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皮囊》—母亲的房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就像生态鱼缸里的珊瑚礁,安放在箱底,为那群斑斓的鱼做安静陪衬,谁也不会在意渺小但同样惊心动魄的死亡和传承。

                                                      —题记

题记是《母亲的房子》里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也深有感触。说实在的,无论你提起母亲还是房子,对我而言都是震撼,何况将这两个代表爱、温暖与永恒的词放在一起。我心里起伏着在阅读后属于我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共鸣吧。

我曾经看到过许多写母亲的文章,最打动我的却是蔡崇达的这篇《母亲的房子》。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写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原来,短短一篇文字是可以盛的下母亲一生的喜怒哀乐。

正如马赛尔·普鲁斯特所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我有一个一样平凡却伟大的执着于房子的母亲,才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以至于读了许多遍,还是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黑狗达有个可爱的母亲,他这么写,我看的却锥心的疼。与其说我心疼文章中的那个“可爱”的母亲,不如说我心疼自己的母亲,因为,我也有个这么“可爱”的母亲。读书呀,就成于一种代入感,可,这种代入感也让人恐惧。就像入戏太深的陈晓旭,成于黛玉,却也终于黛玉。代入感太强,以至于有些疼痛入了骨髓,泪水也只能咽进心里。

她是亿万普普通通的母亲中的一个,但却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伟大的存在。也许她普通到连时光都不记得,但这平凡却震撼人心的存在,我们记得,以不同的形式,以一个“爱”字。

他的母亲,一生都与房子有关。第一次和相亲对象约会时,他指着一块儿地对她说,他早晚会在这里为她建造一栋房子。这是她爱情的开始,也是她一生信奉的箴言。

后来,他兑现诺言。在结婚三年后,终于买下这块地,建了一座房,一座还不完善的房。这是她爱情生根发芽的地方,这份残缺也为她后半生的追求埋下伏笔。

再后来,他中风,做手术,偏瘫。而她,不光要照顾不能自理的他,还要供儿子读书上学,还要为女儿准备嫁妆。医药费,以及家庭所有的开支都在她,家里里里外外的家务也在她。就是这么一个被生活重担压的都快喘不过气的体重不足九十斤的女人,却坚持要建房。

第一次跟儿子提起建房,她没有顾儿子的学费,没有顾女儿的嫁妆,同样也没顾已经偏瘫的丈夫的医药费,和一家人的生活。她就像一个在商场里看见娃娃挪不动步的小女孩,重复地说着要建房子。

这个本就因病因残致困的家庭,早就因穷被亲朋疏离,被当作不存在。而母亲,要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向邻里亲朋宣言,不想被忽视,不想让人小看。

房子建立到二层,她买了鞭炮庆祝,还非得要依据风俗宴请乡亲,花了许多钱。儿子女儿抱怨,说出了大实话。她突然就发火了: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

看到这里时,我也以为这位母亲是个争强好胜的女人。她爱面子,不顾实际。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要在自己家最困难的时候,在女儿因为自己家可能拿不起嫁妆而嫁不好的情况下,在丈夫瘫痪在床需要巨额医药费,儿子还要上学时建房子。单单凭这一口气?刷存在感?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认同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也是困难的。

父亲很开心,他家黄脸婆很厉害。可后来不知听谁说,他家黄脸婆爱面子建房子,不给他花钱治病才导致他到现在都不能动。恶毒的流言,一个残疾人的控诉,压倒了这位坚强倔强的母亲身上最后一根稻草。

那混着老鼠药的人参汤放在她面前,她真想一走了之。可是,她终究不甘心,都到这一步了。她最终答应黑狗达,既然他是一家之主,那死这样的事,也是他说了算的,那包她早就买来放在抽屉里的老鼠药被拿出来给了儿子。当汤被倒掉,老鼠药交给儿子,她突然就哭了,她从来都是个脆弱的母亲啊。

几年后,日子好一点了,她又要建房子。小镇上没人建到四层,要是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黑狗达说,母亲比他想象的倔强。嗯,真的很坚强。房子建起来了,小镇真的一片哗然,她做到了,她的心里,自己的家,建立起来了,自己和孩子,站起来了。

