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

2.4.1.1 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地震资料以其覆盖面积大,能反映地层相互接触关系和沉积体宏观的三维形态为特征,虽然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比测井和岩心资料的低,但其连续的地震反射具有相对年代地层意义。地震资料的反射终止关系,如上超、下超、顶超、削截和同相轴的振幅强弱、连续性及横向延展方向的变化等能提供有关层序、沉积、构造等方面的地质信息。
依据常规地震资料可以在断陷盆地划分层序、体系域等层序单元,研究地层叠加方式、体系域内的沉积体系组成,分析基准面变化规律。通过井震层位的标定,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湖陷盆地,由于其地层厚度较小,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可以划分出层序单元,而划分出体系域较难,但如果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将测井层序分析的结果进行标定,可研究层序内部体系域特征。
2.4.1.2 钻井高分辨率地层学研究
钻井资料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井中的岩心、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划分井中地层的准层序、体系域、各级层序,分析其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再配合岩心中的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井中地层年代、地层格架,为联井层序地层的对比奠定基础。在测井曲线上的分析中,应着重识别层序界面(Sequence Boundary)、首次洪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和密集段(Condensed Section)的标志,因为它们不仅是体系域的边界,同时也是层序划分的基础。
钻井层序地层的联井对比,主要是以钻井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比研究井间的层序地层格架中各沉积相、沉积体系的侧向(空间)展布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识别的层序界面、体系域和沉积相的特点要与钻井资料分析中所识别的相能相互间得到印证。
对研究区的每一个重要构造选择代表性的钻井(较深,钻遇目标层位的)进行观察、分析,划分高级别层序单元(高频层序)和识别其体系域。钻井层序地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岩心相分析
提取各种相标志信息,包括岩石颜色、岩石类型、碎屑颗粒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标志等,绘制代表层段的高频层序关系图。
(2)测井相分析
根据多种电性曲线形态特征及其组合特点、准层序的叠加方式,绘制其层序展布、体系域类型、沉积相特征及其各微相类型图。对剖面分析与钻井分析相结合应强调利用高分辨率过井地震剖面配合,尤其是在确定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始湖泛面和确定古水深时,更应强调剖面分析与钻井分析的相互校正与印证。
(3)井间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的对比分析
对划分的四级层序或体系域进行对比,标定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始湖泛面及其横向变化。
(4)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分析
沉积体系和相的分布是指沉积体系分布和构成样式、沉积相展布、沉积环境分区等。引用钻井的层序地层学解释结果,并结合地震剖面的解释,以三级层序的体系域为单元进行平面沉积相、沉积体系图的编绘工作。在地震资料完善区(三维地震区),可采用加密的测网密度进行高精度地震剖面的解释,以服务于重点研究区块的四级层序划分和更精细的沉积体系、沉积相及重要的储集体描述和作图。其主要目的是展示研究区内沉积期的古地貌、主要沉积体的分布、物源方向、沉积分区等,为在盆地中预测隐蔽砂体、生油岩段、盖层的分布提供地质依据。
2.4.1.3 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中的三维图示
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中的三维图示研究应包括沉积模式的立体图、沉积相-沉积体系的立体图、古地貌-古环境立体图。它们是将研究区沉积时的沉积相-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具体展现在研究区同沉积期的立体古地貌图上。其中,结合古地貌、古气候、古沉降速率等资料,作同沉积期古地貌图。在同沉积期古地貌图上分析研究区内同沉积期的地貌特点、沉积分区、重要沉积体分布、物源方向等。并在古地貌图上表示出主要沉积体的分布、沉积坡折带的位置、物源方向等。三维立体展示能直观地反映同沉积期的地貌特点,这些图件能为预测隐蔽油气藏的低位体系域的各种储层(体)提供有力的地质基础。
2.4.1.4 层序地层演化分析
演化分析是对研究区层序地层、准层序组、准层序及沉积体系等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其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分别对研究区每一个层序的沉积相、沉积环境作图,通过时间、空间的叠置、对比和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图的基础上,作等时地层格架图。在时间上,对不同类型的等时地层格架进行层序地层演化的动态分析。最后,应用高分辨率-高频层序地层分析手段,对有利储、盖及主力烃源岩区(或层段)进行判断,并对其三维展布关系、储层的物性特征、重要盖层的平面展布等做出合理的判别和分析。
2.4.1.5 地震勘探及其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
在目前的地震勘探技术中,三维地震仍是主流技术,提高三维地震的分辨率是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技术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主要发展方向。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常规处理技术,全三维可视化解释将使三维地震信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多波地震将全面应用于油气勘探。该项技术的应用,将使地震勘探技术从构造勘探真正推向岩性勘探,推向直接找油找气(何汉滴,2000)。
三维地震数据最大,可抽取任意方向、任何深度的连续的剖面或切片,能比较精细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三维数据体经过了三维偏移,空间归位正确,使地震与地质的空间对应关系简单化。
三维地震是比较成熟的技术。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优越性表现在:①精细的构造解释,由于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剖面更清晰,小断层、小幅度构造、水道等细微的地质现象都表现出来了,有利于精细的构造解释。②含气层的直接标志亮点和平点,高分辨率地震能得到较好的平点反射,可利用亮点和平点直接找油气藏。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及岩性预测,高分辨率地震表现了层序内部结构,有利于岩性的推断。③正确的反演,高分辨率地震正是只有频谱宽、频率成分齐全的优点,是正确反演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岩性预测,还是油气田的评价和油藏描述,正确的反演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高分辨率地震在频率域增加了信息量,其地质效果是显著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叠前深度偏移的难点是速度模型的建立,目前有两种建模思路,一是层析法,根据地质模型,逐层分析其层速度,其精度较高,但在复杂断块区、潜山内幕区等建立正确的地质模型是非常困难的,二是偏移扫描法,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地质模型,但精度不太高。④全三维可视化解释,例如应用相关数据体解释断层,能使断层解释从二维剖面断点解释变成三维切片的断层解释,从而提高了断层解释的可靠性。

