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懂的说一些古诗五绝,七绝,律诗的规则和禁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古诗,要分类详细的.比如说按什么五绝,七绝,五律~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山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传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

诗体简介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〇表示可仄可平)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感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平平仄仄平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       
时无祢正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七言绝句又称为七绝,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每句七个字的绝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七言绝句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
亦逢汗节解沾衣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律诗(七律、五律)和绝句(七绝、五绝)叫做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五律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绝、五绝的句数,分别是七律、五律的一半。
一、格律诗讲究用韵,韵脚一般押在1、2、4、6、8句上。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二、格律诗讲究平仄,把汉语的四声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对于七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格律诗讲究粘对。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绝句就是一首诗四句话,几言就是几个字。如五言就是每句话五个字,七言就是七个字。五绝就是五言绝句,七绝就是七言绝句。

律诗每首分别为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但也可以更多句。十句或十句以上,称排律或长律。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举例: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言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尾联)

七言律诗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给你一些我所知道的解答。
五绝是五言绝句的简称,而七绝也是七言绝句的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4行,分别每行5个字和每行7个字,5绝比如《春眠》,七绝比如《望庐山瀑布》等之类。一般而言,如果你想要写诗,只要押韵就可以了。5绝和7绝都是4行,1,2,4行押韵,第3行可压可不压,我以前留意了一下,因为我发现押韵虽然可以读上去琅琅上口,但是会“扼杀”想象力,所以,一般是不压的。而律诗也有5言和7言之分。共8行,分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押韵是每联的最后一句押韵。也就是第2,4,6,8押韵。这就是押韵的规则。当然,古文和现在的读起来不一样,有些看不押韵的在作创作时是很工整的。
至于平仄之分,你可以找一些专门的书来看看,这要很深的语文功底了。虽然我们老师介绍过一些简单的,但是,说出来很麻烦,所以你还是自己看看有关方面的书好了。押韵大概就这些了,希望能给你帮助!!!!

所谓诗律规则与禁忌乃对讲平仄律韵的五言诗和七言诗而言,讲诗律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分共有六种形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这六种形式,在后文中,为敍述方便,我们统称为律诗。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指符合平仄律韵的只有四个诗句的诗。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指符合平仄律韵的只有八个诗句的诗。
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指符合平仄律韵而含十个诗句或多於十个诗句的诗,但诗句的个数必须是2的倍数。

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些律诗的基本概念。

①基本句式

说白了,律诗,不管是五律、五绝,还是七律、七绝或排律,其实都是由以下四个基本句式构建的。只是有的律诗含有以下所有的四个基本句式,有的只含有其中的三个或两个。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其中,七言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只是在五言律诗的每一基本句式前增加一对叠声(括号内的就是),这对叠声要求与五言句式中的第一对叠声声调相反。而且,所有的拗句均对五言句式而言,七言句式也是以考查后五言为主。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仄韵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基本句式相同,也就是说,它由上面的句式(2)和(1)建构的(此即所谓的永明体律诗)。

②基本概念

(1)联
律诗的格式中,从首句起,每两句为一联。绝句中只含有两联,前两句称为“首联”,后两句叫做“尾联”。五律、七律中含有四联,分别称之为:首联、颔联(或项联)、腹联(或腰联)、尾联。至於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其他各联只能用顺序编号称之了。

(2)抑扬格
每一诗句中,偶序位的字乃平仄间隔相错,加上尾字声调,叫做抑扬格。如上格式中,各诗句的抑扬格如下(圆括号内仅为七言诗句而言--下同):

(平)仄 平 仄
(仄)平 仄 平
(仄)平 仄 仄
(平)仄 平 平

(3)诗句的“起”与“收”
诗句抑扬格中的第一个字叫做“起”,最后一个字叫做“收”。所以,以上四个基本诗句对於五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1)仄起仄收
(2)平起平收
(3)平起仄收
(4)仄起平收

对於七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1)平起仄收
(2)仄起平收
(3)仄起仄收
(4)平起平收