可是,时代在以美好和未来的名义大力发展。到处都被规划,到处都是修路,到处都是建筑,到处也都是伤口。她家,也在这规划内,一把刀正悬在房子上空,随时准备落下。

她像个无助的孩子,生怕属于自己的东西被抢走。可是,终究要拆。她和儿子商量,把房子建完整。

她哭着说:我只知道,如果这房子没建起来,我一辈子都不会开心,无论住什么房子,过多么好的生活。

黑三伯劝她不能自私,要为儿子考虑。不光是三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觉得修建一个即将要拆的房子都不正常。只有黑狗达知道,他不能拒绝。也是此时,他才知道,原来建房子,不是为了面子,而是母亲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健全而完整,无论父亲是健全还是残疾。

他说,这是母亲从来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建房子最重要的是门口的奠基石,母亲小心翼翼地和黑狗达说想打父亲的名字。他很感动,为某些印证的事情。他摸摸母亲的头,像抚摸小孩一样。他跟母亲说,大门还是要放那对写有母亲和父亲名字的那对。看见母亲脸上漫开来的笑容,他也笑了:我这可爱的母亲。

黑狗达的母亲,将自己的爱情刻入了房子中,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立在那里。

如果只读建房子,恐怕没有人不指责黑狗达这位“可爱”的母亲。只是,这房子,不光是房子,它代表着一个平凡女人的爱情,它融入了这个女人的坚强倔强,它代表着一个完整的家,它也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一份尊严。所以,当你读懂了爱情,当你遇见了真实的情感,即使是冰冷的石头,也是温暖的,有生命力的。

我也有一个坚持要盖房子的母亲,不过不同的是,我的母亲却是因为我们建的房子。这房子里放进的是母亲的爱—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的爱。

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没钱还要建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有个地方住,遮风避雨不就行了吗。这叫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叫虚荣,这叫不正视现实,这叫打肿脸充胖子。最初的我也不理解!

可渐渐的,我明白了。当年,母亲拼死拼活的要建这房子,完全是为了我们。什么面子,她自然想要,但是,她更想要的是,我们几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家可归,我们几个不用寄人篱下看别人眼色,我们几个不用再住以前那样的房子。

所谓以前那样的房子,是床底墙角都会有许多蛇的房子,到处都有蜈蚣的房子,她不想让我们几个睡的不安全,整夜担心蛇与蜈蚣或是别的虫子爬到床上来。

许多人认为,像我们这样穷的家庭,只需要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可以了。可是,母亲不这么认为,她想给我们几个最好的,她想让自己的孩子可以不用担心受怕,她想要一份平凡又安稳的生活,她想要一个家,这个家是她喜欢的模样,是她想为我们几个打造的天堂。

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也会想到买包毒药,我们也曾经想到为什么不一死了之。可是,不甘心,不甘心。支撑母亲的,是我们几个孩子,我们都明白。

我们几个从小就怕见到母亲哭,她一哭,总觉得天都暗了,总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了,心里怕怕的。就像黑狗达家里放着老鼠药,每次一有吵架,母亲向楼上走去,大家都安静了一样。我们也怕,怕母亲生气,怕那一种心照不宣的疼痛。

我知道,建房子是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我也知道,房子里有母亲所有的自尊与骄傲。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是对的。我家的房子,除了那根本的出发点爱,也有父母的面子,我们几个孩子的面子,还有我们所有的倔强与坚强。

黑狗达的母亲,用一辈子,把爱情换了一种形式,就那样骄傲地立在那里。

我的母亲,受尽了委屈,打败了所有的不理解,用一栋房子,为我们几个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家,这个家,有阳光,叫温暖。

《母亲的房子》,写尽了一个母亲一生的悲欢,诉说了一个母亲一生的故事。从这篇文章里,我读出了爱情、亲情以及许许多多的温暖的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不同角色之间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不敢说读懂了,也不能说讲明白了,只是确确实实读到了已然存在我内心的东西,写出了我浅显的感触。

作者的文笔很好,朴素锋利;作者的情感拿捏的很到位,平实细腻又温暖。我一直想,这是怎样的一位作家,用浅淡的文字,写出这么深的爱情,这么温暖的亲情;又是怎样一位作家,用这样平铺直述的方式,写出一个家庭的深深的苦与悲;又是怎样一位作家,用这种朴素的话,探讨人生的悲欢与意义;这到底是怎样一位作家,用这样的笔触写下生存的不易与人性的冷暖……

