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读书日吗?是什么时候?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设立国家阅读节有必要吗?~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再度提出了建立“国家阅读日”,这也是他连续第五年提出相同提案。同时在提案上署名的还有著名作家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赵丽宏等人。朱永新曾表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前几日,文化名流余秋雨也谈
  ?先来看朱永新,安忆、张抗抗、梁晓声等文化人的理由:“据统计,以色列人每年读书超过六十本,欧美很多国家的国民每人每年读书超过五十本。“当代中国人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基本不读书。这是让人心惊的现状。”“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不会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前途堪忧!”?故朱永新、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赵丽宏诸委员认为:设立国家阅读节,是很有必要。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余秋雨的第三个观点我比较赞同。读书是个人的事情,一个民族的整体修养不是靠建立一个读书日就能提高的。况且现在我们的作家水平参层不齐,我们该读哪种书?当今世俗败坏,金钱至上。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我们还需要建立读书日吗?阅读不需要形式,很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一旦运作起来就变味了,象农村的选举制度;其二,读书在中国还是圈内人的事,9亿多农民还没有这个心情与能力,既然设立“国家阅读日”,对象就应该是全体国民。这样看来目标对象与事实对象相矛盾,文化是多元性的,书本文化固然好。实践也是文化的延伸。
  ?我虽然对余不感冒,但这个观点是好。读书是好事,但是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读书。余秋雨说的对,书为我们所读,但不是约束我们的工具,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能净化我们的心境,能从它那里得到的是我们的自由,那种自由是我们要去体会的,不是强迫的,死读不如不读,这才不会形儿上学。读书是一个长时间的事情仅靠一个读书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我们还应该仔细分析才行仅靠一时的“起兴”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设立阅读日,是沽名钓誉的行为。人不为盗,虽赏不盗。提倡读书,热爱知识和文化学习不应是用僵硬立法来做的事。读书是一种习惯,个人习惯不是因为一个日子而改变,而是因为有了习惯才有一个日子。阅读日的目的是什么?那人大代表说现代人太浮躁云云,我就是想知道读什么样的书就不浮躁呢?初衷是好的,但阅读这种东西,是一个人的习惯而也。社会能够做的,也许只是希望作家多出几本好书,然后多提供一点便利措施吧,比如降降书价啥的,现在书是不是太贵了点,木易先生的文章说明了问题的症结。
  ?这个提案的形势主义味道太浓厚了!与其设这个多余的节日,不如把精力放在干一些实事上。毕竟爱读书的人没有这个节日照样爱读书,不读书的人对这个节日同样如若无睹。作家的这个提议同样显示了他们的浮躁态度:难道立个节日就能解决他们所说的问题吗?还是想通过立法来变相提高一下自己的地位?现在了解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仅以报纸为例,每天看报的人有多少?难道这就不是阅读吗?还是只有看他们那几个作家写的东西才是。。。
  ?‘国家阅读日’我想到轰轰烈烈的"植树节"。原来多狂,现在多冷。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往往障了我们的眼睛。人心浮躁不能归于读书多与少,背景复杂。用一个"阅读节"来平静浮躁的心,有这个能力吗?清静心灵是系统工程。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世界读书日等等这些日子属于宣传日。主要是起到宣传的作用,每年的那一天新闻宣传什么的提一下,引起重视。

我们国家有读书日,每年4月23日也就是世界图书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有的,与世界同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我们国家有读书日吗?是什么时候?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