陆相盆地尽管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饲有限的(Shanley等,1994),但由于湖平面的变化对陆相湖盆沉积作用的基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相对海平面变化对浅海地层的控制,所以源于海相沉积地层研究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经典层序地层学(Vail等,1977),其理论、研究思路及方法同样能有效地应用于陆相沉积盆地研究中。目前,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的思路和方法,已经并仍是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流派。在进行层序地层研究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层序地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应结合多门学科、多种手段及多类资料,始终遵循层序地层划分的三大基本原则——最大间断原则、等时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按照先宏观、整体再微观、细致的操作程序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思路及方法,遵循层序地层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操作程序,首先从区域上整体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沉积演化规律,充分利用富县地区的岩心、录井、测井、露头以及测试等各种资料,通过分析沉积微相序列、测井相、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层序各类界面的识别和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层序地层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然后深入研究层序内部体系域构成特征,重点分析主要目的层组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展布特征;最后,重点研究本区物源供给与湖平面的变化,进一步综合分析晚三叠世延长期富县地区层序地层形成、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一、层序地层分析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1.总体分析方法

在层序地层研究方面,总体分析包括选区或盆地属性分析、盆地发育史分析、构造运动史分析、盆地沉降史分析等等。

盆地属性分析,首先是盆地的成因性质分析,即确定研究对象的原型特征(即盆地原型特征)。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盆地有不同的发育历史、不同的沉积特征、不同的构造控制,掌握了这些,将有助于在盆地的不同部位识别层序界面,更有利于不同盆地之间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另一分析要点是研究盆地是否曾与外海有联系,与外海有联系的盆地在基准面升降、全球变化、控制沉积物分布形态的因素等方面与海相盆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这类盆地有其自身独特特征,但是由于与海相盆地具有某种共性和全球变化的规律性,所以相对容易开展层序地层学工作。对于完全封闭的内陆盆地,尽管它可能存在某种全球变化的规律性,但往往由于局部影响因素较大而自成体系,所以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困难更大。非海相沉积层序的分布形态与盆地演化阶段息息相关,而大多数情况下盆地的演化阶段与区域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进行陆相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