我知道,没有情感的血肉,那些钢筋混泥土,不过是少了灵魂的空壳。

黑狗达说,他知道他将永远有家可回。

我也是。

母亲曾说:无论你们在哪里,这个家都是你们的,你们每个人都有一间房,永远给你们留着。

我也永远有家可回。

我这可爱的母亲,还有,这栋温暖的房子。


我眼中的《皮囊》—母亲的房子视频

相关评论:
  • 18655569073《皮囊》读后感
    翁段妮《皮囊》成为感动千万读者的."国民读本",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 崇达在写这14个故事中,每一笔都有痛楚,每一行都直接、完整地传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写作的目的是让自己和读者"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看见"阿太",看见"母亲的房子",看见父亲的"残疾",看见"我的神明朋友",看见...

  • 18655569073《皮囊》读后感500字
    翁段妮《皮囊》成为感动千万读者的"国民读本",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 崇达在写这14个故事中,每一笔都有痛楚,每一行都直接、完整地传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写作的目的是让自己和读者"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看见"阿太",看见"母亲的房子",看见父亲的"残疾",看见"我的神明朋友",看见"...

  • 18655569073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 | 读《皮囊》
    翁段妮在全书的14篇散文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前三篇:《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也许本书的编辑也认为这三篇最好,所以放在书的最前面。《皮囊》是这本同名散文集里最有意味的一篇,引发我们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活到99岁的阿太,虽然不识字,却是一位饱含生活智慧的老人。她看尽了世间的苦难...

  • 18655569073《皮囊》读书心得
    翁段妮作者蔡崇达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被书友们指责为追名逐利还立牌坊的凤凰男,而这本《皮囊》也被称为凤凰男的翻身回忆录。 好吧,平心而论,我与大部分书友确有同感,然而《皮囊》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就我个人而言,推荐前两章——《皮囊》、《母亲的房子》。 作者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小城镇,《皮囊》是作者...

  • 18655569073皮囊第一章父亲瘫痪在床母亲一个人散文家说他们家做的是什么生意
    翁段妮租房子给别人吧,书里说得不清。参考原文:那旧房子,母亲后来租给了一个外来的务工家庭。一个月一百五十元,十年了,从来没涨过价钱。那狭小的空间住了两个家庭,共六个人一条狗,拥挤得看不到太多这房子旧日的痕迹。一开始我几次进入那房子,想寻找一些东西。中风偏瘫的父亲有次摔倒在地上留下的...

  • 18655569073《皮囊》读后感
    翁段妮我不知道作者本人知道不知道,又或者他本就刻意为之,我看懂了,并且入迷出神。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去看,整本书就是蔡崇达精神世界的反射,第一张《皮囊》应该讲的是他的信仰,他内心神域的部分,来自阿太,组成灵魂。《母亲的房子》应该是构成了他爱情观和坚韧性格的部分,来自母亲,那种沉默笃定的坚持。《残疾》虽然自...

  • 18655569073皮囊之下,寻找灵魂的栖息地
    翁段妮《皮囊》一书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共同的内心世界。书中描述的那些人、那些事,仿佛是我们生命中的缩影。硬气的阿太、母亲的房子、父亲的病、故乡的阿小……每一个角色,都是我们生命中某个阶段的投影,它们虽已逝去,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房子,不仅仅是一座建筑,...

  • 18655569073《皮囊》读后感
    翁段妮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始终不能理解在老家执着于建房子的父母,不能够明白为什么所有的身家要去盖那个根本就知道很快要很拆掉的房子,在《母亲的房子》一文里,随着蔡崇达的叙述,我渐渐明白了他的母亲内心的那份近乎令人感觉不近人情的坚持,盖房子是因为母亲对父亲的爱,无论父亲是健康,是生病,还是离世,这份爱成为母亲人生...

  • 18655569073读《皮囊》有感
    翁段妮初入民大,认识了很多小伙伴,这本《皮囊》便是其中一个朋友送给我的。于是,我就满怀期待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对于《皮囊》这本书,一开始我就是把它当做一个个小故事,就像是作者的自传一样。前面的几章,比如《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都是描写的自己父母的事情,家...

  • 18655569073这世间最美妙的风景是一个个奇特的人《皮囊》
    翁段妮“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母亲的房子:那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