(5)对
通常诗中一联的两个诗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反,则这两个诗句谓之成对,简称为对。从上述四个基本句式的“抑扬格”中便可看出。对的上一句叫做出句,下一句叫做对句。如果,诗中的诗句不符合这一规则,则叫做失对。
由各诗句的偶序字声调可以判断上述基本句式中,第一句与第二句为一对,第三句与第四句为一对。第一句与第三句亦可成对,第二句与第四句亦可成对,这种成对多数只用在首句入韵时(见下)的首联中。
(春节贴对联一语中的“对联”一称,就是由诗的“对”与“联”的概念而来。)

(6)粘
相邻的两联诗句中,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谓之“邻句”。通常,邻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同,则我们谓之邻句相粘。否则,叫做失粘。粘只能发生在邻句之间。
失对和失粘,乃律诗应当尽量避免的。

(7)韵
律诗中,偶序诗句的尾字,要求用同一韵部裏的字(参看《平水韵》),谓之“押韵”。押韵的字,叫做“韵脚”。奇序诗句的尾字,除了首句允许押韵外,其他的不允许押韵。首句押韵的诗,我们谓之“首句入韵”诗。
例如叶绍翁的《游小园不值》诗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叩柴扉九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乃是一首首句入韵的诗,其第一句、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尾字“苔”“开”“来” 都属於平水韵之“灰”韵部。
而王驾的《春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则为首句不入韵的诗,其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尾字“花”“家”都属於平水韵之“麻”韵部。

2、所谓“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

所谓“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就是指除了尾字外,其它奇序字可平可仄,而偶序字必须按基本句式之律格用字。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上,这一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而任意“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为前提的。所谓“孤平”“三连平”“三连仄”都对五言诗而言,对於七言诗,只需将诗句后面的五个字按五言诗的规则处理即可。律诗以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为基础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基本诗句中哪些奇序字可平可仄的。为此我们要先弄明白什麽是“孤平”、“三连平”、“三连仄” :
(1)所谓“孤平”,就是指除了尾字外,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者。
(2)所谓“三连平”,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平声字者。
(3)所谓“三连仄”,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仄声字者。

下面我们根据“奇活偶定”的变通原则,来讨论上述基本句式的所有变格句式。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句式(乃标号为(1)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第二个句式犯“故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第二句式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平]或[仄]表示可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当然,也可保持原有声调(以下同)。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乃标号为(2)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其中,第三个句式犯“故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第三句式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式(乃标号为(3)的句式)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

我们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连仄”,但可以自救,我们将第四个字均以平代仄(以四救三)则有以下四种格式(第四句同时解决了犯“孤平”的问题):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故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可有四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八种句式。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式(乃标号为(4)的句式)

注意,这一句式本身就犯“孤平”,却是允许的。这就是律诗矛盾之处。其实,宋以后的那些清规戒律,则完全是人为制定的。我们完全可以像唐代诗人一样较为灵活的运用平仄律格规则。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我们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连平”,但可以自救,我们将第四个字均以仄代平(以四救三--注意这种自救方式不被理论界认可但唐人多用)则有以下四种格式(第四句同时解决了犯“孤平”的问题):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自救的结果是,第二句又犯“孤平”,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於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对於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其实,按以上述结果进行组合的话,律诗的每一种基本格式,我们都可以演化出若干种变格来。这要灵活掌握,未必非按明清人所定的格式,一字不差的去填写。如此,就陷入迂腐了。例如,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按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3x3x4x3=108种变格;而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6x6x8x6=1728种变格。

同样对七绝基本格式的变通,只需将每一个诗句中的后五个字按上述基本诗句处理即可。因为七绝是由五绝的每一诗句前加一个节奏(即一对与原有首对叠声相反的叠声)而得的,故其每一诗句的第一个字都是可平可仄的。

3、拗救规则

(1) 本句自救

①三连仄自救:
由“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可知,只有“平平平仄仄”诗句才有出现“三连仄”的可能。上一节已经分析了,该句式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用仄代平,否则就构成三连仄的拗句。三连仄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

[平]平仄平仄

但是,这样,就与“仄仄仄平平”失对了,但这种失对却是允许的。
例如孟浩然的《访袁拾遗不遇》中的第一联: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本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却成了

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这是因为,首句的首字和第三个字均以仄代平而犯“三连仄”且犯“孤平”,故而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以自救。

