的功名是秀才。现在这些省市县的高考第一名有什么本钱和蔡元培、陈独秀相比?还好意思妄称“状元”?说他们是院案首、府案首都已经是格外抬举了。

秀才举人应该相当于今的学历,不能入仕。也就是不能当官。只不过在那时文人稀缺,穷人广多,入学极少。多为富家子弟。皇家为鼓励人才,才确定为功名和特权。按文化水平仅相当于今的高中毕业生。若以人口比例而言,比现今的博士后还少。所以应该是:秀才:高中毕业生,不是秀才不能报考举人,不是举人不能进京科考。秀才为考举生员,举人为京考生员。举人: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硕丶博,这类比较宽泛,但总之还是学历和学位。只有考中进士才相当于今考编入列公务员,由朝庭分配官职。状元榜眼探花更是。

古代科举进士的地位是很高的,三年才出一榜,每榜就百十号人,可以说凤毛麟角,绝不像文艺作品中一抓一大把。
可以这样比较,古代的童生(例如洪秀全)要通过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相当于现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或研究生。
秀才(例如蒲松龄)就是有功名之人,平均每五百人才录取一个,相当于现在的事业编制。
贡生(例如于成龙)属于秀才中的佼佼者,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
举人(例如左宗棠)可以补县官的空缺,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干部。
同进士(例如曾国藩)虽然比进士矮一截,但最低都可以直接为县官了,向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
进士(例如林则徐)当然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了。
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毕竟古代很多考中进士的学子才二十出头,但我们要知道,古人可没有现代人长寿,古代生活在太平盛世,人们的年寿一般也只能达到五十岁左右,即便生活在上层社会一般也就能活六十岁左右,二十多岁对于很多古人来说已经走完了生命的一半了。
总的来说,古代能选拔为进士的学子是万中无一的,考中进士就跟现在买彩票中头奖的概率差不多,但成为进士就能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古代有很多读书人愿意耗尽毕生经历参加科举的原因。


明清时期的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学历?视频

相关评论:
  • 18775773299明清时期遂平县进士举人
    嵇筠莘进士、举人、秀才。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

  • 18775773299秀才,举人,进士的区别
    嵇筠莘2. 举人:举人享有免除赋税和徭役的特权。3. 秀才:秀才可以获得政府的膳食供给。三、等级的区别 1. 进士:作为国家级考试的进士,是科举制度中的高级学位,获得者可以在朝中担任官职,前途广阔,声名显赫,有潜力封侯拜相。2. 举人:举人可以成为普通官员,地位低于进士。3. 秀才:秀才在官方场合不...

  • 18775773299秀才,举人,进士的区别
    嵇筠莘拓展知识:科举时代,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1、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秀才。科举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秀才,才之秀...

  • 18775773299秀才、举人、贡士、进士都能当什么官呢?如何判定的?
    嵇筠莘到了宋朝重文轻武,进士一般只有一百人,但是宋仁宗时期曾经创造过一科有八百个进士的情况,直到明清两朝时,就统一了固定的人数为三百人。纵观整个明清朝进士三甲的官运都不太好,能位入相者也比较少。我们现代的公务员考试与古代科举根本不是一个等级,古代科举三年一次,虽然制度规定不分年龄,但是要求...

  • 18775773299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嵇筠莘众所周知从隋朝以来,科举制度就是我国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到了明朝科举制度正式完善达到了顶峰,即使现在很多人认为,明清时期八股文的盛行束缚了当时无数读书人的头脑,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时代的发展。但不可否认,这一制度曾为封建社会的无数读书人提供了改变阶级的机会,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大家读书一般都...

  • 18775773299什么是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
    嵇筠莘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2、举人 举人是本谓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

  • 18775773299古代秀才,举人,进士地位都如何?当地父母官敬畏吗?
    嵇筠莘一般而言秀才、举人、进士是科举制定型之后的三个等级,也就是在明清以后形成。秀才是最低等级的,是由童生参加县试,通过之后称之为秀才。通过秀才考试证明你进入了知识阶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是士这个阶层,但并不意味着你能做官,搞得好一点可以做一个幕僚师爷,差一点儿的在县里面儿搞一个私塾...

  • 18775773299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那几个阶段?
    嵇筠莘其间,“科举考试”制度经历过革新发展、停滞中落等不同阶段,最终在明朝进入鼎盛时期。在古代,学位有这么几个等级。第一等级为秀才。秀才可以不跪官老爷,享有国家福利。也算是进入上等人的阶段了。第二等级为举人。第三等级为进士。通常来说到了这里也已经算是出人头地,该出任官员了。秀才为府级...

  • 18775773299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有什么区别?谁的等级最高?
    嵇筠莘明清时期,殿试只考策问一场,由皇帝亲选考题,如果最后成为殿试的状元就能获得最高官位。不过从举人考上进士的概率只有百分之5左右,竞争十分激烈,这些考生大部分都是在举人到贡士的路上倒下了,一般中了贡士的人都能成为举人,只是名次不同。读书人只要成了进士,便能封侯拜相,拥有大好前程。历史上...

  • 18775773299明清的科举,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嵇筠莘延伸: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