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曹操是怎样一个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中曹操是怎样一个人?~

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原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按照三国演义看出身的标准应为“漏网之鱼”)、伏完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后宫”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曹植失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违法乱纪。曹丕或许是有贼心没贼胆,曹植则根本不把当不当贼当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华丽,违反了自己提倡节俭的命令后尽管是儿媳妇照样砍头。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反过来,绝不容易),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没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鸡毛蒜皮”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曹操之后的曹丕、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来曹真、张郃、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没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没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 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 · 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来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演义中把曹操丑化了。把他当作一个负面教才。主要突出的写他的疑心重和他的残暴以及独揽大劝。搞笑的是,演义中说曹操不得人心,得不到关张黄马。但如果他真的不得人心,夏侯两兄弟,已经曹洪等是他自家兄弟就先不说,典韦,徐晃,张辽,许楮之类的大将却都在他的棋下云集。演义中说曹操独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又提到曹操至死都未称帝,连帝号都是死后他儿子曹丕称帝了才追封的。那么,曹操生前,到底是在挟天子令诸侯还是在力保天子之帝位呢?难不成,刘备得了天子就能让天子自己管理天下事?当时的少年天子,他有这个能力?演义中说曹操残暴,残害百姓。历史却刚好相反,刘备虽然会哭鼻子,装可怜,散谣言说曹操怎么不好,信服他的百姓,都是饿着肚子跟着他四处牵途。而曹操虽然没说什么,但他却是最早实行屯田屯粮,半农半兵制度的人,在他辖区,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才华横溢却刚愎自用,通晓军政却总在长胜之后得意忘形吃个大败。爱材如命却又总是做些别人看不起的昏庸之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雄才大略、大气而又心思缜密的人,懂得用人术和御人术的人。

一个矛盾的人,任人唯贤而有疑心太重。

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文武全才。诗人,做过很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比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军事家,曾编写兵书《孟德新书》 知人善用,会拉拢人。打败袁绍时曾得到一堆手下与袁绍私通的信件,一封没看当着所有人的面一把火烧了。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丑化了曹操。实际上曹操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主公。一生未称帝。知道其子曹丕称帝后加封为魏武帝。另外,空城计的真正作者是曹操……不是诸葛亮。

三国的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不足之处就是疑心较重

一代枭雄。

有雄才大略,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能够使一些贤才死心塌地为他工作,但本人又极妒才,有英雄的一面也有奸雄的一面。


三国中曹操是怎样一个人视频

相关评论:
  • 13851022026<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点
    雷昆山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曹操生性多疑这一性格特征,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曹操信奉的是“宁使我...

  • 13851022026《三国演义》曹操性格是怎样的?
    雷昆山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残忍,但有超凡的豁达自信。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三国演义》的第一回里这样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如何人?,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 13851022026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雷昆山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曹操生性多疑这一性格特征,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曹操信奉的是“宁使我...

  • 13851022026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根据文章的描写和你平时的积累你觉得他是...
    雷昆山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根据文章的描写和你平时的积累 我觉得他是一个胸怀壮志、积极进取的英雄豪杰,虽然有时也多疑、不信任人,甚至嫉贤妒能。

  • 13851022026《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形象
    雷昆山《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本文正是从曹操的“奸”与“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形象。一、 曹操之“奸”《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多疑。(一) 狡诈 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作品开始就写他用权术...

  • 13851022026曹操是一个人怎样的人?
    雷昆山曹操还会利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譬如践田割发、得敌人部下死力、不计较与袁绍通书等,他还知道维持一个平衡,在该杀的时候绝不为小仁而去大义,具备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条件和综合素质。  2、有很强的知人识人能力。在三国时期,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才放首位,不论德行。他用人有...

  • 13851022026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雷昆山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

  • 13851022026曹操的性格特点【字数多一点】
    雷昆山⑥报复心强。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⑦性格矛盾,海纳百川。2、人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 13851022026《三国演义》曹操是一个人怎样的人
    雷昆山《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的曹操是一个奸诈、多疑、残忍并且非常自私是一个典型的奸臣。但是也有和历史上曹操有着相似的地方,能慧眼识珠、善于用人、谋略出众,最为可贵的是他遇到有才的人能够做到礼贤下士的精神,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有人人物他是奸雄。可以说罗贯中丰富了曹操的人物特点。《三国志》中的...

  • 13851022026《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雷昆山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他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残忍、奸诈、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而在历史上,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才任能,雄烈过人”,“善于用兵,奇谋多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