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一是从创新理念来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创造基础之上的效率的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以及要素升级,其核心是创新。创新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其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效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对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从工业化规模化思维转向创新基础之上的精细化智能化思维,把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要素效率提高上来。
  二是从协调理念来看。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协调好财税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户籍改革等各项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简政放权为经济减负,市场要增强活力且规则公平,发挥优胜劣汰的正常功能,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形成新的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统筹兼顾,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协调推进的关系,将适度需求管理与倚重供给侧改革协调推进,协调好扩大总需求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关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以形成先发优势,形成持续发展动力。简而言之,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协调推进。
  三是从绿色理念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其实质是通过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以最小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实现方式。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对低端供给侧发展的约束;建立供给侧生态、环境、资源管理机制,加大绿色环保信息披露力度,让资源过度使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责任人承担相应成本,更多运用市场手段推动绿色生产。因而,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低碳循环和减量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寻求满足人类需求无限性与资源、环境、生态供给可持续性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矫正生态环境资源的扭曲配置,提高资本、劳动等要素的配置效率,消化过剩产能,形成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
  四是从开放理念来看。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生态,构建改革发展新格局;健全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供给制度体系,促进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按照“一带一路”战略部署,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供给能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提升我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水平,形成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以外推内,以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将开放区域、开放领域率先探索的可复制与可推广的经验与制度体系,扩展到其他区域和领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五是从共享理念来看。共享理念要求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共享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在经济新常态下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潜在消费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以共享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变革完善制度,更加注重制度供给公平,健全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强化共享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文化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就要强化改革的公平共享价值导向,确保竞争机会均等、竞争过程公平,实现制度性包容与共享,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提高全体公民公平公正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水平,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农业供给质量不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业供给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农业供给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于农业投入不合理和农业资源消耗过度及环境恶化等方面。
要想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就必须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农业资源松绑,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
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实践表明政策效能强
根据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及部署,2016年我国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着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目标,结合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各地纷纷开展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等主要抓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达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升级的目的。对一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能等同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又不能等同于仅仅是农产品生产数量增减的结构调整,而应该是将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二者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意义,既有体制改革,又有机制创新;既有生产数量增减,又有经营组织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出新动能,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出新要求。
一年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缓解了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阻止了农民增收过度下滑,为农业农村工作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到了抓手。当前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部分大宗农产品储备规模过大且出库困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累多年难以解决的棉花库存大幅度下降,玉米去库存也取得成效。我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结构调整。每轮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往往极度低迷,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虽然没有扭转农民收入增速回落的态势,但是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6.7%的增长速度,这与过去几轮的农业结构调整明显不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解决短期矛盾和问题,更着眼于长期累积性矛盾和难题,其深远影响将被历史验证。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刻理解着力点
实践成效坚定了2017年更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和购买意愿,更加注重丰富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文化传承和健康中国多功能,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大局的大势,不仅更好地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而且能够有效地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其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确保农业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农业不萎缩、农村不凋敝。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围绕国内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物流和储备供给体系建设着力,围绕现代农业供给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投融资着力,围绕农产品成本偏高竞争力偏弱着力。
一要优化农业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动摇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能危及国家产业安全,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好粮食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要发挥各地由市场力量和资源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
二要加大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农业农村要素优化配置,确定合理储备规模,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
三要深化涉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以财政支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尽可能减少财政对农业的直接投入,发挥财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的杠杆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农业农村发展投入不足难题,提高财政支农效能。
四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更多地依赖社会化服务发展,解决农业化肥投入物滥用和过量使用难题。发挥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作用,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减少无效农机购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促进农机替代劳动力作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民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成本过高难题,把农业的无效成本切实降下来。
五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瓶颈和限制因素,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应更好地将其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起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附加值,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新生的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让普通农户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红利。
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
农业供给质量不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业供给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农业供给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于农业投入不合理和农业资源消耗过度及环境恶化等方面。
我国尽管已经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近几年没有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恶性事件,公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近乎100%,但客观地说,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根源在于资源约束和农业化学投入物的滥用,在于对农产品数量的过分追求。因此,要想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就必须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农业资源松绑,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
多年来,我国为了让相对不足的农业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为农民提供增收来源,逐渐形成了驱动农产品数量增长的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为了避免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实施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明显地向高产品种选育及技术推广倾斜。不仅如此,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没能形成,也进一步使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消费者健康代价的片面追求数量的动力机制强化。
笔者曾经在一次有几十个农民朋友参加的座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农药是否过多?农民朋友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过多了。笔者接着问:为什么要施用那么多的化肥农药?农民朋友们反问道:不施用那么多的化肥农药怎么长庄稼?
难道不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数量,就不能增收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回答,反映着人们对农业供给是保数量还是保质量及其驱动力的不同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轮明显的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每轮农业结构调整,都要求农民面向市场调优生产,虽然最终都解决了结构调整前的财政负担过重、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等难题,但是基本上都属于数量上的调整,并没有有效地熨平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没有政府推动,已经形成的以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发展方式的惯性必将长期持续下去。过去,为了让农民生产更多数量的农产品,不仅为农民安排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和支持政策措施,而且还把农民收入多少与农民生产数量简单地等同起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为了多赚钱就必须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在我国农业不得不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下,没有政策支持,没有政府的有效干预,农业结构调整的可能结果是农业不断萎缩,越来越多的大豆和油菜籽将会呈现。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但是,农业供给质量,是否就是政府说了算呢?2016年8月份,笔者在新疆调研,当时当地多数人都说农业结构调整要发展长绒棉,压缩短绒棉生产,其依据是2015年长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超过10元,而当年短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不足6元,且长绒棉的很多品质性状明显地优于短绒棉。到了2016年10月份,笔者再次来到新疆调研,当地市场上短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已经超过7元,而长绒棉出现滞销且籽棉市场价格甚至低于长绒棉。
农业供给质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由市场机制决定。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政府的作用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建立机制,完善政策,培育新动能。其中,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是核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执行,必须充分体现出优质优价,要在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消耗过度等不适宜生产地区停止托市收购政策,实施托市收购政策除了水份和杂质外还应包括营养含量和纯度等来共同决定价格。不再实施托市收购的和没有实施托市收购的农产品,政府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设定严格的标准,并重新调整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农业供给提供不同方向的科技支撑。