盆地的发育史(充填、沉降史)、构造运动史都对地层分布形式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陆相盆地,构造运动可能是主控因素。如构造运动强烈的盆地,不仅其埋藏及沉降强度受到影响,而且局部构造运动可以增强或压缩基准面升降变化的信息。

2.具体技术路线

无论是海相沉积还是湖泊沉积,研究层序地层的第一手资料是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层序地层学的工作步骤是(图1-7):

图1-7 含煤盆地层序地层综合研究工作流程图(据龚绍礼等,1998)

(1)首先应对研究区作为研究对象的地层有一个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包括:地层层序及厚度、构造对地层的影响、沉积物粒度变化、主要沉积层段的沉积环境、海相沉积发育层位及分布、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划分的界线、主要地层层段的物理特性等方面。

(2)从测井资料入手,选择大量高质量的钻孔曲线,划分测井相和测井曲线类型,识别小层序(组)、密集段;通过测井剖面分析,编制测井剖面对比图,以测井曲线类型进行横向对比。

(3)在地震剖面上寻找反射终止点,识别不整合面(削截、顶超等),结合测井信息和古生物资料划分超层序、层序,做合成地震记录,将地震和测井结果联系起来,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4)露头、岩心的观察和研究,对地震、测井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和完善。

(5)将测井相、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并与地质上沉积相划分相对照,最后确定沉积体系。

(6)以体系域或小层序(组)为编图单元,编制单因素图件,以确定沉积模式及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

(7)室内镜下鉴定、分析测试和计算机自动判别及解释,从微观角度提取层序界面及主要沉积单元、海平面变化所带来的信息反馈,丰富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深度。

(8)总结、归纳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各种不同的体系域的综合特征(同时考虑主控因素的影响)。

(9)建立层序地层学地质、测井模式。

(10)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含煤盆地中的应用问题;总结研究区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单元的聚煤规律,并提出煤田预测意见。

二、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

层序地层学就是根据地震、钻井与测井和露头资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对地层分布形式作出综合解释。因此,从资料类型角度出发,露头、钻井与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基本的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

1.露头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露头资料是层序地层学最直观、最真实、最详细的资料,具有钻井与测井和地震资料所不具备的高分辨率的特点,因而露头资料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应该是盆地层序地层学的出发点。在考虑研究区露头的覆盖性、不连续性以及被构造运动后期改造变形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地层出露齐全且能连续追踪、易于观察的露头,进行野外露头勘探、分层和丈量,收集层序边界、体系域和凝缩层及沉积相标志,进而进行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学解释。基本研究内容如下:

(1)识别层序界面、划分层序类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有构造不整合面、铁质和铝质风化壳、古土壤和植物根土层、底砾岩层、深切谷及其充填物、地层接触关系、颜色和岩性的垂向变化、沉积物水深突然向上变浅或地层堆叠样式突然变化等。

(2)从生物地层学的角度确定层序单元的年代,并努力使之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拟合。

(3)以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堆叠样式来确定各地层层序的凝缩层、体系域和小层序组特征,运用可容空间概念进行沉积相分析。明确各层序中体系域组合特征、小层序的叠置样式以及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

(4)编制露头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图及不同露头的层序地层对比图,并努力建立与钻井、测井和地震层序的对应关系。

(5)露头层序的生储盖初步评价,指出较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6)含煤层序的层序单元划分,区分海侵成煤和海退成煤类型。

