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破坏性有多强?十五级的超大地震地球能不能扛得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地震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强?十五级地震发生时,地球能否承受住这样的冲击?地震,这一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现象,亦称地动、地振动。尽管地震是一种极为普遍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机制,我们至今尚未找到完美答案。
目前,科学家较为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据统计,全球约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全球主要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到日本列岛,再经过中国台湾省,菲律宾群岛,最终到达印度尼西亚。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延伸至中亚、喜马拉雅山,再转向南京、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此外,大洋中脊地震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总长约6.5万公里,宽约1000到7000公里,其轴部宽约100公里。虽然大洋中脊地震带的活动性较前两个带要弱得多,且均为浅源地震,但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有500万次地震发生,并非世界上所有地区都会发生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够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发生了9.5级大地震,又称为瓦尔迪维亚大地震。这是迄今为止地震观测史上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地震。在短短几分钟内,释放出来的能量接近地球在单独一次地震中可以释放能量的上限。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由震级来表示。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以震中至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这一标度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以用来确定震级。
震级可以划分为面波震级、体波震级、近震震级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截至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最小的地震可以用高倍率的韦氏震级到负3级。按震级的大小,可以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察觉。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即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能量。据测算,8级地震大约相当于投放56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至于十五级地震,它可能真的可以毁灭地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地震的破坏性有多强?十五级的超大地震地球能不能扛得住?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