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论-叶天士

来自:安全知识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温热论

温病是外感热病的重要类型,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证治的经典著作,提出了以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作为辨证的基础,并指出温病的传变模式有顺传和逆传两种。顺传从卫而气而营而血逐步传入,逆传则从卫分直接进入营分。分辨卫、气、营、血主要是通过观察舌象、验齿以及辨斑疹、白点,结合病情,作出诊断,决定治疗策略。全书从理论到实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对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章·温病大纲

温邪首先侵犯肺部,如果逆传至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虽然温病与伤寒在营卫气血上类似,但在治疗上大相径庭。伤寒之邪留在表层逐渐化热入里,而温邪则化热迅速。温邪在未传至心包前,仍然留在肺部,肺合皮毛主气,因此属于表证。初期可使用辛凉轻剂,如加薄荷、牛蒡以散风,加芦根、滑石以渗湿。若病不解,可能渐入营分。营分受热后,血液受损,心神不安,出现夜寐困难或斑点。此时应撤去气药,使用犀角、竹叶等清热凉血之品。

第二章·逆传入营

若病不解,可能是逐渐向营分发展。在营分受热,血液受损,心神不安,可使用犀角、竹叶等清热凉血药。老年或平素有寒者,可用人中黄代之,快速透斑。若斑点出现而热不解,胃津可能已耗,此时应以甘寒之品为主,如玉女煎。老年或平素有寒者,可用人中黄替代。

第三章·流连气分

若邪气始终停留在气分,可通过诱导战汗以排邪。此时应益胃,使邪与汗并,热能透出,邪随汗出。解汗后,胃气空虚,身体可能暂时肤冷,但并不一定导致脱症。此时应保持舒缓静卧,以养阳气恢复。旁人不应惊扰,以免影响元气。

第四章·邪留三焦

若邪气在气分停留,可能在三焦停留,类似伤寒中的少阳病。此时需根据具体证状调整治疗策略,如使用杏、朴、苓等类药物,或温胆汤以分消上下之势。

第五章·里结阳明

若三焦未从外解,必致里结,结于阳明胃与肠。需使用下法,不应因气血之分而不敢使用。伤寒热邪在里,需猛攻;温病多湿热内聚,下法应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大便硬则无湿,不可再攻。

第六章·卫、气、营、血看法

在判断温病时,先从卫分开始考虑,再到气分、营分、血分。在卫分阶段可以使用发汗方法;进入气分才应清气;初入营分时,可以透热,转向气分而解;进入血分则需凉血散血。若不遵循缓急之法,容易误诊。

第七章·论湿邪

湿邪是温病的一大问题,应特别注意。如面色苍白,须顾及阳气;面色苍暗,不可过凉,以防湿热一去,阳气衰微。酒客体内湿气素盛,外邪入里与之相合,需使用芳香辛散之品,如杏、蔻、橘、桔等,以开泄湿气。

第八章·察舌

根据舌苔颜色和质地判断病情。白苔有干燥、薄白干、底绛、初病即干等不同情况,分别需要润燥、疏散、养肺液、泄湿等治疗方法。黄苔和绛舌则分别表示热病不同阶段,需清热、救阴、通阳等处理。

第九章·验齿

观察齿龈的状况,以判断胃津和肾液的状况。阳血色紫、阴血色黄,需分别处理胃津和肾液。齿色光燥如石,胃热严重,需辛凉泄卫;齿色如枯骨,肾液枯竭,治疗困难。

第十章·辨斑疹

斑疹是温病外露之象,斑点大而高出于皮肤,为斑;小而隐隐或琐碎为疹。斑疹出现需谨慎,根据颜色和伴随症状判断是否可救。

第十一章·辨白

白点如水晶色,是湿热伤肺,需使用甘药补之。枯白如骨者预示病情凶险,需特别注意。

第十二章·论妇人温病

妇人温病与男子类似,但需考虑妊娠、产后的特殊性。在治疗时,需保护胎儿,注意药物选择,以免损害胎儿。产后温病需辨证治疗,避免下焦受邪,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药物。


温热论-叶天士视频

相关评论:
  • 18522219459叶天士温热论中益胃一法是指
    贲杰促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益胃一法是指针对温邪流连气分促使其发生战汗的治疗大法。当温邪久留,既不外解,又不内传营血,流连于气分时,正气未衰,邪正相持,可通过战汗来透达邪气外解。此时,叶天士主张使用甘寒清养之品,益胃生津,以解胃中燥热干涩,使津液盛,汗源足。通过清气生津,气机宣通...

  • 18522219459叶天士成就及荣誉
    贲杰促其中,顾景文和华岫云两位门人的功劳尤为突出。叶天士首次阐明温病的病因、感受途径和传变规律,明确提出“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因,从根本上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他的这一理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温热论》是叶天士的重要著作之一,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 18522219459叶天士的《温热论》的历史地位?
    贲杰促清代,著名温病学奠基者叶天士著有《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是弥补了张仲景书之残缺。可见其功劳很大。

  • 18522219459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贲杰促叶天士著有《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转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

  • 1852221945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语出
    贲杰促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语出叶天士《外感温热论》。这句话的意思是,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首先会侵犯肺部。这是因为肺是人体最上部的器官之一,与口鼻相连,所以温热病邪很容易从口鼻流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在温热病的治疗中,常常会使用到清肺热的药物。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对温病...

  • 18522219459叶天士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分析
    贲杰促原文参照见《温热论》第十条,要详细的分析... 原文参照见《温热论》第十条,要详细的分析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shencong951 2010-05-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刘景源:叶天士《外感...

  • 18522219459温病四大家是谁?他们的著作是什么?
    贲杰促清代温病四大家有: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指导意见:1,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2,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3,吴鞠通蓍...

  • 18522219459清代时期的“温病四大家”,对于防治瘟疫有哪些独特见解?
    贲杰促首先,叶天士以其在瘟疫防治方面的精湛技艺而闻名。叶天士,原名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是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的一位杰出医生。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深受父亲叶阳生的熏陶。叶天士不仅继承了家族的医学传统,还广泛拜师学艺,足迹遍布四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的著作《温热论》开篇便...

  • 18522219459清朝的叶天士在哪一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贲杰促叶天士 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杠杠,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

  • 18522219459哪位皇帝赐给了叶天士天下第一的牌匾
    贲杰促叶天士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又精通妇、幼各科,著名的《温热论》就是叶天士口述,他的弟子顾景文执笔著录的。《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并且对现代医学中的传染学和免疫学也有重大的启示作用。清代...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