2.钻井、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钻井、测井资料是盆地覆盖区较好的层序地层分析资料,它主要包括系统的岩心和岩屑、各种测井资料、各种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合成地震记录等。在对钻井、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学解释时,应选择那些地层序列完整、取心井段长、室内分析资料丰富、测井序列齐全的井作为关键井,进而进行不同维数域内的层序地层分析,具体层序地层研究内容与解释方法如下:

(1)关键井岩性序列、沉积旋回和沉积相研究,并建立岩性及其序列与电测曲线的响应关系。

(2)依据风化壳、底砾岩、古土壤、生物化石的断带和岩性、沉积相的垂向突变以及地层产状的不一致性确定层序边界,并进行多井层序边界对比,通过古生物组合和同位索测年等方法,确定层序的年代,建立盆地覆盖区年代地层框架。

(3)识别最大海泛面或湖泛面,确定体系域类型。最大海泛面往往是由较深水环境下沉积的、质纯色暗的、富含有机质和古生物化石的、广泛分布的薄层沉积物组成的。据此可将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区分开来。然后再根据小层序组的叠置样式和初次海泛面的位置来确定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体系域。

(4)测井资料的时频分析,以确定层序旋回周期的规律,探讨形成层序的主控因素。

(5)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以确定小层序组的叠置样式、古水流流向以及砂体的展布方向。

(6)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详细分析,编绘单井和多井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图以及以层序或体系域为作图单元的地层等厚图、砂体图、沉积相图。确定有利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分布区;富煤带的分布特征等。

(7)建立岩性序列、沉积相类型、层序和体系域与地震反射之间的响应关系,为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作好准备。

3.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地震资料的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地震资料以其覆盖面积大、能反映地层相互接触关系、能反映沉积体宏观的三维形态为其显著特征。虽然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不如露头和钻测井资料,但是其连续的地震反射具有相对年代地层意义,这为我们建立盆地范围内的年代地层框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时,一定要选择来自同一采集系统、同一处理系统的地震剖面,选择那些地层发育齐全、构造简单、地震反射清楚、又能反映全区的地震剖面,建立地震测网,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综合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

(1)根据地震反射削蚀、顶超和下超、上超等地震反射终止关系,考虑露头和钻测井层序划分方案,对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层序划分,进而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古生物和同位索测年资料对地震层序进行年代地层标定,并建立露头、钻井与测井层序和地震层序的一致关系。

(2)根据初次和最大海泛面的位置以及上超点的迁移规律、地震反射形态,区分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体系域,并努力在全区追踪闭合。

(3)以层序或体系域为作图单元,研究地层厚度的展布特征、地震相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4)利用地震层速度制作砂泥岩量板,求得不同层序、体系域中的砂泥岩百分含量或确定砂岩相对富集区。

(5)以关键井岩心相分析为依据,考虑盆地结构和古地形特征,有机地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并进行沉积环境解释。

(6)依据地震反射上超点的迁移特征,制作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曲线,结合古气候、盆地构造沉降速率的研究成果,探讨控制层序构型的主控因素。

(7)结合露头和钻测井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模式并进行计算机模拟,进而确定层序与成煤体系域单元或生储盖层、非构造圈闭之间的关系,总结成藏特点和油气藏分布规律,指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提供油气勘探部署意见;对于含煤盆地,则以层序地层划分成果为指导,进行煤聚积规律分析,指出煤聚积带及富煤带分布区域,进行煤田预测。

三、层序边界识别与层序年代标定方法

(一)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

根据层序的定义,层序边界是不整合及与之对应的整合面,层序边界应该在平面上广泛连续分布,并覆盖整个盆地。尽管盆地不同部位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地层缺失量是不同的,但这个不整合面和与之对应的整合面确实可将上、下的新老地层分开,构成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一个界面。层序边界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识别层序边界时,应该利用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1.Ⅰ型层序的识别标志

