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有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新中国有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

1、新中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经过70年的奋斗,我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新中国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我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竞相迸发,“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景象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标识。
3、新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78个。中国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还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论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气度,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新”的含义意思是现在的社会制度相对于之前的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1、创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土地革命,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3、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09年,正好是祖国的60华诞。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而我们伟大的祖国,则是辉煌的60年。六十年来,祖国在各行各业的建设,均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用“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来形容祖国的飞速发展也毫不夸张。

在这帖子里,我不想说那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之类我们没有亲身感受得到的成就,只说说身边的变化。

我记得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大人们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特别是妇女有很多人都是文盲。当时上级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就利用晚上聊天的时间开办“扫盲班”,辅导大家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村的“扫盲班”就设在旧祠堂,由村小学的老师担任扫盲辅导员。我们几个小孩子也去凑热闹,经常都去听课。教的什么大都忘记了,但有几句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和“交通事业大发展”。

记得当时的辅导员眉飞色舞地用充满向往的神情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只要大家努力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那时候,我们大家住的就是有“楼上楼下”的小洋楼了,而且还有“电灯电话”。“交通事业大发展”,公路四通八达,大小汽车穿梭于城乡之间,交通方便极了”。没想到这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在大家奋斗了几十年之后真的实现了。现在我们的家乡不但有小洋楼,而且家家都装有程控电话,都有摩托车,我们的村子里,还有了几辆小轿车呢。

说到电话,那变化就大了。我记得在50年代初期,我们村子里还没有电话,那时候我们连电话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大概是在50年代末人民公社后成立的生产大队,大队部才有了第一台电话机。

那时候的电话机统一都是浅黑色有一个摇把的手摇电话机。也没有电话号码,只用铃声的长短来区别是谁的电话。电话机旁边的墙壁上必定贴有一张各单位的电话铃声信号表,象电话号码簿那样方便查用。虽然当时电话还没有普及,但就是我们乡下这么小的公社也有7个生产大队,加上百货公司等商铺以及机关的电话,总也有二三十台的,没有号码,单凭铃声来区别是非常搞笑的。比如某大队“一长”,就是“………”、另一大队“一长二短”就是“……… ……”。你在那头按长短一摇电话机,全公社所有的电话机都同时响起,各值班人员就根据铃声来判别是不是自己的电话。有时候搞错了,大家拿起话筒“喂喂”地喂个不停,当知道弄错了才放回话筒,对方必须重新摇过,直到自己要找的单位接听了才开始通话,麻烦极了。如果是急着找人,当你摇了电话之后接听的并不是要找的,你大概会急到想哭。这种手摇电话大概也用了十多年吧,一直到了70年代才有了用手拨号的电话机。

这电话也不是现在的程控自动电话,电话交换机是需要接线员接驳电话线的,当你按号码拨出后,交换机上显示你的一个牌子就会掉下,接线员会问你需要叫谁,然后就把交换机上你的线头拉出来插入你要叫的人(或单位)的受线孔,对方的电话就会响起,你很快就能找到你要找的人。这种电话虽然还不够理想,但比起手摇电话靠铃声长短来区别显然是前进了一大步,方便多了。

这种电话的不足就是不是自动接线的,需要接线员手工接线,速度慢,而且不能拨打长途电话。如果你需要打长途电话时就要到电信局去,先填写电话单,再交20 元预付话费,然后排队等候,当叫到你的名字到某号电话室时你才可以与对方进行长途通话,然后再根据你的通话时间计算话费,再由预付款多除少补,麻烦极了。有时碰到去电信局打长途的人多或线路繁忙时还要等上半天呢。太麻烦了。

大概到了上世纪的80年代,我们的家乡才开通了程控自动电话,但由于初装费需要四五千元,太昴贵了,除了单位之外根本无法普及,打电话还是要到电信局去。到90年代后,程控电话初装费才逐渐降低,直至免除了初装费,电话才得以全面普及,现在我乡下的农户大都安装了程控电话了。家里装了程控电话之后,打长途电话也不需要去电信局排队了,只要每月按时到电信部门交电话费就行了,非常方便。在城里到处都是滋卡或200卡等公共电话,只要你花几十元买一张卡,就随时都可以用来打电话,方便极了。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自上世纪80年代末移动电话传入我国之后,发展速度异常迅猛。记得当时的移动电话机是很大很笨的,我们都戏称为“热水壶”,但身价很高,每台听说要一万多元,加上初装费高达一万多元,除了政府机关的头头以及大腕之外是无人敢装移动电话的。当时在我们这个拥有一千多工人的企业,也只有厂长一个人才能公费安装。由于移动电话的购机、装机及话费昴贵,一般人都使用不起,所以是身份的标志,只要是使用移动电话的都是非富则贵的人,所以在当时只要在摩托车的把手挂有一个“热水壶”手机袋的,在公路上行驶时连交警都不敢查他,这“热水壶”手机所显示出的身份就可想而知了。

在我国,手机的普及速度非常之快。据机电网统计资料显示:虽然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早期移动电话(即热水壶手机)的身影已经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回顾我国移动电话的发展历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是超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百分号)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不到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1.2亿,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2004?年,我国计划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4.5(百分号)。到2006年将达到4.41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仍然将超过18(百分号)。2004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布最新移动通讯市场数据,200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500万户,总数达3.05亿户,到2010年,中国移动用户将突破7亿户。

现在再看看我们本地,手机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由于现在的手机很便宜,如果其功能只是拨打和接听电话的手机,不到二百元就有一台彩屏手机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加上大幅下调了资费,所以迅速得到了普及。现在走在大街上,无论是学生哥,打工仔还是干部,甚至是挖土方的、蹬着单车捡废品的,扛着锄头的农民,腰间都别着一台精致的手机,几乎是人手一台。

手机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联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某些习惯,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利用手机互相发送贺年短信,互相祝贺与节日问候,方便极了。

回顾我们电信行业由手摇电话、拨号电话、程控电话到多功能移动电话的发展过程,就足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祖国六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1.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建国6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个数由建国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 城市化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

  3. 到1957年末,我国城市发展到176个,比1949年增长33.3%,平均每年增长10%;城市市区人口增加到7077.27万人,比1949年增长79.2%,平均每年增长19.9%。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提高到10.9%,比1949年增加3.3个百分点。

  4.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城市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巨大振动一样,也呈现由扩大到紧缩的变化。在三年“大跃进”后,我国城市数量由1957年176个增加到1961年的208个,增长18.2%;城市人口由7077.27万人增加到10132.47万人,增长43.2%;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由10.9%提高到15.4%。

  5. 1962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停缓建大批建设项目,动员2500万左右职工回农村,城市市区人口由1961年的10132.47万人下降到8857.62万人,下降12.6%;城市市区人口的比重由15.4%下降至12.2%。




新中国有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