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发挥“自主”魅力焕发课堂生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当前的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二者的关系?也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近两年来,笔者参加本校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探究,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能使课堂焕发无限生机。
  
  一、授之以“渔”自主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为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笔者引导学生超前自学。课前精心设计导读提纲,安排学生超前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熟悉、掌握教材的内容。有了课前的自主先学,有了对文本内容的初步认知,学生在课堂更容易进入“交流――感悟――质疑”的学习状态,教学更省时,更高效。
  新课的自学,要求做到:一读(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弄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查(查阅作者、写作背景、文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及生字新词的意思。)三理(理清课文条理。)四写(练习写生字并组词。)五思(思考课后的思考题,或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做旁注,将自已的阅读感悟写下来。)鼓励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尝试学习,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教完第一课时后,根据不同文本的重点、难点有针对地设计导学提纲。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自学时的疑点、难点适当点拨。在关键处或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们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探究,摸索到了语文超前学习的门路,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成绩也提高了。
  前一段时间,笔者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充分感受到“指导――自主学习”的魅力。教学第二课时,笔者设计如下导学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
  1 认真阅读课文第二段(5~10自然段),完成下表:
  2 认真阅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后问题。
  3 看看谁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试着解答,自己解决不了的,将问题写下来。
  通过课前收看学生的导学提纲,笔者发现学生基本能读懂文本的内涵,只是概括不够精准。上课时笔者决定与学生一起来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第一次擦燃火柴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有法可寻,提升阅读与概括能力。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2、她看到了什么?3、结果怎样?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最后概括学习方法(读――思――议),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用同样(读――思――议)的方法自学课文6~11自然段,并完成下列表格。
  当学生再次接触文本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在交流反馈时,笔者惊异地发现,他们活学活用的本领!第二至五次擦燃火柴相关内容能模仿第一次的概括,而且几乎每个小组都概括得相当精炼。
  在这一课例的片段教学中,真正实现了“教为了不教”。课堂因为有了教师的导――“授以方法”,学生的学――“自主探究”而精彩。利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超前自学,能多方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二、树立信心自主质疑
  
  疑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在课题研究实践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1 转变心态,鼓励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想,大胆疑。有的孩子怕提的问题不得要领,被同学耻笑,对于他们,笔者热情鼓励,给予勇气。对于把握不住学习要领、提不出问题的,引导他们从字、词等难度较小的方面入手,逐步学会质疑。
  笔者在执教《怀念母亲》一文时,引导学生从关键词“频来入梦”入手,一学困生也能提出:“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谁“频来入梦”?这两问题。后又有学生提出更深的问题: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作者写母亲“频来入梦”想表达什么感情?从质疑的问题引导品读文本,学生领会了季老先生的心思:身在国外想念母亲,思念祖国。质疑使他们品悟到流淌在语言文字间一股浓浓的思亲、思乡、爱国的情愫。
  2 教给方法,学生导疑有方
  “学问,学问,有学才会问。”会问才会有质量地学,但在开始阶段,必须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质疑:从课题;课后思考、练习题;中心词语;重点句;标点处;看似矛盾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能摸瓜寻藤,摘叶问根了。笔者欣喜地发现,现在,学生们质疑已成习惯,质疑有深度了,能质疑的学生也更多了。
  
  3 引导归纳,总结释疑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转变观念,变重结论为重过程与方法,要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与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实践解决质疑生成的问题的方法。具体途径:A、利用工具书――词典、字典、字词句段篇、教学参考书:B、联系上下文;C、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群体智慧);D、联系生活实际:E、生活体验;F、去网上查找资料:G、查找课外读物(科普读物、历史故事、寓言童话故事等)……
  笔者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被孩子们质疑问难的问题包围了:
  生:小女孩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为什么第一次不敢擦燃一根,第五次赶紧擦燃一大把?
  生:课文结尾写小女孩死了,被冻死了,为什么却写她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
  生:为什么要写新年太阳升起,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生:为什么要交代小女孩手里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生:为什么说小女孩死了,却写她跟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些问题有关注关键词的,有关注人物命运的,有深入到写作方法的……笔者引导他们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结果孩子们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小女孩的同情,希望像小女孩那样的穷苦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体会到作者采取对比方法:用小女孩美好的幻觉衬托出现实的痛苦……
  当笔者再次引导学生们读课文相关段落时,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而且用的是句号,而不是感叹号或问号?笔者没有回答,将这问题抛给所有的孩子们,向他们“讨教”。教室里议论声一片。最后,孩子们谈开了:
  “这是人们不屑一顾地说,感觉小女孩的死与他们无关一样。”
  “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突出人们的冷漠,因为前文交代了谁也没有给过她一分钱。”
  “更加突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这与后面一句小女孩想得到幸福形成对比,因为现实生活中没人关心,没人同情,她只有在幻想中得到幸福,所以她死了,就是走向幸福了。”……
  孩子们的自主质疑,使笔者的课堂变成了智者的交谈思想的场所,他们不仅质疑能力在提高,同时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 到了锻炼,心灵得到了启迪。
  
