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是怎样一部影片?

来自:视觉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谁看过一部叫《春夏秋冬又一春》这部电影 谁给说说什么意思~

有朋友失恋,我劝她看金基德,因为金基德绝对是失恋患者的最佳伴侣。闷在家里看闷片,会让你从爱到恨,再从恨到爱,最后,放下那还悬在空中的手。
  
   一旦失恋,你会恨。如果你不知道金基德的影片里,是如何残忍的对待爱欲,那我先告诉你,哑女为了挽留男友,把鱼钩放进下体(《漂流欲室》);坏小子为了得到美丽纯洁的大学生,不惜设局将她变成妓女(《坏小子》);为了和小新娘结婚,花甲老人将她十年禁锢在大海上(《弓》),而到了《春夏秋冬又一春》里面,爱疯了的和尚,直接动手把出轨的妻子杀掉,然后阿弥陀佛:爱是我唯一的罪孽。
   是的是的,我们的罪孽总是由爱而起,由欲而生,世间诱惑何其多,占有之心何其大,只是忘了我们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为了保住既得魅惑,只得手持利器,汹涌的爱。而要用哪一种武器,夺回那快失去的爱,鱼钩?弓箭?匕首?金基德给了很多灵感,让失恋的人认为,负心的男人就应该得到报复,这是初识金基德的人都会有的最直观的感悟。可金基德“禅学大师”的名号不是盖的,再进一步了解,他会让你悟到第二层,那就是:每个人都是配得上宽恕的。
   每一段恋情,既是缘,又是孽,我们一边祈祷,一边负罪,而人生如同春夏秋冬不断更替,有了春的萌发,必有秋的悲凉,而春夏秋冬过去,当然又是另一春。只是这个过程,总有人被辜负,总有人负了谁,缘与孽不断轮回,而每个人在不同的恋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没有绝对负心汉,也没有绝对的痴情女,谁敢拍着胸口说,这辈子我绝无负人,全是人负我?反正我不敢,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们常说现实无奈,其实无奈的不是眼前困扰,而是在人生的轮回里,如果从不曾得到,也不会有失衡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被辜负,需要眼睁睁看着爱从指间流走,然后无尽缅怀,得不到,放不下,这是生命中必须承受的犯贱!
  
   既然不能左右命运,那只能顺应天意,于是乎,金基德告诉我们,或许可以换种方式来爱:《空房间》里,女主人和丈夫、情人生活在一个房间里,而丈夫看不见情敌;《弓》中的花甲老人注定是得不到女孩的,于是在死后化身神来之箭,拥有少女的贞操;《撒玛利亚女孩》怜惜好友因卖淫而亡,便通过卖淫把钱通通还回去。。。。。。
  
   多么的标新立异,多么的剑走偏锋,人们感叹命运弄人,但金基德偏要人弄命运。如果上帝一定要人命运多舛的话,那何不再舛一点。越是多舛的人生,越会让人相信:关于欲望,适可而止是超渡之道;关于爱情,短暂的是激情,真正的考验在于平淡的流年;而关于人生,便是一场春夏秋冬花开花败的过程,没有永远的得意,也没有永远的失意,而我们要做的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换一个角度讲,如果受伤,那是你能力不够,如果伤人,那是对方能力不够,所谓追求幸福的权利,也包括不愿就此了结残生。

于是,在《春夏秋冬又一春》之后,我们都懂了

  片名:春夏秋冬又一春
  英文片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国家/地区:韩国
  区域:亚洲
  类型:剧情
  导演:金基德
  编剧:金基德
  主演:金永敏 何丽珍 金浩授
  分级:美国R
  上映时间:2003-
  剧情:荷花池边的寺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小和尚把蛇、青蛙和鱼绑在石头上,看到这些动物痛苦扭曲的身体小和尚哈哈大笑,面对小和尚的残酷老和尚并没有制止,而是无奈地摇头,这是发生在春天的故事。过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经长成17岁的大人,这个偏僻的寺庙忽然出现了一个少女,少女是到寺庙疗养的,小和尚对少女产生了情愫,于是在少女离开后不久也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寺庙。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10年之久,这时的小和尚已经变成了一个杀人犯,因为妻子的不忠与背叛,他亲手结束了妻子的生命,从此他也背上了痛苦与折磨的包袱。回到寺庙的小和尚无法忍受良心的不安与折磨,他决定在佛像前自刎,就在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之际,老和尚解开了他的心结,他平静的走下山,而他不知道的是老和尚已经圆寂在寺庙中。
  过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这时的他已经刑满释放,再次回到寺庙中潜心佛学。直到他看到了一个女子将自己的孩子放在寺庙门口……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多年,又是一个春天,这时的小和尚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就像当年的老和尚领着他一样,他和当年的弃婴在寺庙中生活,弃婴如何当年的他一样,把石头塞入青蛙和蛇的身体里,像当年的他一样笑得那么开心……