相应地,七言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三连仄的拗救句式就变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的格式。

②三连平自救(此种自救不被明清理论界认可但唐人多用):
由“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可知,只有“仄仄仄平平”诗句才有出现“三连平”的可能。上一节已经分析了,该句式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用平代仄,否则就构成“三连平”的拗句。三连平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平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仄代平。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

[仄]仄平仄平

这一句式的“孤平”是被允许的。这种“三连平”自救方式,在唐代诗人中亦有运用,但后人未定成规。如梦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其出句便是

八月湖水平
仄仄平仄平

如储光义《又洛阳道》诗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其中的对句格式便是

春日佳气多
平仄平仄平

通常,这种“三连平”自救句式不被提倡,所以,尽量避免不用。

③孤平自救:
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过,以下三中基本句式都容易出现“孤平”
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3)

句式(1)只要第三个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2)只要首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3)当首字和第三个字都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
这类孤平自救的方式,只能调整其他奇序字的声调。但可以采用对句救拗的方式来解决。

(2) 对句救拗

①基本句式(1)的孤平句

仄仄平仄仄

这个结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1)第四个字必须用仄声字造成的。它的对句是基本句式(2),通常讲将基本句式(2)中的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谓之“对三救出四”。
例如白居易《原上草》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②基本句式(1)的孤平句

仄仄仄平仄

这个结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1)第三个字必须用仄声字造成的。它的对句是基本句式(2),通常讲将基本句式(2)中的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谓之“对三救出三”。
例如孟浩然的《望庐山》诗句: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③全仄拗句的自救,它的对句救拗格式仍然同上。
例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主要以七言律诗为例,五言律诗可以看成七言律诗每句截去开头两字。绝句则可以看成将律诗截去两联。)

1。二四六平仄交错,也就是第二字如果是平,那么第四字必须是仄,第六字必须是平,反过来,第二字是仄,那么第四字必须是平,第六字必须是仄。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拗句。这一条有例外,参见后面拗救的部分。
2。一联之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对,比如说第五句第二字是平,那么第六句第二字就是仄,反之亦然。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对。
3。相邻两联的邻句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同,比如说第四句第六字是平,那么第五句第六字也必须是平,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粘。
4。第二,四,六,八句结尾必须是平声字,而且须押韵。律诗押韵应遵循平水韵(有人主张新韵,偶不鼓励这么做。)。绝句有时可以押仄韵,不过是变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5。第三,五,七句结尾必须仄。第一句结尾可平可仄,如果是平,则必须也押韵,但是可以押邻韵。
6。每句最后三个字不能是平平平或者仄仄仄,否则就是下三平或者下三仄,这种句式一般只能用来写古诗,用在律诗中就是拗句。下三平律诗是绝对禁止的,下三仄有例外,参见后面拗救的部分。
7。每句最后三个字也不能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否则也是拗句,不过这一条有例外,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8。如果一个律句以仄平声收尾,那么第三字到第五字中至少必须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
9。第一字和第三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五字一般受到第6,7,8条的限制,大部分情况下必须拘。
10。律诗按照第一句的第二字与第七字的平仄可以分为四种格式:
(可表示平仄皆可)下面标出第一句的平仄
平起仄收: 可平可仄平平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7条。
平起平收: 可平可仄仄平平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仄,否则违反第6条。
仄起平收: 可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这里第三字用平是正格。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第五字正格必须用仄。否则违反第7条。
仄起仄收: 可仄可平平仄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6条。

有了首句,就可以根据上面9条原则将剩下的七句推出来。以仄起平收格式为例:

1。可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注意二四六必须对(原则2),所以为(未表示未知)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原则4)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平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原则6)
所以最后第二句平仄格式应当是:
2。可平可仄仄平平
第三句注意二四六必须粘(原则3),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原则5),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仄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仄,第五字必须是平(原则7)
所以最后第三句的平仄格式应当是:
3。可平可仄平平仄
第四句和第二句的做法类似:
4。可仄平平仄仄平(注意第三字必须是平,否则犯孤平,违反原则8)
下面按照类似的方法:
5。可仄可平平仄仄
6。可平可仄仄平平
7。可平可仄平平仄
8。可仄平平仄仄平
其他三种格式的律诗的全篇格式,留给大家当作业了:)