(1)广泛出露地表的陆上侵蚀不整合面。这个不整合面可分布于整个陆棚地区,也可分布于盆地缓坡,甚至分布于整个盆地(图1-8)。不整合之上可存在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的、厚几十厘米级的底砾岩,可存在厚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含褐铁矿、铝土矿的古土壤和根土层;不整合面波状起伏,在平面上可长距离追踪;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可明显不同。

(2)层序界面上下地层颜色、岩性以及沉积相的垂向不连续或错位。如杂色泥岩与上覆灰色砂岩接触。沉积相的垂向错位意味着浅水沉积间断性地上覆在较深水的沉积之上,如煤层上覆在外陆棚泥岩之上;也可以是上临滨亚相直接上覆在下临亚相之上,中间缺失中临滨亚相。相的垂向错位往往伴生着沉积物粒度突然增加,反映了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和陆上不整合的发育。相序错位多出现在高水位体系域的前积层处和顶积层向盆地一侧。

(3)伴随海平面相对下降,由河流回春作用形成的深切谷是层序边界的典型标志。深切谷充填物与其下伏沉积层存在明显的沉积相错位。当海平面发生相对下降时,由于侵蚀到陆棚地区的河流数量、河流规模不同,因而形成了具不同特征的深切谷充填物。若侵蚀到陆棚区的河流规模大或河流数量多,则形成的深切谷充填物砂岩分布广泛,河间古土壤或根土层不太发育;反之,则深切谷充填物砂岩不太发育,而河间古土壤层较发育。深切谷规模较大,可宽达数千米或几十千米,长达几十千米,深达数十米。深切谷中可充填砂岩,也可充填砾岩和泥岩,这取决于后来的海平面相对上升速率和沉积物供给情况。另外,可根据深切谷的规模和深切谷的垂向序列错位把它与分支河道区分开来。

图1-8 Ⅰ型不整合(据Posamentier,1988)

(4)层序界面处的古生物化石断带或绝灭。

(5)在层序界面处具有明显的测井曲线的突变响应,如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值的突变、地层倾角测井反映的地层产状突变等。

(6)层序界面上、下体系域类型或小层序类型的突变,例如层序界面之下为高水位体系域沉积,层序界面之上为海侵体系域沉积,其间缺少低水位体系域。这种体系域的垂向突变在测井曲线上也有良好的响应。

(7)伴随着沉积相向盆地方向的迁移,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一个层序的顶部海岸上超的向下迁移现象和一个层序下部层序界面之上的海岸上超向陆迁移现象,它们与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终止关系构成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

另外,层序边界上下地层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类型和含量以及古地磁极性也有明显变化。大多数硅质碎屑岩的层序边界均为Ⅰ型层序边界。并不是在盆地任何地方都能找到上述的层序识别标志,这就取决于观察点的位置以及盆地沉积物供给速率与海平面相对变化速率之间的关系。

2.Ⅱ型层序的识别标志

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Ⅱ型层序界面难以保存以及现今对Ⅱ型层序边界研究较少,Ⅱ型层序的识别标志相对少一些。

(1)层序上倾方向沉积滨线坡折带向陆一侧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陆上暴露及其不整合(图1-9)。由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相对下降,所以Ⅱ型层序边界之上未发生河流回春侵蚀作用,也不发育海底扇沉积。

(2)海岸上超向下迁移至沉积滨线坡折带向陆一侧并形成由进积到加积准层序构成的陆棚边缘体系域。若井网较密,可通过钻井、测井资料的陆棚边缘体系域的研究来确定Ⅰ型层序边界。在一个盆地中,由于构造沉降作用的差异,Ⅱ型层序边界可以横向变为Ⅰ型层序边界。

图1-9 Ⅱ型不整合(据Posamentier,1988)

(二)层序年代标定方法

利用多种标志确定了层序边界、划分了层序以后,应该赋予具有相对年代地层意义的层序地质时代的概念。常用于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物地层学方法