  三、自主读书延展课堂
  
  语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课堂的学习只是一个人学习的一小部分,真正的成功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将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展,特别是语文科。没有课前的学习,课堂的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没有课后的延展,学习成了一条不流动的河流。因此,笔者积极引导读书,推荐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课外书屋”里推荐读的书目为主。针对教材“单元主题”编排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与单元组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同类文体的,或相关主题的或同一作家的,并要求写读书笔记。随着阅读的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文质兼美的散文,读中外名著,读各种科普读物,读各种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没想到这一举措让笔者的课堂精彩纷呈。笔者执教六年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书卷味。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的课堂上,学生们就安徒生、契诃夫的个人资料与他们进行创作的背景娓娓道来。他们在《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课堂上道出课文主人公精彩人生或历险经历的一些片段。是自主阅读,使他们在课堂上不拘限于课本;是阅读让他们体验到快乐、张扬了个性;也正是阅读让笔者的课堂有了春天般的盎然。
  
  四、实践体验自主创作
  
  新课程强调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们的情感、态度。教学活动的展开关注价值取向,开展发展性的教学,能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笔者执教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时,充分利用了教师指导的导向性与学生自学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有意无意的引导中愉快地自主学习,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先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诗,体会诗歌特点与发展: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各类诗歌,指导分类整理;指导学习现代诗,拓展阅读现代小诗;授以写诗的各种方法并逐一例举;开展吟诗赏读会,对于赏读的小诗从选材、感情、想像、韵味等方面引导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阅读,自主实践探究,学生自己作了小结:生活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想象,我们也能写童诗。在他们跃跃欲试时,笔者特意安排一节“童诗写作”课,放手让学生“自创小诗”。课堂上,孩子们创作很专注。不多久,一首首小诗出炉了。随后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于是又忙开了:选择诗、书、画结合开始铺纸埋头忙碌,选择吟诵的摇头晃脑起来……他们笔尖流泻出的小诗虽笔触稚嫩,但充满了童真童趣,吟诵从容让笔者感动。《我家的三棵树》《颜色》《爷爷,他走了》《太阳》《蝴蝶》《东窗》尤其出色。张张笑脸书写着成功的喜悦,自豪的吟诵引来热烈的掌声,个性飞扬的小诗让笔者的课堂有了热度!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学习中,笔者的办公桌上不时出现他们的小诗。
  在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中,只有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要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指导的种子”,施以鼓励实践、全程关注的“有机肥”,学生们才能靠“自主”的力量成长起来,从而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左小文)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发挥“自主”魅力焕发课堂生机视频

相关评论:
  • 188477168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这将意味着什么?
    廖呢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 188477168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
    廖呢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介绍如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

  • 18847716828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中国是如何在其中散发活力的_百 ...
    廖呢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 188477168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廖呢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 18847716828为什么改革开放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廖呢育改革开放29年间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政策上的每一个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发展,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思想的解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从“两个凡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新中国建立后...

  • 18847716828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廖呢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开辟出了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得益于...

  • 18847716828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如何认识新时代十年的伟...
    廖呢育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的全面发展,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首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体现在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增长。中国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

  • 18847716828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如何让科学社会主 义在21世纪换发出强大的生机 和...
    廖呢育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系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军21世纪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历史潮流;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淀的文化养分和历史底蕴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的实践和理论展现了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光明前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18847716828什么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的生机
    廖呢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的生机。科学社会主义的介绍如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规律时,既批判了那种企图凭借法律来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所谓“法学家社会主义...

  • 18847716828什么是四史?为什么要学四史?
    廖呢育所谓四史,其实就是廿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学习原因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在国际环境日益...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