拗救:
前面说过原则7和8都有例外,这些例外就是所谓拗救。
七言律句如果以仄平收尾,那么如果第三到第五字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犯孤平(原则8)
:比如
可仄仄平仄仄平
这就是犯孤平。这句的正格应当是可仄平平仄仄平。另外有一种变格,即
可仄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符合了原则8。虽然这句结尾是平仄平,违反了原则7,但是是允许的,这就是原则7的第一个例外,就是孤平句的本句自救。

第二个例外就是,律诗第七句许多时候如果是
可仄平平平仄仄
可以改成
可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是允许的,尽管同时违反了原则1和原则7。注意这里第三字必须是平才可以用这种变格。

第三个例外:
七言律句中
可平仄仄平平仄
可以改成
可平仄仄仄平仄
这样也是允许的,虽然违反了原则7。这种情况下,其对句一般要改成
可仄可平平仄平
但是也可以不改,这种句式虽然是拗句,但是在律诗中是允许的。
这种情况有时甚至会极端到这种句式:
可平仄仄可仄仄
这种拗句必须救,对句应当是
可仄可平平仄平


请懂的说一些古诗五绝,七绝,律诗的规则和禁忌。视频

相关评论:
  • 18042476036“五绝诗”“七绝诗”“五律诗”“七律诗”有哪些?
    柴虎毛七绝诗:1、《鹧鸪天》曾约江湖共做家,卿为金鲤我莲花。西风秋夜凉侵水,微露春晨絮染霞。缘未尽,命才斜,忽然月夜不闻琶。从今卿化轻云去,只影徒留向岸沙。2、《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绝诗:1、《受戒》雪域斜阳尽,...

  • 18042476036...的唐诗2.五绝和七绝绝句的唐诗3.诗经的由来,这些是作业,急急急急...
    柴虎毛七律:《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五绝:《渡汉江》【唐】李百草 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飞毛。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七绝:暮江吟【唐】白居易 ...

  • 18042476036王维五绝,杜甫七绝,李白七律(各四首)
    柴虎毛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 18042476036发四个五绝诗和它的意思,发四个七绝诗和它的意思。共八首古诗和它的意 ...
    柴虎毛2.《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赏析:王维的这首七言绝句,借咏物抒发思念之情。红豆象征着相思,诗人希望对方多采集红豆,以此来表达他对对方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以红豆为载体,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自然之中,含蓄而深情。3.《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

  • 18042476036有什么好的七绝、七律、五绝、五律?拜托各位大神
    柴虎毛五绝菊 寻芳意兴频, 秋韵更迷人。 篱菊香飘袖, 风中犹自芬。 五绝船 扁舟如小叶, 摇入翠微间。 波影娉婷舞, 鸳鸯话意绵。 五绝三首醉梦 醉梦两无由, 清歌倚小楼。 魂萦千百度, 月夜尽伤秋。 醉梦两无由, 嵯跎岁月稠。 繁华终有去, 覆水却难收。 醉梦两无由,...

  • 18042476036思乡诗15首,最好有赏析,五绝或七绝其他都行,很急!!!
    柴虎毛关于思乡的古诗 1.《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4.《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 18042476036发四个五绝诗和它的意思,发四个七绝诗和它的意思。共八首古诗和它的意 ...
    柴虎毛媚眼只看那宿鹭的窝巢。在灯影旁拔下头上玉钗,挑开灯焰救出扑火飞蛾。逢入京使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 18042476036五律、五绝、七律、七绝有什么区别?
    柴虎毛七绝:是由律诗演变而成。七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五绝 : “五言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共20个字。五律:是五言律诗的简称,属于近体诗中律诗(格律诗的意思)的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成为长律或排律。

  • 18042476036发四个五绝诗和它的意思,发四个七绝诗和它的意思。共八首古诗和它的意 ...
    柴虎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

  • 18042476036给我豪放派,婉约派,五律诗,七律诗,五绝诗,七绝诗各一首
    柴虎毛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五绝诗---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绝诗---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