  看点:《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师金德基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庙为背景,将人生中应该经历的痛苦、烦恼、解脱、爱与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复杂的影片。
  影片名为《春夏秋冬又一春》,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在这部表现人生思考与意义的影片里,具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导演将人生凝结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环不息,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影片主要表现了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与中年,走后步入老年,这个僧人的人生轨迹与经历,在金德基的细腻的笔触中娓娓道来,充满安静、祥和与宁静,客观真实,如同一幕幕美好的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理解与揣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金德基的电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调与黑暗的社会现象为表现对象,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同样,本片与金德基以往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渗透着对佛的认可与肯定,影片处处体现了“人性本恶”的事实与只有佛才能洗脱与拯救灵魂,同时也体现了佛学的思想——轮回。从开始中小和尚所制造的罪恶,到最后他为此进行的救赎与罪恶的结束,处处体现了轮回与救赎的主题。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进行救赎,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受苦赎罪,同时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将来也会和老和尚一样,这正是佛学的思想。

春(少年时期),以门开为开始,是向内的叙述,徒弟站在佛像上看到的是寺庙,


第一次遇蛇,拿起扔到远处,采取的是互不伤害互不干预的方法,第二次则对蛇进行伤害,电影在这时背景音乐是一段梵音的哼唱和木鱼的敲打。佛家木鱼取“鱼日夜不合目”以此警戒僧人昼夜思道,不可触犯戒律。


徒弟在为鱼蛙蛇缚绳时,以对另一个生命的约束为乐,笑的天真烂漫,他对恶并没有逻辑性的思考,这是人在自身发育过程中的缺陷。按照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他此时进入肛门期,欲望(无性)的满足寻求快感。


师父的做法是,并没有阻止,而是在一切发生后以感同身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徒弟背负巨石去完成自己的救赎,当发现蛇已死,放声痛哭。他依旧不知善恶,却已经知道对生命的尊重。

夏(青年时期),以门开为开始,徒弟变为青年,划船向寺外走,是向外的叙述,站在佛像上看到的不再是寺庙而是外来的女子,表明开始对外在事物向往,要受到世俗的影响了。


在童年时期自己杀蛇之地见到两条蛇交媾,微笑释然,童年时期心中的石落下。蛇的交媾寓意着新生命的诞生,是对童年的告别,但交媾寓意着青年时期的到来。按照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他此时已经进入生殖期,主要的满足来源于两性关系的建立,性意识萌发。


蛇在《圣经》里面是引诱亚当夏娃犯罪的秽物,寓意着引诱。病女就像是蛇,病怏怏的像蛇一样柔软,和尚犯戒摸她的胸后被打转身念经文,而她却用手伸向和尚。那一幕初看时觉得有趣,再看时不免心里打颤,像极了聊斋里的女鬼,那手臂就是蛇。

女孩从世俗中来,身上染病,有两层含义,第一层,青年时期男女关系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而这里将女孩病化其实也是将其弱化,以此在阴阳失衡的状态下,男性对女性的原始欲望愈发热切。这一点从后来两人做爱的体位也可以看出,男上女下,男性完全占据了主导权。第二层,既然生病应该去医院为何去寺庙?说明不是生理上的病痛。师父说她的灵魂在受着痛楚,等她找回灵魂的平和就会康复。这病其实是世俗社会所带来的,对性的变态依赖。


金基德在夏用了很大的篇幅去展现徒弟和病女的情感变化。自从病女到来徒弟的目光便一直在她身上,但是每次看的时候,两个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定的距离,不是屏风便是门,是宗教礼法对人性的压抑。当他打破距离为病女避雨时,女孩开始将代表禁欲的黑衣脱去,将白衣穿上,甚至坐在了门前的佛像上,代表欲对佛性的压制。

但是这还不够,金基德让徒弟在湖中划桨却让船打转,这是无目的的行为,是单纯的情感的宣泄,但是欲望并非体力的消耗就能发泄掉。于是,病女进入水中,白衣被打湿,肉体朦胧显现,人对欲的渴求达到了顶点,两个人便开始野合。