应针对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并结合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一、从“创新”理念出发,着力打造供给新兴方式
农业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生产力的提高,而无论是制度上的变革,结构的优化还是生产要素的升级,其核心无疑都是创新。因此以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新供给。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供需均衡。将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创新性融入农业,通过创新引导“农业+互联网”的弹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推动“农业+电商+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有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升传统农业供给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同时要深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准入制度、电商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农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构建降低成本,充分发挥电商潜能,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
二、从“协调”方面出发,有效保障供给合理需求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于农民根本利益和食品安全,必须“协调”这两个基础,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品种齐全,还要符合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要通过改革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少农药少化肥的可持续发展体制。
三、从“绿色”方面出发,加快建立供给长效机制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与长期以来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有关,忽略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生态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长此以往农业发展将变的不可持续。因此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转变“农业唯产量”观点,强调发展环境、生态及资源供给缺一不可相生相息。同时创新以农业为主导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让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建立农业供给长效机制。
四、从“开放”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供给竞争能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当前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相关的。我国农产品价格本就比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依靠农产品出口刺激经济的发展基本无法实现,而且在没有整体结构调整的支持下,农业现代化难以有效推进,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来,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有效提升农业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等级,健全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体制机制,以此全面提升农业供给竞争能力。
五、从“共享”方面出发,大力发展供给服务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跃发展,但农产品产量越来越多、成本日益上升、区域发展失衡、两极化严重等矛盾越发明显,这就要求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共享发展为引领,既要注重农业供给公平,确保同政策制度下的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又要实现收入分配和生产过程中的合理与共享。同时要对农业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构筑基本保障服务上,做到逐步、有序、全面提升,让全体农民更公平地共享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一是从创新理念来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创造基础之上的效率的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以及要素升级,其核心是创新。创新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其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效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对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从工业化规模化思维转向创新基础之上的精细化智能化思维,把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要素效率提高上来。
二是从协调理念来看。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协调好财税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户籍改革等各项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简政放权为经济减负,市场要增强活力且规则公平,发挥优胜劣汰的正常功能,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形成新的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统筹兼顾,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协调推进的关系,将适度需求管理与倚重供给侧改革协调推进,协调好扩大总需求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关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以形成先发优势,形成持续发展动力。简而言之,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协调推进。
三是从绿色理念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其实质是通过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以最小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实现方式。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对低端供给侧发展的约束;建立供给侧生态、环境、资源管理机制,加大绿色环保信息披露力度,让资源过度使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责任人承担相应成本,更多运用市场手段推动绿色生产。因而,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低碳循环和减量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寻求满足人类需求无限性与资源、环境、生态供给可持续性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矫正生态环境资源的扭曲配置,提高资本、劳动等要素的配置效率,消化过剩产能,形成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
四是从开放理念来看。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生态,构建改革发展新格局;健全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供给制度体系,促进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按照“一带一路”战略部署,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供给能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提升我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水平,形成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以外推内,以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将开放区域、开放领域率先探索的可复制与可推广的经验与制度体系,扩展到其他区域和领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五是从共享理念来看。共享理念要求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共享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在经济新常态下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潜在消费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以共享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变革完善制度,更加注重制度供给公平,健全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强化共享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文化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就要强化改革的公平共享价值导向,确保竞争机会均等、竞争过程公平,实现制度性包容与共享,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提高全体公民公平公正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水平,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视频

相关评论:
  • 13868465203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几个理念
    郑文夜1.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要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等措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2.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它包括...

  • 13868465203如何把握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着力重点
    郑文夜坚定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四川未来发展,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要紧紧抓住“十三五”时期重要战略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四川、放眼全国,既要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

  • 13868465203如何用发展新理念破解农村发展新难题?
    郑文夜1.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将农民主体地位和农民福祉的提升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和终极目标。2. 发展新的理念被用来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新问题,以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优势。3. 文件提倡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模式。4. 目标是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确保农民能够持续...

  • 13868465203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郑文夜一、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会公报中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对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换,从而确保实...

  • 13868465203五大发展理念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郑文夜1、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2、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

  • 13868465203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郑文夜为此,要:(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

  • 13868465203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怎样做?
    郑文夜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快...

  • 13868465203五大发展理念
    郑文夜五、共享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

  • 13868465203*解读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篇)
    郑文夜在说明中,***进一步指出,第四部分讲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4个方面展开。学习路上推出“***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协调发展”篇。区域协调发展 目标要明确,通...

  • 138684652032019年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
    郑文夜学习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内容是什么?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1、关于创新的理念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关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