不同地质时代和不同沉积环境的古生物组合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或层序边界处,某些古生物种属会发生灭绝、古生物组合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密集的古生物采样分析来确定不同古生物组合特征的层序地质年代。

2.同位素地层学方法

同位素测年方法能够测定不同时代地层的绝对年龄,对于较新的地层来说,同位素测定年龄就更准确。人们可利用自生粘土矿物伊利石、火山岩中的固、液、气包裹体对地层进行地质年代测定。

3.古地磁地层学方法

由于大陆漂移和地球极性的倒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间,古地磁的极性是不同的,特点是距今65Ma以来的古地磁极性反转比较明显。因此,在考虑沉积速率的基础上,可以定向采集野外或岩心样品进行古地磁极性分析,进而与标准古地磁剖面进行对比,以确定层序的地质时代。

4.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方法

在了解了显生宙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曲线之后,可以制作研究区的区域海平面升降变化曲线,并将其与全球海平面曲线进行对比,来推断各层序的地质年代。

5.地球物理标定方法

根据覆盖区地震资料划分了地震层序以后,常采用合成地震记录和VSP等方法对己划分的地震层序进行地质年代的标定,建立钻井地质层序与地震层序的对应关系,赋予地震层序地质年代意义。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可容空间分析方法

可容空间分析实际上是分析海平面升降、构造沉降和沉积物注入量等三种主要地质变量的时空作用的关系。沉积物要堆积下来,就必须存在一个可供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空间,这个可容空间是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的函数。也就是说海平面的相对升降变化特征决定了是否存在可供沉积物沉积的可容空间。许多沉积盆地地质历史分析表明,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比构造沉降作用变化的频率要大。因此,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分析可容空间的增加与减少,可假定某一地区具有恒定的构造沉降速率。然而,在一个沉积盆地中,尽管海平面升降变化特征相同,但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可容空间的增加与减少(图1-10)。可容空间随时间的增减变化曲线可以通过构造沉降曲线和海平面升降曲线叠加而获得。在构造沉降比较缓慢的盆地部位,最大可容空间位于最高海平面处。在海平面刚开始上升的时间零点处,可容空间仅仅由构造沉降的数值所表示。在中等构造沉降的部位,最大可容空间出现的时间滞后于最大海平面出现的时间。在快速构造沉降的盆地部位,即使海平面处于下降状态,可容空间也未发生减少,这是由于构造沉降幅度大于海平面下降幅度的缘故。如果自盆地边缘向中心方向构造沉降速率增加,则上述三种情况可以反映盆地边缘、中间和远离盆地边缘三个不同位置的可容空间变化情况。

图1-10 沉积物可容空间与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的关系(据Jervey,1988)

盆地中堆积沉积物的多少是沉积物注入盆地总速率和盆地临近物源程度的函数。若一个盆地不同部位具有相同的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但沉积物供给速度不同,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古水深和岩相变化。图1-11代表了距物源不同距离的、不同沉积物注入速率的、三个特定位置处可容空间与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水深的关系。在沉积物注入速率较慢的部位,沉积物可容空间大于沉积物的体积,岸线向陆迁移并随之发生海侵,水体深度明显增加,偏泥的海相地层沉积于距海岸线有一段距离的部位。由于这些偏泥的海相地层沉积堆积于基准面之下,所以沉积物堆积速率受沉积物注入速率的控制,而不反映可容空间发育速率的变化。对于中等沉积物注入速率来说,海底可以加积到海平面。开始可容空间的增加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使沉积表面处于海平面处的能力,随之发生海侵和水体的加深,沉积了海相。随着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的降低,开始发生了岸线海退,直至海相沉积加积到海平面,岸线又回退到初始位置。此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已超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表面保持在海平面处,堆积了海岸平原相沉积物。未能被海岸平原容纳的过剩沉积物向盆地方向搬运。随着可容空间减小(相对海平面降低),先前沉积的沉积物可能会遭受剥蚀,在快速的沉积物注入处,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总是大于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从而堆积了海岸平原或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在整个海平面变化旋回中持续发育了岸线的海退。在快速沉积物注入处的堆积速率受限于可容空间增长的速率。在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可容空间消失,原沉积处发生了侵蚀作用。