两个人出去野合时,水漫上了门,水看似是阻隔,其实不然。春的时候,水未上涨,夏的时候水下降,冬的时候水冰冻。水其实象征的是欲,夏时性欲高涨,于是水相应上涨,两人野合场景选在了溪边,自然环境下人动物性凸显理性被湮灭。


师父在发现两人相拥在船中时,用鸡缚绳将小船拉回身前,然后让小船沉掉,两人被水淹没。这里水依然是欲的象征,人处在水中就有被淹没的风险,欲望迷惑了双眼就会有杀身之祸。恰如师父所言,淫欲唤起了占有的欲望,这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也对应了后来秋的故事线,这是很巧妙的安排。


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当徒弟每次犯戒的时候都会有鸡的镜头,鸡的意象是警戒。用的好,但是金基德似乎有些得意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于是让徒弟走时将佛像和鸡一同带走,出庙时将鸡放掉。这是导演的行为而不是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所以观众看时会觉得不合逻辑,带佛像就算了,带只鸡,多此一举。


徒弟带着佛像离去,师父知道却不阻拦,起身诵经,闭目,佛在心中,心里有戒律,佛像便可有可无了,这便与徒弟形成鲜明的对比。

秋(成年时期),门开,师父柱杖,进入成年晚期,划船回寺,向内叙述,讲的是回归。看到报纸徒弟杀妻的消息,轻微叹息便开始准备僧服,已经预料到徒弟的结局。


徒弟在回来的路上,面目狰狞,粗暴的打开阻拦的树叶,心已经彻底被恨占据。师父问他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他愤怒的抱怨妻子的背叛,用刀狠狠地插在木板上,心中的恨无法得到宣泄。他在水中发泄,在以前野合的地方狂叫,像是对过去的咆哮。


师父采取了三种方式化解他心中的恨,前两种,像是少时身上缚石的升级版,第三种便是以杀人的刀刻经文。

徒弟剪去三千烦恼丝,看似与尘世隔绝,脱离世俗,警察一来就露相了,师父说他能轻易杀人却不能轻易杀己,于是面对警察的枪心便不能沉静下来。越心急越无法准确地达成目标,世俗的警察用枪记不住的东西心如止水的老僧用石块轻易就办到了。


徒弟刻经,每刻一字心里就宁静一分,恨自然就少一点。由初时杂乱无章杀人一般的刻字,到最后心如止水复归平静,终于能够安睡。电影里有个镜头是徒弟坐在浮庙前,人不动庙在动,心终于获得最大的安息。

秋季以师父自焚而死告终,师傅死的原因网上有很多观点,都说不出个所以然,私以为是绝望,死后化身为蛇,而春恰恰以蛇开始,且蛇本就是恶的象征,人性本恶。春夏秋冬又一春,本就是轮回,从冬季篇也可以看出来。这就像是封闭式环境下无限的轮回,徒弟重蹈师父的后尘,跳不出去的绝望,因为本性是恶的,死才是解脱,但最令人绝望的是死又是开始。


猫成为秋季篇里的主要意象,网上的观点猫代表警觉,我不这么认为,猫最大的特点其实是温顺,是在与徒弟做对比。

冬季(老年时期)的时候,徒弟回归,导演金基德扮演,蒙面女子抱孩而来,意图抛弃,抛弃孩子是罪行,于是她蒙面以示羞耻。但同时也是导演的计谋,蒙面便让人想看到真面目,徒弟又有了欲望,想要打开蒙面,如同他第一次犯戒。女子因此半夜离去,却不想掉入徒弟警示自己的冰窟。女子的死归罪于和尚,却也是自己罪行的惩戒。


自知心中欲望依旧隐存,徒弟缚石开始自虐般的苦行,几段蒙太奇的苦行跨越了时间空间与春相接。

当又一春来临时,孩子长大,却也开始了对动物的虐待,而且更加残忍,笑得依旧天真烂漫。


看完电影心中弥漫着绝望,有一种无力感,也一直在纠结女人的身份。后来发现,女子蒙面的设定不只是对徒弟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倘若执着于此,不就也堕入其中无法超脱了吗?可仔细一想,徒弟便是世人,春夏秋冬,人的一生便是自我本我超我的不断割裂,愈想愈苦。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怎样一部影片?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