图1-11 在沉积物注入速率变化的条件下沉积相和可容空间的关系(据Jervey,1988)

1—偏砂海岸平原相;2—偏泥海相;3—水




 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5742754288构造层序地层学
    娄阙芳近年来,随造山带研究的深入和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特别是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称构造层序地层学(tectonic sequence stratigraphy)。作为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之一的地层学,一度是用构造的方法(沉陷、隆升等)研究历史,重在寻觅过去事件的先后顺序。构造地质学与地层学的结合产生了分支学科:...

  • 15742754288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步骤
    娄阙芳最早对海平面升降旋回的观察起源于地震地层学分析(Michum等,1977;Vail等,1977,1987)。虽然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的三维控制因素迄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地质信息。这种方法可以作为更为详细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工具(Michel Rioult等,1991)。主要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取决于地震资料...

  • 15742754288层序地层学
    娄阙芳层序地层学方法可以建立不同尺度的地层对比格架,并将相和沉积体系放在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研究,因而在含油气盆地中可以阐明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的分布规律。对层序的级别划分,一般分为5级,即巨层序(megasequence)、超层序(supersequence)、层序(sequence)、沉积体系域(deposional system tract...

  • 15742754288层序地层学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
    娄阙芳2巨层序或大层序:层序地层学术语体系中的Megasequence一词争议最大,目前对其理解和解释尚未完全统一。 随着层序地层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比层序大得多的最高一级层序,可以与旋回层序中的一级旋回对应,包括若干个层序。 在层序地层分级体系中应为一级层序。3.超层序:超层序是比层序大的二级层序,...

  • 15742754288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方法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娄阙芳碳氧同位素法已被证明是进行层序地层学及海平面变化分析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微量元素方法在沉积环境的分析中也早已得到较好的应用。因此,在理论上这两者之间应该存在着互补互证性,并可运用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围绕着研究区两个重要的层序——OSq12与OSq13之间界面,以及相邻层位等,笔者进行了碳氧...

  • 15742754288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娄阙芳层序地层学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集中于从1988年以来的第三发展阶段。此间,层序地层学真正成为了地学一大亮点和热点,并取得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巨大进展。 1.学派纷呈 从传统层序地层学发展到经典层序地层学、成因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三大主要理论体系齐放异彩,并成为层序地层学的三大主要流派和支柱技术体系。

  • 15742754288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娄阙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在大力开展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表明,发源于海相的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陆相地层研究,但由于两类沉积环境在水动力、气候、沉积物供给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层序地层特征、控制因素、研究方法尤其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内部叠置型式...

  • 15742754288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娄阙芳1.3.2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还没有被特别定义过。从广义上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基于露头、测井和包括三维地震的现代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它是具有较高地层分辨率的层序地层研究方法,与传统地震地层学方法或其他常用地层学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地层分辨率(Nystuen,1998)。这种以高分辨率地震...

  • 15742754288生物礁层序成因地层学研究(以右江盆地二叠系为例)
    娄阙芳生物礁作为海平面变化灵敏的示踪剂,它客观地揭示海平面变化史,生物礁岩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其层序地层学具双重特点,即同时具有层序物理地层学和层序生态地层学意义。在此意义上讲,针对生物礁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具特殊意义。 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有关生物礁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但国内仍廖廖无...

  • 15742754288层序地层分析基础
    娄阙芳根据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地层单元可以是最小的纹层,也可以是最大的单位——层序。识别各级地层单元及用于年代和岩相对比是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一、纹层、纹层组、层和层组 沉积体是由纹层、纹层组、层和层组构成的。这些小地层单元是准层序的基本组成单位。详细特征见表2-2。 表2-2 纹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